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0年代初,當“德意誌”號袖珍戰列艦還躺在船塢裏加緊建造的時候,德國海軍總司令部就已著手醞釀一項新的造艦計劃,即新建兩艘能與法國“敦克爾克”級快速戰列艦相匹敵的戰列巡洋艦,並以開創德國現代軍隊之先河的普魯士軍事家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作為艦名。
兩艦於1935年初相繼秘密開工,並分別於1938年5月和1939年7月下水服役。由於采用了鍋爐效率較高的蒸汽輪機,兩艦航速提高至32節。3座三聯裝280毫米主炮,分別配置在首部和尾部,12門150毫米副炮布置在上層建築的兩側。如此有效的裝置,使其成為二戰開戰時德國海軍最強大的軍艦。但在北角一戰中,德國還是輸了。這可能是德國海軍首腦們所始料未及的。
“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它們正式參戰前,進行了一次不同凡響的海上遊獵。此次遊獵雖然幹得並不出色,但至少說明德國人是極富心機的,對付他們並非易事。
1939年11月21日中午2時,德國新造的兩艦從威廉港起航,在馬爾歇爾中將的指揮下向北駛去,正式開始了它們的首次遊獵。此次出航的目的在於試探英國海軍大西洋防禦體係的虛實,所以雷德爾海軍元帥隻給了兩艦極有限的任務。
1943年12月26日,德國戰艦“沙恩霍斯特”被擊沉。圖為德國水兵在養護“沙恩霍斯特”號的主炮。“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準備先沿挪威水道北上,穿過北海,再折向西北。順便在艦隊駛抵法羅群島和冰島之間的英國海軍警戒線時,裝出要直闖北大西洋航線的樣子,趁機撈上一把。狼子野心,何其毒矣!就算英國海軍警覺,德艦也可馬上轉頭往北疾駛,進入北極地區長夜的黑暗中躲藏起來,事後再尋找機會,利用速度快的優勢,高速南下返回德國。連一次遊獵行動都部署得如此嚴密,德國人的精細也可見一斑。
23日早晨,“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悄無聲息地越過法羅群島,爾後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此時,英國皇家海軍的輔助巡洋艦“拉瓦爾品第”號正在這片海域擔負巡邏警戒任務。當日下午4時,“拉瓦爾品第”號突然發現前方冒出了兩艘氣勢洶洶的德國巨艦,當時距離隻有8000碼。“拉瓦爾品第”號原是條商船,經改造後才用作戰船,隻裝有100毫米大炮,速度慢,而且沒有裝甲防護。距離如此之近,跑來不及,而戰則隻有死路一條。“拉瓦爾品第”號艦長沒有過多地考慮而毅然選擇了後者,既然難免一死,也該死得有價值些。於是,他一邊發報報告發現德艦,一邊全速衝向前麵的兩個龐然大物,意欲發揮自己小口徑火炮的作用,拖住強敵,爭取時間。但畢竟實力相差懸殊,兩艦的第一次主炮齊射就使“拉瓦爾品第”號癱在海上,炮塔被掀翻到海裏,兩小時後便沉入冰冷的海底。
獲悉德艦入侵後,英國海軍立刻撒開大網進行圍捕。“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兩艘戰列艦從蘇格蘭啟航,挺進挪威,以切斷德軍退路;“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法國“敦刻爾克”號快速戰列艦從補利茅斯啟航,駛向北緯60度,西經20度的陣位,以期保衛中大西洋航路。“厭戰”號戰列艦也離開護航編隊,駛向丹麥海峽,以防“沙”號艦由此闖入北大西洋航線;遠在加拿大海岸的“反擊”號巡洋艦和“暴怒”號航空母艦也立刻啟航東進,構成北大西洋的第7道防線。英國海軍部同時下令離出事地點最近的“新卡斯特爾”號重巡洋艦盡量纏住德艦。“新”艦接到“拉瓦爾品第”號的警報後,立刻全速駛向出事地點。當時天正下小雨,能見度很低,“新”號在2小時後發現東方海麵上有探照燈光和火炮射擊時的閃光。不久又看見10公裏處有一艘軍艦,2分鍾後又看見第2艘,很顯然,兩德艦是在用信號燈進行聯絡。“新卡斯特爾”擔心距離太近,自己勢單力薄無法抗敵而減速轉向。但是天不作美,雨越下越大,沒裝雷達的“新”號艦很快就失去了目標。
事實上,德國兩艦也不敢在海麵上逗留過久。所以當聽到“格奈森瑙”號報告說,附近好像有一艘英國軍艦時,不明英軍虛實的馬爾歇爾害怕被纏住而急速東奔,裝出要從挪威海逃跑的樣子。午夜之後,兩艦轉向東北,於次日晚接近北極長夜圈的邊緣。在此閑逛12個小時後,馬爾歇爾試圖以雨霧作掩護,沿挪威海岸回國。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天裏,兩艦兩次南行都遇上大晴天。馬爾歇爾中將不敢冒險,隻好又掉頭北上,繼續泡在北極圈的黑暗裏。27日天氣惡劣,在濃霧的庇護下,它們快馬加鞭,沿著挪威海岸32公裏的水道全速南下,並偷偷越過英國巡洋艦警戒線間的空隙,溜回德國。可憐英國海軍部對此渾然不覺,竟還在北極圈附近傻愣愣地部署重兵。德國人實在狡猾!要與這樣狡猾的敵人對抗,英國恐怕還得多花些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