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三章 從外行到內行——記李慶升

  一

  1949年,西南服務團文藝大隊在上海大夏大學集中時,我們這群文化人來到大隊部,有個穿二野黃軍服的光頭同誌接待,他大包、小包幫著提,又打水來請我們洗臉,我們心想這個勤務兵滿勤快的,也就安之若素了。隔了一天集合時發現不對了,站在台階上向大家講話的,就是那天被我們認作是勤務兵的,他就是文藝大隊的教導員李慶升。他一口山東腔,管肥皂叫洋堿,我們許多人心中都有一句沒有說出口的話,這句話就是“土八路。”十天以後的8月1日,大隊在南京作從上海出發後的行軍小結,李慶升不拿隊員花名冊,看著一個個隊員,逐一的叫出名字來,112人無一差錯。這下子把我們這些文化人征服了。有幾個同誌不無驕傲地說:“怎麽樣?給文藝大隊派來的教導員,豈能是庸庸碌碌之輩。”

  二

  文藝大隊到重慶後改為重慶市委文工團,又吸收了原演劇十二隊和重慶本地話劇界的能人。李慶升任團長。建團兩個多月就演出大型話劇《紅旗歌》。這個戲大幕一打開就把觀眾看傻了,小小一個舞台變成了大廠房,紡紗機一排一排地排過去,看上去有一百多米遠。有人要求上台去看看,這座舞台到底有多深。所有來看戲的文工團都說:你們進城沒有幾天,怎麽提高得這樣快。文藝大隊一些同誌聽了這話都笑了,他們心裏說,十幾年來我們就是搞這個的,這是我們的老本行。李慶升臉上也泛起高興的紅暈。

  《紅旗歌》一炮打響。曹荻秋市長題寫了“紅旗劇場”四個大字,紀念《紅旗歌》演出成功,把演《紅旗歌》的抗建堂易名為“紅旗劇場”。李慶升知人善任,這群文化人各盡其力,話劇演的好的名聲傳了出去,重慶觀眾都知道這個文工團是從西南服務團文藝大隊來的。抗美援朝開始,市文工團又演了《俄羅斯問題》,劉伯承、鄧小平都來看了戲,都為劇本和演出叫好。文工團又演了《保爾·柯察金》,當時人人都要學保爾的革命精神,成了幹部必看、學生必看的戲。這個戲中俄羅斯的湖光山色、樹林花卉,美麗如畫的色彩非常逼真,像是從彩色電影中搬下來的,幕一打開,觀眾就看得如醉加癡。“西南第一”的盛譽自然而然地落在重慶市文工團頭上來了。這沒有辦法,是觀眾的認可。李慶升的山東老戰友們見了李慶升就說:“沒想到你這個帶民工的人,帶了這樣好的一個文工團,領導這麽多有本事的文化人。”賀龍司令員更有意思,他向部隊文工團發出“打倒市文工團”的號召。當然,這種“打倒”是要超過它的意思,要把“西南第一”這個盛譽奪到部隊文工團手中來。

  三

  1951年6月,中央文化部召開全國文工團工作會議,要求大城市設劇院或劇團,要有自己的創作劇目,重慶市文工團卻報不出自己的創作來。1951年10月,中共重慶市委發出指示:“市文工團必須有自己的創作,關門一年也要寫出自己的劇本來。”

  李慶升是個好勝的人,他不甘於在困難麵前低頭,完成上級交下來的任務是這樣,打乒乓球、學跳交際舞也是這樣。不學則已,一學必要居人之上。這時他想起以寫作見長的石璽和石曼,早在一年前就下到101鋼鐵廠去了,從建立工會、抓特務、軋製鋼軌……都參加了的,要創作必須要有生活,沒錯。李慶升帶了導演趙鏘和演員田廣才直奔101廠。

  在創作組五個成員中,除了李慶升,都看過或演過不少戲。這時的李慶升,連十個話劇劇本都沒有看夠數。創作組成立之初,他就下決心不當掛名的領導,要親自參與實踐。他當眾宣布:在劇本創作上,誰的意見對就聽誰的,不能官大的說了算。還有,每個人都要一個心思搞劇本,老婆、孩子、戀愛都要放在一邊,星期天也不放假。私下裏他和我們開玩笑地說:“你們都是靈魂,我來當工具。有我在,把茶水飯菜搞好點。”後來,他就一頭紮在鋼鐵廠的生活中去。他先向石曼、石璽了解情況,軍代表、廠長、車間主任、技術人員、老工人、新工人,他都和他們談心。李慶升在生活中發現,來自農村的工人對鋼軌軋成軋不成格外關心,對修建成渝鐵路有特殊的感情。這以後,我們劇本中就有了一個淳樸憨厚的農民工人魏海清。李慶升為魏海清創造了一句台詞:“解放前都是老百姓為當兵的修路,解放後當兵的為我們老百姓修路。”這句概括新舊社會大不同的形象化語言,受到評論界好評。

  1952年1月4日,中共重慶市委召開常委會,市委書記張霖之、曹荻秋、王維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白戈等到會,他們一致肯定中國工人用自己生產的鋼軌修築成渝鐵路的劇本提綱,我們幾位作者不論黨員或非黨員都列席了會議,還發了言,回來以後心中都樂滋滋的。李慶升則感到擔子更沉重了,在黨的會議上,他要求當時創作組的黨員,一定要把劇本寫好。他日以繼夜地鑽研劇本中的問題,直到累得不行睡著了事。每當我們覺得寫出來的劇本夠滿意了,他要大家“自己多踢幾腳”,他常說自己推翻了比讓別人推翻了好。他這種思想方法確實比我們幾個寫劇本的高出一頭。他這個外行倒成為領導我們寫劇本的內行。果不其然,劇本《四十年來的願望》上演以後大受觀眾歡迎,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戲劇家吳雪來渝看了演出,請中央文化部打電報,調作者到北京去,他領導的國家劇院要上演這個劇本。

  四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是一個老藝術家、老幹部集中的演劇團體,金山、吳雪、孫維世、周來、李之華、石羽、張逸生、王班、白淩、雷平等,都是三十年代從事文藝工作的,他們又請來張光年(光未然)領導修改《四十年的願望》,搬來中國著名的老戲劇家洪深,擔任這個戲的導演。經過專家和劇組的討論,我們帶去的《四十年的願望》演出本,一方麵被譽為觀眾喜歡的反映我們時代的佳作,一方麵被推敲得“七零八落”。戲劇專家們的意見頭頭是道,使我們幾位作者和李慶升開闊了眼界,學得了不少寫劇技巧。劇本在重新結構以後,整體是順通流暢了,可有些本來在舞台上頗為吸引觀眾的戲再也用不上了,這些都來自生活,重慶上上下下的觀眾都為之拍巴掌的戲。更重要的是,劇本的生活氣息不如原來濃烈,感染力削弱了。魚與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時間緊迫,用李慶升的話說:火燒眉毛,何去何從?

  這時,老作家沙汀已從重慶調到北京來,在重慶他曾和我們一道冒酷暑、流汗水創作這個劇本。李慶升有了主意,走,找沙汀去。全體立即行動。

  “我們這個戲不是在亭子間編出來的。”沙汀聽完李慶升談完這些日子的苦惱,他先激動起來:“這個劇本是從生活裏沙裏淘金寫出來的,白戈同誌和市委領導都認可了的。丟掉了這些就丟掉了這個劇本的特色。”他愈說愈不能抑製住自己:“他們是專家,我們也不是外行。”

  從沙汀那裏回來,李慶升已經有了自己的主張,無論這個戲怎麽改,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好戲不能丟,他讓我這個黨員先去和吳雪院長溝通。

  劇院的周來,帶領演員去重慶體驗生活也回來了,他們看了我團《四十年的願望》的演出,那些生活氣息濃鬱,受到觀眾歡迎的戲,他們也不願意丟。

  這樣,經過幾天日日夜夜的思慮,李慶升拿起筆來,不計自己文化淺陋,帶頭修改起劇本來,他改出來的稿子,雖然有時語法不大通順,他的思路是對頭的。經過大家再加工,劇本登上新的台階,李慶升也受到鼓舞,到了劇本的最後兩場戲,根據他的口授,經過石璽的紀錄、整理,竟然可以單獨成篇了。這時,我們開玩笑地對他說:“現在你是靈魂,我們是工具了。”曆時半年,劇本做了五次大修改,終於被認可交付排練了。這時,我們赴京的四位作者,每個人身上都掉了幾斤肉。李慶升更是兩頰下陷,像隻瘦猴。

  1953年5月,《四十年的願望》由青藝在北京公演。周恩來總理看後說:“這是一台歌頌中國工人階級的好戲。”賀龍帶著這個戲奔赴朝鮮演出。李慶升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五

  1953年,李慶升從北京回到重慶以後,立即奔赴團裏另一個劇本《嘉陵江英雄歌》創作組,他和作者一起下河背纖拉船。在創作中想出來的點子,常具新意,從不在其中沽名釣譽。因此,他成為各個創作組最受歡迎的人。

  當大躍進的鑼鼓敲得震天響的年月裏,有些劇團的領導為了響應號召,宣稱一年要創作上百個劇本,還要超曹禺、趕過郭沫若。懂得了創作規律的李慶升,嚴峻地指出,這是吹牛。為此,他被貶為右傾,雖靠邊站而不悔。但是,若是經過努力奮鬥能夠取勝的創作,他決不放棄機會。1964年,四川省舉行話劇會演,接到通知距離會期隻有三個多月的時間,有的領導認為劇本還沒影子,不參加算了。他說我們有創作的實力,為什麽不參加?他及時組織力量去南岸皮革廠,日夜奮戰,寫成劇本《比翼高飛》。

  這出戲不僅在四川得獎,還演到北京,演到了東北。因此,李慶升給人的印象是,他從外行開始領導文工團,每事又都能取勝,真是新鮮事。其實,他正因為不甘於當外行,而刻苦鑽研,逐步成為內行,使重慶市話劇團的創作和演出呈現了繁花似錦的景象,名列全國十個著名話劇團體之一。

  李慶升在劇本創作上堪稱從外行到內行的一個典範。

  六

  70年代後期幾年間,李慶升調往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擔任領導工作。他為全市文藝工作的發展嘔心瀝血,各種創作繁榮於一時,成績卓著。這時,各種文藝家辭典、戲劇家小傳紛紛來函要為他立條目,李慶升視之若浮雲。各方一再函電催之,他都無片言隻字寄去,一時又被視為新鮮事。他說,重慶文藝界有點成績,上有市委領導和任白戈長期的建樹,下有大家的努力,我李慶升有多少成績好上書的。

  1982年,李慶升辦了離休。他由於體弱多病,常在病床上,雖然把文藝界的人和事經常係在心上,但自忖不能再貢獻力量,他不願當個空頭藝術家,多次請求取消他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資格。他這種做法,有關章程上似也沒有這樣規定,但他這種不務虛名的精神,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慶升於1990年9月30日與世長辭,他鍥而不舍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風範,是值得我們懷念、學習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