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舒伯特:畢生與貧困相伴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這首《搖籃曲》自問世後,就在世界各地傳唱開了,一直傳唱到今天。可是你知道嗎?這首動人的樂曲是舒伯特在貧困中寫出來的,他最終也在貧困中死去。

  舒伯特出生在維也納近郊的赫田塔爾。他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師,略懂一些音樂知識,還會演奏樂器。業餘時間裏,他常常聚集起一群音樂愛好者在家中舉行音樂會,有時還和家人一道演奏,自娛自樂。舒伯特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就在音樂方麵有了一定的造詣,有時甚至能糾正父兄在演奏中出現的錯誤。

  舒伯特家裏人口多,生活很困難,11歲那年,他便去投考了食宿免費的康維特宮廷歌手學校。學校雖然是免費的,但條件非常差,每天隻吃兩頓飯,有時還吃了上頓接不上下頓,隆冬時分房間裏連取暖的火爐都沒有。受凍挨餓的舒伯特酷愛作曲,卻沒有錢買譜紙,多虧同學斯邦慷慨相助,才為他解決了這個難題。

  1813年,舒伯特為學校樂隊寫出了《第一交響曲》,但就在這一年,他因為變聲離開了學校。為了不給家庭造成拖累,舒伯特來到父親所在的學校當了一名教員。舒伯特唯一的興趣便是從事音樂創作,而現實卻逼迫他不得不耐著性子為小學生們一遍一遍地講解拚音、文法。就這樣煎熬了四年,舒伯特終於鋌而走險,毅然辭職,隻身來到維也納。此舉惹得父親無比氣憤,斷然拒絕給予舒伯特任何幫助。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舒伯特完全依靠好朋友們的照顧,才勉強生活下來。

  舒伯特的朋友之中有位畫家,他的畫室內有台鋼琴,答應可以讓舒伯特使用。但是畫家要在畫室裏作畫,這時候有人在一旁彈鋼琴,就會擾亂他的構思。於是,畫家就跟他做了個約定,當畫家不作畫時,便拉一麵白布窗簾為號,舒伯特就可以進去彈琴了。這個辦法固然不錯,但畫家靈感一來,常常就把舒伯特的事情忘個精光,害得可憐的舒伯特踟躕街頭,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

  盡管生活條件如此窘迫,但舒伯特仍然堅持音樂創作。他的很多有名作品,就是在別人難以想象的條件下創作出來的。

  有一天晚上,舒伯特沒有吃飯,饑腸轆轆在街上徘徊。他希望能碰見一個熟人,借點兒錢好充饑,但過了好久也沒有碰到熟人。不覺間他走進一家酒館。就座後,他才忽然意識到自己身無分文,正要離去,看見餐桌上放著一張報紙,隨手拿來瀏覽。報上有一首小詩清新樸素,動人心弦:“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雙手輕輕搖著你,……”這首詩打動了作曲家的心靈,他眼前出現了慈愛的母親的形象,心中的旋律隨著詩句飄逸而出。他連忙掏出紙筆,一麵哼唱著,一麵寫著。舒伯特哼出的旋律讓酒館老板聽到了,他覺得很好聽,就請他抄一份給自己。舒伯特答應了,從酒館老板那裏換來了一盤土豆燒牛肉。誰能料到,舒伯特百年之後,這份手稿竟賣到四萬法郎。

  還有一次,舒伯特和朋友在郊外一家小酒店聚會。一位朋友隨身帶著一本莎士比亞詩集,舒伯特便順手拿來翻閱。在大家的談笑聲中,他已沉迷於詩句之中:“聽,聽,雲雀在天空唱,太陽之神升起。他的馬群在泉邊飲水,泉邊鋪滿了鮮花……”這優美的詩句觸動了舒伯特的心弦,一段旋律在他的腦海裏悄然浮現出來,可惜現場找不到譜紙,他遺憾地連聲歎息。一位朋友見狀,立刻在菜單上畫出五線譜,遞給舒伯特。至今仍為人們熟悉的《聽,聽,雲雀》,就是這樣誕生的。

  應該承認,舒伯特的確是一位音樂奇才,但他的靈感在很多時候還是來自於對生活認真的觀察和體會。他經常在維也納郊外看人釣魚,水中歡快的遊魚讓他十分羨慕,而當魚兒被釣上岸時,他就會感到很傷感。他一直試圖把這種感情傾注到歌曲中去,給光輝的生命送去祝福,對悲慘的死亡表示哀悼。這種衝動終於在1818年2月21日這一天爆發出來,舒伯特把德國詩人舒巴特的詩譜寫成了歌曲《鱒魚》。《鱒魚》寫成後,他抄了四份譜子分送給他的朋友們。在給他的朋友約瑟夫·許吞勃倫納抄譜子時,他想把墨水吸幹。那時還沒有吸墨水紙,而是用細沙子灑在紙上吸墨水。整整緊張勞累了一天的舒伯特有些神誌恍惚,錯把墨水瓶當成了裝沙子的瓶子往紙上倒,結果在上麵留下了大塊的墨水痕跡。這份原件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

  還有一次,舒伯特在家裏請朋友喝咖啡。他家裏隻有一個極其破舊的咖啡磨,一磨起咖啡豆來就嚓啦嚓啦亂響。舒伯特正在用咖啡磨磨咖啡的時候,突然把磨一扔,高興地叫道:“我想了好幾天的曲調,被這個磨一秒鍾就找到了!”原來,他從咖啡磨的聲音中提煉出了《D小調弦樂四重奏》的主題。

  舒伯特對貝多芬傾慕備至,終生自視為貝多芬的學生,但直到貝多芬逝世前一個星期,比貝多芬小27歲的舒伯特才第一次見到他的“老師”。

  1927年,貝多芬的密友興德勒選了60多首舒伯特的歌曲,送到貝多芬手裏。

  這時候貝多芬已經病得很厲害了,但他還是堅持翻看了這些作品,不覺大為讚賞,認為確是了不起的傑作。當他得知舒伯特類似的作品至少還有500首時,更為驚訝不已。他說:“他怎麽會有時間譜寫這樣長的詩,有的詩包含十幾段之多呢!”在貝多芬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裏,他經常談起舒伯特,說他對舒伯特相知恨晚,並預言他的音樂將震驚世界。

  舒伯特聽到貝多芬這一評價,激動極了,立刻趕到貝多芬的病榻旁前去探望。兩位音樂偉人終於相見了,而貝多芬已經到了彌留人世的最後時刻,他緊緊地握住舒伯特的手,說了這樣一句無比深情的話:“我的靈魂是屬於你的!”

  貝多芬去世後,舒伯特哀痛欲絕,他舉著火炬參加了貝多芬的葬禮。就在第二年,舒伯特因傷寒去世了,年僅32歲。

  藝術家逸聞

  《魔王》的問世

  81年4月的一個夜晚,在德國東部圖林根庫尼茨村,一個農民抱著重病的孩子,騎馬趕往耶拿,向醫生求治,醫生對這種病束手無策,農夫隻好抱著孩子離去,還沒有來得及趕到家裏,孩子就死在馬背上。

  德國大詩人歌德聽到這樁令人傷心的事情,不由得聯想起霧王在黑夜裏搶奪孩子的民間傳說,又聯想起丹麥民歌《魔王的女兒》,便寫下了著名的敘事詩《魔王》。1815年冬天,18歲的舒伯特讀到《魔王》,很快就寫出了一首敘事歌曲。

  寫完後,他恭恭敬敬地抄了一份譜子寄給歌德,卻根本沒有引起歌德的注意,連信也沒有回一封。

  直到晚年,歌德才在一次音樂會上聽到女高音歌唱家德夫裏昂夫人演唱這首歌,他感動得熱烈鼓掌,眼淚奪眶而出。

  但這時舒伯特已經去世,歌德無從答謝舒伯特為他詩歌譜曲的一片情意了。

  藝術家逸聞

  “冒名頂替”的舒伯特

  19世紀初,有兩個音樂家都叫弗蘭茲·舒伯特。一個住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另一個住在德國的德累斯頓,是當地宮廷樂隊的首席小提琴師。維也納的舒伯特當時沒有什麽名氣,而德累斯頓的舒伯特卻因為一首小提琴獨奏曲《蜜蜂》而大名鼎鼎。

  1817年,德國的一家樂譜出版公司收到了從維也納寄來的歌曲《魔王》的稿子,作者署名“弗蘭茲·舒伯特”。出版商有些迷惑不解:舒伯特明明在德累斯頓,這稿子怎麽會從維也納寄出呢?於是,出版商就寫信詢問德累斯頓的舒伯特。那位小提琴家在回信中大發脾氣道:“接奉來信和附來的《魔王》歌譜,說是我的作品,令我不勝駭異。這首歌不是我作的。你們一定要把冒我的名把這樣拙劣的東西寄給你們的人查出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