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共青團

  組織

  1922年10月,竟成裏村青年方維華、馬步英在南昌投身趙醒儂、方誌敏領導的新文化運動。1926年1月,呂蒙鄉龍塘山青年姚甘霖加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同年3月,共青團景德鎮特別支部成立。11月,竟成鎮小學教員方維華、張憋德、徐金丹、倪端加人共青團。1928年6月,共青團景德鎮特區委機關設在竟成小學,同年7月,遷龍塘山。1929年,龍塘山、石嶺建立團支部。1930年11月,國民黨軍第55師進犯景德鎮,區境共青團組織遭到破壞,共青團市委機關轉移弋橫蘇區。1931年11月,共青團景德鎮特區委恢複。19犯年5月17日,竟成三寶蓬建立青年組織。1933年7月,由於叛徒出賣,黨團組織遭破壞。

  新中國成立後,區境各基層單位均成立中國新民民主主義青年團委員會或支部委員會。1957年,中國新民民主主義青年團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各基層單位中國新民民主主義青年團委員會或支部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委員會或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委員會。“文化大革命”期間,團組織工作基本停止。1969年6月,市“紅衛兵代表大會”後,團組織被“紅代會”取代。1970年,中共中央發出整團建團通知。1973年1月共青團昌江區委成立,根據團市委的部署,抓基層團組織的健全與整頓。1983年,波陽縣魷魚山(含麗陽)、荷塘劃歸昌江區。1983一1989年,區域幾經變更。1990年,區域範圍基本穩定,轄3個鄉、2個墾殖場和1個街道辦事處。2000年,全區有基層團委10個,團總支8個,團支部77個,團員2538人,專職團幹90人。

  共青團昌江區代表大會共召開6次,經查大會資料僅存1次。即共青團昌江區第六次代表大會。共青團昌江區第六次代表大會於1998年10月20日在區政府西二樓會議室召開,出席會議正式代表102人,列席代表4人。會議主要議程,中共昌江區委書記範希賢,副書記劉鬆壽到會講話;汪農代表共青團昌江區第五屆委員會作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區青年在邁向新世紀的征途上創造新的業績”的工作報告。大會通過汪農所作工作報告的決議並向全區共青團員、青少年發出“倡議書”。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共青團昌江區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9人。經共青團昌江區第六屆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共青團昌江區第六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7人,汪農當選為書記,汪立琴當選為副書記。

  活動

  昌江區境的青年,早在1926年3月在共青團景德鎮特別支部的領導下,參加“五一”、“五四”、“五九”、“五姍”等紀念活動。當年竟成小學以高年級學生為主成立學生聯合會,宣傳革命思想、支持北伐軍,為中共組織搞情報,配合工會組織對敵鬥爭。1934年,在中共地方組織的領導下,開展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參加罷課、示威遊行,張貼抗日標語等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共青團組織廣大青年參加土地改革,宣傳土改政策,開展反霸鬥爭,在抗美援朝運動中,踴躍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在合作化運動中帶頭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5年,區境各地共青團組織大力貫徹團中央《關於在七年內掃除全國農村青年文盲的決定》,舉辦夜校,開展掃盲工作。農村掃盲形式多樣,貼魚山地區出現辦早班、牧童班、送字上門,包教包學,甚至田頭學,村頭路旁到處可見生字牌,特別是城區青年、中老年人,人人學文化的掃盲熱。至1958年,全區組織萬餘名文盲參加掃盲學習,60%的青年達到識字100()餘,15%達到高小文化。

  1958年,區境各基層團組織在青年中開展學習毛澤東著作活動,至1962年,全區共組織學習毛澤東著作小組300多個,參加學習的團員青年500()餘人。1963年,區境各地青少年開展學雷鋒活動。1973年,繼續開展學雷鋒,學硬骨頭六連精神,農業戰線青年開展學大寨,工業戰線青年學大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共青團區委在青少年中抓“兩個文明”建設,把“學雷鋒、樹新風”與“五講四美”、“三熱愛”作為加強青少年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的重要內容。組織廣大青年參加創建“文明單位”,爭做文明青少年活動。1981年,各鄉鎮團委在團員青年中開展“學科學、用科學、勤勞致富”活動。1982年,開展“責任田裏奪高產,多種經營當能手,勞動致富上冒尖”的生產競賽,組織新長征突擊隊,培育新長征突擊手。當年恢複建立青少年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室及青年之家69個,團省委授予荷塘鄉楊灣村“青年之家”的“紅旗青年之家”。1984年,全區開展“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的“五小智慧”活動。全區中小學選送1000餘件作品送區教育局“五小”發明創造展覽會。"1985年,組織青年開展綠化美化環境活動以來,每年3月的植樹節期間,成為團組織青年植樹造林的傳統活動。1990年,中共江西省委授予荷塘鄉“全省青少年優秀綠化工程賽”紅旗鄉。

  1995-1998年,昌江區團委以造就“四有”新人為目的,結合重大紀念日,通過文藝匯演,征文、演講、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組織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革命傳統教育共800餘場次,受教育麵達80%;開展“青年誌願者”、“青年文明號”活動,成立“青年誌願者服務隊”9支,吸收誌願者100()餘人,活躍在全區城鄉修理自行車、家用電器300餘台,義務植樹萬餘株,法律谘詢1000餘人次。19%一1998年的特大洪災後,清運垃圾50餘車,清掃路麵千餘米;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以共植一棵希望樹,互通一封感謝信,共讀一本好書為內容的“手拉手”結對子活動;開展青年崗位能手和實用技術培訓,全區有700名農村青年掌握了1一2門實用技術,60餘名農村青年成為“星火帶頭人”;“農村奔小康攻堅年”活動中組織青年“服務萬村行動”,全區農村共結對子村20對,友誼村34對,結對率達100%;區團委與區農行開展希望工程愛心儲蓄活動,收到愛心儲蓄21萬元,在站魚山鎮上徐小學,麗陽鄉餘家希望小學建起“希望書庫”各一套;共青團組織對後進、失足青少年開展同代人走向明天幫教活動,竟成鎮團委每年“五四”都要到三監獄看望服刑的青少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