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狂炸倫敦引起大火。圖為火海一角從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不列顛之戰進入最後階段。
隨著11月、12月的來臨,大氣陰冷,風雨交加。然而,倫敦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特殊環境。
隨後而來的德軍閃電轟炸,給倫敦帶來許多苦難。有時,一夜之間一兩萬人因房屋被炸或燒毀,頓時變成無家可歸;有時,擠滿殘肢斷臂傷員的醫院突然遭到德軍的轟炸,他們無法逃散隻能置身烈火中;有時,下水道被炸毀,照明、動力和煤氣供應也陷於癱瘓;有時,成千上萬疲憊不堪的人們擠在既不安全又不衛生的防空洞內……盡管如此,整個倫敦的戰鬥和辛勤勞動的生活仍堅持下去。每天早、晚將近100萬人進出倫敦,並能按時上班。
在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和12月初,德軍空襲重點轉移到了英國各港口。布裏斯托爾、索斯安普敦,尤其是利物浦,都受到了德軍猛烈地轟炸。沒過多久,英國的軍火生產中心城市,像樸利茅斯、謝菲爾德、曼徹斯特、利茲、格拉斯哥等也都遭到轟炸。這些城市都毫無畏懼地通過了炸彈的考驗。
11月14日晚,月光皎潔明亮。毫無防備的考文垂市遭到德軍50多架“He-111”轟炸機的毀滅性打擊,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繼考文垂之後,德國空軍又如法炮製,對倫敦和伯明翰進行了類似的轟炸。
1940年12月29日,德國再次對倫敦轟炸。圖為聖保羅教堂引起大火。為了執行德軍元首“保持對英國的政治和軍事壓力”的命令,德國空軍幾乎每天夜晚都把成百成千噸的炸彈投擲到倫敦和英國其他城市,每一次大規模的攻擊都使成百上千的無辜居民喪生,受傷的人數很快地增長5倍,失去家園的人數增長10倍。
12月29日,星期天,德軍在倫敦的轟炸達到了高潮。這一天德國人的苦心積慮和經驗全都用在這次轟炸中了。這已是典型的縱火行為。空襲的重點集中在倫敦中心金融商業區。轟炸的時間正好是泰晤士河河水最低的時刻。德軍一開始就使用帶降落傘的重型烈性炸彈破壞自來水的主要管道。被炸而起火的地方有1500處之多。火車站和碼頭遭到了嚴重破壞,8座“雷恩”式教堂被炸毀或受到破壞,連倫敦市政廳也被毀於炸彈和大火。
至1941年2月,德軍共出動飛機2.4萬架次,被擊落156架;而倫敦則遭受了慘重損失,附近其他城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英國空軍麵對這種被動局麵想出了各種可行的辦法:一方麵,他們用飛機裝載探照燈配合地麵探照燈部隊為戰鬥機照明,並在德機來襲方向大量施放阻攔氣球;另一方麵,以無線電幹擾德國空軍的夜間導航設備,破壞德機投彈命中率。他們還及時研製出了炮瞄雷達、戰鬥機夜航設備和機載雷達係統等一批新武器裝備。
到1941年後,英國的“伯倫翰式”夜間戰鬥機和“勇士”式戰鬥機都裝備了名為“AI”的機載雷達。這種雷達能夠使飛行員發現數英裏以外的敵機,並根據雷達信號的引導追擊幾乎是毫無防禦的德國轟炸機。
英國還將雷達用於防空炮火。10月份開始裝備高射炮指揮射擊的雷達,12月份將雷達裝備了探照燈射束。與此同時,英國的高射炮數量也增加到2400門,其中重高射炮1400門,輕高射炮650門。英國電子技術的發明和改進大大增強了防空炮火的威力。在德國夜襲開始後的最初4個月裏,英國高射炮隊一共擊落約70架德國飛機;到1941年5月時,僅頭2個星期,就擊落敵機70餘架。
所有這些措施有效地遏製了納粹空軍的猖獗行動,從而減小了倫敦和其他大城市的損失。
直至1941年6月22日,德國軍隊突然大舉入侵蘇聯。事實上,直至希特勒下決心入侵蘇聯後,德軍對英國的轟炸仍在持續,但已主要作為掩蓋進攻蘇聯企圖的煙幕,空襲規模也逐漸減小。1941年5月,當進攻蘇聯的準備一切就緒時,德國空軍開始大規模轉向東線戰場,完全停止了對英國的轟炸,不列顛之戰結束。
據不完全統計,在1940年7月開始的“不列顛之戰”中,德國空軍總共向英國投擲了6萬噸炸彈,造成14.7萬平民傷亡,11多萬幢房屋被毀。與希特勒的打算正相反,德國空軍恐怖的轟炸非但沒有打垮英國民眾的鬥爭精神,反而使全體民眾空前團結,同仇敵愾。而且,在這場戰爭中德國空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近600名飛行員;英國損失作戰飛機915架,飛行員414名。英勇善戰的英國飛行員給納粹造成了無法承受的損失,“海獅計劃”不得不無限期推遲,並最終化為泡影。
§§第二章 閃擊丹麥、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