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德國入侵波蘭

  1939年3月,納粹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很快便將侵略矛頭對準了波蘭。1939年4月,納粹德國製定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在滅亡捷克斯洛伐克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波蘭統治者這時也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危險處境,便極力在外交上修補籬笆,尋找靠山,以求自保。

  1939年3月31日,張伯倫對波蘭的安全單方麵提出保證,4月6日,貝克上校在倫敦同英國簽訂了一項協定,把英國單方麵的擔保改變為一項臨時的互助條約。雙方商定,一俟條件成熟,便簽訂長期條約。

  1939年4月中旬,波蘭外長貝克倡議的波蘭與英國的參謀人員會談,並在4月底重申這一要求。5月22日~6月5日,英國代表團訪問華沙,兩國參謀人員會談開始。後來兩國又在倫敦繼續會談。7月下旬,英國海外武裝部隊監察長埃德蒙·艾思賽德上將訪問華沙,與波有關方麵討論軍事形勢,參觀波蘭陸軍和空軍的演習,把兩國參謀人員會談推向高潮。

  波蘭同法國早在1921年就簽訂了軍事協定。直至1938年秋天,兩國參謀人員一直根據協定進行經常性接觸。後因波蘭在捷克危機中扮演的角色而使兩國關係變冷。在英國宣布給予保證和法國重申對波蘭的條約義務之後,波蘭采取主動,派陸軍部長卡斯普爾祖斯基和參謀長斯塔希耶維奇訪問巴黎。5月16日,雙方就波蘭代表提出的一項協定草案取得共識。草案規定,如果德國侵略波蘭或威脅波蘭在但澤的重要利益,從而引起波蘭的武裝抵抗,法國武裝部隊將自動地開始行動。如果德國的主要攻擊是針對波蘭的,法國將以其武裝力量的大部分在法國總動員開始後的第2天對德國進行攻擊。但5月19日,法外交部長博內提出,軍事協定應從屬於政治議定書。由於政治議定書直到9月4日才簽定,故戰爭開始時,軍事議定書對雙方都不具約束力。

  在凱特爾6月22日簽發的一項命令中稱,希特勒已大體上批準了初步時間表,並指示征召預備役須以秋季演習為幌子。為保密起見,必須停止執行陸軍總司令部自7月中旬起陸續騰空邊境地區醫院的建議。6月24日,凱特爾指示陸軍總司令部擬定完整的奪取維斯瓦河下遊各座橋梁的措施。此前,德國已開始向美國各大公司大量采購各種物資。到8月下旬開始,德國的軍事首腦們已開始全力進行在東麵消滅波蘭,在西南防備英法的準備工作。

  8月15日,陸軍總司令部已計劃好遷移到柏林東麵的佐森,海軍的袖珍戰鬥艦斯比伯爵號和德意誌號及21艘潛艇已準備好開赴大西洋防區。為充實西線部隊,有25萬人被征召入伍。同時,對鐵路部門發出了動員令。

  8月19日,德國海軍接到了出發的命令。21艘潛艇開始進入不列顛群島以北和西北的陣地,斯比伯爵號開赴巴西沿岸海麵,德意誌號進駐北大西洋可切斷英國海上航路的陣地。8月25日,已駛入但澤港作為期兩天訪問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號戰列艦到30日仍停留在那裏,並已停泊到靠近威斯特帕萊脫的一個地方(該艦的火炮可從這裏一直打到希拉半島)。

  8月25日以前,德國外交部已通知駐在波蘭、英國和法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叫他們要求德國公民盡快離境。

  8月27日,德國政府宣布,食品、肥皂、鞋、紡織品和煤,從第二天起實行配給。

  8月30日,德國設立了一個由戈林任主席,由戈林、凱特爾、赫斯、弗裏克、豐克和拉默斯組成的常設的內閣國防委員會。

  在進行夏季大演習的幌子下,德軍在7月份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從而使大量按戰時編製補滿人員的基幹軍隊,在不宣布動員的情況下調至預定集中地域或戰略展開地區。借口參加慶祝坦嫩貝格會戰25周年,德國軍隊開進了東普魯士。一些部隊詭稱進行“掩體作業”,進入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裝甲師、輕步兵師和摩托化師,則開往德國中部進行“秋季大演習”,以便在入侵波蘭之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進入集中地域。到8月25日前,預定用來進攻波蘭和沒有參加這些“大演習”的部隊,已得到充分動員,被調到了戰略展開地區。8月25日,陸軍已做好入侵準備。

  麵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並未采取任何有效的自衛措施。3月份起,波蘭雖然開始製定對付德國入侵的“西方計劃”,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生怕刺激德國,給德國造成入侵的口實,在戰爭準備方麵一直縮手縮腳。8月23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德波關係更形緊張,這才引起波蘭領導人的嚴重不安。

  8月23日傍晚,波蘭政府下令實施秘密動員。8月26日,波蘭政府決定實行局部動員,並命令動員起來的部隊開往集中地域。

  在德軍開進斯洛伐克後,斯洛伐克電台於8月28日號召居民同德軍合作,共同對付波蘭。鑒於這一嚴重局勢,加之德軍在波蘭邊境的集結,以及那裏發生的多次衝突,波蘭政府決定於8月29日下午實行總動員。但英法兩國對此表示異議,認為當英德談判仍在進行的時候,采取這一極端措施是“不合時宜的”,波蘭的這種作法可能會被人視為好戰。慮及英法的意見,波蘭決定將總動員的時間推遲到31日零時,致使到戰爭爆發,波蘭還未完成總動員。

  到1939年8月下旬,德國已成功地破壞了英法蘇反侵略同盟的建立,並且與蘇聯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

  盡管如此,希特勒不能確定英法是否參戰。8月22日,張伯倫以個人名義寫信給希特勒,表示德蘇條約決不會改變英國履行對波義務的決心。在複信中,希特勒又軟硬兼施,試圖動搖英國履行對波義務的決心。自從希特勒決定入侵波蘭以來,他不斷蓄意製造事端,使兩國關係日趨緊張。散居在波蘭境內的德國人與波蘭當地居民的關係也隨之激化。這樣,在幾年前的德波關係中未發生任何影響的德意誌少數民族問題,現在便成了希特勒等德國領導人大作文章的主要題目。

  他們經常無中生有或黑白顛倒,硬說波蘭對德國少數民族進行無端挑釁和迫害,致使這些德國人苦不堪言。而且他們對波蘭人的這些所謂罪行幾乎是處處控訴,逢人便講。

  8月23日,希特勒對英國大使漢德遜說,波蘭有數以萬計的日耳曼族人正在受到迫害,甚至還發生了六起閹割事件。這些罪行已經使他忍無可忍。要是波蘭人再繼續迫害日耳曼人,就會馬上引起“實際行動”。

  8月24日,戈林在接見波蘭大使利普斯基時,離間波蘭與其西方盟國之間的關係。

  在戰前有限的時間裏,希特勒仍在爭取英法。8月25日,希特勒在總理府接見了英國大使漢德遜。他說,他準備同英帝國締結協定,願意保證大英帝國的存在,準備接受一項合理的軍備限製,並且願把德國的西部國界看成是最後疆界。他強調說,這是他最後的建議,如果英國政府拒絕他提出的這種“慷慨而又全麵的建議”,就會發生戰爭。他請漢德遜敦促英國政府,“十分認真對待這一建議”,並主張大使親自乘飛機將建議送往倫敦。德國政府可派飛機供他使用。

  在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波蘭一直沒有對英國政府施加任何壓力要它簽訂兩國間的正式的長期協定。8月初,德波關係已進入危急階段,波蘭人要求簽訂這樣一項協定的願望日漸急切。8月的第二周,波蘭提出了一份協定草案,由波蘭駐英國大使拉斯津斯基帶往倫敦。雖然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著分歧,但由於爆發戰爭的危險與日俱增,雙方都不想在次要問題上過多糾纏,於是協定在8月25日簽字。協定規定,如果一方受到“一個歐洲大國”的直接侵略,如果發生顯然威脅其獨立的行動而受威脅的一方“認為使用其武裝部隊……進行抵抗是極端必要的”,或者如果有企圖“用經濟滲透或任何其他方式”來破壞其獨立的圖謀,另一方保證給予支持。

  8月25日,墨索裏尼來信表示,意大利因缺乏戰爭準備不能參戰,希特勒不得不收回26日晨入侵波蘭的命令。

  8月29日晨,德國給英國的一份正式照會中表示,德國政府為了維護英德友誼,為了讓英國政府滿意,準備“接受英國的建議,同波蘭進行直接談判”,要求波蘭派一名特使於8月30日去柏林。

  顯然,這份照會是為英法不履行義務提供借口,而且也給波蘭人出了難題——派特使去,就要準備接受希特勒提出的任何苛刻條件,否則,拒絕“和平解決”的罪名就會落在自己頭上;不派特使去,希特勒就更有理由將上述罪名加在自己的頭上。

  為了將戰爭的罪名強加在波蘭人頭上,希特勒等人無所不用其極。8月30日在他的導演下,又製造了一個騙局。這一天,他責成外交部專家起草了一項解決德波問題的“寬宏大量”的建議。希特勒在建議中,隻是要求把但澤歸還德國,同意格丁尼亞港為波蘭的自由港,走廊的命運在一年後由公民投票解決,公決後無論走廊歸誰,另一方都有權保留一條享有治外法權的穿過走廊的公路和鐵路。但希特勒並不想使這項建議成為談判的基礎,而隻是想借此將談判失敗及因此而引起戰爭的罪責加在波蘭頭上,並且用以欺騙世界輿論。後來,這項建議根本未正式提交給德波直接談判的斡旋者英國,更未提交給波蘭,隻是在8月30日深夜,由裏賓特洛甫用德文向漢德遜匆匆讀過一遍。這位大使連建議的基本內容都沒有弄清楚。裏賓特洛甫卻借口波蘭代表直到半夜仍未到達,而粗暴地拒絕大使看建議原本的要求。希特勒一夥為了起到宣傳效果,讓電台於8月31日晚9時向德國人民全文廣播了這項建議。

  8月31日,德國人還在未放棄爭取英法的希望。在9月1日負責指揮德國空軍對波蘭進行大規空襲的戈林,在當天17點邀請英國大使到他的寓所喝茶,大談波蘭的罪狀以及希特勒和他自己同英國友好的願望。

  8月27日,希特勒在給達拉第的複信中就巧妙地利用了法國人不願為但澤流血,不願為波蘭送命的心理,許諾德國就對法國放棄了一切領土要求。

  為了使德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看起來德國對波蘭的侵略名正言順,希特勒一夥不但進行了卑鄙的宣傳,而且采取了一係列無恥的“行動”。

  早在8月初,國防軍統帥部諜報局局長卡納裏斯海軍上將就接到了希特勒的手令,要他發給希姆萊和海德裏希150套波軍製服和若幹波軍小型武器。後來他才得知,這些東西是用來製造先動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的假象的道具。被選定執行這項計劃的是年輕的黨衛隊特務,名字叫阿爾弗雷德·瑞約克斯。

  1939年9月1日拂曉,德軍地麵部隊從三個方向向波蘭發起全線進攻。侵入波蘭國土的第一輛軍車上帶有德國的“雙頭鷹標誌”。8月31日晚8時,這場醜劇正式開演,由穿著波蘭陸軍製服的黨衛隊人員開槍射擊,假裝對格萊維茨的德國電台的進攻,並把事先麻醉過去的集中營囚徒放在電台的門口,充當被波軍打傷的電台工作人員。這些冒牌的波蘭人攻下電台後,用波蘭語廣播了三、四分鍾的煽動性反德演說,然後開了幾槍離去。

  晚上10時,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胡說,“無數的波蘭人侵入德國境內,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波蘭的正規軍攻擊了格萊維茨電台”。於是,希特勒便提出了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國陸、海、空三軍一齊出動,大舉入侵波蘭。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於首次突擊,將主力使用於南北兩翼,迅速突破和分割波軍防線,在維斯瓦河以西圍殲波軍重兵集團,力求盡快結束對波戰爭,爾後將主力西調對付英法。

  戰爭一開始,納粹德國的空軍便對波蘭的城市、機場、鐵路、橋梁、電站、交通和通訊樞紐、部隊和軍火庫進行狂轟濫炸,使弱小的波蘭空軍遭到重創,給波蘭造成重大人員和物質損失。

  在但澤地區,戰鬥主要集中在韋斯特普拉特。由於進攻準備不充分,盡管有教練艦上重炮的火力支援,德一支海軍突擊隊的進攻仍遭到失敗。對迪爾施附近幾座大橋的襲擊也未成功,橋梁均為波蘭人炸毀。因此,在較長時間裏東普魯士中斷了與德國其他地區的聯係。

  9月2日,希特勒要求對韋斯特普拉特再次實施攻擊,攻擊日期確定為9月4日,但後來又多次推遲。為保險起見,德國人進行了周密準備。他們曾對韋斯特普拉特多次炮擊,並動用60架俯衝轟炸機進行轟炸。他們還向但澤調來1個工兵連,加強步兵的力量。在德軍不斷猛烈空襲和炮擊的情況下,波蘭守軍由於彈藥補充不足於9月7日投降。至此,“波蘭走廊”戰役結束。

  戰爭的第一天,德第4集團軍的左翼部隊在科尼茨東北強渡布拉厄河。該集團軍的右翼部隊沿奈策河前進,9月2日晚,進抵納克爾西北10公裏處。集團軍中路部隊突破了克羅內兩側布拉尼河上的堅固設防陣地,越過布洛姆貝格—迪爾紹鐵路,在庫爾姆附近進抵維斯瓦河。

  9月3日,德第4集團軍在圖霍爾荒原北邊建立了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之間的陸上聯係。在庫爾姆附近渡過維斯瓦河的行動,也未遇波軍多大抵抗。該集團軍中路繼續向東推進至德雷文察河。

  在圖霍爾荒原被合圍的波蘭部隊試圖向南突圍,但其戰鬥力很快便被大大削弱。9月5日,這股波軍被德軍殲滅。德第3軍的右翼部隊未經重大戰鬥,便進抵布羅姆貝格,後掉頭向南直逼霍恩薩爾察。

  德第3集團軍的右翼部隊擔負著支援第4集團軍進攻的任務。該部越過普魯士邊界後不久便遭到波軍的有力抵抗,到9月4日才攻占格勞登茨。後繼續南進與從波美拉尼亞向前推進的德第4集團軍會師。

  在第4集團軍向維斯瓦河推進時,隻想保證自己的側翼不受駐守在“波蘭走廊”北部、負責守衛格丁尼亞港的波軍的攻擊,對該部波軍未采取任何軍事行動。9月6日,由考皮施將軍指揮的由德國邊防軍組成的“北方兵團”,才開始對該部波軍實施包圍。

  “波蘭走廊”戰役結束後,原屬第4集團軍的由裝甲和摩托化步兵師組成的第19軍,立即奉命向第3集團軍左翼開進。第21軍在格勞登茨東南與第4集團軍會師後也被抽調出來,同其他主要由北方集團軍群的預備隊和第4集團軍組成的部隊一起被調往約翰尼斯堡—呂克地域。此外,位於勒岑附近的所有非必需部隊也被用來加強第3集團軍的左翼,以保證在這裏形成的主攻方向。

  在奈登堡—維倫貝格地域集結的德第3集團軍主力,開始進展順利,後來遇上波蘭北方集團軍的強大重兵集團。波軍依托姆瓦瓦和普紮斯內什北麵的築壘陣地進行有力防禦,並組織反突擊。但是到9月6日,德第3集團軍主力依然得以進抵納雷夫河並在魯然附近渡過該河。

  德“南方”集團軍群的主要突擊也取得很大進展。戰爭剛剛打了兩天,第8集團軍就進抵普羅斯納河。第10集團軍進抵瓦爾塔河東麵,並占領了琴斯托霍夫。該集團軍的坦克部隊向拉多姆斯克方向推進。第14集團軍在維斯瓦河上遊渡河,並艱難地向西貝斯基德山區推進直至諾伊馬克特盆地。

  在德第8和第10集團軍的打擊下,波軍已部分陷入混亂,倉皇後退。由邊防部隊組成的德“吉南特兵團”受命去占領德國的前波森省,而第8集團軍順利向羅茲方向推進。

  9月6日晚,第10集團軍右翼的快速部隊進抵維薩山北麓的凱爾采和孔斯凱之間。再往北,第16軍的坦克部隊在皮沃特勒庫夫附近實現突破和粉碎波軍的反擊後,向托馬舒夫方向追擊。

  9月6日,德第14軍幾乎未經戰鬥便占領了克拉科夫。西南方的第22軍在到達平原以後,對波希米亞和塔爾諾夫的突擊進行得很順利。最南部的德第18軍主要由山地師組成,其任務是繼續在貝斯基德山區粉碎波軍的猛烈抵抗。同日,該軍在諾伊桑德茨附近渡過杜納耶茨河,進抵戈爾利采西部地區。

  南方集團軍群依然希望通過其快速部隊的快速行動迫使波軍在維斯瓦河和桑河以西進行決戰。但為謹慎起見,命令第10集團軍的右翼部隊在登布林和普瓦維附近渡過維斯瓦河和加強第14集團軍的右翼,並讓其依然按原定計劃實施迂回包圍。

  在波蘭方麵,“克拉科夫”和“羅茲”2個集團軍遭到重創,並開始向東撤退。“波莫瑞”集團軍的情況跟它們差不多。“莫德林”集團軍受到德軍第4和第3集團軍兩翼包抄的威脅,但是撤退就會過早地讓開通往華沙的道路。“波茲南”集團軍的處境略好,但未及時後撤以便與其他友鄰部隊建立共同防線。這時,波軍再無可供使用的預備隊。因為“納雷夫”作戰集團由於擔負著防備德第3集團軍的任務而受到牽製,“普魯士”集團軍還在集中階段就遭到德國飛機和坦克的襲擊而動彈不得。這時,波蘭元首雷茲·斯米格雷元帥認為,波蘭已輸掉了這場戰爭。

  9月6日,波蘭政府由華沙遷往盧布林;9日,遷至克列梅涅茨;13日,再遷至緊靠羅馬尼亞的邊界城市紮列希基。

  至9月7日,德軍雖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在華沙以西合圍、徹底消滅波軍的企圖並未得逞。德軍調整部署後,於9月9日開始了爾後戰役。實施這些戰役,使仍然在維斯瓦河以西堅守的波軍幾乎全部遭到圍殲。然後,第14和第3集團軍從南北兩麵實施深遠突擊,以求合圍維斯瓦河以東或退守該地域的所有波軍兵團。

  剛剛形成的德第3集團軍左翼部隊,在納雷夫河附近的沃姆惹兩側突破了波軍的防禦,9月11日進抵比亞韋斯托克—華沙鐵路線。其快速部隊向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推進。該集團軍的中路和右翼部隊也分別在納雷夫河附近的馬佐夫舍地區奧斯特魯夫和維什庫夫地區突破了波軍的防線,並在布格河南岸建立了橋頭堡。

  9月15日,古德裏安的第19軍攻占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兩天後又攻陷符沃達瓦。第21軍從沃姆惹向南推進,並於9月12、13兩日在馬佐夫舍地區奧斯特魯夫附近包圍並殲滅了戰鬥力較強的波軍部隊,爾後東攻別爾斯克一比亞韋斯托克一線。9月15日,德軍攻陷比亞韋斯托克。

  布格河以西的該集團軍右翼部隊攻陷文格魯夫,逼近謝德爾采。9月16日,該部停止向東南方向進攻,掉頭西攻明斯克—馬佐夫舍—卡爾切夫一線。第1軍也掉頭緊逼華沙的北部和東部戰線。至此,德軍已封閉了對莫德林和華沙的包圍圈。但德軍尚未粉碎波蘭人的抵抗意誌,他們拒不交出華沙。

  在這幾天裏,德第4集團軍在維斯瓦河兩岸向南推進。在該河北岸向前推進的第2軍未遇強敵,比較順利地經普沃茨克向莫德林進逼。而在該河南岸的第3軍則遇到了當麵波軍的有力抵抗。該軍無法跟上第8集團軍左翼的步伐。第8集團軍左翼部隊除為第10集團軍提供翼側保護之外,現在又奉命超越追擊“波茲南”集團軍。由此出現的缺口便是後來進行布祖拉戰役的主要原因。

  9月11日,波森為德軍占領。

  9月7日以後,考皮施兵團不斷向格丁尼亞進逼。經過激烈戰鬥,德軍於9月13日闖入該城,但波蘭人的抵抗至9月19日才被粉碎。

  戰爭進行到第二周,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0集團軍的所屬裝甲部隊便進抵華沙近郊。9月10日,第4裝甲師的部分部隊衝入波蘭首都,但在波蘭軍民的抵抗下,又撤到該市西郊。

  在古拉卡爾瓦裏亞附近的德軍裝甲部隊,在維斯瓦河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德第10集團軍的右翼部隊繼續向東南進攻,占領奧帕圖夫和桑多梅日,爾後掉頭沿維斯瓦河向北進攻。在拉多姆東麵,該部擋住了波軍6個師的部分部隊渡河的去路。

  這樣,德軍便實現了對戰鬥在維薩山區和拉多姆附近的波蘭部隊的合圍,經德國空軍毀滅性突擊,波軍該部於9月11日停止了戰鬥,6萬人成了德國的俘虜。當德軍其他部隊還在進行拉多姆合圍戰或參加布祖拉戰役時,第10集團軍右翼的部隊渡過維斯瓦河繼續向東進攻。

  9月9日,德第8集團軍未經戰鬥便占領了羅茲市,爾後向華沙西南部的波軍集團進逼。第16集團軍所屬第16軍擋住了該波軍集團向東的去路。波軍頑強抵抗,並在局部範圍內實施反突擊,使德軍遭到重大傷亡。

  當時,布祖拉河南麵的德軍受到了來自西北方向的威脅:正在試圖向南撤退的“波茲南”集團軍試圖從庫特諾地區突圍。從波蘭北部地區撤退到莫德林—華沙—布祖拉地域的其他集團軍的部隊與其會合。它們不但威脅著德第8集團軍的側翼,而且也威脅著它的背後,致使該集團軍為阻止波軍的前進不得不將其2個軍掉轉方向以建立向北的防禦正麵,甚至有部分部隊要掉頭向後,以對付背後的波軍。但德軍在這一地區的暫時的危急局勢,並未對波蘭中部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雖然陷入包圍的波軍拚死抵抗,並繼續試圖向南突圍,但形勢越來越危急。德第13軍和第10軍在格沃夫諾—文奇察地域。第16軍和第11軍由華沙和姆什喬夫地區向渡過布祖拉河的波軍東翼逼近。第15軍於9月16日趕來加強。第4集團軍也從西南和北麵向集結在庫特諾地域的波蘭殿後部隊推進。在弗沃茨瓦韋克南麵挖壕據守的波蘭部隊對德第3軍進行了艱苦抵抗,使該軍一度受阻。第2軍於9月11日進抵莫德林,在這裏的要塞西麵和北麵留下部分部隊,主力部隊繼續向布格河邊的登貝推進。9月15日,該部侵入那裏的波軍橋頭堡陣地,渡過布格河,進抵亞布翁納。9月16日,在布祖拉河附近,所有參加包圍的德國部隊開始集中突擊。

  德第3軍從西麵和北麵向東推進。在維紹格魯德附近,該軍以部分兵力封鎖了維斯瓦河的通道。在該軍的右側,第13軍和第10軍於9月17日向北越過沃維奇—庫特諾公路並占領庫特諾。

  德第10集團軍所屬3個軍的情況是:第15軍於9月17日越過了華沙一索哈切夫公路,並於19日對在莫德林南麵頑強抵抗的波軍發起進攻。第16軍於9月19日向南渡過布祖拉河,在該河兩岸向維紹格魯德方向轉入進攻,並於同日進抵維斯瓦河。第11軍於9月17日在索哈切夫和沃維奇之間渡過布祖拉河並向西北方向推進。

  9月13日,所有德國空軍作戰部隊對羅茲東北部地區進行空襲,並攻擊波軍密集行進縱隊。9月16日,德國空軍對沃維奇和索哈切夫北麵的大規模的波蘭縱隊實施空襲。這一天,德軍動用了820架飛機,投下了328噸炸彈。德國空軍的空襲有力地支持了德軍的作戰,嚴重影響了波軍的士氣。

  9月19日,完全喪失抵抗力的波軍宣布投降,19個師和3個騎兵旅的12萬人做了俘虜。波蘭在維斯瓦河以西的最後1個有戰鬥力的“波茲南”集團軍被消滅了。

  在南方,德第14集團軍竭力切斷波軍渡過桑河的退路。在該軍的右翼,山地部隊於9月11日渡過桑河進抵普熱梅希爾。9月12日,德軍一個不大的先遣部隊進抵雷姆貝格城下,9月16日,攻擊該城的行動受挫,侵入該城的德國部隊無法立足,不得不重新撤出。

  集團軍左翼部隊試圖擋住後退波軍渡過桑河下遊的去路,集團軍中路的第22摩托化軍則向東北方向推進,渡過桑河,其主力部隊於9月15日進抵盧布林地區的托馬舒夫,其先頭部隊進抵弗沃濟梅日和赫魯別舒夫,並在布格河上建立了橋頭堡。偵察兵與第3集團軍的第19軍取得了聯係。9月16日,第22軍又掉頭向西南拉瓦—魯斯卡亞—雷姆貝格一線推進。

  波軍指揮部企圖在波蘭東部地區組織防禦。為此,決定建立北方方麵軍、中央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波軍的企圖被德軍察覺。德國空軍除對波蘭的行軍縱隊不斷空襲外,還對波蘭的鐵路進行狂轟濫炸,破壞了波蘭的交通,打亂了波軍的計劃,從而使波軍的企圖根本無法實現。

  到9月16日止,波軍已大部被殲,波蘭西部和中部完全為德軍占領,德軍推進到維斯瓦河以東地區。德軍已達到了作戰的主要目標。9月17日,波蘭政府越過邊界逃往羅馬尼亞。同日,蘇聯紅軍進入波蘭。

  當蘇聯紅軍於9月17日進入波蘭境內時,德軍已進至8月23日條約規定的德蘇利益分界線以東200公裏處。為避免同蘇軍發生衝突,9月17~21日,德國國防軍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連續發布命令,以確定德蘇兩軍分界線和德軍撤出日期。最後確定德蘇兩軍占領地區以維斯瓦河、納雷夫河和桑河為界,完全與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附加議定書所一致。此外,根據希特勒9月20日的命令,德軍必須停止分界線以東的一切作戰行動,向西部撤退的行動必須立即開始。

  9月22日,德第4集團軍開始向西和西北方向撤退。

  德第3集團軍在古拉卡爾瓦裏亞附近與第10集團軍會師,封閉了對莫德林一華沙的包圍圈。波軍9月19日,在新德武爾附近從莫德林和20日從普拉加突圍的企圖被挫敗。

  德第10集團軍右翼的第4軍,在這期間經盧布林(已被攻陷)向海烏姆,爾後向赫魯別舒夫推進。該軍在維普日河東岸建立了2個橋頭堡,並同第14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在科茨克和紮莫希奇會合。9月19日,該部停止前進。

  在第14集團軍的作戰地域的托馬舒夫—紮莫希奇地區仍有激烈戰鬥。經過3天交戰,波蘭4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旅和1個騎兵旅投降。在雷姆貝格北麵的茹烏夫和卡米翁卡之間的森林裏一個較大的波軍集團被合圍,並於9月19日被迫放下武器。德第18軍和第17軍的部隊,從南、西、北三麵包圍了雷姆貝格,但波軍仍頑強抵抗。19日,波軍拒絕交出該城,並試圖突圍,未果。9月20日,德第17軍的部隊推進到布格河上遊。

  在布祖拉戰役結束後,第8集團軍便準備進攻華沙。出於政治原因,希特勒也希望早日攻占華沙。但由於波蘭首都軍民的英勇抗擊,德軍一時難以如願。

  9月20日下午,德國空軍出動了620架飛機,目的是切斷莫德林和華沙的要塞之間的聯係。次日,戈林命令第1和第4航空隊傾其所有兵力對華沙的廣大地區進行集中轟炸。

  9月22日,德第8集團軍實現了對維斯瓦河的突破,並對莫德林和華沙的波軍實現了完全分割。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茨決定,利用維斯瓦河西岸的第13軍和第11軍突擊波蘭首都。第15軍和第10軍在莫德林南麵切斷了波軍的退路。

  9月25日,德軍開始對波蘭首都華沙進攻。空軍出動了約1200架飛機,而且還動用了不適合於擔當空襲任務的運輸機。9月26日,空軍出動450架飛機空襲莫德林。

  德國陸軍的進攻也取得了進展。第13軍在9月25日摧毀了波軍在華沙第一道防線,次日又摧毀了第二道防線。第11軍占領了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為粉碎波軍對德軍側翼的攻擊,經希特勒批準,第1軍在維斯瓦河以東向普拉加的南郊推進。9月26日晚,華沙守軍指揮官羅梅爾將軍要求停戰一天,並進行交出該城的談判,遭到拒絕。9月26~27日夜,德軍猛烈炮擊,步兵繼續在全線實施攻擊。9月28日,在水電遭到破壞、食品、藥品斷絕,完全喪失抵抗力的情況下,華沙無條件投降,守城波軍12萬人被俘。

  9月27日,德國對華沙的攻擊已不再需要空軍的支援。同日,空軍作戰部隊奉命攻擊莫德林。兩天後,莫德林停止抵抗,3萬名波蘭士兵被俘。作為波蘭的最後一個抵抗中心,海爾半島也於10月1日陷落。

  在德軍從德蘇占領區分界線以東西撤的過程中,發生了與波蘭軍隊的戰鬥,甚至是激烈的戰鬥,但這已無礙大局。

  10月6日,在登布林以東的科茨克附近的波軍也繳械投降。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波蘭成了納粹德國“閃擊戰”戰略的第一個犧牲品,波蘭作為獨立國家被從歐洲的政治地圖上抹掉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