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國際聯盟決議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麵對日本的空前進攻,中國政府采取了不抵抗和依賴國際聯盟解決問題的誤國政策。1931年9月2日,中國代表施肇基根據國聯盟約第11條將事變訴諸國聯,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危及各國和平形勢的進一步發展,恢複原狀,並決定應向中華民國支付的賠款總額及性質”。

  9月22日,國聯理事會倉促舉行會議。而此時,日軍已經侵占了沈陽、長春、吉林、遼源等26座大小城市。國聯理事會在聽取中日兩國代表的發言後,按照英國代表塞西爾的主張,授權西班牙代表、國聯理事會主席勒樂向中日兩國政府發出內容相同的“緊急通告”,要求雙方立即停止一切衝突,撤退軍隊,荒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同等看待。

  為了應付國聯的決議,9月24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將侵略行徑說成是“自衛”,並宣稱日本在中國東北“無任何領土野心”,日本政府有誠意采取“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的方針”,將軍隊撤退至滿鐵範圍內。聲明把衝突的責任推給中國,以爭取列強的同情。

  日本此舉果然奏效,它使國聯相信,是中國人“大大誇大了所發生的事情”,隻要假以時間,日本會找到體麵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日本大受鼓舞,認為國聯沒有實力幹涉日本的行動。隨後便趁勢侵占了洮南、洮安和敦化等地,並準備繼續向北滿推進。

  9月28日,中國代表再次作出努力,建議國聯派一個中立代表團去中國了解事實真象,但遭日本代表斷然拒絕。9月30日,國聯行政院又通過決議,決議內容空洞無物,它徒然地呼呼中日兩國盡力避免形勢的惡化,並未重申撤兵要求,派調查團一事也由於日本的反對而作罷,理事會隨之休會。

  國聯的態度大大助長了日本侵略擴張的氣焰。1931年10月8日,日本轟炸錦州,國聯才感到局勢的嚴重。10月9日,英國首相麥克唐納指示外交大臣雷丁:“我們在理事會必須在認真製定政策方麵能起領導作用。”同一天,美國國務卿史汀生致電國聯,表示願與國聯進行合作,並決定以國聯邀請的方式參加國聯下次會議。10月13日,應中國代表要求,國聯理事會在巴黎召開會議,法國代表白裏安充當主席。在會上施肇基控訴日本在9月30日理事會後,不但沒有退兵,反而暴行愈演愈烈。日本代表芳澤廉吉竭力為日本侵略辯護,竟稱,東三省為日本生存所係,故不能從該地撤軍。白裏安表示,中日雙方均負維持遠東和平責任,應各自約束。10月16日,美國代表基爾伯以正式觀察員資格參加會議。

  10月24日,國聯理事會做出第3次決議,要求日本在11月16日以前將軍隊退到南滿鐵路區域之內;要求中國切實保護在華日僑;撤軍完成後,中日兩國開始交涉。這是自事變以來國聯對日本提出的最強硬的要求。盡管如此,但決議仍然沒有譴責日本侵略者,而且由於日本的反對,大會主席白裏安宣布:依照盟約的規定“未獲全體通過的決議沒有法律效力”。這說明,國聯仍未改變對日本姑息遷就的立場。

  日本堅決拒絕了國聯的撤軍要求。1931年10月26日,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滿洲事變的第二次政府聲明》,繼續反誣中國“收回國權運動漸趨極端”,企圖破壞日本國民“生存權益”,聲稱日本如果撤軍,隻會使事態更加惡化。日本不僅拒絕撤軍,而且於11月初大舉進犯黑龍江,使國聯的決議成為一紙空文。

  11月16日,國聯理事會在巴黎舉行會議。3天後,日軍攻占了黑龍江省會齊齊哈爾,日軍沒有像西方各國所希望的那樣進攻蘇聯,而是掉頭南下進攻錦州。為了欺騙國聯,轉移其要日本撤軍的注意力,11月17日,日本主動提出要求國聯派調查團到滿洲調查的建議。國聯如獲至寶,將注意力完全轉到派調查團的問題上,在短短20幾天的會期中,理事會竟召開21次秘密會議討論調查團問題。日本則乘機提出要國聯承認其在東三省的所謂“剿匪權”。12月10日,國聯理事會通過決議定派遣國聯調查團遠東考察,同時也讓日本最後以保留發言的形式實際獲得了“剿匪權”,給日本以後的軍事提供了“合法”的外衣。12月15日,日陸軍參謀部在給關東軍的電報中要求:“進攻錦州,事前要采取適宜的方法,其實施手段應與剿匪的名義相符。”1932年1月,日軍正是以所謂“剿匪為名,增派兵力,攻占錦州和遼西”。

  國聯理事會就日本武裝入侵中國東北問題爭論了3個月,既不譴責日本,也不製止日本擴大侵略。日本正是在這3個多月的時間裏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完成了對中國東北的占領。隨著軍事行動的結束,國聯活動的中心也轉向國聯調查團。

  根據12月10日的國聯決議,調查團由5人組成,其任務是“到當地調查並向理事會報告任何影響一切能危及國際關係,威脅或擾亂中日兩國間的和平的一切情況”。中日兩國可各派一人參加調查團,並對其活動提供一切方便條件。

  1932年1月21日,國聯調查團正式成立。團長為英國前駐印度代理總督李頓爵士,團員為美前任菲律賓總督麥考益少將,法國殖民地防禦谘詢委員會主席、前駐印支法軍司令克勞德中將,德國前任東非總督希尼以及意大利外交官馬柯迪伯爵。中國派前外長顧維鈞、日本派駐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作為顧問參加調查團。

  這個幾乎全由殖民主義分子組成的調查團成立後,行動遲緩,2月3日從歐洲出發,直到4月21日才到達沈陽。此時,日本已在調查團到來之前成立了偽滿洲國,造成既成事實以迫使李頓調查團承認現狀。李頓調查團在東北活動了一個半月,6月5日回到北平。9月4日,調查團完成了報告書。10月2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又稱《李頓報告書》),在國聯所在地日內瓦、中國南京與日本東京三地同時公布。

  報告書承認,“九·一八”事變是日方的預謀,但不敢譴責日本的侵略,沒有認定日本軍事行動的侵略性,卻誣蔑中國的革命運動,為日本的侵略行為遮目;報告書承認,東北三省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揭露了偽滿洲國是日本炮製的傀儡政權,但又“承認滿洲在日本經濟發展中的極大重要性”,說什麽“日本在滿洲的權利和利益是不容忽視的事實”,為日本侵略製造合法依據。

  在解決方法上,報告書既不同意中國恢複“九·一八”事變前狀況的要求,也反對承認日本維持“滿洲國”,主張以“門戶開放”、“機會均等”限製日本獨霸中國東北,以國際共管維護英美等國在東北的權益。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