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醫療衛生

  行政機構

  1970年3月至1976年2月12日,全區衛生行政管理職能屬區革委會政治部衛生組。1976年2月13日,區革委會政治部衛生組孜為區衛生局與區計劃生育辦公室合署辦公。1980年,區衛生局內設辦公室、醫防股、財務統計股、婦幼保健股。1984年,區衛生局與區計劃生育辦公室分立。1988年1月11日,區紅十字會成立,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掛靠區衛生局。1996年,區機構改革,區衛生局內設機構調整為辦公室、醫政股、防保股、財統股。改紅十字會與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為區衛生局內設機構,對外仍保留其機構名稱。

  醫療機構

  區人民醫院1976年成立,采用因陋就簡的辦法,設兩個門診部,6月26日開始對外應診。1988年改名為昌江區紅十字會醫院,掛牌呂蒙鄉衛生院。

  鄉、鎮衛生院1983年10月以前,區境僅有竟成公社衛生院、西郊墾殖場衛生院,同年10月16日以後,接收楓樹山林場衛生院、朝陽墾殖場衛生院、古城公社衛生院、先鋒墾殖場衛生院、魚占魚山公社衛生院、荷塘墾殖場衛生院,年底共有8個農村衛生院。1984年,先鋒墾殖場衛生院劃屬珠山區。同年,撤社建鄉,公社衛生院改稱鄉衛生院。楓樹山林場衛生院西郊墾殖場衛生院保留原名。1987年,成立麗陽鄉衛生院。1989年,舊城鄉(原朝陽墾殖場)衛生院劃浮梁縣,楓樹山林場衛生院劃市林業局,魚占魚山鄉衛生院改名姑魚山鎮衛生院。1994年,竟成鄉衛生院改名竟成鎮衛生院。1997年10月漁占魚山鎮衛生院經省衛生廳批準為景德鎮市昌江區M魚山中心衛生院。隨著政治體製改革和經濟體製改革,各種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建立。昌江區有竟成鎮衛生院、麗陽鄉衛生院、荷塘鄉衛生院,由鄉鎮經營改為承包製,對外保留其機構名稱。2000年底,昌江區有鄉、鎮衛生院5個,墾殖場衛生院1個,其中承包製的衛生院3個。

  村衛生所人民公社化以後,區境各社從生產大隊選拔1-2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社員,由公社衛生院培訓為不脫產的保健員,各大隊為保健員配備保健箱。為本社社員醫治小病小傷,並負責本大隊範圍內的衛生防疫工作。這批保健員以後經多次培訓,成為村衛生員。1958年,生產大隊普遍建立婦產院(接生站),產床1一4床。1959年,婦產院撤消。1965年起,境內有條件的生產大隊逐步建立起衛生所。1968年,區內農村普遍推行“合作醫療”製度。大隊衛生所改稱“合作醫療所”,衛生所的醫生稱“赤腳醫生”。合作醫療所行政上受大隊管理委員會領導,業務上受公社衛生院指導。合作醫療經費一般由“三級”(大隊、生產隊、個人)或“兩級”(大隊和個人)負擔。有的規定社員每人每年交1.50一2.00元,生產隊按人頭各籌2.00-4.00元,虧損部分統一用大隊公益金彌補。1979年以後,合作醫療所停辦,醫療機構複稱大隊衛生所。1984年,大隊改為村委會,大隊衛生所改名村衛生所。隨著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建立,有的村衛生所轉由“赤腳醫生”個人承包,自負盈虧,大多數“赤腳醫生”轉為個體行醫。業務上受鄉(鎮)衛生院指導,除替人治病外,還必須負責本村的防疫保健工作。1985年,全區“赤腳醫生”參加區衛生局組織的農村醫生考核,合格者稱“鄉村醫生”,不合格者稱“衛生員”。2000年,全區有村衛生所13個,鄉村醫生60人、衛生員28人。

  -k魚山中心衛生院1952年,由3名醫生以私辦公助的性質成立魚山衛生所,借用民房不足20平方米,醫療設備僅有體溫表、聽診器、血壓計,利用中草藥開展小傷小病診療。1957年,魚山成立魚山產科醫院,1960年與魚山衛生所合並,更名為魚山衛生院。1964年,魚山、荷塘兩院合並稱荷塘衛生院。並在魚山鎮建起衛生院第一棟房子,麵積240平方米,內設診室,中西藥房和注射室。1972年,荷塘衛生院析出,魚山衛生院複立原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魚山衛生院快速發展,到1983年,年業務收人達47783元,年門診量14656人次。有病床18張,固定資產總值60778元,房屋麵積1087平方米,醫職人員36人(其中大集體編10人)。1997年10月,魚山衛生院經江西省衛生廳批準為昌江區貼魚山中心衛生院。至2000年底,業務收人比1983年增長839%,病床發展到30張、固定資產總值增加1063.24%,房屋麵積增加2513平方米,醫職人員增加到45人。醫療器械有:Y2100毫安X光機1台,CTm380B超機1台,FCT一6511心電圖機1台,血管治療儀1台,J13592XCIQ顯微鏡1台,1600高速鍋輪牙鑽機1台,楊子冰箱、海爾冰箱各1台、婦檢床1台、產床1台。設住院部、門診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口腔及衛生防疫、婦幼保健、計劃生育等項目。日夜服務。使許多來不及轉上級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得到積極地搶救。外科能進行一些小型手術,如腹股溝斜廟、體表某些良性腫瘤等手術。

  呂蒙鄉衛生院創建於1973年,3名醫護人員,醫療器械僅有體溫表、聽診器、血壓計。1998年,廈門市紅十字會為該院援助人民幣25萬元,重建醫療辦公大樓200()平方米。2000年,全院有醫職人員14人,其中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10人,普通工3人,開設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五官、蛇傷、婦產等7個科室,中西醫診斷與治療及計劃生育四項手術服務和防疫保健工作。診斷檢查技術能開展X光、B超、心電圖及生化診斷檢查。配專職防保人員2人,負責全鄉婦女、兒童防疫保健醫療、嬰幼兒四苗接種率達90%,乙肝接種率達80%,每年對中小學生進行1次身體素質檢查,基本消滅了地甲病、絲蟲病、血吸蟲病。防疫設備配有冰箱、冰櫃、冷藏箱各1台,冷藏包5隻。醫政管理實行院長負責製下的醫療技術考核,年終醫風醫德考核。

  醫療技術

  中醫區內中醫有一定基礎,曆代出了不少名醫。區境近代有名望的醫生,內科有M魚山鎮的徐湧泉、張益柱、雷信富;麗陽鄉的方禮誌、方禮林、張群源、黎景輝;婦科有M魚山鎮的張庭樣。外科有麗陽鄉的黎樹華、黎毓琦;A占魚山鎮的徐庭芳、徐照林、徐墅峰。傷科有貼魚山鎮的徐照佩及“劉致和藥店”的劉和亮。70年代後,各社場衛生院多次組織西醫學習中醫,有不少西醫掌握了中醫基本理論,學會用中草藥幾百種,方劑數十個,有的醫師能用中、西兩法防治常見病、多發病。

  西醫新中國建立以來,區境西醫發展很快。1984年以後,醫療防疫機構逐步健全成網,醫務人員不斷增多,醫療設備不斷更新改善,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鄉鎮衛生院科室基本齊全,除重大疑難病症外,一般都能治愈。以M魚山衛生院為例,外科能進行闌尾炎、廟氣、良性腫瘤、急腹症手術、燙傷後遺症疤痕矯正及拔牙術和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內科,以中西醫綜合治療治愈蜘網膜下腔出血後遺症,高血壓中瘋後遺症等;婦產科能開展男女結紮術及新法接生:診斷檢查技術,能開展心電圖、超聲波、胃鏡內窺診斷、X光攝影、肝功能及多種生化項目分析檢測。

  草醫區內草醫眾多,四鄉皆有。多半父亡子繼,曆代相傳。草醫一般能治蛇傷、療癤、疼痛和各種無名腫毒及常見病、多發病,有取藥方便、花錢少、療效快的特點。有些西醫久治不愈或無法醫治的病症,草醫往往能藥到病除。

  醫療管理

  醫政管理1985年,區衛生局內設醫政股,具體負責醫政管理日常工作。為抓好醫院醫療質量管理,醫院實行院長負責製,建立健全首診負責製,醫師查房負責製,護理三級檢查製,醫技科室三級質量控製。醫政股每年開展1一2次全區性的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大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為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有計劃地組織醫職人員進行業務進修和專業理論統一考試。開辦醫風醫德教育學習班,年終考核。1998年8月6日,區政府批轉區衛生局《關於進一步開展醫療機構清理整頓工作意見》後,加強了社會和個人辦醫管理,對轄區的各類醫療機構進行審證換證,對個人診所進行清理,查處無證行醫戶和外地遊醫,同時,認真抓好醫療事故鑒定與處理,全區醫療衛生秩序漸人規範。

  藥品管理1976年始,昌江區衛生局對藥品經營,藥品生產、醫療單位的藥劑和特殊藥品的管理和監督,每年至少開展1次檢查。1995年,區政府發布(關於加強藥品管理,整頓醫藥市場的通告》。1999年,區衛生局向全區醫療衛生單位(個體診所),藥品零售店發出《關於加強藥品管理的通知》,加大對藥品監督執法檢查力度,重點打擊製造銷售假冒偽劣藥品行為,區衛生局設立舉報電話,要求全社會參與監督。

  衛生防疫

  愛國衛生運動建區初,愛國衛生運動的日常工作由區革命委員會政治部衛生組具體負責,1976年,由區衛生局承擔全區愛國衛生工作。1980年,區衛生局設醫防股接管愛國衛生工作。1981年始,以“五講四美”為主要內容,開展“兩弄”、“兩組”、“兩家”、“一室”建設為經常性工作(兩弄即:清潔弄、安全弄;兩組:學雷鋒小組、幫教小組;兩家即:五好家庭、衛生之家;一室即文化室),當年,城區建有清潔弄39條、安全弄21條、五好家庭1033戶、衛生之家1586戶、學雷鋒小組85個、幫教小組113個。1982年,開展第一個文明禮貌月活動,抓治理亂、髒、差,修下水道125米,清理陰溝92條。1984年,昌江區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成立,昌江區愛國衛生運動漸人正規。每年元旦、春節、國慶等節假日都要開展群眾性的清潔衛生運動。農村著重“兩管五改”(管飲水、管糞便、改廁所、改環境、改畜圈、改爐灶、改水塘);城區實行“門庭三包”(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製訂衛生公約,每天清掃、定期檢查評比,並張貼“最清潔”、“清潔”、“不清潔”三種衛生標誌。1986年起,每年組織開展全區性的統一滅鼠活動1-2次,把鼠害控製在不足為害的水平。從80年代末開始,隨著創“三優”(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活動的深人,按照“加強領導、動員群眾、措施得力、持之以恒”的愛國衛生工作方針,圍繞全民健康加大普及衛生科學知識的宣傳,提高區民衛生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開展以美化農村、城區市貌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整治環境衛生運動,愛國衛生工作列人精神文明建設之一。同時,各鄉(鎮)場將愛國衛生工作寫人《鄉規民約》,形成上下齊抓共管,幹部群眾自覺參與的良好氛圍。

  防疫

  傳染病防治昌江區衛生防疫站建於1986年11月11日。區衛生防疫站建立後和鄉(鎮)衛生院的以控製腸道傳染病為重點,有計劃地開展流行病的調查,做好流行病發展趨勢的預測分析和疫情處理,建立起區、鄉、村傳染病疫情報告網,發現傳染病疫情及時逐級上報。並根據疾病的發病季節,對易感人群進行常規疫苗的預防接種。接種的疫苗有小兒麻痹糖丸、卡介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乙肝疫苗等,四苗複蓋率達80%,全區傳染病發病率達到控製標準線以下。1987年8月3日,區政府批轉區衛生局《關於農村試行計劃免疫保險合同製的請示報告》,全區抓緊兒童計劃免疫工作,規範建立免疫登記接種卡,對7周歲以下兒童,使用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聯合製劑和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免疫製品,實行計劃免疫,每年開展1次消滅脊髓灰質炎強化免疫日活動。農村兒童免疫接種率達85%,城區兒童接種率為95%,1992年3月,通過省級驗收,獲得證書。1999年,實現十年無一例脊髓灰質和白喉病。

  地方病防治區境地方病主要有血吸蟲病、地甲病。

  血吸蟲病區內姑魚山鎮徐灣村是血吸蟲病流行疫區。50年代疫情嚴重,村民徐菊媛一家6口,除其母死於它病外,4人死於“泡肚”病,她本人25歲就做了寡婦,經多次治療得以活命。1954年始,魚占魚山地區以徐灣村為重點開展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共查螺滅螺120畝,填平水溝22條,治療病人28例。1986年以來,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資金鞏固滅螺效果,使釘螺麵積逐步縮小。市、區領導會同防疫部門,帶領醫務人員先後10多次到徐灣村查螺滅螺,了解疫情,查出病人11人,經治療病愈。19%年,為防止疫源地“死灰複燃”,該村200畝水田改為早地。經江西省血防及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檢查通過驗收。

  地甲病俗稱“泡頸”,即地方性甲狀腺。區境荷塘鄉、魚占魚山鎮、麗陽鄉早有散發性發生。新中國建立後。60年代始,有關部門采取供給居民碘鹽和多供海帶食物等防治措施。“文化大革命”期間,防治地甲病的措施,未落到實處。1988年始,在上述3個鄉對此病開展全麵普查,並及時對查出的病人分別予以治療或予以防治性治療。以荷塘鄉為例,共調查4000人,調查率為91.4%,查出患地甲病118人,患病率為2.95%;生理腫大18人,腫大率為15.25%。同時,對飲用水源,采取隨機抽樣做碘含測定,其含碘量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對查出患者全部給予藥物治療,基本達到國家規定的對地甲病防治標準的要求。1991年12月,昌江區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通過省級檢查驗收。

  婦幼保健

  1976年,昌江區婦幼保健所成立,定編12人,主要任務是開展婦產門診、計劃生育4項手術,兒童保健、婚前醫學檢查和婦幼保健谘詢工作。1987年起,全區各鄉(鎮)衛生院配有保健人員1一2名,80%行政村配備了婦幼保健員,形成區、鄉、村3級婦幼保健工作網。

  婦女保健1984年起,區與各鄉(鎮)衛生院多次對全區已婚婦女進行婦科病普查普治,普查率達80%以上,對查出的婦科病患者,治療率達100%。進人90年代,全區普遍開展孕產期係統管理,實行孕產婦建卡、產前檢查的同時,對四項手術者隨訪補治工作。1994年始,全區實施世界銀行綜合性婦幼衛生保健項目,以衛vi項目為重點,組織開展項目涉及的12個領域工作。“硬件”方麵,區婦幼保健所綜合大樓於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項目計劃儀器,設備陸續到位。“軟件”方麵,多次召開會議,以會代訓,培訓村婦幼保健人員,提高她們的專業技術和服務水平。同時派員參加省培訓,加強項目管理,使項目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半年,省衛VI項目評估小組來區考查評估,給予高度評價。

  嬰幼兒保健50年代以前,孕產婦分娩有坐產、吊產、跪產等,接生斷臍消毒不嚴格,留長臍帶,解“豬毛臍”(用梳子或絲線解初生嬰兒背上部長的粗濃汗毛),嚴重危害母嬰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新生兒破傷風死亡和孕產婦死亡經常發生。

  1952年始,推廣普及新法接生,層層辦新法接生培訓班。1958年,以行政村辦婦產院,要求孕產婦到婦產院分娩。60年代、70年代,各社、場衛生院又舉辦新法接生複訓班。至此,每個行政村都配有I一2名新法接生員。實行計劃生育以後,新法接生率逐漸提高。與此同時,衛生部門注意不斷提高科學接生水平,孕產婦住院分娩的越來越多。據統計,1990一2000年,新生兒破傷風、孕產婦死亡數為零。

  少生優育已得到廣大群眾的高度重視。全區各級婦育保健部門設有科學育兒谘詢,開展智測、胎教及合理搭配營養膳食,提倡母乳喂養等衛生宣傳教育工作。從1984年起,鄉(鎮)場衛生院每年開展對0一7周歲兒童身體普查1一2次不等。查出患有疾病的及時予以矯治,這項工作已形成製度,堅持至下限年未有動搖。全區各級幼托部門和學校也為此建立健康卡加以係統管理。1990年,區托幼辦為配合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編輯(家庭教育資料》一書,組稿40餘篇。昌江區托幼辦方寶珠的《對目前我區農村家庭教育的特點簡析》,荷塘鄉張立權的《身教重於言教》被錄人書。1991年5月,昌江區少兒工作在全省兒童工作會上評為“全省兒童工作先進縣(市)",6月1日,又獲市婦聯頒發的“重視兒童工作特別獎”。1992年4月24日,昌江區在省婦聯召開的兒童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題為《宣傳科學育兒知識,提高家長教育水平》的經驗介紹。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