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勃拉姆斯:提高半音的現場演奏

  人們常說德國有三位最偉大的作曲家,因為他們的名字都是以字母B開始的,所以又稱“三B”。他們就是巴赫、貝多芬和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出生在德國漢堡,他父親是漢堡交響樂團的樂師。勃拉姆斯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音樂,鍛煉出了優異的辨別音高的能力。六歲時,他就能背向鋼琴又快又準地聽出父親所彈出的每一個音,從不出錯。他父親不敢相信一個小孩子能有這樣的本事,總是懷疑他回頭偷看了鍵盤。

  少年時代的勃拉姆斯學習非常刻苦,別的孩子都在玩遊戲,他卻能靜靜地坐在那裏練琴、讀書。父親對於兒子寄予厚望,有心把他培養成像自己一樣的弦樂演奏家,但是勃拉姆斯更喜愛鋼琴,而且小小年紀就有了相當的造詣,14歲那年就登台公演,完成了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隻可惜勃拉姆斯家境貧寒,不能一心一意地提高琴技,常常要到小酒館和舞廳裏演奏鋼琴,以補貼家用。

  1850年,勃拉姆斯結識了逃亡到漢堡的匈牙利小提琴家萊梅尼,他們兩個人誌同道合,決定一同踏上旅途,前往各地進行演出。1853年1月,20歲的勃拉姆斯與萊梅尼一起出發了。有一次開演之前,他們倆突然發現舞台上的鋼琴比萊梅尼用的小提琴低了半個音。這時候請人調琴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放鬆提琴弦,萊梅尼又恐怕影響演出效果。出場時間到了,勃拉姆斯毫不慌張地走上舞台,他憑著驚人的反應和高超的技術,全部提高半音演奏。一曲終了,萊梅尼驚呆了,而聽眾則報以熱烈的掌聲。

  勃拉姆斯的表演引起了年僅21歲的哈諾瓦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約瑟夫·約阿希姆的注意,他驚歎勃拉姆斯的才華像“寶石一樣純淨,雪一般柔潤”,便與他結成好友。在約阿希姆的推薦下,勃拉姆斯來到魏瑪,見到了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李斯特非常熱情地接待了勃拉姆斯,對他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勃拉姆斯在與李斯特的接觸中,卻越來越失望。他不喜歡李斯特誇張花哨的鋼琴演奏風格,更不喜歡他過分沉溺於榮譽中的傲慢作風。

  有一天,李斯特為賓客們演奏勃拉姆斯的作品,然後又滿懷激情地演奏自己的新作《B小調奏鳴曲》。曲子演奏了一半,李斯特回過頭來,想看看勃拉姆斯的反應,沒想到勃拉姆斯已經鼾聲大作,進入了夢鄉。李斯特大為氣惱,拂袖而去。

  不久,勃拉姆斯懷揣著約阿希姆的推薦信,來到杜塞爾多夫城舒曼夫婦家中造訪。當時舒曼已經身患重病,但還是真誠而熱情地接待了勃拉姆斯。在舒曼陳設簡單的家裏,勃拉姆斯感到既親切又寧靜,他十分自如地為舒曼彈了幾首自己的作品。舒曼還沒聽完,就激動地站起身來,向門外高聲喊道:“親愛的克拉拉,快來聽啊!這樣的音樂是你從來沒有聽到過的!”

  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聽到這動人的琴聲,也完全被吸引了。

  舒曼在勃拉姆斯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於是親自撰文,在著名的《新音樂報》上向公眾熱情地介紹勃拉姆斯。文中這樣說:“他叫約翰內斯·勃拉姆斯,來自漢堡,一向在那裏默默無聞地埋頭工作。他的一切都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謙遜就是他成功的保證。在這裏,他也許會遇到創傷和挫折,但是他也會得到成功和榮譽。讓我們竭誠歡迎這位英勇豪邁的戰士吧!”

  得到了舒曼夫婦的賞識與支持後,勃拉姆斯的才情被充分地煥發出來。1862年,他開始寫交響曲。舒曼去世後,他懷著對舒曼的無限思念之情,於1868年完成了巨作《德意誌安魂曲》。初演時,克拉拉和約阿希姆夫婦都在座。這部作品引起了整個維也納的轟動,人們稱它是“自巴赫、貝多芬以來,首屈一指的宗教音樂作品”。

  1876年,勃拉姆斯又因《第一交響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首交響曲是他用15年的時間斷斷續續寫成的。人們認為這部作品顯示了勃拉姆斯與貝多芬在精神上的密切聯係,因此稱讚這首交響曲是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勃拉姆斯的晚年功成名就,生活過得非常平靜,對於外界的煩擾一概熟視無睹,而對於年輕的音樂家,卻是一位慈祥可敬的老人。1892年,11歲的埃內斯庫(後來成為羅馬尼亞著名音樂家)正在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大廳走廊中練習小提琴,忽然發現迎麵走來一位大胡子老人,仔細一看,竟是大名鼎鼎的勃拉姆斯。埃內斯庫頓時手忙腳亂起來,提琴也拉不出調了。勃拉姆斯微笑著停下來,勸他別緊張,接著練習。漸漸地,埃內斯庫的心情平靜下來,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一曲終了,勃拉姆斯對他大為讚賞,鼓勵他再接再厲,日後一定能獲得成功。埃內斯庫晚年時回憶說,在他一生中曾經遇到過很多困難,但一想到勃拉姆斯當年的鼓勵,便會立即精神振作,迎著困難而上。

  藝術家逸聞

  敏銳的音樂聽覺

  有一次,勃拉姆斯和幾個朋友來到一家咖啡店裏,聽到從隔壁傳來一陣陣單調乏味的鋼琴聲。有人捂著耳朵大叫道:“啊,這個該死的女人!”勃拉姆斯立刻糾正道:“不,那不是女人,而是該死的男人!”

  大家都不相信勃拉姆斯能分辨出彈鋼琴的是男人還是女人,就走過去看個究竟。

  果然讓勃拉姆斯說對了,正是一個咬牙切齒的男子漢在揮舞著雙手擊打著鋼琴的鍵盤。

  藝術家逸聞

  勃拉姆斯的愛情

  1853年,20歲的勃拉姆斯初次見到大他14歲的克拉拉,就對她一見鍾情。此後,他和克拉拉一起照顧生病的舒曼,幾年的朝夕相處更加深了勃拉姆斯對克拉拉的愛意。但克拉拉是自己的師母,舒曼是他敬如父兄的老師,盡管愛情爆發時如同洪水猛獸,但他還是用理智壓製住了感情。舒曼去世後,他主動離開了克拉拉,永遠不再相見。

  離開克拉拉後,勃拉姆斯的心仍然係在她身上。他曾經資助克拉拉全國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經無數次給克拉拉寫情書,卻始終沒有寄出去。

  1875年,他完成了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前後用了20年。他一生中所創作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他一生未婚,他把對克拉拉的思念全部化作音樂。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藝術家逸聞

  祥雲繚繞天使

  勃拉姆斯的樂曲很大一部分是以抒情旋律見長的,因此總能使年輕女士們陶醉不已。有一次,勃拉姆斯被一群女士團團圍住了,她們喋喋不休地問這問那,搞得他心煩意亂,幾次想借故脫身,但就是突不出重圍。無可奈何的勃拉姆斯取出一支雪茄抽了起來。

  女士們受不了濃烈的煙味,就對他說:“紳士是不該在女士麵前抽煙的。”

  勃拉姆斯一邊繼續吞雲吐霧,一邊悠然地說:“女士們,哪兒有天使,哪兒就一定祥雲繚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