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九回 搖設詭計張邦昌賣主奉師命韓彥直衝營

  且說呂頤浩當下叫道:“主公不好了,快些走罷!”高宗道:“呂愛卿,我們正好進去歇息,為何卻道要走?”頤浩指著門首道:“這是張邦昌的家裏。”眾人看時,門首上有一塊門匾,上寫:“太師府”三個大字。眾皆感覺不好,扶了高宗急往前行。卻好被那門上人看見,飛跑進去報知太師道:“門首有七八個人過去,聽見他說話,好似宋朝天子,往東首去了,特來稟知。”邦昌聽了,忙叫備馬,出了門一路追來,看見前麵正是高宗君臣,高叫:“主公慢行,微臣特來保駕。”連忙趕上來,下馬跪著道:“主公龍駕,豈可冒險前行。倘有意外,那時怎麽處!且請聖駕權駐臣家,待臣去召嶽元帥前來保駕,方無失誤。”高宗對眾臣道:“且到張愛卿家,再作計議。”

  邦昌就請高宗上了馬,自己同著眾臣隨後跟著回家。進到大廳,高宗坐定,便問:“卿家可知嶽飛今在何處?”邦昌道:“現駐兵潭州,待臣星夜前去召來。”高宗大喜。邦昌吩咐家人安排酒席款待。天晚時,送在書房一處安歇,私下叫家人前後把守。遂辭了高宗,隻說去召嶽飛,卻飛一般地到幹離不營中報知,叫他來捉拿康王。

  卻說邦昌的原配蔣氏夫人,修行好善,念佛麵經,所以家事俱是徐氏二夫人掌管。那晚有個丫環,將張邦昌二夫人房內商量拘留天子、大臣,去報金邦大太子來捉之事,細細說知。蔣夫人吃了一驚,暗想:“君臣大義,豈不滅絕天倫!”等到二更時分,悄悄來到書房,輕輕叩門,叫聲:“快些起來逃命。”君臣聽見,連忙開門,問是何人。夫人道:“妾乃罪臣之妻蔣氏。我夫奸計,款留聖駕在此,已去報幹離不來拿你們了!”高宗著慌道:“望王嫂救救孤家,決當重報。”夫人道:“可隨罪婦前來。”

  君臣八人,隻得跟了蔣氏,來到後花園。蔣氏道:“前後門都有人看守,四周俱是高牆難以出去,隻有此間花園牆稍低,外麵俱是菜園,主公可從牆上爬出去罷。”君臣八人隻得攀枝依樹爬出牆來,一跌一倒,慌忙逃跑。蔣氏諒難卸過,在腰間解下鸞帶,在一棵大樹上吊死了。

  再說張邦昌來到番營,報知幹離不。幹離不隨即領兵三千,連夜趕到張邦昌家裏,進到大廳坐定道:“快把南蠻皇帝拿來!”邦昌帶了眾家人走進書房,隻見書房門大開,不見了君臣八人。這一驚非同小可,慌忙尋覓,一直尋到後花園,但見牆頭爬倒,叫聲:“不好了!”回轉頭來,隻見蔣氏夫人懸掛在一棵樹上。邦昌咬牙切齒道:“原來是這賤人壞了我的大事!”即拔佩刀,將蔣氏夫人之頭割下,入廳稟道:“臣妻將康王放走了,特斬頭來請罪。”幹離不道:“既如此,他們逃去不遠,你可在前引路去追趕。但你既然歸順我國,在此無益,不如隨著某家回本國去罷。”遂命小番將張邦昌家抄了,房子燒了。邦昌當下好生懊悔,隻得由他胡為。

  再說高宗君臣八人,走了半夜,剛剛來到一座大山腳下,但聽得後麵哇呼吵鬧,有人馬追了上來,便慌不擇路,朝山上爬去。回頭看時,隻見山下有無數番兵爬上來,高宗道:“這次決難逃脫的了!”正在危急之際,天上忽然陰雲密布,降下一場大雨,傾盆如注。但見:

  搖搖雷轟電掣玉池連,高岸層霄一漏泉。

  搖搖雲霧黑遮山忽隱,霎時不見萬峰巔。

  那君臣八人也顧不得大雨,拚命爬上山去。那些番兵穿的都是皮靴,經了水,又兼山上沙滑,爬了一步,倒退了兩步,立腳不牢的跌下來,跌死無數。那雨越下越大。幹離不道:“料他們逃不到哪裏去,且張起牛皮帳來遮蓋,等雨住了再上去罷。”

  再說那高宗君臣八人,爬到山頂平地,見有一座靈官廟,又無廟祝。那高宗平時哪裏受過這等罪,見渾身濕透,肚裏嘰咕,便道:“且進殿躲過這場大雨再處。”

  且說那潭州嶽飛,自領得聖命,豎起元帥大旗,一時,舊將重歸,四麵八方好漢亦來相會,齊聚了十萬八千人馬。一日,元帥正坐公堂議事,因想道:“派出多起人馬探聽聖上消息,全無著落,這可如何是好。”一時急得魂魄俱無,大叫一聲:“聖上呀,要臣等何用!”遂拔出腰間寶劍,就要自刎。張憲、施全二將,急忙上前,一個攔腰抱住,一個扳住臂膊,叫聲:“元帥差矣!聖上逃難在外,不去保駕,反尋短見,豈是大丈夫所為?”嶽飛道:“古語雲:君辱臣死。如今不知那聖上蒙塵何處,為臣子者何以生為!”正說著,忽有探子來報:“牛頭山下,有番兵紮營。”嶽飛道:“既有番兵,君王必然在那山上了。”隨即傳令:“牛皋兄弟,你可帶領五千人馬,速往牛頭山打探。我領大兵隨後即來。”牛皋得令,如飛而去。

  卻說那牛皋領兵,擇一小路,一馬當先跑上山來。那阮良出來探看,見是牛皋,便大叫:“牛將軍,快來救駕!牛皋跑到廟前下馬,進殿見了高宗,叩頭道:“元帥憂慮萬歲之事,幾乎自盡。幸得眾將救了,令末將先來保駕,果然在這裏!”就將身邊幹糧獻上,與高宗充饑,然後吩咐軍士守住上山要路。

  那些番兵等雨住了,正要上山,忽見有宋兵把守,忙報知幹離不。幹離不就命人去催趲大兵,又著人往臨安一路,迎報兀術領兵來。心裏道:“且把康王困住,不怕他插翅飛去。”

  且說牛皋見形勢危急,就叫阮良速去請元帥來救駕。那阮良剛剛下得山來,正迎著元帥大兵,報道:“聖駕正在牛頭山上,牛將軍請元帥速速上山保駕。”元帥聞得,飛奔上山。牛皋迎接,同到靈官廟朝見高宗。嶽飛奏道:“微臣有失保駕,罪該萬死!”高宗大哭道:“奸臣誤國,卿有何罪?”又把一路上受苦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又道:“孤家因衣服濕透,此時身上發熱,如之奈何!”

  眾臣正在商議,隻見張保過來稟道:“拿得一個奸細,聽候發落。”嶽飛道:“帶他過來!”張保一把提將過來,讓其跪下。元帥看他是個少年道童,便問:“你是何人,敢來窺探?”那人道:“小人是山上玉虛宮道童,聞得有兵馬在此,師父特著小人來打聽,望乞饒命!”嶽飛道:“那玉虛宮有多大?”道童道:“地方甚大,有三十六個房頭。”嶽飛道:“你去說與住持知道,不必驚慌。有當今天子避難在此。因聖體不和,等你們收拾好房幾間,送聖上來將養。”道童應諾,飛奔上山去報信。

  嶽飛奏道:“臣探得有玉虛宮可以安住,請陛下上車。”遂將米糧車騰空,載了天子。眾大臣俱各揀一匹馬騎著。眾將一齊送高宗來到玉虛宮前,早有住持率領三十六宮道士跪著迎接。天子進宮,十分喜悅。嶽飛即將幹淨新衣與高宗換了。眾臣請安已畢,隻見走過一個老道士奏道:“有當年梁山泊上神醫安道全,在本山藥王殿內安頓靜養。今聞聖體違和,乞聖上召他前來調治,可保聖躬無恙。”高宗大悅,即命老道士:“去請來調治朕躬,自當封職。”

  又有頤浩奏道:“乞於靈宮殿左首,搭起一台,效當年漢高祖築台拜將之事,拜封元帥並眾將官,好使他舍身為國。”高宗準奏,遂令監督搭台。次日高宗出宮,眾將迎駕上台,傳旨:“封嶽飛為武昌開國公少保統屬文武兵部尚書都督大元帥。”嶽飛謝恩畢。正要加封牛皋等一班眾將,不道高宗一時頭暈,傳旨:“候朕病痊,再行封賞。”眾將跪送回宮。

  先不說嶽元帥如何破敵保駕,單表韓元帥的二公子韓彥直,自從那年隨普陀山天知道大師上山學藝,如今已是整整十年。一天,天知道大師對彥直道:“徒兒,你如今學藝在身,師父放你下山去罷!”彥直見說,流著淚跪道:“師父,你不要徒兒了!”天知道道:“傻孩子,師父昨晚夜觀天象,算準天子在牛頭山遇難,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你可速作收拾,下山保駕去罷。”彥直聽了,給師父叩了三個響頭,隨即站起道:“師父,我去了。”天知道道:“去罷,去罷。”次日,彥直辭別師父,背了包裹,提一杆虎頭槍,奔下山來。

  且說彥直一路問訊,走了六天六夜,到了牛頭山。但見一片荒山,四麵平陽,都是青草,並不見半個兵馬,心中暗想道:“難道番兵都被殺完了?”正在疑惑,忽聽得山上叮叮當當傳來樵夫伐木之聲。公子跑上前去,叫一聲:“樵哥,這裏可是牛頭山上?”樵夫回答道:“此間正是牛頭山,小將軍要往何處?”公子道:“既是牛頭山,那些番兵往何處去了?”那樵夫笑道:“小將軍,你走錯路頭了!這裏乃是山東牛頭山,那有番兵的是湖廣牛頭山,差得遠了!”公子道:“我如今要往湖廣去,請問打從哪一條路去近些?”樵夫道:“你轉往相州,到湖廣這條大路去極好走。若要貪近,打從這裏小路抄去,能省好幾天。隻是山徑叢雜難走些。”公子謝了樵夫,竟往小路走去。

  不一日,彥直來到湖廣牛頭山,望見番營連紮十數裏。公子道:“妙啊!還有這許多番兵在此,待我進去殺他一個幹淨。”言猶未了,隻見一員宋將敗陣下來。看見公子,便叫道:“小哥,快些轉去,後麵有番兵殺來了!”韓公子笑了一笑,尚未開言,那幹離不已到跟前。公子把槍一搖,當心就刺。幹離不舉棍一架,覺得沉重。被公子“唰唰唰”一連幾槍,幹離不招架不住。正要逃走,被公子大喝一聲,隻一槍挑下馬來,取了首級。

  那位將官下馬來,走到公子跟前,深深打了一躬道:“多蒙小將軍救了我性命!請問貴姓大名!”公子道:“小將還未曾請教得老將軍尊姓大名,因何被他趕來?”那位將官道:“我乃藕塘關總兵,姓金名節。奉嶽元帥將令,前來勤王。到了番營門首,遇著這番將,不肯放我過去。戰他不過,敗逃下來。幸得遇見將軍,不然性命休矣!”

  公子聽了,連忙道:“原來是總爺,多多有罪了!”金總兵道:“將軍何出此言!幸乞通名。”公子道:“家父乃左路軍韓元帥,家母都督府梁夫人,末將排行第二,名喚韓彥直的便是。今奉師父之命,前來牛頭山保駕,不期得遇總爺。”金節道:“原來是韓公子,失敬了!本鎮被金兵殺敗,無顏去朝見天子。有請安本章一道,並有家信一封與舍親牛皋的,拜煩公子帶去,本鎮且紮營在此候旨。未知允否?”公子道:“順便之事,有何不可?”金節遂將本章、家信交與公子。公子藏在身邊,把幹離不的首級掛在腰間,正待辭金節而去。金節道:“番奴這匹馬甚好,公子何不收為坐騎?”公子道:“正有此意。”遂將那馬騎了。二人一同行至三岔路口,金節道:“前麵就是牛頭山,俱有番營紮住,請公子小心過去!”二人道別。

  金節自遠遠紮住營盤候旨,不提。單說韓二公子一馬衝進番營,大喝一聲:“左路軍韓元帥的二公子踹營來了!”誰知,這一衝不要緊,卻衝出一段故事來了。有詩曰:

  搖搖躍馬揚威立大功,一朝疾掃虜塵空。

  搖搖封侯萬裏男兒誌,願取天山早掛弓。

  且聽下回分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