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賓出生在俄國邊境省份哈爾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鎮,父親是一個屯墾軍軍官,全家人依靠耕作為生。童年的列賓不僅親身體會到了生活的貧困和艱難,還不止一次地親眼目睹了一隊隊囚犯被驅趕著前往流放地,這些場景在他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他日後創作的素材。
列賓有個表哥在畫坊裏當學徒,時常給他帶回一些紙張、顏料、畫筆,使得他對於用顏料畫畫這種遊戲入了迷。有一次,鄰居的一位老太婆告訴他,沒有罪的小孩死後可以進天堂,列賓忙問:“天堂裏有顏料和紙嗎?”
1863年,列賓積攢了一些錢來到聖彼得堡,考入皇家美術學院。經過六年的學習,他在畢業生命題創作競賽中獲得了大金質獎,還得到了公費赴意大利、法國留學的機會。學成歸來後,他定居在莫斯科,專心致誌地從事繪畫創作活動。
列賓還在美術學院讀書的時候,曾在1869年夏天來到涅瓦河上寫生,突然發現河對岸有一隊人在緩緩蠕動,走近後才看清那是一群套著繩索在拉平底貨船的纖夫。
這情景仿佛一團烏雲堵在他的心頭,把人當牲口使的人間不平頓時令涅瓦河美麗的風光黯然失色,促使列賓心中萌發出一個極其強烈的衝動,一定要把纖夫的生活表現出來。
第二年夏天,列賓沿著伏爾加河考察民情和寫生,畫了很多纖夫的形象,積累了大量素材。此後他經過三年時間的反複思索和修改,最終完成了《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幅現實主義繪畫的傑出代表作,列賓也由此躋身於世界一流大畫家之列。
列賓的這幅畫以狹長的橫幅展現出了俄羅斯勞動者的群像典型。在寬廣的伏爾加河上,陽光酷烈,悶熱籠罩著大地,一群拉著重載貨船的纖夫正在河岸上艱難地行進著。他們之中有破產的農民、退伍軍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漢等,每個纖夫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曆。走在最前麵的纖夫是一個剛強的漢子,他長著一張飽經風霜的麵孔,從他的眉宇間不難看出他的人生道路非常坎坷。在他旁邊彎腰拉纖的紅頭發男子,非常賣力氣,一看就是個敦厚的破產農民。還有個頭戴小帽嘴上叼著煙鬥的高個子纖夫,隻是裝出拉纖繩的樣子,他身後的纖繩是彎著,也許他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混到這個隊伍中來的。畫麵上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個青年纖夫的形象,他用憤怒的手勢調整一下摩擦他肩膀的纖繩,好像要掙脫掉痛苦的重荷。
當你出神地凝視著這幅油畫時,進入了它所表現的意境,你的耳邊不禁會回響起那首渾厚的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嘿喲嗬,嘿喲嗬,齊心合力把纖拉,拉完一把又一把。穿過茂密的白樺林,踏著世界的不平路。我們沿著伏爾加河,對著太陽唱起歌。伏爾加,伏爾加,母親河,河水滔滔深又闊……”
列賓所處的時代,是俄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代。1881年3月,沙皇亞曆山大驅車行駛在返回冬宮的大街上,突然有人在馬車的後麵扔出一個炸藥包,沙皇乘坐的馬車被炸壞了,但沙皇本人沒有受傷。這個事件發生後,沙皇在國內展開了血腥的屠殺,許多無辜者慘遭酷刑和殺害。列賓和許多有正義感的人一樣,心中充滿了憤怒,他決定以畫筆為刀槍,畫一幅畫來抨擊沙皇的罪惡統治。
這一天,列賓去聽俄國大作曲家柯薩科夫的交響組曲《安泰》第二部分《複仇的痛快》,那震撼人心的旋律給了他不可磨滅的印象,使他從中受到啟發。後來他這樣回憶道:“是不是能在繪畫中體現我受音樂影響而產生的情緒呢?我想起了伊凡雷帝。這些年相繼發生了許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種力量總是催促我去完成這幅畫。”
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是俄羅斯曆史上第一位沙皇,他生性殘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以得名“伊凡雷帝”(又譯成“恐怖的伊凡”)。他聽信讒言,懷疑兒子篡位,竟在爭吵中用權杖擊中兒子的太陽穴,致使兒子喪命。
為了表現這一情節,列賓畫了許多肖像,還請畫家米亞薩耶多夫、作家卡爾申、畫家孟克等人做模特兒,畫了一些頭部習作。
1855年油畫最後定稿時,他又做了許多修改,刪去了一些多餘的細節,把畫麵上所有的色彩都集中於人物的心理描寫上麵。畫麵全部采用深沉的紅色調,背景陰暗。伊凡雷帝跪在地上,用手按住兒子那直往外流血的傷口,鮮血滴在兒子的衣袍上,地毯上,也沾滿了伊凡雷帝的手。他瞪著兩個驚恐萬狀的大眼珠,像是在後悔,又像是在祈求兒子不要死。
列賓通過這幅畫,既展現出人類情感的複雜性,人性和獸性交織在一起,又向世人展現出了殘暴的沙皇注定要失敗。托爾斯泰看過這幅作品後感慨道:“好,太好了,技藝那麽巧妙,又不露痕跡。”
這幅畫展出後,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俄國聖宗務院總檢察官波畢德諾斯澤夫給沙皇寫了一道奏折:“費解的是,畫家偏以全部真實去描繪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為什麽要畫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種傾向外,找不到別的理由?”在沙皇政府的幹預下,這幅畫展出不久就被撤掉,很長一段時間不允許再和觀眾見麵。
列賓作為一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藝術大師,不僅在作品中表現出藝術家的良知,還在創作中表現出堅持不懈的精神,他的很多傑作都是他嘔心瀝血的結晶。
列賓對烏克蘭的民間傳說非常熟悉,從1880年開始就產生了創作的衝動。曆史上生活在多瑙河流域的薩坡羅什人熱愛自由,英勇善戰,土耳其蘇丹來信提出要薩坡羅什人信奉回教,還強迫他們一起反對俄國,遭到了薩坡羅什人的嘲笑和拒絕。列賓依據這一民間傳說,花了12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油畫《薩坡羅什人》。
為了創作好這幅油畫,列賓像當年創作《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一樣,遊遍了薩坡羅什人生活過的地方,熟悉那裏人們的服裝、麵型、體態等,畫了大量速寫和素描,還做了不少人像泥塑。這幅作品問世後,人們看到畫麵上的眾多人物全都似乎呼之欲出,就連彎曲的手指、衣紋和發式都畫得很逼真。用《觀察者》雜誌評論文章的話來說,作品中的人物“像是要從畫中走出來的樣子”。
列賓是一位極其熱愛藝術事業的畫家,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稱讚他是把“作畫當成睡眠和飲食”看待的藝術大師。到了晚年,他握筆的右手不夠靈活了,他就改用左手作畫。為了推敲和修改作品,他總是在畫前不停地來回走動,一天下來,要走好幾英裏,有時因過度疲勞,他竟暈倒在畫室裏。為了他的身體健康,醫生禁止他在星期天作畫,必須好好休息。他不得不遵照醫囑,但他閑不住,找不到作畫工具,就用煙蒂浸上墨水畫速寫。
1899年,列賓在距離聖彼得堡40千米的芬蘭灣岸邊的叢林中買下了一座莊園,取名“拜納忒”,俄語是“老家”的意思。用列賓自己的話說,他在這裏度過了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時光。莊園裏有一座別致的二層小樓,前廳中放著一麵銅鑼。列賓在世時,經常有文化名人光顧這裏。每當客人來到時,自己在前廳敲銅鑼通報,列賓聽到鑼聲,就會出來迎接。
這座小樓的餐廳是列賓在家裏宴請客人的地方,他從來不用侍者服務,飯菜擺上後,大家各取所需,以示人人平等。在餐廳的角落裏有一個高台。如果誰犯了錯誤,或對其他人不禮貌,就必須站到這個高台上,向大家認錯,或者接受大家的批評。
列賓去世前曾囑咐過家人,他不需要墓碑和華麗的墳墓,隻要在埋葬處種上一棵樹就行。如今人們在拜納忒莊園中所見到的列賓墓地,隻是一個長方形的土丘,前方長滿花草,上麵豎著一個木製的東正教十字架,十字架上有一個簡樸的木牌,寫著列賓姓名和生卒年月。
藝術家逸聞
在畫家眼裏
有一次大雪過後,列賓和他的朋友在雪地上散步。他的朋友瞥見路邊有一片汙漬,那是狗留下的尿跡,就順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蓋了。
沒想到列賓見了卻非常生氣,他說:“幾天來我總到這裏來欣賞這一片美麗的琥珀色,你卻把他破壞了。”
藝術家逸聞
如實作畫
相傳列賓成名之初,曾寄居在一個鄉村地主家中。此人滿臉麻子,相貌醜陋,卻偏好附庸風雅。有一天,地主請列賓給他畫一幅肖像,留作紀念。列賓很痛快地就答應了。畫成後,地主見了大發雷霆道:“你把我畫得這麽醜,不行!給我重畫一張,畫漂亮點兒!”
列賓斷然拒絕道:“你長的就是這麽醜陋,我是如實作畫,沒有什麽不對的。我不能偽造,也不能歪曲事實。你另請高明吧!”說罷,列賓拂袖而去,離開了地主的家。
藝術家逸聞
好友臨終時
1881年某天,列賓從報紙上看到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病重的消息。為了能見到朋友一麵,列賓急忙收拾一下,就向聖彼得堡出發了。到達聖彼得堡後,他立即趕往醫院看望躺在病榻上的穆索爾斯基。當時穆索爾斯基才42歲,看上去卻像一個老人。列賓的到來使他精神一振,掙紮著坐了起來。為了把好友的形象永遠保留下來,列賓在病房裏整整畫了四天時間,終於完成了穆索爾斯基的肖像。幾天後,穆索爾斯基去世了。這幅畫被人買走了,列賓把全部所得都捐獻出來,在穆索爾斯基的墓前修了一座紀念碑。
§§第十一章 西班牙藝術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