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敬佛錫蘭

  明成祖永樂五年九月(公元1047年10月),鄭和奉詔再次出使西洋。這一次遠航,是緊接著第一次回來之後,可能是送那些外國來的使節回國,並順便作第二次訪問。同行的人有王景弘、侯顯、馬歡等。這次出訪所到的國家有: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蘇門答臘、錫蘭、古裏、南巫裏(今印度半島西岸的麻羅拔)、甘巴裏(今印度半島西岸的Cambay)等。

  在錫蘭國,鄭和等去一些寺院燒香拜佛,並向寺院布施錢物,受到寺院住持及眾僧的熱情接待。一天,鄭和等來到一處寺院,寺院住持把鄭和迎至寺內,但見寺院規模宏大,殿宇鱗次櫛比,壯麗輝煌。寺內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鄭和看了,心中暗暗稱奇,遂向住持問道:

  “這座寺院叫什麽名字?怎麽這般輝煌熱鬧?”

  住持答道:

  “大人有所不知,這座寺院名叫立佛寺,是珍藏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之處,故而這般熱鬧。”

  鄭和聽了,驚喜地說道:

  “真的嗎?那我可要好好跪拜佛祖,求佛祖保佑我們一路平安。”

  這時,一名隨從問道:

  “正使大人,什麽是佛祖真身舍利,能給我們說說嗎?”

  鄭和看了看眾人,點了點頭,慢慢地說出了佛祖真身舍利的來曆。

  佛祖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乃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太子。幼年時的悉達多,天資聰慧,相貌端莊,淨飯王對他寄予了極大的期望,希望他長大成人後,能夠繼承自己的王位,做一個開明的君主。然而,悉達多卻不願意成為父親所期望的“轉輪王”(輪是古印度一種銳利無比的武器,形狀像個輪子,轉輪王就是統一天下的聖君)。當時,古印度社會分成四個等級。最高的為婆羅門,掌握祭祀文教大權;其次是刹帝利,把握政治、經濟、軍事大權;再次是吠舍,是商人及自由職業者;最下等是首陀羅,為沒有任何權利的仆役、奴隸。他們之間的社會地位懸殊,界限森嚴。悉達多自幼就喜歡沉思,世間很多現象無不引起他的感觸和憂慮。麵對人世間的種種不平和生老病死,他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來解脫人間的苦痛呢?但是,思來想去,卻怎麽也想不出完美的答案,這使他感到無限的悲哀和苦惱。一天,悉達多獨自來到迦毗羅衛城北門外花園,在一菩提樹下端坐思索起來。這時,一個沙門(修道者)走過來對他說:

  “解脫之道,不在王宮,而在山林之中。”

  從沙門那裏得知出家可以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後,悉達多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頭。

  在悉達多剛滿29歲的時候,一天夜裏,他悄悄地離開了王宮,離開了迦毗羅衛城,來到了羅摩村,自己剃除了須發,披上袈裟,出家修行,追求解脫痛苦和人生的真理。

  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喬達摩·悉達多終於悟透了一切法(佛教指一切物質、精神現象的總和)無非是緣起(佛教謂宇宙一切事物皆待緣而起),緣起的一切法畢竟是無我的道理。人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來源於“無明”,即對物質的追求所產生的煩惱,如果能夠拋棄“無明”,即拋棄對物質的追求,便可得到真正的解脫。這就是他所證得的“正覺”。從此,人們稱他為無上的佛陀,或稱作“佛”,意即真理的覺醒。因其是釋迦族人,皈依他的信徒就尊稱他為世尊或釋迦牟尼(牟尼是“聖人”、“智者”的意思)。

  釋迦牟尼成了偉大的佛陀後,就開始了說法濟世的工作。他的足跡遍及恒河兩岸,凡是聽他說法的人無不深受感化而衷心信仰。

  經過45年的化度,80歲那年,佛陀自知其舍壽的時間快到了,但他仍要把握最後的時光。他把全體比丘們召集到毗舍離的大林精舍,作了最後一次重要的教誨,然後便從毗舍離城向拘屍那伽城步行而去。沿途每經過一個村落,他都要停下來,向村民說法,最後到了拘屍那伽城外的婆羅樹林。釋迦牟尼就選擇了這樣一處野外樹林,作為他入滅的地方。

  釋迦牟尼涅之後,弟子們悲痛萬分。他們把釋迦牟尼的遺體運到了拘屍那伽城。7天後,在古印度恒河流域拘屍那伽城郊外的草地上,弟子們點燃了一堆香木,佛祖身上頓時升起了縷縷輕煙,直上九天。待到焚燒遺體的大火熄滅,弟子們收拾灰燼時,卻驚異地發現,伴隨著未燒化的一節手指骨、四顆牙齒、一片頭蓋骨及數根頭發,佛祖的真身遺物中,竟然還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圓珠狀的結晶體,有白的、黑的、紅的。再仔細一看,那白色的是骨質,黑色的是發質,紅色的是肉質。眾弟子俯首合掌,深深敬服佛祖的修行高深莫測。於是,弟子們便將這些奇異的骨燼顆粒和遺物稱為“舍利”。他們將釋迦牟尼火化後的骨灰裝在一個金瓶裏,安放在國君的大殿中,準備建塔安奉。

  釋迦牟尼涅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古印度各地,七國國王分別派遣使者到拘屍那伽城,向當地的末羅族人要求分給佛舍利。最初末羅王不肯分給,各國一時爭持不下,皆秣馬厲兵,劍拔弩張,眼看一場戰爭就要爆發。後來經過調解協商,才將佛舍利平分給八王。各國分到佛舍利後,皆建塔安奉,並定期舉行紀念會。最後遲到的孔雀王分不到佛舍利,隻好將釋迦牟尼留下的骨灰帶回去,建塔安奉。原來裝佛舍利的金瓶,也建塔安奉。至此,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共被分為10處。

  公元前261年,即釋迦牟尼涅200多年後,阿育王統一了印度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古代印度曆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在這次統一戰爭中,有10萬人被殺,15萬人被俘。阿育王大概出於對殘殺生靈的深刻追悔,在戰後極力推崇佛教,廣為傳布佛法。相傳阿育王為弘揚佛教,曾遣空中和地下40裏之內的所有鬼神,取出所有安奉的佛舍利,分84000份,放置於84000個寶匣之內,外飾以彩綢,分葬於世界各地的84000個寺院之中。錫蘭國是當時世界上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有眾多的寺院藏有佛舍利,這座立佛寺就是其中之一。

  眾人聽了鄭和的敘說,感歎不已。寺院住持說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大人對我佛祖知道得如此詳細,是佛門之大幸啊!”

  鄭和說道:

  “今日能到貴寺,是我等的榮幸,煩請大師領路,我等要跪拜佛舍利。”

  鄭和等在住持的引導下,來到珍藏佛舍利之處,磕頭燒香,托請佛祖保佑他們一路平安。隨後,鄭和向寺院布施了多種物品。計有:金1000錢,銀5000錢,各色絲50匹,各色絹50匹,織金絲寶幡4對,香油2500斤以及香爐、花瓶、燭台、燈盞、香盒、蠟燭、檀香、金蓮花等。明成祖永樂七年二月初一(公元1409年2月15日),鄭和立了石碑,記下了所施之物。此碑現存科倫坡博物館,我國曆史博物館有其拓片,是用漢文、阿拉伯文和泰米爾文三種文字刻寫的。明成祖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夏,鄭和率船隊回到了國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