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施特勞斯父子:兩代人奉獻的優美旋律

  施特勞斯父子倆都叫約翰,為了加以區別,人們便在他倆的名字前麵分別冠以“老”、“小”。其實,老約翰·施特勞斯並不老,他去世那年才45歲,而小約翰·施特勞斯活到了74歲。

  老約翰·施特勞斯出生在維也納,他父親在多瑙河的沙洲上經營一家小酒館。七歲那年,約翰的母親就死了,不久他的父親也自殺了,他隻得和繼母一起度日。幸好繼母再嫁後,給他找的繼父戈爾德性情和藹,很喜歡約翰,這才使得他不幸的童年有了歡樂。

  為了招徠生意,戈爾德經常找來一些走街串巷的樂師進小酒館演奏,小約翰常常聽得入迷。戈爾德注意到孩子有這個愛好,就在約翰聖名日那天,送給約翰一把玩具小提琴作為禮物。從此,在學校裏,一到課間休息時間,他總是要把這把小提琴拿出來,吱吱呀呀地拉上一陣。

  13歲那年,繼父認為應當讓孩子學點兒手藝,他就把約翰交給了一個書籍裝訂匠。但約翰不願幹這種活計,又哭又鬧,師傅一氣之下就把他關進了貯藏室。裝訂匠的妻子可憐約翰,趁丈夫不在的時候,把他放了出來。約翰抓起他的小提琴,朝著維也納郊外跑去。他當時隻有一個念頭,像那些流浪藝人一樣,用小提琴掙口飯吃。他一直跑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又餓又累,懷抱著心愛的提琴,就在綠草如茵的山坡上沉沉地睡著了。

  就在這時候,一位名叫赫爾·波利揚斯基的音樂家外出散步經過這裏,發現了正在酣睡的約翰。波利揚斯基見他懷裏抱著一把小提琴,就把他搖醒,同他談起了音樂。約翰把自己的經曆告訴了波利揚斯基,波利揚斯基覺得這個孩子還有些天分,就答應免費為約翰授課,還出麵為他說情,讓他繼父同意約翰學習音樂。在波利揚斯基的指點下,約翰進步神速,很快就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種種技法。15歲時,他就成了維也納最著名的舞會樂團——邁克爾·帕默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後來,約翰拉起了自己的樂隊,他所創作的圓舞曲贏得了公眾的稱譽。

  到了約翰24歲的時候,他的樂團已經發展成了八個樂隊,受聘用的樂師有200多名。每天晚上,他經常坐著馬車從一個舞場趕到另一個舞場,指揮各個樂隊演奏圓舞曲。一直要忙到淩晨三點多鍾,他才能回到家裏。

  1834年11月,老約翰·施特勞斯開始了他的歐洲之行,他的圓舞曲在國外照樣大受歡迎。

  在英國白金漢宮舉行的一次宮廷舞會上,即將登基的維多利亞公主隨著施特勞斯的樂曲,帶頭跳起了華爾茲。從這以後,華爾茲就在英國的紳士淑女們中間流行開來。

  就在老施特勞斯名氣日漸顯赫的時候,他的兒子小施特勞斯漸漸長大了。他早早地就顯露出音樂天賦,六歲時就能在家裏的鋼琴上彈奏出他自己構思的圓舞曲。

  老施特勞斯認為音樂家的生活太嚴酷,不希望兒子以後走自己的道路,兒子的音樂才能反倒讓他大感不安,想方設法禁絕他與音樂接觸。小施特勞斯的母親安娜卻為兒子在音樂上的早熟而感到驕傲,她從菲薄的家庭生活費中省出錢來請教師,給兒子上音樂課。

  老施特勞斯愛上了別的女人,很少回家,有一次偶爾回家,看到兒子正在練習小提琴,竟抓起鞭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頓。他想把小施特勞斯送去學商業銀行課程,但母親暗中支持兒子的選擇,使小施特勞斯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844年10月,19歲的小施特勞斯組織了一個樂隊,還貼出了公演的海報。老施特勞斯氣壞了,認為兒子這是向父親公然挑戰。盛怒之下,他宣布在同一天晚上也舉行一場音樂會。不久,他得知自己的音樂會門票不如兒子那邊賣得多,這才取消了舉行音樂會的計劃。

  演出的那天到了,人們早早地出城,向郊外的咖啡館蜂擁而去,小施特勞斯的樂隊將在那裏舉行音樂會。一大群沒有買到票的人聚集在場外,吵著要擠進去,地方當局不得不出動騎警把咖啡館圍了起來。老施特勞斯的經濟人赫希也組織了一些人來到現場,準備搗亂起哄。

  演出開始後,小施特勞斯創作的圓舞曲《母親的心》立刻征服了聽眾,人們爬上椅子,揮舞著帽子、披巾、手絹,掌聲、喝彩聲經久不息。接著,樂隊又演奏了另一支圓舞曲《理性的詩篇》,這一次聽眾更加如癡似醉,一再要求返場,結果這首圓舞曲反複演奏了十幾次之多。最後,就連赫希那一夥人也不再發出噓聲,赫希本人還興高采烈地鼓掌歡呼起來。

  1848年3月,維也納爆發了革命,老施特勞斯站在了保皇黨一邊,小施特勞斯則站到了起義者一邊。為了鼓舞保皇黨分子的士氣,老施特勞斯寫了好些輕快的軍隊進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拉德斯基進行曲》。小施特勞斯則是起義者陣營的軍樂團作曲家兼指揮,他創作了《自由進行曲》、《學生進行曲》、《街壘之歌》等,用來鼓舞起義者的鬥誌維也納的起義最終失敗了,但小施特勞斯受到了人民的歡迎,老施特勞斯卻因為支持保皇黨而遭到痛斥。老施特勞斯在維也納呆不下去了,隻好帶著他的樂團到布拉格、慕尼黑、海德堡等地巡回演出。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勞斯被猩紅熱奪去了生命。兩天後,他的靈柩被抬到莊嚴的聖斯蒂芬大教堂。整個維也納有10萬人來為他送葬,各處鍾樓上幾百口大鍾齊鳴,鍾聲在空中不住回蕩,伴隨著曾給人們帶來無數美妙旋律的老施特勞斯的靈魂遠行。

  父親死後,小施特勞斯過了一段沉寂的生活。直到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慘敗,他的音樂才華才找到了重新爆發的機會。為了改變維也納的沉悶情緒,男聲合唱協會的指揮赫貝克一再找到小施特勞斯,請他創作一部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樂曲。小施特勞斯欣然受命。在醞釀創作期間,他讀到了匈牙利詩人貝克的一首詩。貝克在這首詩中這樣寫道:“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和而柔順,猶如礦中閃閃發光的金子,真情就在那兒蘇醒,在多瑙河畔,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

  這流暢優美的詩句使小施特勞斯受到了強烈的感染,他立刻動手將《藍色的多瑙河》作為那首男聲合唱曲的標題,並且把它化入樂曲的序奏之中。樂曲剛一開始,人們的眼前就仿佛出現那條汩汩奔流的大河。那充滿激情的旋律,如同多瑙河一樣跌宕起伏,奔流瀉出,最終漸漸歸於充滿詩情畫意的寧靜之中……說來也怪,這部日後成為維也納音樂標誌的不朽名作,初次與聽眾見麵時,竟然沒有獲得掌聲,甚至被認為是小施特勞斯為數不多的一次敗筆。聽到演出失敗的消息,小施特勞斯咕噥了一句:“嗯,那就讓它見鬼去吧!”

  不久,小施特勞斯應邀赴巴黎參加博覽會。《費加羅報》要為小施特勞斯做廣告,有個編輯建議說,如果能讓巴黎人聽到一首從未聽過的新曲子,肯定能為他的音樂會增色。小施特勞斯想起了那首《藍色的多瑙河》,便打電報到維也納去要來樂譜,親自把它改編為管弦樂曲。

  當時沒有人想到,《藍色的多瑙河》在巴黎的首演,竟成了這屆博覽會一大轟動事件。小施特勞斯的名字也隨著這首樂曲傳遍整個歐洲。1872年,美國波士頓和平節的組織者開出高達10萬美元的酬金,邀請小施特勞斯赴美演出。

  為了迎接小施特勞斯的到來,熱情奔放的美國人真是煞費苦心。和平節的組織者特地建造了一個可容納10萬聽眾的建築,組織了一支近2000名樂師和一個兩萬人的巨型合唱團。樂隊增配一組由大小鐵砧、火警鍾和由掛在木架上的參差不齊的鋼軌組成的“編鍾”,還有一個打擊樂器編組,為首的“鼓王”的直徑約5.5米。為了使這個龐大的團隊能夠協調行動,又配備了100名副指揮。

  一聲炮響過後,演出開始了。隻見小施特勞斯站在一個仿佛是了望塔的高台上,副指揮們用望遠鏡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再把他的每一個動作轉達給自己下轄的演員。麵對這樣的場麵,曆來強調音樂準確性的小施特勞斯隻能是“望洋興歎”了。

  演出獲得成功後,小施特勞斯頓時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成為婦女們崇拜的偶像。她們都希望能索取到小施特勞斯的一根頭發作為紀念。小施特勞斯滿足了很多美國婦女的這個要求,送給她們一個個撒過香水的信封,但據說她們珍藏的並不是小施特勞斯的頭發,而是從小施特勞斯那條紐芬蘭狗身上剪下來的黑色鬈毛。

  小施特勞斯晚年過著平靜的生活,每天都在寫曲子。1899年5月奧地利傳統的聖母升天節那天,74歲高齡的小施特勞斯親自指揮演奏他的歌劇代表作《蝙蝠》的序曲。

  他像當年一樣充滿活力,激情洋溢地指揮著樂隊,一曲奏罷,他已經是大汗淋漓。演出結束後,他想要放鬆一下,就沒有坐馬車,而是從歌劇院步行回家。

  第二天,小施特勞斯就病倒了,醫生診斷他得的是雙葉肺炎。臨終前,他已經被高燒折磨得昏迷不醒,但他卻唱起來一首古老的歌曲:“小朋友,我的小朋友,現在我們隻得分手了……無論豔陽多麽明媚,終也有下山的時候……”

  6月3日那天下午,維也納公園裏正在舉行一場音樂會。一曲終了時,有人上前對樂隊指揮克雷姆薩輕輕耳語了幾句。克雷姆薩沉默了片刻,然後對第一小提琴手吩咐了幾句,樂師們隨即更換了譜架上的樂譜,弦樂手們在各自的樂器上加上了弱音器。聽眾們等待著克雷姆薩宣布下一個節目,可是他什麽也沒有說,隻是輕輕地舉起了指揮棒,《藍色的多瑙河》的旋律輕輕地響了起來,速度是那麽徐緩,聲音是那麽低沉,仿佛是一聲聲歎息。聽眾們終於明白發生了什麽,他們默默地散去,小施特勞斯去世的消息就這樣傳遍了維也納全城。

  在維也納中央公墓音樂家墓地中,數小施特勞斯的墓碑最華麗,就像他創作的華麗的圓舞曲一樣。石頭壘疊的底座上是灰白色的石雕,底座和雕塑所用的石頭似乎全部未經打磨,不規則的形狀充滿了天趣。石雕分上下兩部分,下部分的主體是一位立體女神雕像,她的右手輕輕地按在身旁的一架金色的豎琴上,豎琴右側和底部的一豎一橫兩塊大石給豎琴以有力的承托;女神的左手輕輕搭在身側的墓碑上,不規則的基碑中間刻著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日;女神頭部的右側和右上方是兩個可愛的小天使。石雕的上部是一塊長方形大石,大石中間是小約翰的頭部浮雕,他滿臉微笑,仿佛正在哼唱著他的傳世之作《藍色的多瑙河》。

  文化小常識

  圓舞曲

  圓舞曲(英文音譯為“華爾茲”)的前身是奧地利民間的蘭得勒舞曲。這是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時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情緒熱烈。後來它流行於維也納的舞會上,19世紀時風行歐洲。圓舞曲有快步和慢步兩種。圓舞曲的特點是節奏鮮明,旋律流暢,不像小步舞曲那麽溫文爾雅。經過老約翰·施特勞斯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改造後的圓舞曲稱為維也納圓舞曲。它第二拍和第三拍經常拖長一點,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從結構上講,維也納圓舞曲比一般圓舞曲更複雜一些,它由序曲、三至五首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每首小圓舞曲又有兩個旋律,它們還帶反複,形成單二部曲式或單三部曲式,樂曲所表達的內容也比較深刻。

  文化小常識

  《拉德斯基進行曲》

  《拉德斯基進行曲》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代表作品,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這已經成為一種傳統。這首進行曲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進行曲,但很少有人知道,老約翰·施特勞斯用它題獻給的拉德斯基將軍,實質上是一個鐵腕人物,曾殘酷地鎮壓過鄰國的人民起義,名聲很不好。後來,就連施特勞斯父子也不願再演出這首進行曲了。

  藝術家逸聞

  搶救出來的傑作

  有一天,小施特勞斯把一件換下來的襯衣隨手扔在家裏,便匆匆忙忙地外出了。當他的妻子特莉芙絲清理髒衣服時,發現丈夫換下來的襯衣袖口上寫滿了樂譜。特莉芙絲是一位歌星,凡是小施特勞斯創作的歌曲,大多數都是由她來首唱的。她照著譜子哼唱起來,發現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樂曲。她知道這是丈夫的心血,就打算將它馬上抄錄下來。不巧,因為臨時有急事,她離開家一會兒,等她回來時,丈夫的襯衣卻不翼而飛,她大驚失色,趕忙到處尋找,可是怎麽找也找不到。她忙去問鄰居,得知洗衣店的工人剛剛從她家裏取走了髒衣服。於是,她飛奔到洗衣店,看見洗衣工人正要把她丈夫的那件襯衣放進盛滿肥皂水的洗衣盆中。說時遲,那時快,她撲過去一把將那件襯衣抓了過來。她所搶救出來的那首樂曲,就是不朽的傑作《藍色的多瑙河》。

  文化小常識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847年12月31日,一場音樂會正在維也納郊外一個露天舞台上舉行,指揮者便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這場音樂會一直進行到1848年新年的鍾聲敲響時,隨著樂隊持續演奏歡快的舞曲,音樂會變成了盛大的舞會,整個場地變成了舞場,聽眾們跟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精彩的作品則被要求加演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歡快的舞會一直持續到天明。這場音樂會,就是現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起源。

  第一次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開始於1939年。當時正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維也納愛樂樂團內部出現了很多派別,各持己見。為了表明維也納愛樂協會和維也納愛樂樂團對奧地利的忠誠,愛樂樂團舉行了一場全部演奏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音樂會。從此,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就成了維也納的一個非常特殊的音樂活動,維也納愛樂樂團也成為世界上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權威演繹者。

  §§第四章 德國藝術朝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