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輕敵的英“Z”艦隊自投羅網

  馬來亞也叫西馬來西亞,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的南部,東臨南海,北臨泰國,西南隔馬六甲海峽與東印度群島(現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相望,控製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主要航道——馬六甲海峽,是南下東印度群島、北上緬甸的跳板,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早在1921年日英同盟將要壽終正寢時,英國決定在新加坡建立一個海軍基地,並把這個海軍基地作為英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進行軍事部署的總根據地。

  新加坡原為馬來亞的一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地處馬六甲海峽的入口處,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海空交通中心。

  1937年,日本全麵掀起對華戰爭,日英、日美關係急劇惡化,英國開始逐漸認識到由艦隊承擔遠東地區主要作戰任務的必要性。1938年末,英美兩國開始協商在太平洋地區的聯合作戰計劃,並在基本方針中第一次明確提出艦隊派駐計劃:“一旦對日戰爭爆發,英國向新加坡派遣艦隊,美國向夏威夷集結艦隊,以實施作戰。”然而,希特勒於1939年9月1日發動閃擊波蘭的戰爭,英法於9月3日不得不向德國宣戰,英國海軍隨之被調往歐洲,就很難再抽調軍艦派往新加坡方向了。

  1941年8月9日,英國首相丘吉爾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加拿大紐芬蘭舉行會談,丘吉爾答應了羅斯福的請求:向東方派遣至少有一艘新式快速戰列艦在內的艦隊,以遏製日本的侵略行動。

  1941年10月底,倫敦的城市建築和街道上已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雪衣,到處是一派灰白色的陰鬱景象。此時此刻,正在為遠東太平洋上的日本軍隊屢次侵犯英國利益而深感不安的丘吉爾的心情則更加憂鬱。麵對強大的德國,他已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可眼下,為了遏製日本的侵略擴張,迫使他不得不從已十分緊張的海軍兵力中像擠牙膏似地擠出一部分,開赴遠東戰場。經反複考慮,丘吉爾最後決定組成以前皇家海軍參謀部副參謀長、海軍少將托姆·菲利普斯爵士為司令的新遠東艦隊,代號為“Z”艦隊。

  這支遠東艦隊的主力陣容包括:英國海軍引以為豪的號稱“不沉戰艦”的最新式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快速舊式戰列巡洋艦“反擊”號,航空母艦“無畏”號,驅逐艦“厄勒克特拉”號、“快車”號、“朱庇特”號、“遭遇”號等。

  但英國人低估了日本人的力量,認為隻要派上幾艘大型戰艦,就能把日本人嚇跑。因此,丘吉爾派艦隊的主要目的不是去作戰,而是去向日本人顯示實力。新任艦隊司令菲利普斯少將時年53歲,身材矮小,在同級與下屬中素有“大拇指湯姆”的綽號。他於1903年參加英國皇家海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參謀軍官,並且參與製定過許多成功的海上作戰計劃,但直接進行海上作戰指揮尚屬首次。另外,此人性格比較固執、保守,還是個十足的“大炮巨艦主義”者,他根本不相信小小的飛機能對巨大的戰艦造成什麽危害。所以,當他的艦隊中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無畏”號在西印度洋觸礁後,他幹脆讓它返回本土,自己僅帶著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反擊”號和另外4艘驅逐艦開往遠東,在新加坡駐紮下來。

  對於“Z”艦隊的到來,日本海軍早有準備。就在珍珠港內密集的炸彈下冰雹般地落在美戰列艦“亞利桑那”號和“田納西”號上時,一支日本艦隊運載著大量登陸部隊,正全速侵入馬來亞附近的暹羅灣。

  12月8日清晨,正在新加坡港摩拳擦掌的大英帝國遠東艦隊司令、海軍少將菲利普斯爵士立即獲得了這一情報。於是,當夜幕降臨新加坡灣的時候,菲利普斯率領著他的兩艘巨艦和4艘護航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浩浩蕩蕩地駛出到海灣北部去截擊日本艦隊,準備給日軍來一個下馬威。由於當時英國在新加坡的幾個機場已被日本人占領,所以“Z”艦隊隻能在沒有飛機掩護的情況下,在海上冒險航行。但菲利普斯將軍非常相信依靠奇襲、大炮和艦載高射炮的掩護,足以完成這一作戰任務。

  出發之際,菲利普斯一方麵得到通知,新加坡附近的森巴旺有一支布魯斯特“水牛”式戰鬥機中隊已作好準備,可以隨時起飛為“Z”艦隊提供空中支援;另一方麵還獲悉,日軍在西貢附近集結了一支規模可觀的魚雷轟炸機部隊。這對即將出征的“Z”艦隊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但菲利普斯卻認為日軍的魚雷機不會遠離印度支那基地,不會飛越400海裏來攻擊他的艦隊。

  其實,對於“Z”艦隊的到來,日本海軍早有準備。偵察機和潛艇被派往英艦隊可能活動的各個海域,“Z”艦隊已處在日軍的嚴密監視之下。日軍駐越南西貢的海軍指揮部已將攻擊“Z”艦隊的任務交給了駐西貢機場的第22岸基航空戰隊。這支部隊是日本海軍中作戰效率最高的航空兵部隊之一,司令官是鬆永少將,下轄“元山”、“鹿屋”和“美幌”3個航空大隊。“美幌”和“元山”航空隊各擁有48架“96”式攻擊機,“鹿屋”航空隊擁有48架“1”式陸上攻擊機。上述兩種飛機均可攜帶250公斤、500公斤或800公斤的炸彈,或者攜帶91型魚雷,既可用做高空轟炸機,又可以用作魚雷攻擊機。在即將來臨的作戰中,鬆永少將的手下擁有這144架最先進的攻擊機和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飛行員,如壹起春大尉、高橋勝作大尉、高井上尉和石原上尉等等。

  9日淩晨,天公不作美,暴雨如注,海麵上風大浪急,視線幾乎被完全遮住。這雖然給航行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卻便於艦隊的隱蔽。9時左右,海上天氣漸漸地放晴,迷霧消散。“Z”艦隊在沒有飛機掩護的情況下,孤單單地在海上航行。

  當菲利普斯的艦隊離開新加坡10多個小時之後,1架日本偵察機冒險飛抵新加坡上空進行偵察。幸運的是,日偵察機把港內的兩艘大貨船誤認為是“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以致錯誤地發回電報:“‘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在新加坡港內停泊!”日本人接電後便信以為真,並馬上忙碌起來……

  下午5時30分,日軍潛艇“伊-65”號突然在潛望鏡裏發現了正在成縱隊向北破浪前進的英國“Z”艦隊。“伊-6”號立即向基地報告:“發現目標,地點在昆山群島的196°,225英裏處,航向340°,航速14節。”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伊-65”號所發出的這一急電,被耽誤了很久後傳到西貢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了。但是,53架魚雷轟炸機和34架高空轟炸機仍然奉命從夜幕籠罩下的西貢機場緊急起飛,在大隊長元山海軍中佐的率領下,立即撲向英艦隊。此時,夜幕籠罩著海空,濃雲漫無邊際,能見度非常低,在飛行中搜索目標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第一次與英國海軍交戰的榮譽感激勵著這些狂熱的日本轟炸機飛行員,他們壓低飛行高度,借助微弱的月光艱難地在黑沉沉的海麵上搜尋著期待已久的目標。

  “發現敵艦!”元山中佐的耳機裏傳來一名飛行員的呼叫。

  “按攻擊方案行動!”元山下達完命令,中隊長高井海軍上尉即率領他的中隊立即加速衝向目標空域,在抵達目標上空區域時投了一顆照明彈。刹時,耀眼的白光將海麵照得如同白天。海麵上,一支艦隊正在全速航行。

  魚雷轟炸機首先開始下滑,準備進入魚雷攻擊航線。為了首戰告捷,高井想在盡可能近的距離實施攻擊。據高井在事後回憶說:“我們想讓發動機使出最後一把勁,使飛機飛得快些,再快些。就在實施攻擊的一刹那,一麵太陽旗突然出現在眼前。我不由得大吃一驚,渾身直冒冷汗,趕緊鬆開投雷操縱杆並大聲叫道:停止攻擊!停止攻擊!自己的軍艦。”

  好險啊!原來這是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的旗艦“烏海”號重型巡洋艦和由他率領的日本巡洋艦部隊。原來,由於日機出戰時太匆忙,連己方軍艦的識別辦法都沒有來得及作出規定。因此,為了避免發生誤傷,日本人決定飛回西貢,在天亮以後再進行空中搜索。

  菲利普斯真是幸運兒!此時,他的艦隊距小澤的巡洋艦部隊僅僅隻有30多海裏,可是由於天黑和惡劣的氣象條件,雙方誰也沒有發現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