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之所以能夠得到明武宗的信任,主要是他能千方百計地滿足武宗“好逸樂”的欲望。因此,在劉瑾專權期間,明武宗得以極為痛快地玩樂和揮霍。
正德二年(1507),修理南海子和為第二年籌備元宵節燈展及其各項工程,從正月到八月,耗銀20餘萬兩,還沒有完工。正德二年八月,又在西華門外修建專供武宗淫樂的“豹房”。明武宗把“豹房”稱為“新宅”。豹房修成後,武宗每天都把教坊樂工召到“新宅”侍候。後來又命河南等地樂戶挑選技藝精湛者遣送入宮。不久,又要禮部選拔民間精通藝曲者送京師供應。從此以後,筋鬥、百戲充滿宮廷。劉瑾等人也益受寵信。
劉瑾一夥在慫恿皇帝大興土木的同時,也為自己建造樂園。他為了炫耀富貴,表示孝順,在陝西興平原籍,原漢代上林苑境內,唐楊貴妃墓旁盡占風水,為其父親修築了有碑亭建築的墳墓、祠堂。為了誇耀鄉裏,他又在住家所地馬嵬鎮建了一座義勇武安王廟,由武宗皇帝親筆禦賜“忠義”匾額,令地方官逢年過節都要前去祭拜,並頒布敕令予以保護,還勒石刻碑書寫祠廟內祭器、房屋數目,以防被侵占或偷盜。
不僅如此,劉瑾為求長生,還求得武宗特許,為自己建造了生祠。從此開了明代建造生祠的惡例。同朝太監紛紛效仿,劉、王堂也都先後為自己建造生祠。到魏忠賢時,生祠已經遍於天下。劉瑾的哥哥、後軍督府同知劉景仁死了,不僅武宗皇帝賜祭厚葬,公卿百官都爭先恐後前往吊唁,使劉府門前車馬擁塞,道路不通。將要入葬時,百官又去路祭,重致錢帛,稱為“辭靈”,以此來討好劉瑾。
明代的宦官十分迷信,敬仰仙佛。為此劉瑾在京城修建了許多寺院。其中最著名的是玄明宮。玄明宮修建於京師朝陽門外,專門供奉玄天大帝,祈求長生不老。為了修建玄明宮,一次霸占民田數百頃,拆毀官房民宅3900餘間,發掘民墓2700餘座,耗資50餘萬兩白銀。玄明宮竣工後,武宗又專門題賜祠額,以示隆重。後來,劉瑾又為玄明宮請求田地,供奉香火,占居貓竹廠地50頃,迫使大量居民遷居他鄉。這些世居居民遷走後,大多數人無力遷墳,以致白骨壘壘暴露於野,冤號之聲聞於廓內。玄明宮建成後規模宏大,富麗非凡。當時人韓邦靖說:“千戶萬戶誰甲乙,玄明之宮數第一。”“門掩宮河十裏長,山藏隴樹一千行。”當時,這座宮殿名為皇帝的別院,實為劉瑾的私宅。
劉瑾在擅權期間,又大興廣置莊田之風。他在一個月內向正德武宗奏請建立皇莊7所,後來,這些皇莊在他手中又發展為380餘所。僅河北省就有36所。這些皇莊占地26萬又190頃。劉瑾本人不僅在天津附近設置莊田近千頃,還侵占了崇文門外淳安大長公主的莊園。
在劉瑾的帶動下,其他太監也爭相搶占莊田。馬永成不僅強占了慶雲侯周瑛的田地8頃,而且強逼駙馬瓊孫男石誠把33頃地退讓給他。錢能、陳貴、葉陽等人分別以“開耕草場以資修理”為借口,奏占草場。穀大用、李璽、楊經、杜堂等分別借經營、踏勘、接管、經收等職權,結夥舞弊。穀大用侵占民業萬餘頃,剝民租百萬餘。此時,各地鎮守太監也在地方上廣占莊田。宋彬在甘肅有莊田112頃,張昭在涼州有莊田33頃。
十一、天怒人怨
劉瑾擅權後期,天怒人怨,兩廣、江西、湖廣、四川等地先後爆發了農民起義。這些起義此起彼伏,連綿不絕。正德五年,在京畿附近的順天府霸州又爆發了劉六、劉七領導的“響馬盜”起義,這是明王朝建國15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由於劉瑾專權、皇帝失德導致的直接結果。
明中期以來土地兼並十分嚴重。僅劉瑾向正德皇帝奏請設立的皇莊大部分都分布在這一地區,占地約有300多萬畝。劉瑾所轄三千營的軍衛在霸州的放牧草場就占有土地700餘頃,使這一地區的土地問題更加尖銳。
武宗本人生活極度奢侈,他大興土木,濫耗民財。加上“八虎”猖獗,特務橫行,吏治敗壞。“八虎”中的穀大用、馬永成、張永都是霸州人。當地官吏為了巴結他們,竭盡搜刮之能事,更把這一地區的人民推向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政府還有一大苛政,就是讓當地農民代官養馬,每戶代官養馬一匹,並規定馬匹今後繁育數額。苛刻的是,馬生病要罰款,種馬死了或繁殖未達到定額還要賠償。許多農民為了賠償損失被迫賣掉土地,甚至弄到“人戶死絕”的地步。但是,這些養馬戶,因長期代官養馬,自然慣於騎馬,因此,後來都成了起義軍骨幹力量。而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無法生活就經常聚集在一起劫富濟貧,被官府稱為“響馬盜”。
正德五年,京畿地區連年災荒,農民生活極端貧困。劉瑾不僅沒有減免租賦,反而不斷派遣使者,催交曆年拖欠,“敲樸慘酷”,百姓怨聲載道,哭嚎連天。劉六、劉七兄弟領導的“響馬盜”起義完全是劉瑾的家奴逼出來的。
劉六名寵,劉七名宸,按家族中堂兄弟排為老六、老七,都是霸州文安人。頗有家資,驍勇善騎。他們還曾幫助官府捕過盜賊,是文安地區的知名人物。劉瑾的家奴梁洪到文安後,向劉六索賄沒有得到滿足,就誣陷他們為盜賊,並派遣禦史寧、柳尚義繪圖緝捕,全部沒收其家財。劉六、劉七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振臂一呼,在順天府霸州文安率領農民起義。幾天功夫,響應者達到數千人。不久,劉瑾陰謀篡位之事敗露。但起義已成燎原之勢,很快發展到十幾萬人。
起義軍三次打到京師附近,嚴重地威脅到明朝的黑暗統治。一向不問政事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急急忙忙找大臣們商量對策,甚至置邊防安全於不顧,把邊疆將士調來,以解京師的燃眉之急。起義軍看到官兵來勢凶猛,又調頭進攻運河沿線重鎮濟寧,燒毀官兵運糧船118艘,還俘獲大批兵將,使明廷極為震驚。為此,明廷還撤職查辦了副總兵張俊、漕運總兵顧仕隆等一批官員。
起義軍奇取漕糧以後,不僅補充了自己的給養,乘勢向明王朝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他們分兵兩路:一路由劉六、劉七率領,轉戰於河北、山東一帶;一路在楊虎、趙遂領導下,活躍在河北和河南東部地區。
趙遂一路進攻河南泌陽,將劉瑾的大走狗焦芳的家院全部焚毀,焦芳幸免逃脫。趙遂下令挖掘了焦芳的祖先墳墓以泄胸中的氣憤。後來,趙遂在被捕壯烈犧牲時還咬牙切齒地說:“死有何憾,隻是不能親手殺死焦芳父子以謝天下,死有餘恨!”表現了起義軍對劉瑾及其死黨的刻骨仇恨。
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曆時兩年,從北京附近打到南京城下,橫掃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湖廣(湖南、湖北地區)、南直隸(江蘇)等省份,活動於明王朝統治的心髒地區,給明武宗的腐朽統治以沉重打擊,敲響了劉瑾及其閹黨垮台的喪鍾。
十二、陰謀篡位
劉瑾在手握權柄,獨斷朝綱後不久,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由他的忠實走狗張彩奔走牽線,不僅為他的哥哥劉景仁謀到了“都督”的頭銜,還把劉景仁的次子劉權過繼給劉瑾。一時陝西籍興平談氏家族中的無賴子弟,紛紛來到京師,自願改姓,投奔劉瑾。有願做兒子的,有願做侄子的,還有願做孫子的。劉太監的府第頓時熱鬧起來。劉瑾為此事又高興又心煩。全由張彩出麵張羅,給他們安上個有名無實的烏紗帽。劉瑾還從族人近支中選了一個相貌酷似自己,又聰明俊俏的後生叫劉二漢,認做從孫。表麵上看偌大的劉府也算是兒孫滿堂,倒也算個高門大戶人家。
劉瑾好聽術士之言,張彩就投其所好。一日張彩領著一個羽扇綸巾的人物來見劉瑾。此人自稱“江湖散客餘日明”。他初見劉瑾先賣關子,說:“人稱我餘鐵嘴,雖不敢當,但在下浪跡江湖,天文地理也算曉得三分,凡推卜問卦者有三不算。”
劉瑾一聽好奇:“請問什麽叫三不算?”
餘日明道:“一不算貴人,貴人已證天命,再算會招阿諛之嫌;二不算婦人,婦人命隨夫貴,算之無用;三不算小人,小人乃奸佞之徒,心不誠,戒不遵,白費口舌!”
“有道理。”劉瑾聽後說。他沉思片刻,用手指著從孫劉二漢說:“先生請看,這位年輕人,一不是貴人,二不是小人,更不是婦人,乃是一個普通的莊稼漢,他可算得?”
餘日明上前拉著劉二漢的手,先看手相,又看麵相,再看耳輪,左看右看,近看遠看,然後轉身抱拳對劉瑾說:“劉公公,告辭了!”
劉瑾大吃一驚:“怎麽啦,難道孫兒相命不好?”餘日明說:“在下號稱餘鐵嘴,從不說有背相命的話,隻是這位公子的相貌太奇,說出來恐有殺身之禍!”
劉瑾忍不住地說:“餘先生,自有咱家替你做主,但說無妨,看誰敢動你一根毫毛?”餘日明道:“既然劉公公做主,在下就鬥膽直言了。”隻見餘日明搖頭晃腦說出了一番令滿座皆驚的話:
“在下久曆江湖,鐵鞋踏破萬水千山,鐵嘴說穿四萬人的生死禍福,卻從未見過這位公子的這般奇相。”略作停頓,端起茶杯,吹了吹漂在水麵的茶葉,輕輕地喝了口茶又說:“公子頭上旋在正中,周圍又有一圈隱約難辨的小旋,此群臣朝拜聖君之象;耳輪內側有一條紫氣蜿蜒伸展,上不見邊際,也不知去向;耳垂之大,異乎常人,此乃雙手垂肩之福相也。公子雙手雖有繭,卻肉厚骨健,尤其有一條大於官路的手紋直通天庭。此種種異相表明,公子必是至尊、至貴、至高無上之人。但耳輪之相又說明公子並非創業之人,其福是靠祖宗恩賜,也就是說他是一個守成的尊者,而且是從隔代祖上傳下來的!”
劉瑾再往下問,餘日明就說:“此乃天機,不可泄露。從即日起,請公子潛心讀書,尤其要留意考察曆代興衰根源,治世方略,日後必有大用。在下告辭了!”
劉瑾熱情留下餘日明,治席款待,賜卦金,餘日明揚長而去。
劉瑾又留下張彩,將他領進密室,詳細地詢問了餘日明的來曆,然後對張彩說:“目前的形勢你也看得清楚,明著是朱厚照坐江山,實際是咱家替他掌江山。因此,餘鐵嘴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說要馬上改朝換代,恐怕時機還不成熟。今日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他日咱家能成大事,定封你為內閣首輔。”
張彩倒也乖巧,立即跪下,連連叩頭,且稱:“臣謝主龍恩!”
從此之後,劉瑾加快了篡位的陰謀行動。他命令兵杖局太監孫和為他製造甲杖;命兩廣鎮守太監潘午、蔡昭為他製造弓箭,並秘密地把這些武器藏在家中。他還讓人特意製造了一把暗藏飛刀的扇子,經常手持扇子出入宮禁。又密造了玉璽、龍袍,最後準備在八月十五日起事。
十三、安化之亂
正德五年(1510)四月,安化王朱以誅劉瑾為名起兵造反。這件事因劉瑾而起,又成為劉瑾垮台的導火線。
安化王朱係太祖朱元璋第16子慶靖王朱的後裔。朱在洪武年間被封王,封地在寧夏,從此,他的子孫再也沒有離開過西北。朱的父親朱邃墁曾被封為鎮國將軍,後來朱襲了王爵,封為安化王。他為藩王,桀傲不馴,身邊的狗腿子也很多,一些術士儒生如孫景文、孟彬、史連之流,經常在安化王麵前說他前庭飽滿,地闊方圓,將來必當大貴之類的教唆話,朱被說動了心,產生了非份之想。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瑾派他的得力黨羽、大理寺少卿周東前往寧夏,假傳聖旨,催加屯田軍士的賦稅。軍士屯田是明代的一種屯田方式,這種方式早在漢代就實行過,是解決政府糧食問題和安定邊疆的一種途徑,簡稱軍屯。明代軍屯的士兵可攜帶家眷,按軍事編製,分給他們土地,讓他們在邊疆地區開荒種田,還給國家上交一定的租稅,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安定了邊疆地區。按照慣例,這些軍士長期駐守在長城腳下,練兵種田,保衛著朝廷的安全,長年受到風沙的侵襲,生活十分艱苦。過去朝廷為了維持邊關安定,也經常減賦免稅,穩定軍(民)心。
這次周東來寧夏,是按照劉瑾的旨意,把50畝地變成一頃,按畝交納賦稅,也就是說把原來每畝賦稅增加了一倍,他再把這次聚斂的賦銀拿去孝敬劉瑾。這一辦法,遭到全體軍士的強烈反對,他們群情激憤,拒絕交納。寧夏巡撫安惟學也是劉瑾的黨羽,積極配合周東,命人按照花名冊,挨哨(所)追逼,急如星火;對抗稅抗賦者,嚴刑拷打,甚至連妻子兒女都要帶到衙門去打板子。鎮守太監李增、鄧廣漢也跟著火上澆油。軍士們忍無可忍,公推他們的指揮周昂、千戶何錦等為代表,去見安化王,求王爺出麵講情,免增賦稅。安化王見時機成熟,便集約軍中不滿朝廷的將士,一夜之間,殺了巡撫安惟學,總兵薑漢,都指揮使楊忠,少卿周東及太監李增、鄧廣漢等人,燒了官府衙門,釋放了囚犯。令孫景文起草討伐劉瑾的檄文,列舉劉瑾罪行17條,罪在不赦,公布天下;命何錦為大將軍,周昂、丁廣為副將軍,張欽為先鋒,浩浩蕩蕩向東殺來。
當時駐防陝西的遊擊將軍仇鉞,得到酒泉有警報的消息,正奉命西行,迎麵碰上安化王叛軍。仇鉞久經沙場,諳熟兵法,他見前有強敵,後無援兵,要作戰必將全軍覆沒,便假意歸順叛軍,然後稱病不起,躲進軍營中觀望,等待時機。
安化王朱從小過著驕奢淫逸的王爺生活,哪裏知道帶兵的艱難。他一心想當皇帝,身邊的食客、術士更想讓他當皇帝,他們也可撈個宰相、將軍幹幹。可是他們出謀劃策還湊合,寫寫文告也還行,但帶兵打仗都是門外漢。這些號稱數萬的烏合之眾,在這樣的主將、軍師、幕僚的帶領下,滯留在黃河西岸,猶豫不決,坐失良機。
陝西總兵曹雄聽到兵變的消息,立即派指揮黃正駐守靈州,派楊英防守黃河。這時都指揮韓斌、總兵侯勳、參將時源等各路兵馬也都會齊了。楊英秘密派人與仇鉞取得聯係作為內應。
安化王看到各路平叛軍齊集,黃河西岸的渡船也被奪走,心裏害怕了。命何錦出兵防禦,周昂守城。周昂深知仇鉞的用兵才能,聽說仇鉞病了,前去探視。仇鉞見除逆時機已到,趁周昂不留神,一劍將他刺死,又馬上命令親兵直奔安化王府第,殺了狗頭軍師孫景文、史連等人,生擒了朱。可憐的安化王叛亂化為一場春夢,從起事到受擒僅僅鬧騰了18天,就被平息了。
在這18天裏,西線將士順利平叛,京師卻朝野震動,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安化王是打著“誅劉瑾,清君側”的旗號起兵的。地方官把安化王起兵叛亂的奏章上報後,就被劉瑾私壓下來,但沒兩天,遊擊將軍仇鉞投降叛軍的奏章也來了。劉瑾感到問題嚴重,不得不將安化王叛亂的消息報告給武宗皇帝,但還是扣壓了安化王的起兵檄文,原因是檄文宣布了劉瑾的種種罪行。
正德皇帝長期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聽到安化王叛亂的消息,嚇得頓時沒了主意。經廷議後,由老臣李東陽出麵保薦,重新起用了都禦史楊一清為陝西三邊總督,去平定這場叛亂。
楊一清(1454—1530年),字應寧,雲南人。早年聰慧,在鄉間有神童之稱。14歲考中舉人,18歲為進士,經曆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所以人們稱他為四朝元老。在此以前,他曾在陝西為官十幾年,尤其是他在做陝西巡撫期間對防禦套寇套寇:套指河套地區,即陝西邊外以鄂爾多斯高原為中心,由黃河三麵圍成的地區;寇指蒙古。入侵采取了數省聯合、加強長城等有效措施,深為朝廷所倚重。但是劉瑾掌權以後恨他不依附自己,就誣陷他浪費邊防經費,將其逮捕下獄。後來經過李東陽等人全力營救,才幸免於難。卻因此被罷了官,還被罰米600石。
這次朝廷派楊一清為陝西三邊總督,派“八虎”之一張永為總督前往寧夏討伐叛亂。當楊一清馬不停蹄,星夜奔馳趕到寧夏時,他的老部下仇鉞已逮捕了安化王朱,平定了這場叛亂。楊一清雖在平定叛亂上沒有花費多大力氣,但卻意外的獲得了除掉劉瑾的機會。他利用太監張永和劉瑾之間的矛盾,說服、鼓動張永乘平叛獻俘之機鏟除劉瑾,又為張永設計了行動方案,設法使武宗皇帝發現劉瑾的篡權陰謀,最後逮捕並處死了氣焰熏天,不可一世的大權閹劉瑾。
十四、狗狐爭鬥
正德初年,劉瑾為“八虎”之首,倚仗著武宗皇帝對他的寵信,又控製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三大特務機關,橫行無忌,不可一世。後來他又從內官監升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大權在握,開始對他的難兄難弟也不放心了。於是就唆使武宗朱厚照設立內行廠,由他親自執掌,專門刺探東、西廠特務的陰事。這樣,就自然引起了特務內部的相互傾軋。
劉瑾掌握大權是從特務內部鬥爭開始的,他的失敗也是通過內部矛盾衝突結束的。最初“八虎”橫行時,前朝老太監王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為人耿直,恨劉瑾等人奸詐。當顧命大臣劉健、謝遷彈劾劉瑾等人時,他和範亨、徐智在武宗麵前幫劉健說話。結果,皇帝年幼無知,昏庸無能,受劉瑾等人蒙騙,“八虎”不僅沒有被搬倒,反而個個都掌了權。劉健、謝遷無奈被迫辭職,王嶽等人也被發配南京淨軍。劉瑾派人在路上殺了王嶽、範亨,將徐智斷臂致殘。第一個回合的鬥爭,劉瑾等人大獲全勝。
兩年後,劉瑾又將老太監李榮、黃偉排擠出去。這一場鬥爭的前因後果在“迫害百官”一節裏已經說過,茲不贅述。此後,劉瑾就把矛頭對準了和自己一起“榮升”為“新貴”的太監。
劉瑾獨攬大權以後,“八虎”中的馬永成、穀大用、張永等人都心生怨恨。有一次,馬永成想提升百戶邵琪,已經得到了武宗的恩準,但劉瑾堅決不同意,此事就沒有辦成。穀大用聽臨清鎮守太監說,那裏可以開皇店,於是,傳旨在臨清開設皇店。這件事預先沒有給劉瑾打招呼,劉瑾就立即下令逮捕那個獻計開店的太監,將他繩之以法。東廠太監邱聚違背了劉瑾的旨意,劉瑾就告訴武宗說,邱聚陰結外臣,將他調到南京去。
在狗狐爭鬥的旋渦中,敢與劉瑾長期抗衡的是張永。首先是他們都爭寵於武宗皇帝。一開始,劉瑾以進鷹犬取悅皇帝,張永就下江南在蘇杭一帶選美女投皇上所好。武宗見到美女個個標致俊俏,愛不釋手。受到冷落後的劉瑾又想出了一個引誘皇帝微服私訪,逛妓院、遊酒肆的辦法,討得皇帝的歡心,讓皇帝嚐到了野花更比家花香的滋味。張永和穀大用等人也不甘示弱,他們通過從江南選來的美女崔氏的關係,建議武宗在皇宮修建豹房,把外邊的酒樓、妓院全都搬進宮來,專供皇上淫樂。武宗皇帝十分高興,把監修豹房的大權交給穀大用。
劉瑾看到張永等人不願久居其下,就奏請皇帝將張永調到南京去,永遠不許回京師。張永知道此事後,立即找到武宗皇帝申訴,說自己並無過失,是劉瑾誣陷他。武宗馬上召見劉瑾詢問此事。張永和劉瑾當著皇帝的麵對罵起來。張永還仗著年輕動作快,大打出手,首先在劉瑾的前胸打了兩拳,兩人立時扭成一團,後來被穀大用勸開。此二人都是武宗兒時的侍奉太監,皇帝看到二人打到一起,一時也不知說誰好。最後采取折衷意見,設宴為他們和解。張永因此免了外調。這一回合,二人打了平手。但從此之後,張永和劉瑾便結下深仇。
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叛亂。朝廷命楊一清為陝西三邊總督,張永為監軍前往寧夏平叛。一路上張永大罵劉瑾,並揚言一定要彈劾他,給楊一清造成了計除劉瑾的機會。
楊一清一路上隻聽張永罵劉瑾,始終默不作聲。當他看準了張永和劉瑾的矛盾後,就勸張永不要造次魯莽行事,否則不但除不了劉瑾,還可能為劉瑾所害;一定要尋找機會,一下子推翻劉瑾。
平定叛亂後,楊一清向張永獻計,要他回京師後借獻俘之機,以安化王反叛文告為證據當武宗之麵彈劾劉瑾,若武宗不允許,就以死力爭,定能成功。張永大喜,回京後便依計而行。後來,事情的發展,也果如楊一清所言。
十五、千刀萬剮
張永在平定安化王朱叛亂後回到京師,將報捷、獻俘的奏章上呈禮部。禮部又抄“紅本”送到劉瑾府中,請他裁定獻俘日期。而張永在奏章上還清清楚楚地建議朝廷準許他在八月十五日中秋之日獻俘帝闕,讓皇帝登上午門,觀看舉行受降殺叛的盛典。可見張永並不知八月十五日夜是劉瑾早已定下的謀國篡位的日子。
劉瑾看到張永的奏章,想到自己五年來的辛苦經營,挨過多少次罵,經曆過多少風險,等待的就是八月十五篡位登基的這一天。決不能讓張永這小子帶來晦氣,衝了這個好日子。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飛馬快報傳到城外欽差太監張永的行營。意思說中秋佳節殺叛於國不利,獻俘日期後延。命張永在城外待令,無詔不許擅自入城。
劉瑾假傳聖旨這一套把戲,能瞞過別人,卻瞞不過張永。他怕夜長夢多,必生變故。當天晚上,張永就脫去欽差官服,穿上太監便裝,悄悄進入皇宮,在豹房裏見到武宗。他向皇帝報告:
“奴才向皇上報喜。奴才奉旨與三邊總督楊一清平定了安化王叛亂。眼下三邊平定,百姓安居樂業,齊聲稱頌皇恩浩蕩。被叛王裹脅的軍民人等,已被奴才和楊一清發放了。叛王及其死黨已帶到京師。這是皇上登基以來的第一次軍功大捷。奴才想請皇上登臨午門城樓,召集文武官員、黎民百姓,觀瞻這獻俘國門的盛典,弘揚皇上神武治國的威風!”
張永這一席話說的十分得體。昏君武宗聽了也十分開心。他連說:“好,好,好!依卿所奏。你即刻替朕傳旨,明日午時,文武百官齊集午門之下,朕要登上午門,舉行獻俘大典。午時三刻將叛王及其賊黨處死。允許京師百姓在午門前觀瞻。”
劉瑾棋失一著,他沒有想到,張永這小子竟敢越過他這道門坎,直接去見皇帝,而且沒有和他商量,就安排獻俘大典。但他也打聽到張永並沒有在皇帝麵前揭穿他假傳聖旨的問題。所以他又暗自慶幸,等咱家得手後,先殺了張永這個狗奴才,以絕後患!
第二天,午門獻俘,盛況空前。獻俘盛典已畢,皇帝設宴為張永接風洗塵,賜宴百官,以示慶賀。宴會一直進行到晚上。劉瑾看到張永得意洋洋的神情,心裏實在不痛快,就借口身體不適,先行告罪回府。
劉瑾一走,正巧給張永留下良機。待夜宴散去,身邊無人之際,張永從懷中掏出安化王反叛文告(文告中揭發劉瑾不法罪行一十七條),給武宗看。此時皇帝已醉眼朦朧,看完文告後隻說了一句話:“劉瑾負朕,此事明天再議吧!”張永急忙說:“皇上有所不知,劉瑾正準備在近日謀反篡國。”馬永成也在一旁說:“此事京城上下都傳遍了,隻是瞞了皇帝一人!”正德皇帝一聽此話,酒也醒了許多,忙問:“真有此事?劉瑾一向對朕忠心不二,怎麽會篡權呢?”
張永又懇切地向皇帝求告:“奴才說句該殺頭的話,聖上近來被劉瑾的假麵目迷惑了。幾年來,劉瑾放逐大臣,迫害百官,樹立死黨,聚財斂貨,準備篡位,這已是盡人皆知之事,隻是瞞了皇帝一人。奴才這次奉旨平叛才知道,劉瑾背著皇上私自加賦增稅,已經逼得百姓們不反不行了。老百姓罵皇上失德。其實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劉瑾給皇上招的禍啊!奴才自幼侍奉皇上,從無半點欺君之事。聖上要是相信奴才的話,請下旨把劉瑾抓來一審便知;皇上如果不相信奴才,奴才願以死報答皇上!”張永越說越激動,最後竟聲淚俱下,叩頭出血!
武宗聽了張永一席話,雖然動了情,但還是下不了逮捕劉瑾的決心。張永見皇帝不發話,又從懷裏掏出前日劉瑾不讓他進城的假聖旨。武宗接過“聖旨”一看,臉上頓時變了顏色,罵道:“劉瑾這奴才真可惡,竟敢假傳聖旨!”
這時穀大用從外邊進來,慌慌張張地對武宗說:“不好了,不好了!劉瑾要造反作亂了!”武宗大吃一驚:“何以見得?”穀大用說:“近三天來,神機三千營兵士調動頻繁。奴才職司錦衣衛,不得不問,才知道都是奉了劉瑾的將令。奴才又查得,這些調入禁城的兵士已對皇宮布成包圍之勢。滿京城百姓都在傳說,要出大亂子了。奴才不敢不報。”
張永再次告誡武宗:“聖上,此事刻不容緩,如果晚了可能就要遭到劉賊的毒手!”馬永成、穀大用也在一旁極力慫恿武宗親自去抓劉瑾。此時,武宗才發了話,下令張永連夜逮捕劉瑾,查封劉瑾在宮內外的住宅。
第二天早朝時,武宗把張永彈劾劉瑾的奏疏讓內閣大臣看,並下令把劉瑾降職為奉禦,發配到鳳陽。由於事情來得突然,以致文武官員驚駭不已,衙門街巷喧囂沸騰,好幾天才平靜下來。
武宗皇帝無意殺劉瑾,張永一開始也沒有想要致劉瑾於死地。但劉瑾被捕以後,仍然窺測皇帝的心理,企圖挽回危局。他裝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給皇帝遞了白條子,哀訴自己被捕時赤身被縛,無衣弊體,乞求皇上開恩給他幾件舊衣服。武宗心軟了,立即賜劉瑾舊衣百件。
張永知道此事後,非常恐慌,他擔心劉瑾卷土重來,東山再起。於是決心將劉瑾處死。
此時禦史寧杲也上奏說:“劉瑾係內官重臣,朝廷柱石,切不可隻憑流言定罪,故請陛下派人去劉府查抄,拿到確鑿證據方可定罪。”張永極力說服武宗皇帝親自去劉瑾府第看一看,以免冤枉“好人”。
於是,武宗在臣僚們的鼓動下親自帶領錦衣校尉擺駕劉府,查看劉瑾叛逆的罪證。結果武宗看到的查抄清單是:
黃金二十四萬錠又五萬七千八百兩;白銀五百萬錠又一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兩;
寶石二鬥;
金甲二副;
金鉤三千副;
八爪金龍袍四件,蟒衣四百七十件;
奇珍寶玩,無計其數……
武宗親眼看到了搜出的私製皇帝玉璽一顆及各種違禁品,尤其是看到劉瑾經常手持的扇子中還密藏著兩把鋒利的匕首時,勃然大怒:“劉瑾這狗奴才,果然要造反!”立即下令將劉瑾關進監獄,三堂會審。
審訊劉瑾在午門外進行,文武百官陪審。由刑部和錦衣衛監行。但當時滿朝文武都對劉瑾心有餘悸,大多數官員出自劉瑾門下,居然不敢抬頭審問他。刑部尚書劉因害怕劉瑾竟不敢說一句話。旁列的眾公卿也無一人敢上前問訊。隻有駙馬蔡震站起來,大聲斥責劉瑾:“我是國戚,並非出你門下,可有資格審你?”劉瑾無話可說。
蔡震按慣例命錦衣衛士將劉瑾先棍杖四十。衛士們齊聲響應。四十棍打得不同一般,五棍為一組,一組一換人,共換八人;每組打的部位也不在一處,第一組棍打前胸,第二組棍打後背,第三組打膝蓋,第四組打雙腿……四十棍打完後,劉瑾仍然虎不失威,他低頭片刻後抬頭張望四周說:“在座的滿朝大小官員都是我提拔的,請你們不要忘記我的恩德!”一聽此話,蔡震怒斥道:“朝廷用人,怎麽能說是你起用的?掌嘴!”錦衣衛士掌嘴二十,血順著劉瑾的嘴角流下來。接著蔡震問,劉瑾答。經過拷打問訊後,劉瑾對製造穿甲、宮牌、禦寶及各種違禁之物供認不諱。
審判結束後,武宗下令將劉瑾千刀萬剮,淩遲三日,然後砍下頭顱示眾。並將劉瑾的供狀和判決書、處死劉瑾的圖形張貼全國各地,以儆效尤。
處死劉瑾的消息傳開後,各地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稱快。京師官民更是人心沸騰,紛紛前去圍觀法場。凡是受到劉瑾迫害的官員親屬也都趕到京師觀看劉瑾受刑。按大明刑法,劉瑾當受3357刀。刀斧手行刑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剮下的肉片如指甲蓋那般大小。下刀是從胸膛前後左右部位開始的。初動刀時,還有鮮血流出,流下一寸多長,後來就沒有血往外流了。頭一天共剮357刀,但劉瑾還沒有死,晚上被關進順天府宛平監獄,還喝了兩碗稀粥。
第二天,繼續行刑。因頭一天劉瑾嘴裏老是念叨宮內之事,就用麻布塞住他嘴。數十刀後,就氣絕了。此時,太陽剛剛升起,同監斬禦史奏明朝廷,劉瑾已死;刀爺手又奉旨將劉瑾碎屍萬段,先剁去四肢,再梟首,最後開腸剮肚。刀斧手當胸一斧,胸膛開裂……
原來被劉瑾殺害的人家,爭取其肉,以祭亡靈;還有人用錢買下從劉瑾身上剮下的肉,祭祀冤魂;甚至有人生吃劉瑾的肉以泄憤怒……
劉瑾被處死後,其重要族人、逆黨都被殺死。張彩死在獄中,屍體被亂刀砍得粉碎。狐群狗黨中的內閣大臣焦芳、劉宇、曹元以下,尚書畢亨、朱恩等60餘人分別被降職或流放。
不久,武宗又按朝臣的建議,下令將劉瑾變更的製度改正過來。後來在新進士柴奇的建議下,將抄劉瑾的全部家財作為修理白茆塘和瓦浦的水利工程費用。
專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劉瑾,最終落了個千刀萬剮、粉身碎骨的可恥下場,這是曆史給他的應有的懲罰。
§§第九章 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