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一節 “千年陶都”銅官鎮出土保存完好的民間古窯

  被稱為世界釉下彩陶瓷發源地的長沙望城縣銅官鎮,發現一座罕見的保存完好的民間古窯,成為“千年陶都”銅官鎮的又一曆史見證。

這座長沙古窯長54米、寬3米多,依山而建,窯床為斜坡式,其火門、風道、煙道等均為磚砌,窯底部有多層燒結麵,窯內還殘存一些窯具。據湖南省收藏協會理事邱建榮介紹,該古窯據民間傳名為“義霄窯”,推測已有200餘年曆史,是該鎮陶業興盛的寶貴見證,如此完整的古窯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極為罕見。位於銅官鎮的長沙銅官窯輝煌一時,對世界陶瓷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銅官窯早已廢棄達千年之久,目前僅存遺址。

興盛於1100多年前的長沙銅官窯,其實是一處唐代的民間瓷窯,遺址位於湖南省東北部的望城縣銅官鎮和丁字鎮一帶。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證明了這裏是釉下彩裝飾工藝的發源地。兼任長沙複古產品開發小組組長的邱建榮同時向外界透露,經過上百次研討實驗,已經研製出1000多年前生產長沙窯產品的技術。當地政府將積極配合長沙正在啟動的銅官窯遺址保護開發工程,製定長期的保護規劃方案,力圖使銅官窯再現“十裏陶城”的盛世風采。

為了全麵地了解陶瓷的曆史,作家錢漢東進行了廣泛的探求,突破技藝層麵,糅合曆史學、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等視角綜合考察陶瓷的模式,完成了《尋訪中華古窯》一書。與以往大多有關陶瓷的著作不同,除了有關古窯的專門知識外,《尋訪中華古窯》還涉及來自正史、典籍、筆記雜錄、古詩詞、府誌縣誌以及書法等多方麵的知識。對我們了解陶瓷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陶瓷是我國的國粹,我國的曆史離不開陶瓷文化。了解陶瓷發展的曆史也有助於我們了解祖國的文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