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建立後,定都長安。從高祖、太宗到高宗(李治)當政時期,是穩定政治、經濟逐步恢複發展的階段。從武則天稱帝到玄宗當政之初,經曆了一個政治上的多事之秋。玄宗在位的四十多年間,是唐朝的繁榮時期,史稱“盛唐”。這一階段,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繼西漢武帝之後出現的又一個強盛時期。
話說神龍元年(705)11月,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洛陽的上陽宮壽終正寢,享年82歲。她的兒子中宗(李顯)複位。李顯性情庸懦,他的皇後韋氏卻是一個權欲強烈的女人,一心想學婆母武則天的樣子來行事。還有韋後所生的安樂公主,聰明漂亮,也想學祖母的樣子。她糾纏父親要廢掉皇太子李重俊(中宗的庶長子),立自己為皇太女。中宗雖然沒有答應,但對這種荒唐要求也沒有怪罪發怒。
皇太子李重俊遭受排擠,忍無可忍之下,率領一群禁軍將士衝進皇宮,準備殺掉安樂公主及其黨羽。但由於起事倉促,再加上禁軍臨陣反戈,政變未成反遭殺身之禍。
李重俊兵敗身死,並未使韋後和安樂公主有所收斂。但朝中大臣不斷有人上奏,揭發韋後一夥的逆亂行徑。韋後與安樂公主察覺中宗已生疑心,便合謀在食物中下毒,害死了早已患病的中宗。這是公元710年6月發生的事情。
中宗死後,韋後秘不發喪,隨即扶立中宗的第四子、16歲的溫王李重茂為傀儡皇帝,自己以皇太後身份臨朝攝政。韋後將自家的兄弟子侄安排在重要職位上,掌握了朝廷的軍政大權。再下來一步,就是讓黨羽們鼓吹“韋氏宜革唐命”,準備重演武則天稱帝代唐的故戲。李唐社稷又一次麵臨易姓之危。
但是,韋後及安樂公主一夥的對手,卻也不可等閑視之。這就是中宗的胞弟相王李旦、胞妹太平公主等人。一場更大的政治較量,已是如同箭在弦上了。
這時的李隆基(李旦第三子),年方26歲,封為臨淄王,任職為潞州(今山西長治)別駕。中宗被毒殺時,李隆基已於先一年冬天回到京城。韋後臨朝攝政的日子,也是李隆基暗中加緊準備政變的時刻。
李隆基的力量,一是他早就暗中招募的私兵,二是在禁軍中結交的豪傑人士。太平公主對侄兒的行動表示讚同和支持,還讓兒子薛崇簡(任衛尉卿)去協助他。李隆基的秘密活動,被兵部侍郎崔日用所察知,他原是韋後黨羽,但他審時度勢,決定投向李唐宗室一邊。於是,他將韋後一夥準備殺害相王和太平公主的密謀,通報給李隆基,並建議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得此密報,決定提前行動。6月20日深夜,他喬裝潛入宮苑,親自指揮政變。二鼓時刻,禁軍將領葛福順、內苑總監鍾紹京等人,帶領禁軍和花木工匠,高呼“誅殺韋後,擁立相王”,攻擊皇宮北門。守門禁軍殺死他們的將領,開門接應李隆基。
韋後在宮中驚聞事變,匆忙披衣奔往飛騎營避難。不料飛騎營兵士也已倒戈,一齊湧上將她殺死,砍下腦袋去向李隆基請功。安樂公主正在房裏照鏡畫眉,被衝進來的軍士砍倒在血泊之中。她的駙馬武延秀沒跑多遠,也被殺死。
政變大功告成。天亮之後,李隆基去向父親稟報。相王擁抱兒子,流淚說:“宗廟社稷沒有失墜,全靠你的力量啊!”兩天之後,太平公主請少帝重茂讓位給相王,少帝不肯。太平公主發怒道:“天下人心都擁護相王,這個位子那是你配坐的。”伸手將少帝拉了下來,然後擁護相王登位,受朝臣拜賀。
在平定韋後一夥的政變中,高力士的表現如何呢?關於這一點,史書上沒有多少文字,隻是講李隆基為臨淄王時,高力士就已“傾心奉之,接以恩顧。”至於幹了些什麽有功之事,恐怕不外乎傳遞消息而已。因為這時高力士的地位尚不重要,他也沒有參加6月20日的宮廷夜戰。而對李隆基來說,多一個幫手總是好事。
不過,從高力士受到李隆基信任,以及平定韋氏之後,被奏請隸屬內坊局(也稱太子內坊局),又升任內給事(宦官機構內侍省官員)來看,他對當時複雜險惡的局勢,觀察把握得清楚而及時。這時的高力士已經27歲,比他的主子李隆基還年長一歲。
下麵再說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的矛盾衝突。
平難建功,李隆基因之被立為皇太子。而其父李旦(睿宗)卻是個性情恬淡,不戀帝位的人,登基一年多後,便下詔傳位,自己甘作逍遙太上皇。先天元年(712)8月,李隆基接班稱帝。但此時他並未完全掌握政權,朝中的七個宰相裏麵,竟有四個是投靠在太平公主的門下。
太平公主的性情,與哥哥李旦截然不同。他遇事沉敏,胸懷謀略,富有政治野心,與母親武則天極為相似。她仗著身為太上皇之妹,參與政變有功,多方幹預朝政。先天二年(713)6月,太平公主與她的黨羽宰相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以及禁軍將領常元楷、李慈、李欽等人密議,準備於7月4日舉兵,廢掉李隆基。
宰相之一的魏知古將太平公主一夥的密謀,立即報告給李隆基。這樣,李隆基與嫡親的伯母韋皇後刀兵相向的血腥未散,又不得不與嫡親的姑母再起火並。
李隆基召集自己的兄弟岐王隆範、薛王隆業、宰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和親信大臣薑皎、李令問、王守一、宦官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商議鏟除太平公主的具體方案,決定於太平公主發難的前一天,采取行動。
7月3日,王毛仲奉命調集300人馬,率領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等人,以突然襲擊方式,先殺掉了宮衛禁軍中的太平公主親信常元楷和李慈,穩住禁軍人心。接著又在朝堂上捉拿住宰相蕭至忠、岑羲等人,當場斬首。另一宰相竇懷貞外逃後自知難免於死,遂自縊而亡。太平公主聞變逃入山中寺院,三天後回到自己府宅,被賜死於家。她的兒子以及黨羽受牽連而死的有數十人。宰相崔先被貶官,後賜死於荊州(今湖北江陵)。
太平公主的勢力被消滅後,朝政大權完全集於李隆基手中。這年12月,改年號為“開元”。李唐王朝動蕩了七年之久的政治局勢,至此才告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