s 閱讀頁

2.占領埃馬耳要塞

  埃本·埃馬耳要塞地處荷蘭與比利時國境的比利時一側,位於馬斯特裏赫特城和維斯城中間。該要塞是艾伯特運河防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奇諾防線北麵延伸部的強大築壘和重要支撐點,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係的核心。其炮兵火力可控製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16公裏之內的所有渡口。要塞建築在一個花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00米。它的東北和西北麵是幾乎垂直的斷崖峭壁,高約40米,水勢滔滔的艾伯特運河流經崖下;南麵橫隔著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要塞的各個側麵都被所謂的“運河帶”和“塹壕帶”包圍著,並築有鋼筋水泥碉堡,裏麵配有探照燈、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機槍。要塞東麵的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平行,形成外圍障礙。

  埃本·埃馬耳要塞實際上是一個精心設計建造的堡壘群,是仿照馬奇諾防線的錯綜複雜的防禦工事構築的。乍一看,每座堡壘都是零散分布在一塊五角形的區域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把炮台、轉動式裝甲炮塔、高射炮陣地、反坦克炮陣地、重機槍陣地等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防禦體係。各部分之間由長達4.5公裏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連接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經過精心布設,使之發揮最大效力。要塞對任何方向都便於觀察,通入要塞的每條坑道都可以阻止敵人的進攻。在要塞的上麵沒有暴露的石工痕跡,也沒有暴露陣地的建築物,到處布滿了雜草。在頂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壓升降機供給彈藥,並可隨時縮入地下。為了迷惑敵人,比軍還在要塞各處設置了假炮塔。要塞是在和平時期由一批專家設計、經過3年精心施工、於1935年竣工的。當時被列為歐洲最重要的防禦陣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並被形象地比喻為比利時東邊的“大門”、艾伯特運河防線上的一把“鎖”。人們普遍認為該要塞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在這座近代化要塞的建造上,盡管比利時軍隊絞盡了腦汁,但因要塞主要是為了防禦地麵進攻,所以有一點他們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敵人有可能從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裝甲炮塔之間的空地上。

  埃本·埃馬耳要塞的防守部隊共1200人,由喬特蘭德少校指揮,屬第7步兵師。全部人員均可處於距地麵25米以下的掩體內,並備有可供長期使用的飲水和食品以及大量彈藥。要塞的武器配備齊全,有安裝在轉動武裝甲炮塔上的門毫米火炮2門,其射程對任何方向都是16公裏;在要塞頂上的陣地內還有同樣射程的75毫米火炮16門,60毫米反坦克炮12門,高射炮6門,輕、重機槍37挺,這些火炮和機槍隻是要塞火力的一部分,因為它的火力是同野戰工事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沿著要塞的外緣,在壕溝和河旁,還有很多掩體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發射陣地。對於一般的炮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無疑是可以經得住的。實際上,防禦計劃已將敵人一旦突破山腳下的外圍防線時,向要塞頂部實施猛烈炮擊的可能性考慮在內了。由於要塞如此堅固和火力如此強大,守衛要塞的比利時第7步兵師接受了19公裏寬的防禦正麵,這要比在其他情況下寬得多。

  埃本·埃馬耳要塞西北側艾伯特運河上的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和費爾德韋茲爾特橋,是由東向西越過運河的必經之途。每座橋梁由1個班防守,包括1名軍官和12名士兵。橋梁附近戒備森嚴,均築有橋頭陣地,在兩岸橋頭兩側600米範圍內還築有水泥地堡。各橋配備有反坦克炮1門和機槍等其他輕武器,為防備萬一,橋墩上安放了炸藥,設置有電子爆破和常用的引信爆破兩種爆破係統,後者的延遲時間也隻有兩分鍾,這樣隨時都可以對橋梁實施破壞。平時這3座橋的守備分隊屬埃本·埃馬耳要塞指揮,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控製之內。在要塞炮火的支援下,守橋分隊可以經得起激烈的戰鬥。而且增援部隊相距不遠,一旦橋頭吃緊,可及時到達。即使橋梁失陷,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大炮也能製止對方的前進,使對方不管奪取哪座橋,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德軍一直對埃本·埃馬耳要塞十分感興趣。自1938年起,就開始搜集有關要塞的資料,1939年已獲得了要塞內部的詳細設計圖,並悄悄地對這個堅固防禦體係進行認真的研究。為了找到摧毀它的特殊方法和為進行襲擊作準備,根據情報人員的了解和要塞的設計圖紙,德軍於1939年秋天開始仿造了兩個埃本·埃馬耳要塞:在格拉芬弗爾軍事訓練中心造了一個規模完全一樣的“複製品”,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又造了一個小一點的模型。

  希特勒本人對解決如何突襲埃本·埃馬耳要塞這個難題也相當關心。出人預料的是,他征求了一個女人的意見,爾後便形成了取勝的方法。被征求意見的人是一位富有朝氣的著名女飛行員漢娜·萊契,她是極少數與希特勒保持長久關係的女人中的一個。萊契小姐是一名熟練的滑翔機飛行員,當她聽到希特勒說起攻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困難後,立即建議使用部隊乘滑翔機進行無聲的突擊。希特勒對她的建議發生了興趣,馬上召見了戈林、斯徒登特和航空工程師格哈特·康拉德。希特勒說他已決定把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作為一項特殊任務交給空軍來擔負,並告訴斯徒登特,他想用空降突擊攻打埃本·埃馬耳要塞,但他又不願削弱在荷蘭進攻的傘兵突擊力量,因為那裏的傘兵突擊力量不足。經過討論,斯徒登特估計,所需人數最少也得500人,而且這些人可以由傘兵和滑翔機配合發動攻擊,這就證實了萊契建議的可行性。斯徒登特指定了一名他了解並且深信會完成這種任務的年青軍官擔任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指揮官。這位年青軍官就是他的一名參謀,上尉沃爾特·科赫。

  1939年10月下旬,希特勒親自召見了科赫。他走到牆下,拉開一張比利時大地圖的幕布,指著埃本·埃馬耳要塞對利赫說,一定要把這個要塞拿下來,還要奪取坎尼、弗羅恩哈芬和費爾德韋茲爾特等地的艾伯特運河上橋梁。給予科赫的部隊隻有傘兵第1團的1個加強連。一些工兵和這次進攻所需要的JU-52飛機和滑翔機。希特勒命令他馬上就開始準備。於是,由科赫上尉擔任隊長的專門執行襲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任務的空降突擊隊就成立了。

  針對要塞的地形特點,計劃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麵。將要使用的滑翔機是德國空軍優良的DFS-230式滑翔機,這是德軍為執行空降突擊任務於幾年之前就研製出來的。

  早在1932年,當時設在瓦薩爾庫帕的羅恩·羅斯濟登公司製造了一架長翼滑翔機,用飛機拖曳,能利用強烈的上升氣流上升到高空進行氣象觀測。1933年,這架能在空中飛翔的氣象觀測滑翔機隨同新組建的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遷到達姆施塔特的格裏斯海姆。在這裏,它首先用作被拖曳飛行的教練機。當時還是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飛行員的萊契小姐,就是最早試用JU-52飛機拖曳滑翔機的人。後來任德國航空部長的烏德特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來達姆施塔特參觀了這架滑翔機。他認為這種大型滑翔機完全能用於軍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資送到前線,也可以用它給被包圍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食,說不定還能把相當數量的兵力悄悄地運到敵後。烏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談了這些想法。不久,這家研究所接受了製造軍用滑翔機的定貨,由漢斯·雅克普斯設計製造,並命名為DFS-230型。這種舉世聞名的滑翔機就這樣誕生了。1937年,DFS-230式滑翔機在哥達車輛廠投入成批生產。這是一種帶支架的上單翼機,長方形的機身,機長11.3米,翼展22米,都是用亞麻布蒙著的鋼管結構。起飛後扔掉其特大的機輪,著陸時使用一個堅固的金屬滑撬。這是采用了烏德特的意見,因為他在20年代就曾冒險用滑橇在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上降落過。這種滑翔機自重900公斤,載重1噸,可以乘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由於它的著陸速度低,很受空降部隊的歡迎。

  從1938年秋一麵開始,在當時還處於絕密之中的斯徒登特的空降部隊裏,就成立了以基斯少尉為首的小規模運輸滑翔機指揮部。從演練的結果來看,當突擊一個守備力量較強的狹窄地段時,滑翔機部隊要比傘兵更有把握取勝。因為當運載傘兵的運輸機飛抵時,總要先被敵人發現,然後才空降。即使從90米的最低跳傘高度跳傘,傘兵也還要有15秒鍾的時間在空中飄蕩,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而且,即使傘兵以最快的出艙速度在7秒鍾內全部跳出機艙,一個班也要散落在300米長的地帶上。著陸後,傘兵們還必須拋掉傘具、集合、尋找投下來的武器箱,這樣就要拖延很多的時間,使敵人有可能對最初的衝擊作出及時反應,爭取戰鬥主動權。而運輸滑翔機就全然不同了。它可以在黑暗的夜色掩護下,悄悄地進入目標區域,這就使奇襲的效果更為理想。滑翔機駕駛員可以使這些“鳥”降落在目標附近20米之內。士兵們從機身的寬大艙門跳下後,就能夠立即投入戰鬥。現在,這些滑翔機交給了富有雄心的科赫上尉使用。

  科赫接受任務後,利用各種有效手段對埃本·埃馬耳要塞作了研究。他在格拉芬弗爾對要塞模型進行了詳細觀察,熟記了各種照片和地圖,並利用偵察飛行從空中對要塞進行了實地觀察。他深信,在白天進攻要塞,其代價必然很大,用那麽一點兵力去攻擊,實際上幾乎等於去自殺。隻有在夜間讓滑翔機直接降落在要塞頂部,才能成功地奪取要塞,因為不測的進攻時間和獨特的進攻方式,能使他的行動出敵不意。為了提高攻擊初期的突襲效果,他計劃在攻擊之前不實施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

  科赫把他的計劃呈送給希特勒,得到元首的完全讚同。在斯徒登特正式批準了整個作戰方案後,科赫便開始製定具體作戰計劃。他把部隊分成4個分隊,每個分隊約100人。各分隊的任務十分明確,1個分隊負責突擊要塞,3個分隊負責奪占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梁。各分隊又進一步區分了任務,有噴火器組(用於致敵驚慌和摧毀地堡)、機槍組、反坦克組、迫擊炮組及爆破組。各組都配備了適合於完成任務的兵器,要求通過訓練,每個士兵至少能夠掌握兩種軍事技術,以便在戰鬥中能夠代替他人完成任務。如果這些組和他們的分隊隔開,他們也可以組成獨立的單位繼續戰鬥。

  根據這些設想,科赫率領他的部隊從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用半年時間,在靠近捷克舊邊界的格拉芬弗爾訓練基地,進行了為適應這次作戰的極其艱苦和嚴格的訓練。訓練先從理論課開始,並利用沙盤和立體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由於希特勒曾要求預行演習和訓練要絕對保密,泄密者一律處死。因此,突擊部隊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在剛組建起來時,就與外界隔絕了。這裏沒有休假,不準外出,信件要經過嚴格檢查,禁止和其他部隊的人員交談。此外,每人還必須在一項規定上簽名。規定上寫的是:凡用書信、繪畫或其他方式將本部隊的性質及其任務泄露給他人者,不管有意或無意,格殺勿論。為了絕對保密,盡管士兵們都對要塞的內部工事設施了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卻直到所有訓練結束後才告訴他們。繼理論訓練之後,開始了不分晝夜、不拘好壞天氣的外場訓練。到1939年聖誕節後,他們就以蘇台德地區阿爾特法塔的捷克要塞作為假想目標進行實兵演習了。計劃最後明確後,科赫又利用模型反複演練達12次之多。所有的戰鬥組都乘滑翔機在狹窄場地上幾次練習了夜間著陸。為減少滑翔機的滑跑距離,在滑翔機的滑撬上纏上了帶刺鐵絲,著陸時後麵還可放出小型減速傘。起初,傘兵全都分配在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分隊裏,後來科赫又給每個攻橋分隊分配了一個由13人組成的傘兵機槍班。為了能摧毀堅固的混凝土地下掩蔽體,還專門研製出一種50公斤重的錐孔裝藥炸藥包。

  訓練卓有成效,各突擊分隊的戰鬥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效果。曾經空降到埃本·埃馬耳要塞中執行過任務的工兵排長維茨希回憶說:“開始,我們對即將發起的進攻有些膽怯。但是,我們逐漸對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不久,我們就確信:從要塞上部發起進攻的一方要比在內部防禦的一方安全得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