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親政之後,每日要到頤和園去向慈禧請安,而且常接到來自頤和園的懿旨,如某官某缺叫某某人去。日子一久,光緒也就為親政後仍受牽製而不快。召對這類官員時,他又發現是良莠不齊,其中內務府所屬的司員尤多,心中不免疑惑:這些人肯定走了門路,在宮內自然是經李蓮英之手,可宮外呢?李蓮英並不常回家,走門路的人不可能進宮去找李蓮英。宮外必然另有其人,這人也不是立山,立山不擅此道。會是誰呢?
皇帝終於發現端倪,是西直門外白雲觀住持高峒元。這位曾為“皮硝李”相麵指點迷津的“指路人”,與得勢後的李蓮英義結金蘭,高居長,李稱之“大哥”。慈禧歸政後,頗感寂落,李蓮英請來高峒元講神仙故事。高峒元善言能辯又善窺人意,吹乎得慈禧如在雲端一般受用歡喜,遂封高為“總道教司”。於是,李、高聯手,內外勾結,賣官鬻爵,肆無忌憚。那些投機鑽營之徒,聞得風聲,高峒元的道觀裏成了論定缺位肥瘠與價碼的交易場。
有一靠內務府發財的木廠掌櫃叫玉銘,也想過一把官癮,便通過內務府的官員走了高峒元的路子,欲補四川鹽茶道的缺。玉銘滿以為“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送給高峒元12萬兩銀子,高自留3萬,其餘存在李蓮英的帳上。可是沒想到在照例召見外放官員時,光緒帝被目不識丁的玉銘驚呆了,更被李蓮英、高峒元通過太後而賣官的做法激怒了,下旨軍機處撤銷原議。
這一下子既違背了慈禧太後的懿旨,也使李蓮英極為難堪。高峒元對李蓮英說:“兄弟,咱們的飯碗長不了啦,要不了兩三年,就都是人家的天下了。”
“你是說景仁宮?她成不了氣候,內裏有我呢。”李蓮英所說的“景仁宮”,是指光緒寵愛的珍妃。光緒選後時,頗中意江西巡撫德馨的長女,慈禧卻強令光緒選自己娘家的侄女;為保侄女日後地位,又替光緒選了侍郎長敘的一對女兒封為瑾妃、珍妃。聰明伶俐、天真活潑的珍妃,給心靈孤寂的光緒帶來歡樂的氣息。大婚之後,光緒常留宿於珍妃居住的景仁宮,非常寵愛她。
李蓮英玩著玉銘送的鼻煙壺,心想這“水大漫不過橋”,珍妃豈能蓋過老佛爺不成!但一天天的跡象卻令人憂心。皇上不甘當傀儡,想擺脫控製,這從皇上不喜愛皇後看得再明顯不過了。想著這些李蓮英心裏直寒顫。
梳頭時,慈禧總要問外麵的消息。李蓮英便挑撥說:“外麵都在傳說玉銘那檔事,說這是珍妃勸皇上要自己拿主意,要讓大家明白萬歲爺當皇上,大權自己掌著。”
慈禧聽得額暴青筋,有抽搐毛病的眼角越發抽得厲害。“賤人,走著瞧好吧!記著提醒我,明兒皇上來請安時,我要告訴他,那兩姐妹該晉封了,讓他飛高飛個樣子給我瞧瞧。”
李蓮英也有自己的算盤要打。他必須考慮老佛爺身後自己的處境,前些日子老佛爺病了一場,身體明顯是不如以前了。萬一老佛爺撤手而去,自己豈不是象離娘的孤兒。這種惶惶然不安之感似乎越來越強。老佛爺去了後隻有萬歲爺最有權,可萬歲爺顯然不喜歡自己。再說自己40歲出頭的人去侍侯20多歲的皇上,也難以使他滿意啊!
李蓮英有個妹妹,年方16歲,為人機靈,口齒伶俐,因了哥哥的緣故,常在宮中走動,尤其是在頤和園,常陪太後玩,太後也很喜歡她。李蓮英計上心來。
慈禧因侄女位居皇後,卻得不到光緒垂愛,常自心煩不樂,欲加幹涉,一想到當年兒子之死,也感不妥。眼見侄女哭淚漣漣,卻也無可奈何。李蓮英相機進言:“老佛爺,如果能立一位值得信任而且皇上也喜歡的女子作妃子,不就可以兩全其美,合您的心意了嗎?”慈禧聽了一陣喜悅。可去哪兒找這樣一位女子呢?
“老佛爺,該吃藥了。”隨著清脆如鈴的聲音,一位漢裝少女走進樂壽堂,她身材窈窕,臉盤圓晰,一雙眼睛似乎能發出言語。慈禧眼前頓時一亮,對了,就是她!這姑娘乖巧機警,她兄長在這裏,她去做個耳目,再合適不過了。慈禧對李蓮英會意一笑,樂得李蓮英心裏就象開了花:隻要自家妹子能到皇上身邊,老佛爺身後的日子就不愁會有什麽麻煩;而且,還會更加……
慈禧主意定下之後,傳諭召見光緒。起初,光緒對這個漢家女子頗有好感,及至知道她是李蓮英之妹,內心的反感、厭惡、恐懼,令他對此堅決反對。“兒謝過親爸爸垂念。但我朝祖製‘滿不點元,漢不納妃’,兒豈能有違祖宗家法。況且正值國家多事,每天有看不完的奏章,兒哪敢沉溺兒女之情。請求親爸爸收回成命!”
慈禧氣得咬牙切齒,“你也竟然抬出祖宗家法來壓我!好吧,既然如此,以後不許你再提納妃之事。”李蓮英更是七竅生煙,心中惡恨恨地罵皇上“不識抬舉”。自從這事之後,他利用傳話之便,在帝、後之間撥是生非,更加深了這母子間的不和。沒多久,慈禧傳下懿旨,把瑾、珍妃兩姐妹以幹預政事降為貴人,在頤和園監禁了三個月。直到慈禧60歲慶典,兩姐妹才被加恩晉封為妃。
光緒二十年(1894)10月,慈禧60歲大壽。自開年之後,就傳諭以禮親王世鐸為總辦,大做準備。誰也明白實際的總辦是李蓮英。然而,就在此時爆發了中日戰爭。慈禧大為惱怒,40歲生日時,唯一的兒子同治帝駕崩;50歲生日又逢中法在中越邊界開戰。修了頤和園,滿以為60歲生日可以熱鬧隆重地慶賀一下,不想又遇上戰事!接到李鴻章打來的電報,慈禧堅決地回答:“電告李鴻章,設法對日妥協,保存實力。”然後對李蓮英說:“各種準備照常進行,慶典不得有誤!”
李蓮英為討主子歡心而別出心裁,從紫禁城到頤和園,沿途設了60多處景點,到了萬壽山,又請了3000喇嘛,詠壽生真經。看到一路搭造的經壇、龍棚、戲台、燈珊等,再看那酷似自己的觀音塑像,極肖李蓮英的童子拜觀音,慈禧更是喜悅難禁,立傳口諭:“儲秀宮三品花翎總管李蓮英,賞加二品頂戴。”
清朝律令明確規定:太監品級不得超過四品。慈禧一再打破祖製,遂使李蓮英成為清王朝太監中空前絕後的一位二品頂戴者。可見慈禧的意願就是律令!而李蓮英正是投其所好,雖累及萬人亦在所不惜。
遺憾的是,萬壽慶典並不如願。因為傳來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壞消息,大煞了慶壽的風景氣氛。那些死難將士無法知道,失敗並不是由於日本人多麽厲害,而是臨國難仍大逞私欲的慈禧和她的心腹太監李蓮英,本應裝備北洋水師的巨額資金,被挪用來滿足慈禧的虛榮心。萬壽慶典的奢侈靡費與前線將士的生命熱血,寫就了中國近代史上這恥辱而沉重的一頁。愛國有識之士憤而諷刺道:“一人慶有,萬壽疆無!”
中日甲午戰後,為了振興衰世,年輕的光緒帝任用康有為等一批維新誌士,掀起了一場維新變法運動,以圖富國強兵,同時奪回朝政大權。但“維新”隻維持了103天,就被以慈禧為首的頑固勢力所扼殺,光緒皇帝被囚禁於中南海的瀛台,他心愛的珍妃也被打入冷宮。慈禧剛“臨朝訓政”,李蓮英便對高峒元說:“我早說過,那幫孩兒軍鬧夠了,老佛爺自會收拾他們。怎麽樣,隻要老佛爺在,永遠是咱們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