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人物傳

  昌江區人物眾多。自北宋以來,文學俊彥,科技名流,清正廉明的政治家外。尚有無數普通勞動者為國家民族事業立下不朽功勳。尤其在現代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優秀人才輩出。本誌對其中的代表人物,分別予以立傳,列表,以為後世楷模。對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犧牲的烈士,則人英名錄。區境也出過一些社會渣滓,人物傳中選錄個別述及,旨在對醜惡行徑的鞭答,也是對不肖者的警戒。

  彭汝礪

  彭汝礪(1042一10%年)字器資,麗陽鎮人。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中狀元,時年23,曾任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書記。王安石很欣賞他所著的《詩義》,推薦他為國子監直講,不久改派大理寺29,又升太子中允。

  禦史中承鄧給見彭汝礪才能出眾,薦舉他為禦史,他不去。後神宗親任彭汝礪為禦史裏行,始就職。彭汝礪上呈十件大事:一、正己;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財;五、養民;六、販救;七、興事;八、變法;九、青苗;十、鹽事。他慷慨陳詞,指摘利害,多是當時大臣所不敢談及的。並上奏呂嘉問所設市易聚斂錢財是非法的,應罷其職;論俞充餡媚宦官王中正,叫自己的妻子去拜會宦官,不配任檢正中書五房事的官職。神宗聽後,一一采納。後來,朝廷派宦官王中正和李憲掌管西路邊防大軍軍權,彭汝礪認為不妥,便麵奏神宗說:“不當以兵付中人”,並談及漢唐時期把兵權交給宦官,招致禍亂之事。神宗聽後不高興。但他仍拱立在旁,等到有說話的機會時繼續上奏,結果還是沒有被采納。當時在朝的官員都為他敢於直言諫淨而歎服。

  元豐初年,彭汝礪以館閣校勘調江西轉運判官,在金殿辭別時還諫道:“今不患無將順之臣,患無諫淨之臣;不患無敢為之臣,患無敢言之臣。”調出不久,神宗因常念汝礪的忠毅、正直,便又把他調任提點京西刑獄。

  哲宗即位,宣仁太後被尊為太皇太後,她聽政後,起用保守派。1087年(元右二年),彭汝礪調起居舍人,又調中書舍人。當時一些正直、穩重的大臣和行家稱讚他,但是,一些蠅營狗苟的人則妒忌他,排斥他,隻是一時不能得手。後來,彭汝礪為辦理呂嘉問案件,不阿權貴,被兩次奪去官職;又為蔡確案件,秉公執言,獲罪被貶。哲宗親政後,學習熙寧,元豐年間的政事,讓臣子們爭獻所聞。這時,彭汝礪反而沒有什麽建議。有人不解地問他,他說:“在前日則無敢言,於今則人人能言之矣。”不久,他升為代吏部尚書。有人進讒言說他曾附會過被革宰相劉摯,於是改為寶文閣直學士,任成都知州,他沒有就任;後又降為待製,任江州知州。準備啟行時,哲宗問他想要說什麽,他回答說:“政唯其是,則無不善,人惟其賢,則無不得矣。”他來江州隻有幾個月,便病逝了。終年五十四歲。他生前還上表說:“土地已有餘,願撫以仁;財用非不饒,願節以禮。債人初若可悅,而其患在後;忠言初惹可惡,而其利甚溥。”表上還提到要撫恤河北流徙的人民,要察問江南水旱情形等。當時朝廷對表奏很滿意,派他任樞密都承旨之職,可是人已去世,隻得告賜他的家屬。彭汝礪所著《易義》、《詩義》以及奏議,詩文等,合輯為《都陽集》,已收人《四庫全書》。

  童賓

  童賓(1567一1599年)字定新,裏村人。幼年讀書秉性剛直,因父母喪早,遂投師學藝,執役窯業。死後尊他為“風火神”,祀在“佑陶靈祠”。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太監潘相任江西礦使兼理景德鎮窯務,督造大器青龍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對窯戶進行“例外苛索”派役於民,並對窯工進行鞭答以致捕殺。瓷工衣食不得溫飽,還要受到迫害,處境十分淒慘。童賓目睹同役瓷工的苦況,非常憤慨,竟以自己身體為煉瓷的窯柴,縱身火內,以示抗議。次日開窯一看,所燒煉的龍缸果然成功。這種缸直徑三尺、高二尺多,外圍環繞著青龍,下麵有潮水紋。能燒成這樣大的龍缸,在當時確實是燒製瓷器一大奇跡。

  童賓投窯焚身後,其餘骸葬在鳳凰山。童賓之死,激起工匠們義憤,全鎮起來暴動,焚燒稅署和官窯廠房,潘相隻身逃去。事後,封建官府為緩和人心,在瓷工和鎮民的強烈要求下,不得不為那大眾利益而犧牲自己生命的童賓立祠在禦器廠的東側,並號為“風火仙”,祠名“佑陶靈祠”,至今保留有瓷製的“佑陶靈祠”匾額,祠內供奉的是童賓坐像;即風火仙師像,兩邊是窯廠燒煉工人神像,有把樁、托坯、架表、收兜腳、打雜、小夫手、三夫手、二夫手等(都是瓷業燒窯工種名稱)各腳師祖。燒窯業還出行規,二十一年一屆開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種崗位、並舉行迎神盛會。這種迎神會既莊重、又熱鬧,成為當時全鎮陶人的盛典。一直延續到1949年,才自然消失。

  清代唐英督陶時,曾令人將明代落選的損器,己脫底的一口青龍缸,從僧明寺抬到火神祠,築台高置,並寫有《火神傳》、《龍缸記》。另有一個督陶官年希堯也寫有《重修風火神廟碑記》。關於童賓事跡記載,至今仍存於地方文獻中。窯業工人常以其激勵自己忠於職守。這正說明童賓“其誌氣之凜冽在一成,而精神所注貫在百世”。

  史彪古

  史彪古(1626一1680年),字煥章,麗陽鄉古田村人。1652年(順治九年)進士,曾選人翰林,後升給事中。

  1657年,史彪古以副職隨江南張某(俠名)掌管浙江考試,有位當權者因兒子應試托他照顧,他沒有答應,那位當權者又把自己的要求授意於張某。考試後,張某硬要錄取那位當權者的兒子,史彪古堅決不同意,爭論再三。最後,史彪古毅然對張某說:“你一定要曲意順從貴人的意見,我隻有手執彈劫你的表彰去奏聞皇上。”這樣,那份試卷落選了。當時,掌管江南考試的人多因通關節,說人情而獲罪,許多有真才實學的沒有考上,惟獨浙江榜上取中很多人才。

  事後,那位當權者惟恐史彪古在回京複命時把這件事揭發出來,便搶先自首;並且舉薦史彪古,說他為人剛直,可以大用。因而在皇帝的救書上,史彪古有了“服官敬慎、直節方剛”的褒語。一時,他被人們看作是名副其實的“真給事”。可是,就在這將要大用的時刻,他患病回到家鄉。病愈後不久,任戶科掌印。後來,史彪古因服父喪回家,服滿後回部重新任職,在路過江寧時病故,終年54歲。他留下的著作有《庵文集》、《梧恒奏義》、《善惡明征》等。

  程慕瀕

  程慕顴(1906一1950年)字仲淳,荷塘鄉倉下村人。自幼讀書,父亡後家道中落,眾助資金繼續讀完大學。1932年獲法士學位。同年10月任江西省縣政研究員,次年8月,調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南昌行營監察員。此間加人中國國民黨。1935年,應考錄任上饒縣長。1936年6月,調任南豐縣長。1937年任餘江縣長,1940年,任江西省戰時食鹽調節委員會主任視察,1941年8月,任進賢縣長。1943年9月,因貪巨款潛逃回鄉。

  程慕顴,在任上饒、南豐兩縣縣長期間,為政廉明,辦案公正,平時深居簡出,生活樸實,常下鄉體察民情,很少顧及家中,雖連任縣長,家境仍然貧寒而頗受當地人民愛戴。1937年7月,日軍發動侵華戰爭,1938年占領餘江後,程慕顴不再是以前的程慕顴,夥同妹文撈取一批錢財回家,劣跡敗露,髒款退回,並被撤職,帶著十幾名“護衛”落魄回鄉,向其依仗“縣長”之勢的二位叔父借代度日不成,反被刺罵後,暗下決心,幹出一番樣子給他們瞧。

  1941年,程慕顴再次被任用,次年任進賢縣長,至1943年9月,此間,國民黨江西省政府撥款重建進賢縣大堂。工程由程慕顴主持實施,時局惡化,程慕顴不僅不理政事,並夥同小老婆伺機挾潛逃到故居,花近兩年時間,建成一座十分氣魄豪華的洋樓,買良田數百頃。從此,為所欲為,尋歡作樂,強占民女,欺壓百姓,逍遙自在。

  1949年,中共領導的解放戰爭進人決戰階段,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國民黨南京政府人心渙散,程慕顴已感不妙,決計尋軍逃台。4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人荷塘,程慕顴已逃離出境,後至都陽縣城被擒人獄。

  1950年6月15日,中共都陽縣委、都陽縣人民政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決定對不殺不足平民憤的程慕顴處死,並押回故地執行。終年44歲。

  馬步英

  馬步英,樂平眾埠秧販人。1899年7月出生於竟成鎮裏村,家境貧寒,13歲離家去瓷廠當徒工,後當上陶瓷工人。

  1919年“五四”運動後,馬步英開始接觸一些新的思想。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隻身南下廣州,投身於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1922年6月,擔任總統府衛隊警衛。在陳炯明叛變革命的緊急關頭,臨危受命,成功地護送孫中山於石灘脫險。1924年,國共合作。他參加舉世聞名的北伐戰爭,得以更多地與共產黨人接觸,思想上、行動上傾向中共。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許多中共黨員,進步青年受到通輯。他因受通輯被迫潛回景德鎮,秘密地從事革命活動。1929年,在景德鎮加人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長達60多年的革命生涯。

  1930年5月,到弋陽向方誌敏匯報景德鎮工人武裝暴動準備情況,參加紅軍。7月6日,隨軍回到景德鎮參加戰鬥,使工人武裝暴動成功,創建景德鎮第一個紅色政權。隨後,在樂平秧販參加紅十軍的組建後攻打樂平城的戰鬥活捉並鎮壓了樂平縣自衛大隊長、都(陽)樂(平)萬(年)三縣聯防頭目蔡子怡。當軍隊撤離樂平,途經湖口馬擋被國民黨包圍的危急‘關頭,率梭標隊和偵察部隊衝鋒陷陣,與敵展開肉博,以少勝多,為主力殲敵創造條件。1935年秋,擔任軍區偵察科長,麵對閩贛軍區司令、參謀長率部投敵,經他勸阻無效的情況下,毅然脫離叛軍,尋找黨組織。終於找到陳毅部隊。陳毅對此給予他:“立場堅定,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的評價。嗣後,先後擔任新四軍江西指揮部二科科長,新四軍司令部參謀。1939年7月,奉粟裕之命,帶隊深人敵後偵察,以數千精兵大敗敵頑數萬之眾的黃橋決戰提供了重要情報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陳毅領導的挺進蘇北及反掃蕩、反磨擦等一係列重要戰鬥。解放戰爭時間,任華東軍區司令部偵察科長等職,參加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在長達20年的軍旅生涯中,智勇雙全,出生人死,臨危不懼,屢建奇功,為革命作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先後擔任南京公安總隊隊長、上海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和江西省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為我黨的早期公安建設、氣象建設和科學事業的發展傾注大量的心血,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文化大革命”中遭殘酷迫害,仍以對黨和人民的堅定信念,與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持不懈的鬥爭,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1980年,組織上批準他離休。1991年4月,因病醫治無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3歲。餘金德餘金德(1902一1937年),景德鎮人,祖籍餘幹。7歲當童工,16歲成為正式學徒。1937年犧牲,年僅36歲。

  1925年,參加工人運動,並是工人運動的積極分子。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5月,被選為景德鎮總工會常委委員,發動工人同不法資本家進行鬥爭,搗毀“總商會”,沒收“江西瓷業公司”和“英國煙草公司”的財產,並將反動資本家遊街示眾。1929年春,兼任景德鎮近郊(裏村)區委書記。1930年9月,任景德鎮蘇維埃政府主席,組織發動工人、配合中國工農紅軍,開展景德鎮外圍奪權鬥爭,將鎮上的流氓惡棍“三十萬麻子”槍斃。同年冬,基地與部分中共黨員工人糾察隊,星夜離開景德鎮,突破國民黨軍大圍剿的包圍圈,進人浮梁蘇區。

  1932年4月,閩浙贛省雇農委員會成立,餘金德任主任委員。他帶領一支隊伍在磨盤山、懷玉山發展蘇區、組織雇農工會、人稱“雇農伯伯”。1933年春至1934年初,他先後到十幾個縣搞蘇區調查,指導土地革命運動。在葛源黃山下召開閩浙贛省執委會上,餘金德當選省蘇維埃政府第一副主席兼土地部長,成為方誌敏主席的得力助手。

  1937年春,國民黨軍閩、浙、皖、贛四省剿匪總司令,率軍十幾萬對中共蘇區發動前所未有的大圍剿、大屠殺。餘金德率師衝出重圍,在樂平渡河時指揮反擊,不幸雙腳負傷。此時隊伍有嚴重傷亡,天氣又陰雨連綿,山林潮濕,許多戰士爛腳,餘金德的傷口也化膿惡化。敵人則進行全麵搜山,人員先後失散,餘金德因腿傷不能行走,躺在洞內3天,不幸落人敵人之手。轉押到衡州監獄,任憑酷刑拷問,他堅貞不屈。1938年秋,餘金德預感國民黨要對自己下毒手,晚上,從鞋底取出長期積蓄的兩塊銀元,交給牢房的難友,托付轉給黨組織交最後一次黨費。餘金德總對同牢難友說:“革命總會有犧牲,曙光就在前頭,血不會白流!”三天後的淩晨,國民黨悄悄地將這位勇敢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餘金德秘密殺害於衙洲郊野。

  汪長生

  汪長生(1949一1980年)竟成鎮人。196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70年,加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73年,退伍回鄉後,擔任竟成人民公社武裝幹事兼武裝基幹民兵連連長。在民兵訓練實彈投擲手榴彈發生險情時,舍己救人犧牲。年僅31歲。

  汪長生在部隊時,主動要求分到最艱苦的施工分隊風鑽班,後來農場需要人,他又帶領全班到農場搞農業生產。退伍後在公社武裝部工作,刻苦學習,鑽研軍事教材,寫有10多萬字的軍事筆記,在訓練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摸爬滾打、處處做示範、生死關頭、挺身而出,從河裏救起連風村少年方銀菊,為保衛國家財產英勇鬥歹徒受到讚揚。

  1980年10月17日上午,汪長生帶領武裝基幹民兵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訓練。民兵餘國真由於心情緊張,在投彈時不慎把手榴彈滑落在右身後2尺和教員左後1尺處。彈內絲絲冒煙,即將爆炸。當時,汪長生站在餘國真左側距彈著點10米遠的地方。汪長生見情況危急,高聲發出“臥倒”口令,自己卻一個箭步衝上去抓起冒煙的手榴彈正要往外扔去,但聽轟的一聲,手榴彈在汪長生手中爆炸,民兵餘國真和教員安然脫險,而汪長生卻倒在硝煙和血泊中。險情一過,大家忙看汪長生,隻見負傷60多處,渾身成血人,忙送醫院搶救,因傷重失血過多,當天上午10時40分與世長辭。人們無不為汪長生的英雄行為而痛哭哀悼。江西省軍區於1981年I月通令給汪長生追記一等功,號召全軍區部隊官兵和專職武裝幹部、民兵向汪長生學習。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