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以前,昌江區沒有政協組織,政協工作由中共昌江區委統戰部承擔。1987年,中共昌江區委決定設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昌江區委員會(簡稱區政協),3月中旬始,組成籌備小組,4月中旬,成立區政協籌備委員會。區委書記查炳炎任籌委會主任,餘昭啟、王誌田、汪玄佑、餘祖來任副主任,委員8人。下設辦公室,地點在市區中山南路235號。經籌委會反複協商,區政協首屆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文化、衛生、體育、科技、教育、農民、民族宗教、社會福利團體、三胞(台、港、澳)、特邀等共13個界別80名委員組成。
全體委員會議
第一屆委員會議第一次會議於1987年5月26-29日在翠雲飯店舉行。出席會議的委員75人,列席人員53人。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章培榮和市民主黨派、工商聯代表羅羽珍及共青團區委、區婦聯代表致賀詞,樂平縣政協、珠山區政協籌備小組、鵝湖區政協發來賀信。區委書記查炳炎到會講話。餘紹啟作全國、全省政協委員會議精神的傳達報告。會議聽取、審議並通過汪玄佑作的區政協籌備工作報告,餘祖來作的區政協提案工作報告。出席會議的委員列席昌江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就昌江區的經濟建設和各項工作進行廣泛的討論,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區政協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巧名。會議還學習中共中央有關統一戰線和政協工作文件。與會委員就“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職能明確了認識,一致表示以實際行動來開創昌江區政協工作新局麵。
第二次會議於1988年4月6-9日在景江飯店舉行。出席會議的委員70人,特邀人員36人。會議審議通過餘昭啟代表區政協常委會作的首屆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審議通過餘祖來作的區政協首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報告;審議通過萬軍作的區政協首屆二次會議提案審查委員會關於提案情況和意見的審查報告。會議認真學習中共十三大和全國政協七屆一次會議文件及中共景德鎮市委《關於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若幹規定》和中共昌江區委〔1988]04號文件。會議還聽取了省政協委員會六屆一次會議精神的傳達。會議邀請區委、區政府領導進行協商對話。中共昌江區委書記查炳炎到會講話。會議號召全體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幹部要在中共昌江區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祖國統一,振興中華的總目標,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推動“一國兩製”方針的實施,為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製建設服務。與會委員還列席了區三屆人大二次會議。
第三次會議於1989年3月27-30日在翠雲飯店舉行。出席會議的委員75人。會議聽取審議餘昭啟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聽取審議萬軍作的區政協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昌江區誌市政協副主席章培榮出席會議並講話;與會委員列席區三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會議就發揮人民政協愛國統一戰線作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職能,加強團結,調動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積極性和圍繞“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麵深化改革,振興昌江區做貢獻開展討論。會議根據市政協七屆三次會議精神就深化政協工作提出三條意見:一是深化政協工作必須從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高度來認識,在實踐中加強民主協商監督;二是圍繞中共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活動;三是把推進生產力發展作為政協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
區政協第一屆委員會由13個界別共75名委員組成。各界別委員人數為:中共界8名,民主黨派6名,工會界7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以下簡稱“共青團”)4名,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4名,文化衛生體育界3名,科技界6名,農民界9名,教育界10名,香港澳門台灣(簡稱“三胞”)6名,社會福利團體界2名,民族宗教界3名,特邀人士界7名。
第二屆委員會議第一次會議於1990年6月3-7日在翠雲飯店舉行。本屆委員的產生,是在一屆委員的基礎上,按照立足本區、麵向地區、不忘老友、廣納新友、相對穩定、部分調整、完善結構、提高素質的要求,經過反複協商提名,區委批準產生委員89名。會上,汪玄佑代表首屆委員會常委會作工作報告,餘祖來作首屆委員會提案辦理情況報告,曹柏林作本次會議的提案審查情況報告,區委書記出席會議並講話。委員們對上述三個報告和區委書記的講話進行認真審議和討論,一致表示同意。會議學習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意見》,與會委員就保持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展開熱烈討論,一致認為,穩定是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必須貫徹中共十三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全國政協七屆二次會議精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抵製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維護安定團結;深人學習和貫徹中共中央的《意見》,執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密切各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之間的合作共事,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經常化、製度化,開展“愛昌江、獻良策、辦實事、作貢獻”活動,充分發揮政協人才優勢和整體功能,搞好各種調查和考察,協助常委和政府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自力更生教育,艱苦奮鬥教育,促進廉政建設,加強“三胞”聯誼,擴大與台、港、澳同胞交往,為祖國統一大業出力。與會委員還列席了區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在充分發揚民主、反複協商的基礎上,選舉產生區政協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巧名。
第二次會議於1991年3月27-29日在翠雲飯店舉行。80名委員出席會議。會議聽取審議王誌田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曹柏林作的區政協二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會議就“如何當好一名政協委員”展開熱烈討論,委員們一致認為開展“創先爭優”,提高委員素質,直接影響到政協組織的群體功能,會議對“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與會委員還列席了區四屆人大第二次會議。會議還表彰先進集體4個,先進個人32名。
第三次會議於1992年4月27-29日在翠雲飯店舉行。會議聽取和審議樂伯樂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會議圍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展開討論,建言獻策。與會委員列席區四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會議還評估了過去一年“爭先創優”活動,評選出先進集體4個,先進個人32名。同時,根據區委提名,經選舉補增區政協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名。
區政協第二屆委員會由中共界10名,農民界11名,教育界10名,民主黨派8名,科技界8名,三胞界8名,文衛體界5名,民族宗教界2名,工會界8名,婦聯界4名,社會福利界2名,特邀人士8名,本屆委員會委員名額98名,實際安排89名委員組成。
第三屆委員會議第一會議於1993年1月6-8日在翠雲飯店舉行。出席會議委員94名。會議聽取審議樂伯樂作的區政協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曹柏林作的提案辦理情況報告,餘聞宙作的本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報告。區委書記汪毓華到會講話。與會委員列席區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學習中共十四大精神和鄧小平南巡談話,並對“兩院”報告和區政府提出的《十年規劃》、《八五計劃》和《計劃生育實施方案》展開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引起區政府重視。會議還就區政協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換屆、在充分發揚民主、反複醞釀協商的基礎上,選舉產生常務委員16人。
第二次會議於1994年3月18-20日在翠雲飯店召開。會議聽取審議曹水保作的區政協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王誌田作的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辦理情況報告,並列席區五屆人大二次會議。區委書記汪毓華到會講話,充分肯定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以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發揮政協職能,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加強自身建設取得成績。與會委員表示深人學習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旗幟,發揚成績,克服不足,團結一心,維護穩定,為經濟發展,和平統一祖國再做努力。會議根據區委「1994]9號文件精神,按照政協章程規定的程序進行選舉產生區政協三屆委員會秘書長1名。
第三次會議於1995年3月9日~10日在翠雲飯店舉行。會議聽取審議曹水保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王誌田作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會議圍繞加快昌江區建立市場經濟體製,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主題,就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展開討論、獻計獻策,獻計建言。委員們列席區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其他各項工作報告表示讚同。會議還增選區政協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1人。
第四次會議於1996年3月6-8日在區政府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舉行。會議聽取審議曹水保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王誌田作的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會議圍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推進昌江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為主題獻計建言。會議一致同意批準兩個報告。委員們列席區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與會委員就昌江區“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進行討論。會議號召,全體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為把昌江區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科技進步,人民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的新郊區努力工作。大會還根據區委[1996]10號文件通知精神,同意改選區政協三屆委員會秘書長1人。
第五次會議於1997年3月25-27日在區政府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召開。會議聽取審議曹水保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王誌田作的區政協三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與會委員列席區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大會同意2名區政協常務委員辭去委員職務的請求,按政協章程補選區政協常務委員1人。會議圍繞中共十四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弘揚“解放思想、團結拚搏、求真務實、奮力爭先”的景德鎮精神,把握大局、發揮人民政協的優勢作用,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做好1997年的各項工作,以出色的成績迎接香港回歸和中共十五大的召開。
區政協三屆委員會由中共、農民、民族宗教界25名,特邀、文衛體、社會福利界24名,民主黨派、工會、科技界23名,教育共青團、婦聯、三胞界22名共95名委員組成。
第四屆委員會議第一次會議於1998年3月26-28日在區政府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舉行。出席會議委員146名。會議聽取審議曹水保代表區政協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所作的工作報告。區委書記範希賢到會講話說:“區政協第三屆委員會緊緊依靠全體委員,廣泛團結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圍繞區委、區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和目標,發揮政協人才庫,智囊團的優勢,積極主動地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推進昌江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績。五年來,區政協圍繞主攻工業,發展特色農業和推進農業產業化,計劃生育工作上水平,創一流等工作,選準角度,積極參與,獻計獻策,與區委、區政府同唱一台戲,共奏凱旋曲。對於第三屆政協的工作,全區人民是不會忘記的,區委是滿意的。我代表區委向第三屆政協全體委員和政協機關的全體同誌,並通過你們向為昌江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貢獻的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會議根據組織推薦,經過與會委員充分協商,選舉產生區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7人。與會委員列席區六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會議對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後5年的奮鬥目標,就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著力主攻工業,實施名牌戰略,完善郊區服務功能,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城鄉基礎建設步伐,推進小城鎮和小康村建設;堅持科技興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及開展反腐敗鬥爭問題,展開討論並提出意見和建議。會議號召全體政協委員,為實現跨世紀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努力奮鬥。
第二次會議於1999年3月3-5日在區政府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舉行。出席會議委員147名。聽取審議樂伯樂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與會委員列席區六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就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加強農業化、深人鄉鎮企業改革,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廉政建設,民主法製建設等問題,建言獻策,為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和為昌江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牽線搭橋及政協自身建設展開討論。會議號召全體政協委員,以實際行動,優異的成績迎接建國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周年和澳門回歸。會議還增選區政協常務委員3人,同時選舉產生秘書長1人。
第三次會議於200()年3月8一10日在區辦公大樓五樓會議室舉行。出席會議委員148名,會議聽取審議彭東林作的區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市政協龔農民、區委章琦到會講話,對區政協過去一年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新的一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與會委員一致表示要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與會委員列席區人大六屆三次會議。本次大會為把昌江區建成“農業特區、工業強區、市場大區、城市新區”這一戰略為中心展開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
區政協第四屆委員會由中共特邀界46名,農民、工商聯界36名,民主黨派、三胞、民族宗教界20名,工會、共青團、婦聯界20名,教科文衛體、社會福利界26名共148名委員組成。
常務委員會議
區政協曆屆常務委員會由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組成。其候選人由參加區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協商提名、或組織推薦、經全體委員會議選舉產生。主要職權:一、決定召集並主持全體會議(每屆第一次會議由會議選舉主席團主持);二、組織實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的任務,貫徹執行政協全國、省、市委員會決議;三、執行全體會議決議;四、審查通過提交區委、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或區人民政府和市政協的重要建議案;協商決定本屆政協界別,委員名額的調整和委員增補、辭職事項,以及下屆委員會的界別設置、委員名額和人選;五、決定區政協委員會工作機構的設置和變動,並任免其領導成員。
常務委員會議一般每季度舉行一次,必要時可以臨時舉行。
第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87一1989年共舉行會議15次。其中研究通過成立學習委員會、提案審查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決定學習委員會設6個學習小組。委員學習活動按工作單位就近劃片,常委成員分別擔任學習小組組長,每季集中學習、座談1次。工作委員會按委員的工作性質、專業特長組成4個工作組。即農業、工業、教衛和群眾團體工作組。政協主席、副主席和常委分別兼任3個委員會和4個工作組的主任或組長。常委會還就製度建設規定每年召開一次全體委員會,球季召開一次常委會議,每月召開一次主席會議;委員學習每季度不得少於一次,學習的具體H期由組長自行安排,閱讀文件,每月中旬末1-2天由委員自行來區政協辦公室,由政協辦公室按規定閱讀範圍接待委員學習文件,各工作組開展調查考察活動,為昌江區兩個文明建設出謀獻策。
第二A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90一1992年共舉行會議14次。其中研究決定全體政協委員和區政協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爭先創優”活動。號召全體委員爭當先進集體和個人,創一流工作,把昌江區政協工作推向新台階,擬訂“爭先創優”的具體內容為“五好”、“五個一”為評比內容。
本屆常委會議研究批準增補區政協常務委員5名,接受常務委員辭去職務3人,補選秘書長2人。
第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93一1997年共舉行會議22次。其中研究批準增補區政協委員7名,增選常務委員3名,接受辭去常委委員職務3名。組織召開大小各種座談會、議政會議7次、調查視察6次。19%年,抗洪搶險中召開常務委員會議多次,動員全體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搶險、恢複生產、重建家園的中心工作中去。1997年3月,為貫徹落實市委書記、市長在昌江區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提出的“1234”四個經濟奮鬥指標,政協領導主動掛點西郊墾殖場,並參加該場黨政會議,參與研究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同年5月中旬,在昌江中學召開常委會第16次會議,聽取區政府主管教育副區長作的“關於全區教育工作基本情況通報”,視察了解該校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和教學儀器設備。第18次常委會議,聽取江和元作的“關於農業遭受特大洪災及生產自救情況通報”,常委們對災後如何恢複生產,如何依靠科技興農,發展果業經濟和特色農業提出許多真知酌見,形成會議紀要,呈報區委、區政府決策。
1997年4月份,在糧食局召開常委會議,聽取區政府區長對春耕備耕和防汛準備工作情況通報,同年8月,在區公安局召開常委會議,聽取公安局對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情況通報,會上常委們針對社會治安和綜合治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四條建議:一是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綜合治理領導班子;二是必須健全各級綜治機構;三是建設一支整體素質較高的有戰鬥力的公安隊伍;四是必須有足夠合理的經費保證。
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1998-2000年共舉行會議21次,區政協常委會議圍繞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提出的“選準角度、發揮優勢”、“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麵”的要求,結合委員崗位特點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1998年初,常委會議就明確要求,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把協商監督,參政議政的著眼點協調到配合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上。1998年第一次常委會議聽取和討論區水電局“關於全區防汛工作情況通報”,區糧食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糧食改革情況通報”和區農辦“關於全區農村奔小康攻堅年活動”情況通報。常委們針對這三項工作提出要細化防洪疏散預案,落實防汛物資;大力宣傳奔小康攻堅活動力度,堅持以農村奔小康總攬農村全局工作,抓好農產品銷售和加工;兌現糧改政策,保護農民利益不受侵犯等建議和意見,及時有效地促進了防汛、農村奔小康、糧改工作的開展。區政府領導會後批示:“區政協常委會對我區農村奔小康、防汛工作、糧改工作提出很好意見和建議,要認真研究落實,力爭把農村奔小康、防汛減災、糧改工作做好、做實。”同年第三次常委會議,專門聽取區鄉鎮企業局“關於全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情況的通報”,針對全區個體和私營企業發展情況提出改善個體私營企業整體素質,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實行集約化經營,采用現代化企業管理製度建議、意見。區長專門在會議紀要上批示:“政協常委提出的問題突出,提出的建議切實可行,我們今後工作中按意見建議加以指導。”區政協常委對區鄉鎮企業的調查報告在1999年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上作了大會發言,並在1月20日《景德鎮日報》上全文發表。1999年6月29日,第八次常委會議,專題討論全區防汛工作和林業執法情況。會議聽取區水電局“關於當前防汛工作情況匯報”,區林業局“關於林業執法情況匯報”。常委們就防汛工作提出七個到位:領導意識到位、思想認識到位、分工負責到位、物資準備到位、實施方案到位、指揮通訊到位、情況處理到位。重點建議理順水利與礦產兩部門的關係。林業方麵提出廣泛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加大執法力度,杜絕毀林建房等不法行為;有計劃、有組織地采伐林木。維持“綠色銀行”的“收支平衡”等建議,並形成會議紀要。區領導在會議紀要上批示“區政協常委會議對水利、林業兩項工作的建議,符合昌江實際,很有針對性。請區水電局、區林業局對建議要認真研究,並在今後工作中切實加以落實,以實際行動感謝區政協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同年12月7日第九次常委會議,聽取區衛生局“關於衛生情況匯報”。會議肯定全區衛生工作近幾年大災之年無大疫,群眾防病意識普遍提高,大力開展創衛生城市活動,合理布局醫療網點,依法整治醫藥市場,規範醫藥市場秩序。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增加衛生投人,做到“千方百計籌集資金,齊心協力辦衛生”;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創造新經驗,尋求區外、市外、省外資金合作辦衛生;大力發展衛生“軟件”,提高醫療單位服務水平等建議。衛生部門表示以建議為指導,努力工作。常委會為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製定常委工作規劃,規範常委委員職責,表決程序、文件簽發等事項,常委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向規範化前進。2000年,第十次常委會議,協商決定增補委員名單。同年9月巧日,第十二次常委會議專門聽取區法院、區檢察院關於執法情況的通報,又於12月5日第十六次常委會議,聽取農口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通報,就全區農業產業發展進行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