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九章 附錄

  訪石曼談國泰大戲院

  新華社記者朱薇周軼君張琴

  穿過重慶市繁華的解放碑地段,駐足青年路口,國泰電影院僅是一座四層高小樓,與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相比,實在有些“寒酸”。

  篆刻在國泰電影院門廳右牆的石壁上,是郭沫若、夏衍、陽翰笙、曹禺、白楊、吳茵、張瑞芳、石羽、秦怡等藝術家為國泰留下的簽名。照片和簽名,提醒熙來攘往的人群,這裏就是“抗戰期間上演過94出話劇的國泰大戲院”,全國電影、話劇明星聚集的地方。

  提前狂歡

  “1945年8月15日是抗戰勝利的日子,然而在戰時首都重慶,8月10日人們就開始慶祝抗戰勝利了。”如今已是白發老翁的石曼先生,畢生致力於抗戰戲劇研究,當年他是一家民營報紙的記者,專訪過白楊、趙丹、田漢、陽翰笙等人。

  8月10日晚8時,重慶中央廣播電台正式播出日本投降消息。

  正在學校排練話劇的石曼第一反應是“愣住了”,雖然心裏早有些預感。“不知哪裏忽然來那麽多鞭炮,到處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還有人興奮地在地上翻跟鬥。”

  影劇明星張瑞芳、金山夫婦跑出家門,隨激動的人群擁向市中心。遠遠地,金山看見個子不高的趙丹在人群中“像籃球一樣蹦跳”,兩人抱在一起,連跳舞帶轉圈,來到國泰大戲院門口。繼續跳,繼續轉,直到趙丹撞倒戲院門口一個玻璃櫃台,P股上劃了一個三角口,流血不止被送醫院,這場瘋狂才停止。

  雖然,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代表簽字投降,掀起了新的慶祝高潮,但石曼記憶中,人們最瘋狂、最激動的一刻還是在8月10日,收音機裏播音員的聲音“近乎顫抖”。

  危險演出

  “當時國泰大戲院的院廳就在這裏,樓上樓下有1500個鐵背靠椅座位,白天放電影,晚上演話劇。”原國泰電影院經理萬健成指著放映廳說,“劇院那時算得上先進,放映房原先叫搖片房,手搖放片,銀幕上的人都蹦蹦跳跳的。”

  “他們既是在戰火中演出,更是像打仗一樣參加抗日救亡演出,”石曼說,戰時重慶頻頻遭到日軍轟炸,警報一響,國泰大戲院的演出立即閉幕。空襲一過,演員和觀眾又回到劇場,戰時國泰的演出從未長時間中斷。

  談到劇院內是否有專門為“大明星”安排的防空洞,或者一旦遇到危急情況,是否首先照顧明星們撤離,萬健成連連搖頭。

  當時,能買得起話劇票的隻是中上流人士,為了讓普通民眾也能看上話劇,深入宣傳抗日救亡,一些民間劇團把舞台從國泰大戲院搬到街上。

  “上海電影明星在重慶街頭演戲”成為山城頭號新聞。由趙丹、白楊等人主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其中一部。有時日本飛機來襲的警報剛剛解除,他們就在街上找個寬敞地方,敲鑼打鼓吸引市民觀看。

  輝煌演出

  1937年10月15日晨,包括白楊在內的上海影人劇團36位明星,乘船抵達重慶,成為第一個抵渝宣傳抗日救亡的演劇團體——上海影人劇團。隨後,大批影藝人士相繼來到大後方重慶。

  話劇的熱鬧場麵更加壯觀。白楊所在影人劇團到達重慶第12天,首演《盧溝橋之戰》。大戲院門口車水馬龍,黃包車雲集。戲院還未開門,排隊買票的人就堵住了門。退場時,觀眾不得不從兩邊走,以免擁塞,4名警察在場內維持秩序。

  皖南事變之後,1942年4月郭沫若創作《屈原》,其中一段1700字的獨白《雷電頌》,傳誦一時。重慶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其中的台詞,如“爆炸啊,你從雲頭滾下來吧!”每場開演前,買票隊伍排出數百米。

  1938年10月,大後方民眾掀起支援前方的募捐高潮。重慶影劇界上演《為自由和平而戰》,預計募集5萬元,製作寒衣5萬件送去前線。演出普通券為1元、2元、5元、10元,10元票價是當時重慶前所未有的高價,一般公務員每月夥食費才3元。最昂貴的是“榮譽券”,高達50元、100元、500元,500元當時價值10兩黃金。普通券一搶而空,榮譽券也有許多人購買。重慶市銀行同業會主席康心如一次就拿出2萬元購買榮譽券。

  明星與觀眾的關係,也比今天更加親密。白楊、趙丹這些“大牌”明星一般走路去劇場演出,乘公共汽車算是“奢侈”。坐車或上街,從來不避觀眾,沒有明星架子。“那時,大家住在一座城市,感覺很近。”石曼說。

  《屈原》演出時間較長,結束後已是半夜一時之後。一些觀眾想到步行回家需兩三個小時,幹脆睡在劇場。而剛剛謝幕的明星們,就同他們“聯歡”,交流觀後感。

  貧苦明星

  輝煌背後,大牌明星的生活貧苦得令人難以置信。

  演出雖然叫座,絕大部分收入捐給前線。每場演出幾乎都有“名目”:“捐滑翔機”、“為前方將士”,等等。

  國泰大戲院對麵,原來是一家小茶館,簡單改造後成了中華劇藝社宿舍,演員們在這裏睡的是通鋪。夫妻演員用一塊布景片子與他人隔開住下。

  趙丹所在劇團不願歸在國民黨軍方名下,隻好完全靠演出過活,生計艱難。有的明星幾乎當得上“衣衫襤褸”四個字,連衣褲都是影迷所贈。

  著名女影星秦怡16歲到重慶,一年四季隻有一件夾旗袍,冬天塞棉花進去,春夏取出。工資微薄,還要撫養一個孩子,“每天隻能吃一個燒餅”。

  個別演員得了肺病,無錢治療,在舞台上吐血而死。

  抗戰期間,直到1943年6月國民黨政府明令禁止國泰大戲院演話劇之前,這裏已經上演話劇94出。抗戰八年,重慶一共公演240多出話劇。

  國泰首演的話劇中,留下許多傳世之作: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蛻變》、夏衍的《法西斯細菌》、陳白塵的《結婚進行曲》、老舍的《麵子問題》。

  (新華社專稿2005年08月09日10:03:04)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