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隆美爾是否參與刺殺希特勒

  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隆美爾被希特勒以叛國罪下令處死於烏爾姆附近的赫林根。由於隆美爾在北非戰役中的輝煌戰績,曾經給德國帶來過巨大榮譽,他被告知可以選擇服毒自殺。降美爾接受了,這樣他的家庭將免受牽連,也不會繼續深究和他以前共事過的人員,而且,希特勒還承諾在柏林給予國葬的待遇。

  既然希特勒對外宣傳說隆美爾是突發腦溢血而死亡,並隆重安葬他,那為什麽還要處死他呢?隆美爾確實是謀害希特勒的成員嗎?

  隆美爾是希特勒賞識的部下,但隆美爾也有著自己的性格特征,他雖然尊敬元首,但他時常違抗元首的命令。許多從德國逃出來的政治犯到法國的外國軍團中同德國作戰,希特勒曾命令隆美爾將非洲軍團俘獲的這些人就地槍決。但是降美爾卻拒絕執行希特勒下達的處決令,對這道命令置之不理。

  隆美爾開始向班加西加攻阿拉曼戰役期間,隆美爾和希特勒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當英軍很快就突破了德國人的防線後,希特勒責令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要麽勝利,要麽毀滅”。隆美爾中止了已經開始的撤退,但同時也在試圖取消希特勒這個殘暴的命令。但是很快,危機越來越嚴重,於是降美爾違抗了希特勒的命令,兩次指揮他的部隊撤退,直至遁入突尼斯山區。隆美爾還曾試圖希望能夠將非洲軍團撤回到意大利,希特勒理所當然地拒絕了,並在元首指揮部對他大發雷霆。

  希特勒曾再三重申不許非洲軍團後退的命令,然而每一次隆美爾都沒有執行,為此12月底的元首指揮部,一場激烈的爭吵在隆美爾和希特勒之間爆發了。當時,隆美爾已經意識到眼前的戰爭“簡直是一種邪惡罪孽”,他十分想提醒自己的元首停止這場戰爭,用政治的手段來和平解決。因為他看到全世界都在反對納粹德國。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隆美爾第一個站起來,他說:“我的元首,我想代表德國人民向你闡述西線的嚴重局勢,首先我想談談政治局勢……”

  沒等隆美爾說完,希特勒打斷他的話:“元帥,請談軍事形勢。”

  隆美爾卻堅持說:“曆史要求我們先談政治處境。”

  希特勒勃然大怒:“不行,今天隻談軍事,別的什麽也不談!”

  這時,隆美爾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他麵對希特勒的強壓大聲說:“元首,我必須坦率地承認,不提到德國的前途我是不離開這裏的!”

  此時已經失去理智的希特勒開始大聲地咆哮:“陸軍元帥,請馬上離開會議室!”。

  希特勒恢複了常態後,隨即命令戈林到意大利去監督隆美爾在非洲的行動。

  當非洲軍團在突尼斯投降後,希特勒將隆美爾召回討論當前形勢。隆美爾告訴希特勒說他覺得戰爭不可能勝利了,並認為德國應爭取“有條件的投降”。這再一次激怒了希特勒,他臉色鐵青,大聲叫喊:“記住,誰都別想跟我講和平!”

  此後,隆美爾和希特勒之間就再沒有親密的接觸了。

  戰爭後期,隆美爾已經覺得戰爭不再有勝算。他也知道希特勒的這場戰爭中首要的是俄國戰役。他開始明白在蘇聯的這場戰役竟是如此的殘酷,如果紅軍侵入德國,那麽將導致最壞的結果。隆美爾的反應是:如果可能,就無條件投降,但最好是爭取“有條件地投降”。假如盟軍在諾曼底的入侵能被擊退,那麽新的德國政府將有了討價還價的餘地。但這一切都將是幻想。一方麵,盟軍的常規兵力已經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另一方麵,核武器此時正在研製中,可以想像得到的是,如果歐洲戰事久拖不決,那麽原子彈就很有可能落到德國頭上。

  隆美爾認為,如果盟軍在諾曼底戰役中失敗,那麽沒有希特勒的德國仍舊能夠獲得一個能達成有條件投降的好機會。他沒想到的是一場政變在登陸前就已開始預謀。1944年,在隆美爾任B集團軍司令時,雖然著手準備對抗盟軍登陸的海岸防禦,但整個1944年的上半年,他都與柏林的密謀者保持著接觸。他認為在他們還無法能確保行動成功之前,柏林並不是謀劃行動的合適地點。雖然有關暗殺方麵的行動計劃正在討論,但隆美爾並不讚成這麽做,起先他並不知道施陶芬伯格試圖於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有關施陶芬伯格的暗殺計劃,事先隻有極少數的人知道消息。

  隨著盟軍確立了在諾曼底的優勢,隆美爾意識到西線已經失敗了,他現在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停正戰爭以使盟軍穿越德國並在紅軍之前抵達歐洲的中心。無論如何,都要阻止蘇軍對德國的占領。由於這個原因,他至少兩次勸說希特勒接受他的意見,西線停止抵抗,但是隻要稍微提及和平的請求,希特勒就大發雷霆。因此隆美爾認為使部隊投降的最佳時刻就是在一旦盟軍突破了諾曼底防線之時。

  作為一名前線軍官,當他下定決心要在西線停止抵抗時,他決定竭盡所能以防止雙方軍隊再交火。在諾曼底,隆美爾曾和黨衛軍將領迪特裏希和豪森會麵,他向兩個人直率地談到投降要比繼續在西線抵抗而讓蘇軍占領柏林更有利。兩人都同意他的觀點,都認為繼續抵抗是沒有前途的。

  1944年7月初,隆美爾就當時的形勢寫了一份備忘錄並交給了希特勒。7月15日,他又寫了另一份報告,其中有這樣一段闡述:“這場不對等的戰鬥正在接近尾聲,我認為應當從當前形勢中得出必要的結論。作為B集團軍司令,我不得不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很顯然,隆美爾並不相信他的報告會讓希特勒改變主意,他之所以寫下並散發這些備忘錄有可能是為了在戰後證明他在當時那種災難性的形勢下並沒有保持沉默。當希特勒不麵對現實後,他認為自己不該受到責難並被迫獨自采取行動。

  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曾經設想過除掉希特勒以實現和平,“然後我就開放西線”。慕尼黑著名的記錄片製片人莫裏斯·菲利普·雷米在為其著作《隆美爾的神話》查找檔案時,發現了長期保存在民主德國檔案館中的材料。這些材料證明,隆美爾當時確實很接近反抗,比現在眾所周知的還要接近。作者雷米說:“說出‘我要開放西線’這樣的話,需要很大的勇氣——可能隻有隆美爾才有這樣的威望。如果他成功的話,盟軍將在3~5天內占領魯爾區,這樣戰爭也可能在1944年8月結束。”

  關於隆美爾是否真的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計劃,即被希特勒定為叛國罪的問題,曆史上普遍的看法是他沒有直接參與,也沒有同意刺殺希特勒。因為他在聽說希特勒遇刺時感到了無比的憤怒,他覺得“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有危險”。所以,就在刺殺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爾還乘坐敞篷車視察諾曼底前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