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豐城縣文化館在省文物商店的協助下征集到一件在景德鎮出土的青花釉裏紅瓷器——樓閣式瓷倉,現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館內。
這件樓閣式瓷倉,是一件珍貴的工藝品。青花釉裏紅瓷器,甚為罕見,作為樓閣式瓷倉,並且有明確紀年,迄今僅此一件。
瓷器的兩柱間有正楷直書墓誌,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記載死者為“故景德鎮長薌書院山長淩穎之孫女”,死於後至元戊寅(即後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於南山。
瓷倉通高29.5厘米,橫寬20.5厘米,進深10厘米。倉頂是廡殿重簷頂,紅柱,瓦由釉裏紅點彩串珠組成,兩旁作亭式稍低於倉頂。整個樓閣,形式上是一座宴樂廳。樓的四周有高2厘米的小欄杆。中有隔牆,分為前、後樓。前樓內置寶座,寶座兩側各有一人雙手執翣,座前有二人舞蹈。後樓與前樓相通,有一支四人樂隊,執腰鼓、琵琶、蕭等,正在演奏,正樓兩側的旁樓也各置欄杆。左樓二人演奏琵琶、拍板,右樓二人在吹奏簫笛。樓上的侍俑高3.5厘米。樓閣四柱飾紅色,柱高15.3厘米,寬9.4厘米。四柱之內為倉。正麵有門,門旁還有二人,手執棍棒,身著紅彩白色衣衫,高4.7厘米。背麵的壁上書寫墓誌。誌文用青料寫在白底上,呈藍灰色,筆畫重者呈褐色。倉的左側壁上有黑底填紅色正楷直書“五穀倉所”,柱前也有二人,高3.5厘米。其中一人執圓形簸箕,顯然是料理糧食的。倉的右側壁上有黑底填紅正楷直書“淩氏墓用”。依壁分立二人,高3.7厘米。這也是護倉的侍俑。
全倉部分施影青釉,部分施紅釉,並以青、紅彩繪點綴裝飾。青料呈藍灰色,釉裏紅呈紫紅或紅褐色,色彩調配莊重,使整個樓閣亭台渾然一體,凝重秀麗。
此樓閣高低相錯,主次有序,充分表現了元代時期江南木結構建築的特色,也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精湛的技藝。它是5000年中華文明的記錄,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珍品。
有先進的生產力,才有先進的社會。不同時期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