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永樂七年九月(公元1409年10月),鄭和率領船隊開始了第三次下西洋的活動。這一次遠航,也是緊接著第二次回來之後,一方麵送有關國家使節回國,一方麵順便再作第三次訪問,同時進行貿易活動。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有大寶船48艘,官兵27000餘人,其中有王景弘、費信、李實、何義宗、彭以勝等人。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同年11月到福建長樂太平港停泊,第二年年初在福建五虎門開洋。經過10個晝夜的航行,船隊到達占城國境內,停泊於新州港。鄭和去王城拜見了占城國國王,並賞賜給國王大量禮物。占城國王也回贈給鄭和當地一些特產。隨後,雙方又進行了友好的貿易活動。
鄭和在占城國停留了一段時間,對占城國的曆史、風情有了更詳細的了解。占城國,也叫占娑國,公元192年由區連建立。中國史籍最初稱之為林邑,唐至德以後改稱環王。公元九世紀後期改稱占城。自五代以後,中國正史和《諸蕃誌》對占城國均有記載。占城國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例如,這裏的國王在位滿30年後,就要宣布退位,出家當和尚,到深山老林中吃素受戒,過獨居生活,國家的事情則暫時由其兄弟或子侄來管理。過上一年,如果沒被虎狼吃掉或者沒有病死,回來仍繼續當國王,而且倍受尊敬,人們稱之為昔馬哈刺紮(吉祥大王之意)。再如,普通老百姓的婚姻嫁娶也非常有趣。結婚時,男方先到女方家成親,過上十天、半月之後,男方父母和親友再用鼓樂迎接新婚夫婦回家,然後飲酒祝賀。他們的酒是將米飯拌上藥,放在甕中,封閉起來,熟後即可飲用。飲酒時,人們圍坐在酒甕的周圍,開啟酒甕,根據人數的多少加水,然後用三、四尺長的竹筒插入甕中,大家就輪流用竹筒吸酒喝。如果甕中的酒吸幹了,再加上一些水,直到沒有酒味為止。
鄭和船隊在占城國作短暫的停留之後,又相繼到達爪哇、滿剌加(今馬六甲)、暹羅、阿魯(今蘇門答臘島上)、蘇門答剌、南渤裏、錫蘭、加異勒(今印度半島南端東岸)、小葛蘭(今印度奎隆)、柯枝等地,最後抵達目的地古裏。
在古裏國,鄭和拜見了古裏國國王,廣泛了解了古裏國的風土人情,並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活動。任務完成後,鄭和率船隊開始返航。明成祖永樂九年六月十六日(公元1411年7月6日),船隊回到了國內。
傳技滿剌加
鄭和率船隊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經過占城國、爪哇國等地,來到了滿剌加國。滿剌加國王拜裏迷蘇剌率大臣親自到港口迎接鄭和船隊。岸上,滿剌加百姓成千上萬地爭著看中國使者,一時鼓樂齊鳴,號角振天。拜裏迷蘇剌用當地最隆重的禮節,歡迎中國客人。
鄭和向拜裏迷蘇剌宣讀了大明皇帝朱棣的詔書。原來滿剌加以前叫做王嶼,本是隸屬於暹羅的一個小國,每年要向暹羅國進貢大量禮品。為了爭取國家的獨立,永樂元年,拜裏迷蘇剌派遣使者到中國去朝拜明朝皇帝朱棣,希望大明王朝能幫助他國獨立。永樂元年十月,明成祖朱棣派中官(即太監)尹慶隨使者前來視察,並賞賜給拜裏迷蘇剌織金文綺、銷金帳幔等物品。拜裏迷蘇剌向尹慶提出,希望中國皇帝把半島上的主峰,給以封賜。尹慶複命以後,朱棣皇帝非常高興,賜其國名“滿剌加”,並讓工部製作了一方“滿剌加國王”的金印,還有國王用的襲衣、黃蓋等物,並題寫了封賜的碑文,讓石匠刻在大理石製成的碑上。這次鄭和出使的時候,便讓鄭和一起帶來。
鄭和宣讀了朱棣皇帝冊封拜裏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的詔書,將皇帝賜給滿剌加國王的金印和襲衣等物品交給拜裏迷蘇剌,島上居民同聲歡呼,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隨後,鄭和又讓人把船上的大理石碑抬下來,樹立在半島的主峰。那碑文寫著朱棣皇帝冊封拜裏迷蘇剌為滿剌加國王的詔書。碑文的結尾還有一首詩:
西南巨海中國通,輸天灌地億載同。
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崖露世草木濃。
金花寶鈿生青紅,有國於此民俗雍。
王好善義思朝宗,願比內郡依華風。
出入導從張蓋重,儀文裼襲禮虔恭。
大書貞石表爾忠,爾國西山永鎮封。
山君海伯翕扈從,皇考陟降在彼穹。
後天監視久彌隆,爾眾子孫萬福崇。
過了幾天,滿剌加國王拜裏迷蘇剌帶著給明朝皇帝的貢品,來到主船拜會鄭和。拜裏迷蘇剌說道:
“正使大人,滿剌加居民平常以捕魚為生,雖然所屬各島幾乎都有可以種植的平地,但人們卻不會耕種,隻能用海產品去和暹羅交換糧食。現在滿剌加獨立了,我們也不再和暹羅交換糧食了,上國的船隊裏有糧船,能不能把你們的糧食賣些給我們呢?”
鄭和想了一會兒,說道:
“把我們船隊的糧食分出一些給你們是可以的,但貴國人口眾多,長此下去,全靠買糧食度日,終是受製於人。為何不自力更生,開墾島上的土地,自己生產糧食呢?”
“我們祖祖輩輩隻會打魚撈鮮,不會耕種呀。”
“在遠古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也是靠漁獵為生的。後來出了農業,社會向前發展了一大步。這樣吧,我們的將士大多是農民出身,我挑選出一些人來教你們耕種土地,再從我們的糧食中,選出些好的作種子,船上又有木匠和鐵匠,讓他們再打些農具,你就把農業發展起來了,怎麽樣?”
拜裏迷蘇剌聽了,十分高興,他連聲說道:
“多謝!多謝!我代表滿剌加國全體人民,感謝正使大人。不過,我還有一事想向正使大人請教。”
“請講。”
“正使大人帶著龐大的船隊去西洋各國,不是做生意嗎?”
鄭和點了點頭。
“這就奇怪了,”拜裏迷蘇剌不解地說,“商人總是喜歡賣短缺的貨物,那樣才能賣出好價錢。比如說你賣糧食給我吧,還不是隨你說價錢嗎?可是你呢,不趁這個機會抬高糧價,反倒要幫助我們發展農業生產,生產糧食,那你還賺什麽呢?”
鄭和聽了,大聲笑道:
“我怎麽能不賺呢?我賺的是雙方的友誼,這是用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呀!至於說到做生意嘛,主要的是互通有無,大家都有利。乘人之危來抬高物價,那發的是不義之財,我們是絕對不會那樣幹的!”
拜裏迷蘇剌聽了,非常感動。雙方當場商定,由船隊挑選100名年紀較大或身體較差的出身農家的將士,留在滿剌加,教給當地百姓耕種田地,種子由船隊供給。再派10名鐵匠和10名木工,抓緊時間,打造一批農具。
滿剌加國百姓聽說要學種糧食,紛紛報名參加。船隊選的人也派出來了,木工、鐵匠先製作了一些簡單的農具,用來開墾田地。鄭和又發動整個船隊,除留少數人看守船隻外,其餘全部幫助滿剌加國開荒三天。一時滿剌加主島和附近島嶼上,到處是熱氣騰騰、轟轟烈烈的勞動場麵,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鄭和、王景弘等人也脫下官服、換上短衣,參加開荒。拜裏迷蘇剌感到非常驚奇,想不到地位這麽高的船隊首領、明朝政府的正使、副使,也會幹農活兒!他也趕緊把王服脫下,拿了一把鐵鎬,站在鄭和身邊,學著鄭和的樣子,一下一下地刨起來。沒有幾天的功夫,滿剌加國的荒地全被開墾出來了,一片一片平展展的農田出現在拜裏迷蘇剌的麵前。他高興極了,一再感謝鄭和對他們的幫助,同時他也想著辦法報答鄭和。
一天,鄭和正在主船上休息,拜裏迷蘇剌前來拜見鄭和。他向鄭和問道:
“正使大人,你的船隊以後會經常到我們滿剌加國來嗎?”
“當然,貴國是海上交通要道,我們到西洋各國去,都要經過這兒,以後會常常麻煩你的,希望你多幫助羅!”
“既然如此,正使大人,我現在就想幫助你。”
“噢,你現在如何幫助我們?說說你的想法。”
“正使大人,既然船隊要經常到我國來,你們把貨物裝在船上,帶來帶去很不方便。因此,我想撥一個島嶼給你,你在島上修個倉庫,買來的或準備賣出的貨物可以臨時存放在倉庫裏,省得船隊重載跑來跑去了,你看如何?”
“你想得非常周到,國王陛下!”鄭和高興地說,“你撥一個島嶼給我,我可以付租金。就讓教你們耕種的那些人來看倉庫,也是一舉兩得。我多謝你啦。”
“正使大人,”拜裏迷蘇剌說道,“你可太見外了,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明朝皇帝幫助我國獨立,賞賜給我們許多禮品,你又幫助我們學習耕種田地,使我國人民有糧食吃,這些我都不知道該怎麽報答你們才好,區區一個小島,何足掛齒。”
說完,兩個人親熱地拉著手大笑起來。
沒用多長時間,倉庫就修好。當中是木板搭起的一座座倉房,四周又用圓木修成排柵城垣,每個角上搭一座望樓,晝夜有哨兵值勤,以防海盜騷擾。船隊的錢糧貨物,都存放在倉庫裏,以備使用。鄭和去各國的船隻,回航時都在這裏聚齊,裝點貨物,開航回國。這裏成為鄭和下西洋的一個中間轉運站。
轉眼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船隊大小船隻懸燈結彩,裝扮一新。滿剌加國王拜裏迷蘇剌帶著大臣們到船上拜年,許多老百姓也上船來參觀。鄭和吩咐數十艘大寶船上大擺宴席,款待大家。人們開懷痛飲,船隊將士和水手們的思鄉情緒也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鄭和離開滿剌加國後,船隊繼續西行。一天,船隊來到錫蘭山海域,錫蘭王亞烈苦奈兒派大臣在岸邊迎接鄭和。這個亞烈苦奈兒,是位殘暴貪婪的家夥,不但跟鄰邦不睦,而且還常常搶劫往來的使臣和客商,是這一帶海域的地頭蛇。當他得知鄭和去西洋各國、船上載有許多寶物後,就想把鄭和騙至王城,以便找機會殺掉鄭和,搶劫寶船。但是,鄭和對亞烈苦奈兒的橫暴早有了解,所以鄭和並沒有上岸去見亞烈苦奈兒,而是命令船隊加快速度,迅速離開了錫蘭山海域,亞烈苦奈兒的陰謀落了空。然而,他並不甘心就此罷休,他在等待著機會。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鄭和率船隊返回時,又來到了錫蘭山海域。這一次,錫蘭王亞烈苦奈兒為了實現他的陰謀,親自到岸邊迎接鄭和。船隊停航後,亞烈苦奈兒登上主船,向鄭和說道:
“敝國國王亞烈苦奈兒,拜上天朝正使大人。聽說大人率領船隊來與我西洋各國友好通商,我及國中百姓十分盼望。不料正使大人瞧不起敝邦小國,不願上岸與敝國通商,不知是什麽緣故?”
這下子倒把鄭和給問住了,他沉吟了一下,說道:
“隻因船隊行程緊促,故沒敢打擾貴國。這樣吧,我即刻隨你上岸,怎麽樣?”
“那太好了,我給正使大人帶路。”亞烈苦奈兒高興地說道。他心裏想:鄭和已經上當了,我的計劃實現了一半了。”
當天,亞烈苦奈兒大擺宴席,招待鄭和等人。席間,亞烈苦奈兒告訴鄭和,他已經在翠藍嶼開設了市場,中國船隊可在那兒進行貿易,鄭和隨口答應了。這一頓飯,雙方一直吃到深夜才結束。
鄭和回到主船後,對都指揮丁峰說道:
“亞烈苦奈兒為人狡詐,我們不可不防。這樣吧,你明天帶領一部分將士,扮作腳夫,保護貿易安全進行。如果亞烈苦奈兒前來騷擾,搶劫貨物,你就布成車陣抵抗,我率大隊人馬,去抄他的後路。”
丁峰說道:
“請正使大人放心,卑職一切聽從大人的吩咐。”
第二天早晨,戶部郎中指揮買辦和辦事,把船上裝著貨物的二百多輛小木車,順著跳板推上岸去,直奔錫蘭王亞烈苦奈兒指定的貿易地點翠藍嶼。這兒是一大片平坦的草地。小貨車到來後,那穿上商員服裝的都指揮丁峰,吩咐那些扮作腳夫的將士,將小貨車團團地圍成一個大圓圈兒。小貨車是獨輪的,鋪著厚厚的木板,出售的商品擺在木板上麵。不一會兒,錫蘭國的百姓陸陸續續地趕來作買賣了。他們帶來的多是珍珠和寶石。這兒盛產寶石,有紅雅姑、青雅姑、黃雅姑、昔剌泥、窟沒藍等品種,價值連城,十分名貴。當地百姓購買的主要是中國的絲織品。因為錫蘭國不產布帛,許多人常年裸體,以樹葉遮住下身,所以古代又把此地稱為“裸形國”。
貿易平平靜靜地進行著,一上午也沒有發生什麽意外的事情。中午時分,船上派人送來午飯,大夥就地聚餐,當地百姓也大都回去吃飯去了。飯後,丁峰對大家說:
“各位聽著,現在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下午還要……”
話還沒有說完,忽然遠處傳來“嗚嗚嗚”的號角聲,接著就見許多身上沒有寸紗、隻用樹葉遮著腰部前後的裸形大漢,頭上插著各種顏色的羽毛,臉上塗著五顏六色,舞著彎刀、弓箭和梭鏢,一邊“嗷嗷嗷”地吼叫著,一邊跳躍而來。
丁峰一看,心中冷笑一聲,馬上命令將士們把小貨車上的商品擺到地上,然後把小貨車一豎,一輛緊接一輛,車麵向外,組成一道圓形的木城。將士們彎身藏在車後,注視著對方的一舉一動。
來的正是錫蘭王亞烈苦奈兒。他把鄭和船隊騙上岸後,又假惺惺地宴請鄭和,指定地點進行貿易,目的是拖延時間,一方麵麻痹鄭和,一麵調集兵士,準備搶劫寶船。等他把一切準備停當後,即率五萬部眾,來到翠藍嶼貿易地點,企圖奪走貨物。
亞烈苦奈兒帶領士兵趕到翠藍嶼後,把木城團團圍住,竹箭“砰砰啪啪”地射了過去,但明軍隱蔽在小車後麵,絲毫沒有受到損傷。亞烈苦奈兒心中著急,命令部下停止射箭,舞著彎刀和梭鏢,直向木城衝去。看到這群半裸著身體的土人直朝木城衝來,丁峰馬上命令將士們把藏在小貨車裏的火銃拿出來,從木城的縫隙伸了出去。土人越來越近了,丁峰大喊一聲“打!”四麵的火銃一齊開火。霎時間木城周圍冒起一股股煙霧,火焰噴射而出,聲音宛如雷鳴。火銃裏裝的是粗粗的鐵砂,雖然一下子不能把對方置於死地,但擊在臉上和裸著的身上,那熾熱的鐵砂便會“嗤溜”一聲鑽進皮膚裏去,身上也是火辣辣地痛。
為了使射擊不留一點間隙,丁峰把將士們分成三批。第一批射擊過後,退了下來,重新裝填火藥和鐵砂,第二批這時便替補上去,等候命令。又一聲“打!”“砰砰啪啪”,排銃又響了。第二批打過退下,第三批又換了上來。等到第三批打過,第一批已準備好,便再次換了上來。如此周而複始,任憑敵人有多少,也不能靠近木城半步。
一陣火銃打過之後,不少錫蘭土人受了傷,他們痛得“哇哇”直叫,打得重的連眼珠也崩出來了。但亞烈苦奈兒倚仗人多,仍舊揮舞著彎刀,命令部下拚命往木城衝去。
然而,土人們嚐到了火銃的利害,學得乖了,他們看火銃射程不遠,便在鐵砂打不著的地方,一麵叫喊,一麵射箭,引誘明軍射擊。他們可能認為,明軍的槍藥有限,不會堅持太久吧。
丁峰看到土人不來進攻,便下令停止射擊,兩方僵持起來。
這時,亞烈苦奈兒走出人群,對著明軍喊道:
“中國人,你們被包圍了,趕緊把貨物交出來,就放你們回去。”
丁峰說道:
“亞烈苦奈兒,你這個貪婪無恥的家夥,休想搶走我們的東西,有本事你就上來吧!”
亞烈苦奈兒氣極了,他揮舞著彎刀,大聲命令部下向明軍進攻,丁峰一聲喊“打!”火銃一齊開火,打退了錫蘭人的又一次進攻。
時間一點點過去,雙方也打打停停,一時難分勝負。
當鄭和得知錫蘭王亞烈苦奈兒帶領精兵強將去翠藍嶼搶奪貨物的消息後,迅速率500名騎兵,1500名步兵,抄近道直襲錫蘭王城。土人們根本沒有想到中國人還有這一招,猝不及防,紛紛潰敗。明軍將士一直衝進王宮,把亞烈苦奈兒的妻子、兒女和大臣生擒活捉。接著,鄭和一方麵命令步兵押著俘虜回船,一方麵親自率領騎兵,抄襲亞烈苦奈兒的後路。
錫蘭土人們以為來的是天兵天將,哪裏還敢抵抗,便一哄而散,四處逃命。亞烈苦奈兒一看形勢不妙,拔腿想跑,鄭和拍馬趕過去,不出兩個回合便把其活捉。鄭和吩咐拆了車陣,運貨物回船,亞烈苦奈兒及俘虜們也被押上船。隨後,船隊駛出錫蘭山海域,循原路回國。
鄭和回國後,把亞烈苦奈兒和他的兩個妻子,三個兒女以及十幾位大臣,一齊押跪在朱棣皇帝麵前。鄭和向皇上敘述了事情的經過,亞烈苦奈兒也承認不諱。朱棣皇帝想了一會兒,讓通事費信問那些大臣:
“你們錫蘭國中,誰最賢良?”
大臣們一致推薦邪把乃那。原來這邪把乃那是亞烈苦奈兒的叔叔,為人心地善良,勤勞能幹,一直反對亞烈苦奈兒搶劫客船貨物。朱棣皇帝見錫蘭國大臣們一齊稱讚邪把乃那賢良,便對他們說道:
“朕現在想冊封邪把乃那為新的錫蘭王,你們意下如何?”
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道:
“我們同意,我們同意,天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棣皇帝遂詔命禮部鑄造錫蘭國王金印,冊封邪把乃那為錫蘭王,並讓鄭和派一艘大船把邪把乃那及大臣們送回錫蘭國,亞烈苦奈兒一家則被留在了中國。若幹年後,朱棣皇帝才命鄭和把亞烈苦奈兒一家送回錫蘭國。
忽魯謨斯之行
鄭和在完成了第三次出使任務後,休整了一年多,準備更大規模的遠航。
明成祖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朝廷命令鄭和進行第四次遠航。為了完成新的出使任務,鄭和到處尋求人材。他專程前往陝西西安,禮聘大清真寺的掌教哈三當翻譯。這次充任翻譯的除了哈三外,還有馬歡和郭崇禮。費信因於1412年至1414年隨奉使少監楊敕往榜葛剌等國,所以未能同往。隨同出使的軍人有王衡、林子宣、胡複、陸通、馬貴等。
船隊這次出使西洋,還是首先抵達占城。在那裏作短暫的停留後,鄭和派出一支船隊到彭亨和急蘭丹,自己則率領主船隊駛往爪哇國。此次隨鄭和出使的馬歡,在他所著《瀛涯勝覽》一書中,對爪哇國的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記載。爪哇,原稱婆,為南洋大國,東漢順帝永建六年(公元132年),即已和中國有了外交關係。“爪哇”一名,始見元朝汪大淵的《島夷誌略》一書中。其國內有四大城鎮:杜板、新村、蘇魯馬蓋、滿者伯夷。滿者伯夷為王城,是國王所在地。爪哇各地均有中國人居住。特別是新村,原來本是一片沙灘荒涼之地,由於中國人到此定居,才逐漸得到了開拓。到明朝初年,新村已成為一個重要的通商口岸。爪哇國內通用的貨幣是中國的銅錢。
鄭和船隊從爪哇起航後,相繼經過舊港、滿剌加、阿魯、蘇門答剌、南渤裏、錫蘭、柯枝、古裏等地,最終到達目的地忽魯謨斯(位於今伊朗波斯灣口阿巴斯港南的島上)。
忽魯謨斯國依山傍海,是東西方之間進行商業往來的重要場所。不僅非洲的米息兒(今埃及)、阿拉伯半島的祖法兒(今佐法爾)、阿丹(今亞丁)、印度半島的古裏、柯枝以及再往東的一些國家從海上來此進行貿易,而且中東及歐洲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也從陸路來此做買賣。這裏匯集了寶石、金剛石、珍珠、琥珀、珊瑚、玉器、各種毛織品等商品,五光十色,應有盡有。
鄭和船隊到達忽魯謨斯國後,國王率文武大臣親自將鄭和等迎至王宮。鄭和宣讀了明朝皇帝的詔諭,並贈送給國王許多禮物。國王感謝明朝皇帝的恩德,大宴三日,款待鄭和等人。接著,鄭和船隊在貿易市場上購買了各種珠寶異物,事畢啟船回國。這時,忽魯謨斯國王也差遣使臣,駕駛船舶,載著獅子、麒麟、名馬、鬥羊、駝雞、珍珠、寶石等,備好金葉表文,隨鄭和船隊來中國朝貢。
明成祖永樂十三年七月(公元1415年8月),鄭和率船隊回到了國內。這次航行,鄭和越過了印度以西,到達了波斯灣。
生俘蘇幹剌
話說公元1413年,鄭和率船隊開始了第四次遠航。一天,船隊來到了蘇門答剌國境內,前哨船一位指揮來到主船,對鄭和說道:
“正使大人,我船隊已來到蘇門答剌國,隻是目前這國王正處於危難之際,您看如何辦?”
“這國王有什麽困難,你詳細講來。”鄭和說道。
“蘇門答剌國先前的國王,名字叫作行勒,因姑兒國國王(又號花麵王)率兵來侵,行勒頑強抵抗,身中藥箭而死,花麵王占領了蘇門答剌國。因行勒國王之子年幼,不能為父親報仇,其妻遂出下一道榜文,招賢納士,言如果誰能替她的丈夫報仇雪恨,收複國土,情願以身事之,以國與之。三天之後,有一個撒網的漁翁揭了招賢榜文,高喊他能為死去的國王報仇,收複國土。國王之妻給與他鞍馬、披掛、兵器等項,又交給他一支軍馬。果然是鞭敲金鐙響,人唱凱歌聲,那漁翁打敗了花麵王,趕走了姑兒國軍隊,收複了國土。國王的妻子不負前約,與漁翁結為夫婦,尊敬他做個老王,國中一切大事,全由他掌管。若幹年後,那行勒國王的兒子宰奴裏阿必丁長大成人,帶兵殺死了漁翁,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掌管了蘇門答剌國。不料漁翁的兒子蘇幹剌,揚言要替父王報仇,每天與宰奴裏阿必丁廝殺不已。”
“雙方勝負如何?”
“蘇幹剌常勝,宰奴裏阿必丁常輸。”
“濟弱扶危,維護和平,我們不能不管。”鄭和迅速命令馬貴、張通率軍前去增援宰奴裏阿必丁。
馬貴、張通率明軍來到廝殺的戰場,雙方正打得難解難分。隻聽三通鼓響,呐喊一聲,宰奴裏阿必丁陣上湧出一支軍隊,為首的馬貴、張通騎著戰馬,高叫道:
“哪個是蘇幹剌,還不早早下馬受降!”
蘇幹剌聽了,心裏吃了一驚,想道:這些威武的將士不是本國的,也不是西洋諸國的,是哪裏來的生主兒,怎麽就叫我的名字呢?”
宰奴裏阿必丁也被弄糊塗了,他連忙問左右道:
“這些天兵天將是哪裏來的,為什麽要幫助我們?”
“這是大明天朝正使大人派來的。”
“難怪這麽威武,真是天助我也!”宰奴裏阿必丁一邊說著,一邊抖擻精神,率軍殺敵。
常言道:寡不敵眾,弱不敵強。蘇幹剌遇到明朝將士,哪裏有還手之力,遂一敗塗地,棄甲曳兵,大敗而逃。馬貴、張通率軍追趕。不出兩個回合,便將蘇幹剌活捉。剩餘兵卒看到首領被捉,嚇破了膽,舉起雙手,繳械投降。馬貴令軍士將他們一一捆綁結實。這時,宰奴裏阿必丁也趕來了,他翻身下馬,跪在地上,對馬貴、張通說道:
“多謝二位將軍助我蘇門答剌國。”
“國王不必多禮,這都是我們大人安排的。”馬貴道。
隨後,宰奴裏阿必丁跟著馬貴、張通,來到主船,拜見了鄭和。鄭和對宰奴裏阿必丁說:
“蘇門答剌國現已和平,身為國王,要勤於政事,愛護百姓,發展生產,做到國富民強。至於蘇幹剌等人,就關押在此,由你處置。”宰奴裏阿必丁連連點頭,唯唯奉承。
第二天,鄭和率船隊離開蘇門答剌國,繼續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