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揚
昌江區是贛東北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在各個革命鬥爭時期先後有106名革命誌士,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54年下半年,區域各基層組織遵照省民政廳指示精神,開展烈士生平事跡的調查,共收集101名革命烈士的事跡材料。呈報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1957年補登烈士1名。1960年與1973年增加病故軍人2名。1980年10月,竟成公社武裝幹部、中共黨員汪長生在民兵訓練實彈演習中,為救他人壯烈犧牲,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江西省軍區追記二等功。1982年,竟成公社農民汪水生為搶救列車英勇獻身,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
1983年3月至6月底,開展換發、補發烈士證工作。經過審批已換證、補證的烈士中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59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3名,解放戰爭中犧牲的3名,抗美援朝中犧牲的1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烈士4名。當年10月16日,波陽縣的荷塘墾殖場和魚山人民公社劃歸昌江區後增加烈士36名。2000年底,全區共有烈士106名。
紀念建築物
1954年11月26日,景德鎮市優撫委員會,烈軍屬委員會聯合召開會議,決定將本市分散在蓮花塘、十八渡、河西、韭菜園、新廠等地的革命烈士遺骨集中遷葬於風景優美的墓地,修建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塔,並將各個時期在本市犧牲的烈士姓名及其生平事跡鐫刻在石碑上。至60年代末,先後在竟成鎮、荷塘鄉漁占魚山鎮等地修建起墓3座、碑2塊、塔2座,以褒揚革命烈士。
沙陀山革命烈士公墓1955年12月建成,位於區境竟成鎮銀坑塢村東側的沙陀山之巔,海拔150米。公墓青鬆夾道、翠柏成行。內修建革命烈士墓2座,解放戰爭期間病故軍人公墓1座,2座烈士公墓相對,與病故軍人公墓構成“品”字形。3墓之間約相距16米,中央形成一麵積約250平方米的空地。中有一呈六角形的花壇、花壇中一高大柏樹、沿六角邊遍植冬青。墓碑四周是常青鬆柏。烈士墓為圓形,兩墓直徑均為7.5米,周長22米、高2.5米。墓前石碑上鐫刻有第二次革命戰爭以來的23位革命烈士英名。病故軍人墓為一正方梯形建築、底座長各8.5米。上有六層台階,由四周按比例向中間收縮。底層至頂高2.5米,頂層正中是紀念碑、碑高2.5米,長寬各90公分,正麵是仿毛主席手書“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流金大字,在紀念碑頂部鑲嵌五星紅旗,所有墓、碑為混凝土建築。
荷塘革命烈士紀念塔建於1960年,位於荷塘鄉童坊村北,依地勢建築水泥階梯而上,四周圍牆上層雕欄,塔身四方尖頂、高5米,挺拔於茂林蒼翠之旁,雄偉壯觀。紀念塔正麵刻有原江西省長邵式平所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塔旁左側50米一棵曾掛革命烈士頭顱示眾數日的千年銀杏樹,周圍加裝鐵欄柵保護,樹旁豎有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荷塘革命鬥爭史簡介》和8位革命烈士英名。塔旁銀杏已列為市級保護文物之一。
汪家村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貼魚山鎮河對岸汪家村旁,塔高5米。正麵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