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漢時傳入中國,並盛行起來。關於佛教題材的考古發現很多,成都市發現了一座最大的唐代圓雕佛像的佛頭。
佛頭最初發現於該縣鶴山鎮金家村老年大學支校在建的戲台前,那裏曾是大梵寺遺址所在地。在大梵寺遺址考古挖掘現場,500多平方米的挖掘現場分布在一塊水泥地的兩側。一側挖掘現場已挖出了縱橫交錯的幾條溝。據文管所人員介紹,這是大梵寺曾經建立的地基。另一側,戲台前,一個5米長、3米寬、2米多深的大坑就是佛頭出土的現場。
蒲江縣文管所的有關人員說,佛頭被當地村民挖出來的時候依然保存完好,青石材質的佛頭高80厘米、寬50厘米、厚55厘米,重250公斤,頭上細螺髻,額上有白毫相。雖然曆經千年時光,但其麵容依然方中帶圓,彎眉細長,眼神垂視,似乎蘊藏著無限睿智與慈祥。挺直的鼻子,厚長的雙耳,嘴角上揚,流露著一絲會心的微笑。
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勘探發掘一部主任劉雨茂說,蒲江曾多次發現過唐代摩崖造像,可發現如此大的圓雕佛像,在該縣乃至成都市尚屬首次。因為一直沒有找全該佛像的佛身,因此劉主任初步估計該佛像身高應在4~5米左右。
因為遭到自唐朝開始的曆次毀佛運動,發現的佛像多是身首異處,要不隻是有佛身,要不隻是有佛頭。但尤其是這尊大佛頭,其佛身到目前都還沒有找全,能否還原佛像本身成為大家的企盼。
此地除了大佛頭外,還出土了寺院當年建設時留下的建築材料、雕刻有精美的香爐和造型各異的佛龕,以及一些身著精致服飾的飛天、力士造型的石雕。然而,因為佛像身首異處,至今沒有尋找到,所以留下了一些懸念。劉主任說,目前雖然發現了部分大型石雕殘體,但並不能判斷其就是佛身,還有待進一步發掘工作後將這些殘體組合,看能否合為完整佛身。他同時表示,佛身因為遭遇毀佛運動,也不排除會被深埋異處的可能。如果真的可以找全佛身,這尊大型唐代圓雕佛像將成為“衝刺”國寶級文物。
大梵寺從唐代到近代跨越上千年曆史,匯聚了各朝代的佛教藝術,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盡管大佛的佛身還沒有找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佛頭是成都市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唐代圓雕佛頭,其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非常高。
佛像頭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佛教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全球主要教派之一佛教,其經義值得我們肯定。對於佛教,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