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尼出生在意大利中北部港口城市佩薩羅,他的父親是盧戈鎮上的號手和屠宰場的檢查員,母親是喜歌劇演員。據說羅西尼出生時,他母親十分痛苦,可是當地負責接生的神職人員一個也沒到場。
父親又急又氣,抓起家裏擺設的10座小神像挨個往地上摔。等到小羅西尼呱呱落地時,這些神像就剩下最後一個了。
羅西尼的父親同情法國革命,擁護共和,結果在王政複辟時期被抓進監獄,這一年小羅西尼才四歲。
母親帶著小羅西尼逃出來,跟著在鄉間巡回演出的戲班子到處流浪。羅西尼自幼愛好音樂,很早就學會了演奏小提琴和古鋼琴,還跟父親學會了演奏小號。他的嗓音很好,10歲時就在一個教堂合唱隊中擔任獨唱,13歲時還參加了一個歌劇的演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以歌手的身份登台。
1806年,在別人的資助下,羅西尼進入博洛尼亞音樂學院,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從困苦中走出來的羅西尼讀書十分用功,他為了掌握高深的作曲知識,就一筆一筆地把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莫紮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和《魔笛》中的人聲歌唱部分抄寫下來,憑著想象加上管弦樂伴奏,和原作對照一番,最後再把原作中的管弦樂伴奏部分抄錄下來仔細研究。
離開音樂學院後,羅西尼繼續他的流浪藝人的生涯,同時堅持作曲。那個時候,他的身上除了腰包裏的一點兒旅費,就是手提箱裏的五線譜,而五線譜要比他所有的衣服加起來還要多。
工夫不負苦心人,羅西尼的才華終於在1813年脫穎而出,他寫的正歌劇《坦克雷迪》在威尼斯公演,大獲成功。
1815年,他受聘於那不勒斯的聖卡羅歌劇院,成為專業作曲家,有了穩固的社會地位,收入也比較可觀。
就在《坦克雷迪》上演的那一天,主要演員女歌唱家梅拉丹諾夫人突然不見了。梅拉丹諾夫人人長得漂亮,歌也唱得很好,隻是非常任性。她認為她要演唱的一段詠歎調不好,就拒絕出演。這一下整個劇院亂了套。當時離演出開始隻剩下兩個小時了,劇院負責人的臉都急得發白了。
有人來找羅西尼商量,希望他能挽救這個局麵。羅西尼二話沒說,拿起筆來,隻用了五分鍾就改寫出了一段新詠歎調,梅拉丹諾夫人非常滿意,於是答應登台演出。出人意料的是,這首一蹴而就的詠歎調博得了廣泛的歡迎。
1816年2月5日,羅西尼的歌劇《塞維爾的理發師》在羅馬首次公演。有些同行對這個流浪漢出身的作曲家非常嫉妒,就故意招來一些人吹口哨搗亂,甚至把一隻貓放到舞台上亂跑,折騰得烏煙瘴氣,把演出搞得一團糟。不久後,《塞維爾的理發師》再度公演,終於大獲成功,熱情的觀眾還為羅西尼舉行了火炬遊行。
這部歌劇如今已成為19世紀意大利喜歌劇的頂峰作品之一,但當時羅西尼隻用了13天時間,就把他完成了。靠這部歌劇,羅西尼從老板那兒領到1200法郎和一件價值大約100法郎的新上衣。對於羅西尼來說,這是一筆很不小的數目,他父親在家鄉每天隻能掙到2.5個法郎。
1822年春天,羅西尼到維也納拜望他所敬愛的前輩大師貝多芬。他看到貝多芬的晚年生活很窮困,便四處奔走,想為貝多芬爭取到一份年俸,還希望通過集資為貝多芬買到一套住房,但都未能如願。羅西尼直到晚年仍為這件事感到非常遺憾。
羅西尼的作品多數是喜歌劇,它們風格明快,充滿了機智,妙趣橫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歡樂。現實生活中的羅西尼也像他的作品一樣,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有一次,他聽說人們要花許多錢在米蘭為他立一座肖像紀念碑,他連忙說:“如果能把這些錢給我,我情願在有生之年中,天天都站在碑座上。”
還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拿著自己的兩部交響曲,請羅西尼幫忙挑選一部推薦出版。羅西尼請他把自己的作品演奏一下,結果令羅西尼感到不勝厭煩,由此斷定這是個喜歡沽名釣譽的家夥,於是就對他說:“如果要出版,就再寫一部吧!”
有一位先生的侄子不會為自己的歌劇寫序曲,就請羅西尼給出個主意。羅西尼答複說:“我寫歌劇《奧賽羅》的序曲時,被老板鎖在一間小屋裏。屋裏有一大碗泡著水的麵條,連根綠菜都沒有。這真是個頭最禿、心最狠的老板,他說,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後一個音符寫完,就別想活著出去。讓您的侄子試試這個法子,我看準靈。”
羅西尼成名很早,傑作也很多,37歲那年寫出了他最後的一部傑作《威廉·退爾》。至此,他一共創作了38部歌劇和若幹器樂曲等。而在此後的39年中,他隻寫了兩個宗教題材的作品和一些短曲。這位赫赫有名的多產作曲家,為什麽在他創作成熟的盛年突然擱筆呢?
這至今仍是一個謎。
藝術家逸聞
不必改天
有一次,羅西尼到朋友家吃飯,飯後覺得尚有不足。告別時,女主人說:“如果方便的話,請改天再來,隨時備有便飯恭候。”
羅西尼連忙說:“不必改天再來了,現在我們馬上再接著吃一頓如何?”
文化小常識
詠歎調
詠歎調是一個聲部或幾個聲部的歌曲,現專指獨唱曲。17世紀末,隨著歌劇的迅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平淡的宣敘調(朗誦式的歌曲,相當於戲劇中的對白),希望有更富於感情色彩的表現形式,詠歎調應運而生。歌劇中的詠歎調一般是主角的獨唱,在一部歌劇裏至少有一首,有時也會有兩首。它的作用就像是戲劇中的“獨白”,富於歌唱性,長於抒發感情,表現人物特征。它往往是歌劇中最精彩的唱段,結構完整,需要演員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詠歎調還可以拿出來單獨作為音樂會的獨唱節目來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