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楚世家(熊勇六年-靈王十年)

  “原文”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複居火正,為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嚐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嚐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譯文”

楚國的祖先是顓頊帝高陽的後代。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氏主掌火正,很有功績,能使天下光明融洽,於是帝嚳就賜給他祝融的稱號。共工氏作亂,帝嚳派遣重黎去討伐,但是沒有徹底消滅他。於是帝嚳就在庚寅這天殺了重黎,而以他的弟弟吳回做重黎的繼承人,再做火正,仍然稱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了六個兒子,都是剖腹而生的。長子名叫昆吾;次子名叫參胡;三子名叫彭祖;四子名叫會人;五子名叫曹姓;六子名叫季連,季連姓羋,楚國王族就是他的後代。昆吾這一族在夏朝曾經做過侯伯,到了夏桀時,被商湯消滅。彭祖這一族在商朝曾經做過侯伯,商朝末年,也被消滅。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這以後中途衰微了。有的住在中原地區,有的住在東南夷蠻地區,無法記載他們的世係。

“原文”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汲俱事成王。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熊(黑旦)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為後。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子三人。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譯文”

周文王的時候,季連的後代有一位叫鬻熊的人。鬻熊如同兒子一樣侍奉文王,死得早。鬻熊的兒子名叫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在周成王的時候,由於提舉文王、武王時勤勞王室功臣的後代,因此把熊繹封在楚蠻地區,給他子男爵位的土地,姓羋,住在丹陽。楚子熊繹和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的兒子姬牟、晉侯姬燮、齊太公的兒子呂汲,共同侍奉周成王。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熊(黑旦)生熊勝,熊勝以弟弟熊楊為繼承人。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有三個兒子。當周夷王的時候,王室衰微,有些諸侯甚至不肯朝見天子,而竟互相攻伐。熊渠很得長江、漢水一帶百姓的擁戴,於是起兵伐庸、楊粵等國,權力擴展到鄂地。熊渠說:“我們是蠻夷,不用中原地區的名稱諡號。”於是封他的長子康為句亶王,次子紅為鄂王,三子執疵做越章王,都在長江沿岸的楚蠻地區。到了周厲王的時候,厲王暴虐無道,熊渠害怕厲王伐楚,也就取消了這些王號。

“原文”

後為熊毋康,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摯紅立。摯紅卒,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

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亂,攻厲王,厲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嚴為後。

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難於濮;而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熊徇十六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二十二年,熊徇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儀立,是為若敖。

“譯文”

熊渠的繼承人是熊毋康,但是毋康早死。所以熊渠死後,就由次子熊摯紅即位。摯紅死,他的弟弟代立為王,名叫熊延。熊延生熊勇。

熊勇六年,周朝都城裏的人作亂,攻打厲王,厲王出走逃到彘。熊勇在位十年而死,弟弟熊嚴繼位。

熊嚴在位十年,去世。他有四個兒子,長子名叫伯霜,次子名叫仲雪,三子名叫叔堪,四子名叫季徇。熊嚴死後,長子伯霜即位,這就是熊霜。

熊霜元年,周宣王即位為天子。熊霜在位六年而死,三個弟弟爭位,結果仲雪死了;叔堪逃亡到濮地避難;最小的弟弟季徇即位,這就是熊徇。熊徇十六年,鄭桓公開始受封於鄭。熊徇在位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兒子熊咢繼位。熊咢在位九年去世,由兒子熊儀即位,這就是若敖。

“原文”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為犬戎所弑,周東徙,而秦襄公始列為諸侯。

二十七年,若敖卒,子熊坎立,是為霄敖。霄敖六年,卒,子熊眴立,是為蚡冒。蚡冒十三年,晉始亂,以曲沃之故。蚡冒十七年,卒蚡。冒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晉之曲沃莊伯弑主國晉孝侯。十九年,鄭伯弟段作亂。二十一年,鄭侵天子之田。二十三年,衛弑其君桓公。二十九年,魯弑其君隱公。三十一年,宋國太宰華督弑其君殤公。

“譯文”

若敖二十年,周幽王被犬戎殺害,周王室東遷,而秦襄公開始受封於諸侯。

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子熊眴坎繼位,這就是霄敖。霄敖在位六年去世,子熊繼位,這就是蚡冒。蚡冒十三年,晉國因為曲沃的緣故開始發生內亂。蚡冒在位十七年而死。蚡冒的弟弟熊通,殺掉蚡冒的兒子奪取君位,這就是楚武王。

武王十七年,晉國的曲沃莊伯殺了他的國君晉孝侯。十九年,鄭伯的弟弟共叔段作亂。二十一年,鄭國搶割周王的莊稼。二十三年,衛州籲殺害了他的國君桓公。二十九年,魯羽父派人殺害他的國君隱公。三十一年,宋太宰華督殺害他的國君殤公。

“原文”

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五十一年,周召隨侯,數以立楚為王。楚怒,以隨背己,伐隨。武王卒師中而兵罷。子文王熊貲立,始都郢。

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六年,伐蔡,虜蔡哀侯以歸,已而釋之。楚強,陵江漢間小國,小國皆畏之。十一年,齊桓公始霸,楚亦始大。

“譯文”

三十五年,楚國討伐隨國。隨侯說:“我並沒有罪過啊!”楚人說:“我們是蠻夷,現在中原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互相殺戮。我們有軍隊,想參與中原地區的政事,請王室尊封我的名號。”隨國人為他到周室,請天子尊封楚王名號,周天子不答應,隨人回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發怒地說:“我的先祖鬻熊,是文王的老師,早死。成王推舉我的祖先熊繹,竟然封他子男爵位的土地,命他居住於楚地。蠻夷無不降服,而天子並未提高楚國的爵位,那麽現在我就自稱尊號吧!”於是自立為武王,和隨人立盟約而退兵。於是楚國開始開辟濮地而據為己有。

五十一年,周天子召見隨侯,譴責他擁戴楚君為王。楚武王發怒,以為隨侯背叛了自己,因此而伐隨。結果武王死在軍中,楚軍罷兵而退。他的兒子文王熊貲即位,開始遷都於郢。

文王二年,討伐申國,軍隊經過鄧國。鄧人說:“楚王是很容易捉到的。”鄧侯不答應。六年,攻打蔡國,俘虜了蔡哀侯而回。不久,又釋放了他。楚國日漸強大,欺侮長江、漢水流域的小國,小國都畏懼楚國。十一年,齊桓公開始稱霸,楚國也開始強大起來。

“原文”

十二年,伐鄧,滅之。十三年,卒,子熊囏立,是為莊敖。莊敖五年,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弑莊敖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惲元年,初即位,布德施惠,結舊好於諸侯。使人獻天子,天子賜胙,曰:“鎮爾南方夷越之亂,無侵中國。”於是楚地千裏。

十六年,齊桓公以兵侵楚,至陘山。楚成王使將軍屈完以兵禦之,與桓公盟。桓公數以周之賦不入王室,楚許之,乃去。

十八年,成王以兵北伐許,許君肉袒謝,乃釋之。二十二年,伐黃。二十六年,滅英。

“譯文”

十二年,消滅了鄧國。文王在位十三年而死,子熊囏即位,這就是莊敖。莊敖五年,想要殺他的弟弟熊惲,熊惲逃奔隨國,和隨人一起偷襲楚國,殺了莊敖而自己接位,這就是成王。

成王熊惲元年,剛剛即王位,對人民布施仁德恩惠,和諸侯結盟恢複過去的友好關係。派人向周天子進貢,周天子賜給他祭肉,說:“好好鎮守你的南方,平定夷越的叛亂,不要侵擾中原各國。”於是,楚國的疆土擴展到千裏之大。

十六年,齊桓公帶兵侵犯楚國,到了陘山。楚成王命令屈完領兵抵禦,屈完和桓公訂立盟約。桓公責備楚國沒有向王室交納賦稅,成王答應繼續納賦,於是齊桓公才率兵離去。

十八年,成王帶兵北上攻打許國。許君裸露上身以示認罪,成王就放了他罷兵而去。二十二年,攻打黃國。二十六年,滅亡英國。

“原文”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為盟會,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將好往襲辱之。”遂行,至盂,遂執辱宋公,已而歸之。三十四年,鄭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敗之泓,射傷宋襄公,襄公遂病創死。

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過楚,成王以諸侯客禮饗,而厚送之於秦。

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穀,置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為上大夫。滅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

“譯文”

三十三年,宋襄公想會合諸侯充當盟主,叫楚國去參加。楚成王發怒說:“叫我去,我將正好去襲擊羞辱他。”於是出兵到了盂地,抓住宋襄公侮辱一番,不久又將他放了回去。三十四年,鄭文公南下朝見楚王。楚成王領軍北上攻打宋國,在泓水邊打敗了宋軍,射傷了宋襄公,宋襄公因箭傷而死。

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經過楚國,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來設宴款待他,而且還贈給豐厚的禮物,送他到秦國。

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楚國出兵攻打齊國。楚王派遣申侯率兵伐齊,攻取穀城,安置齊桓公的兒子雍在這裏。齊桓公的七個兒子,都奔逃來到楚國,楚王都命他們為上大夫。攻滅夔國,因為夔國不祭祀祝融、鬻熊。

“原文”

夏,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救宋,成王罷歸。將軍子玉請戰,成王曰:“重耳亡居外久,卒得反國,天之所開,不可當。”子玉固請,乃與之少師而去。晉果敗子玉於城濮。成王怒,誅子玉。

四十六年。初,成王將以商臣為太子,語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齒未也,而又多內寵,絀乃亂也。楚國之舉常在少者。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王不聽,立之。後又欲立子職而絀太子商臣。商臣聞而未審也,告其傅潘崇曰:“何以得其實?”崇曰:“饗王之寵姬江羋而勿敬也。”商臣從之。江羋怒曰:“宜乎王之欲殺若而立職也。”商臣告潘崇曰:“信矣。”崇曰:“能事之乎?”曰:“不能。”“能亡去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冬十月,商臣以宮衛兵圍成王。成王請食熊蹯而死,不聽。丁未,成王自絞殺。商臣代立,是為穆王。

“譯文”

這年夏天,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求援,晉國出兵救宋,楚成王罷兵回國。將軍子玉請求和晉國交戰,成王說:“重耳流亡在國外很久,最終能夠回國。這是上天在幫助他,我們不能抵擋。”子玉堅決請戰,於是成王給了他少量的軍隊帶去。晉國果然在城濮打敗了子玉。成王大怒,迫使子玉自殺。

四十六年。起初,成王打算立商臣為太子,告訴令尹子上。子上說:“國君你的年齡還輕,而內宮寵愛的美妾又多,廢棄再改立,必定出亂子。楚國立太子常常是年少的;再說商臣兩眼如蜂而聲似豺狼,是個殘忍的人,也不可以立為太子。”成王不聽,立商臣為太子,以後又想立公子職而廢黜太子商臣。商臣聽到這個消息,但不知道是否屬實,就告訴他的輔相潘崇,說:“怎樣才能探聽到確實的情況呢?”潘崇說:“您請王的寵姬江羋來吃飯,卻不要對她恭敬就成了。”商臣照著他的話做了。江羋生氣地說:“國君要殺你而立職,的確對啊!”商臣告訴潘崇說:“是真的了。”潘崇說:“如果立職為太子,你能事奉他嗎?”商臣說:“不能。”“你能離開楚國嗎?”答說:“不能。”“你能做大事嗎?”答說:“能。”冬天的十月,商臣用宮廷守衛的軍隊圍攻成王。成王請求吃了熊掌再死,商臣不答應。丁未日,成王自縊而死。商臣代替繼位,這就是穆王。

“原文”

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潘崇,使為太師,掌國事。穆王三年,滅江。四年,滅六、蓼。六、蓼,皋陶之後。八年,伐陳。十二年,卒。子莊王侶立。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鍾鼓之間。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衝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說。是歲滅庸。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譯文”

穆王即位,將他做太子時的宮室賜給潘崇,任命他做太師,掌理國家大事。穆王三年,攻滅江國。四年,攻滅六國、蓼國。六國、蓼國都是皋陶的後代。八年,攻伐陳國。十二年,穆王死。兒子莊王熊侶即位。

莊王即位三年,不發布政令。日夜享樂。命令國人說:“有敢進諫的,誅殺不赦。”伍舉入宮進諫,莊王左手抱著鄭國的美人,右手抱著越國的豔女,坐在鍾鼓樂隊中間。伍舉說:“希望有進陳隱語的機會。”接著說:“有隻鳥棲在高山上,三年來不飛不叫,請問這是什麽鳥?”莊王說:“三年不飛,一飛必定衝天;三年不叫,一叫必定驚人。伍舉你出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過了幾個月,莊王更加荒淫,大夫蘇從於是入宮進諫。莊王說:“你不曾聽到命令嗎?”蘇從回答說:“犧牲自身而能使國君清明,這是我的願望。”於是莊王停止淫樂,開始治理朝政。殺掉了幾百不稱職的人,進用了幾百人,以政事委任伍舉和蘇從,全國人大為高興。這一年,攻滅庸國。六年,攻伐宋國,獲得戰車五百輛。

“原文”

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譯文”

八年,攻伐陸渾戎族,於是來到洛陽,在洛陽城外,閱兵示威。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王。楚王便向他問那傳國之寶,九鼎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回答說:“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莊王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楚國隻要折斷兵器的勾尖,就足夠做九鼎了。”王孫滿說:“唉!君王你難道忘了嗎?從前虞、夏的盛世,遠方的人都來朝貢,九州的長官,都貢獻轄地所產的金屬,禹王便把那些金屬鑄造九鼎,並在鼎上雕刻了山川物象。所有千百異物,雕刻完備,使百姓認識神鬼為害的情況。夏桀昏亂無德,九鼎才移轉給殷朝,一共立國六百年。商紂暴虐無道,九鼎又轉移給周朝。如果天子德行清明,鼎雖小卻是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君王邪惡昏亂,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當初成王把鼎安置在郟鄏的時候,曾經占卜過,可以傳三十代,經曆七百年,這是上天決定的國運。如今周朝的德政雖已衰微,可是上天的命令並沒有改變。這九鼎的輕重,還是不可以問的哩。”楚王於是領兵回國。

“原文”

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讒之王,恐誅,反攻王,王擊滅若敖氏之族。十三年,滅舒。

十六年,伐陳,殺夏徵舒。徵舒弑其君,故誅之也。已破陳,即縣之。群臣皆賀,申叔時使齊來,不賀。王問,對曰:“鄙語曰:牽牛徑人田,田主取其牛。徑者則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

且王以陳之亂而率諸侯伐之,以義伐之而貪其縣,亦何以複令於天下!”莊王乃複國陳後。

“譯文”

九年,任命若敖氏為相。有人在莊王麵前毀謗他,若敖氏恐被殺,反過來進攻莊王,莊王反擊,誅殺了若敖氏的全族。十三年,攻滅舒國。

十六年,攻伐陳國,殺死夏徵舒,因為夏徵舒殺了他的君主,所以懲處了他。既攻下陳國,就把陳國劃為楚國的一個縣。群臣都來道賀,這時申叔剛由齊國出使回來,惟獨不表示慶賀。王責問他原因,申叔回答說:“俗話說:牽牛走捷徑踐踏了人家的莊稼,田地的主人就奪取了他的牛。牽牛闖入別人的田地雖然不對,但是奪取他的牛,不是懲罰過分了嗎?再說王因為陳國出了亂子,才率領諸侯攻伐它,以道義攻伐它,卻為貪得一個縣而消滅它,今後又如何再號令天下呢?”於是楚王便讓陳國的後代重建國家。

“原文”

十七年春,楚莊王圍鄭,三月,克之。入自皇門,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賓之南海,若以臣妾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不忘厲、宣、桓、武,不絕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願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許。”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絕乎!”莊王自手旗,左右麾軍,引兵去三十裏而舍,遂許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質。夏六月,晉救鄭,與楚戰,大敗晉師河上,遂至衡雍而歸。

“譯文”

十七年春,楚莊王圍攻鄭國,三個月攻克了它,從鄭國皇門進去,鄭伯裸露上身,牽著羊來迎接楚軍,說:“我不為天所保佑,不能侍奉你,因此你心懷憤怒,親自來到我國,這是我的罪過。我怎敢不聽從你的命令!請將我放逐到南海,如果滅掉鄭國,把我當成奴隸賞賜給諸侯,我也將聽從你的命令。如果你不忘記周厲王、周宣王和鄭桓公、鄭武公,不絕滅鄭國,讓我改侍奉你,這是我的願望。但我不敢有這樣的奢望,隻是鬥膽向您訴說我的肺腑之言罷了。”楚國的群臣都說:“請你不要答應。”莊王說:“鄭君能夠這樣卑下謙遜,必定能夠信用他的老百姓,怎麽可以絕滅這樣的國君呢?”莊王親自拿著旗子,左右指揮軍隊,率領兵士後退,到三十裏外紮營。於是答應與鄭國講和。楚國大夫潘尪來訂立盟約,鄭伯派自己的弟弟子良到楚國作為人質。夏六月,晉國救鄭,和楚軍大戰,楚軍在黃河邊上大敗晉軍,一直攻到衡雍而回。

“原文”

二十年,圍宋,以殺楚使也。圍宋五月,城中食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華元出告以情。莊王曰:“君子哉!”遂罷兵去。

“譯文”

二十年,圍攻宋國,因為宋國殺了楚國的使臣。包圍宋國五個月,宋國城內糧食已盡,人們交換孩子來吃,劈碎骨頭來燒。宋大夫華元出城以實情告訴莊王。莊王說:“華元真是個君子啊!”於是罷兵而離去。

“原文”

二十三年,莊王卒,子共王審立。

“譯文”

二十三年,莊王死,兒子共王審即位。

“原文”

共王十六年,晉伐鄭。鄭告急,共王救鄭。與晉兵戰鄢陵,晉敗楚,射中共王目。共王召將軍子反。子反嗜酒,從者豎陽穀進酒,醉。王怒,射殺子反,遂罷兵歸。

“譯文”

共王十六年,晉國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告急,共王率軍救鄭。和晉國的軍隊在鄢陵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晉兵射傷共王的眼睛。共王召見將軍子反。子反貪杯,隨從之中有一個小使叫豎陽穀的專門為他進酒,子反喝醉了無法來見。共王大怒,就把他射死了,於是罷兵而回。

“原文”

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康王立十五年卒,子員立,是為郟敖。

“譯文”

三十一年,共王去世,兒子康王招繼位。康王在位十五年而死,兒子員繼位,這就是郟敖。

“原文”

康王寵弟公子圍、子比、子皙、棄疾。郟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圍為令尹,主兵事。四年,圍使鄭,道聞王疾而還。十二月己酉,圍入問王疾,絞而弑之,遂殺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於鄭。伍舉問曰:“誰為後?”對曰:“寡大夫圍。”伍舉更曰:“共王之子圍為長。”子比奔晉,而圍立,是為靈王。

“譯文”

康王寵愛弟弟公子圍、公子比、公子皙、公子棄疾四人。郟敖三年,任命他的叔叔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圍為令尹,主掌軍事。四年,公子圍出使鄭國,在路上聽說國王病了,於是就回國。十二月己酉日,公子圍進宮探問王的病情,趁機勒死國王,並殺死王的兒子莫和平夏,派遣使臣到鄭國報喪。這時伍舉假設為鄭君,問使者說:“誰是繼承人?”使者回答說:“敝國大夫公子圍。”伍舉更改使者的話說:“你要回答:共王的兒子公子圍最大。”子比逃到晉國,而公子圍即位,這就是靈王。

“原文”

靈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晉,欲會諸侯。諸侯皆會楚於申。伍舉曰:“昔夏啟有鈞台之饗,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王有盟津之誓,成王有岐陽之蒐,康王有豐宮之朝,穆王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君其何用?”靈王曰:“用桓公。”時鄭子產在焉。於是晉、宋、魯、衛不往。靈王已盟,有驕色。伍舉曰:“桀為有仍之會,有緡叛之。紂為黎山之會,東夷叛之。幽王為太室之盟,戎、翟叛之,君其慎終!”

“譯文”

靈王三年六月,楚國派遣使臣通知晉國,想要會合諸侯。諸侯都到申地和楚會盟。伍舉說:“過去夏啟有鈞台的宴饗,商湯有景亳的誥令,周武王有盟津的誓師,成王有岐陽的狩獵,康王有豐宮的朝見,穆王有塗山的會合,齊桓公有召陵的出師,晉文公有踐土的盟誓,你打算用哪種禮儀?”靈王說:“用齊桓公在召陵會合諸侯的禮節。”當時,鄭子產也在場,而晉國、宋國、魯國、衛國都沒有來參加。靈王同諸侯訂盟後,顯出驕傲的神色。伍舉說:“夏桀舉行仍國的會盟,有緡反叛他。商紂舉行黎山的會盟,東夷反叛它。周幽王舉行太室山的會盟,不久戎、翟反叛它。都是由於驕傲反致。你要慎重行事,考慮後果啊。”

“原文”

七月,楚以諸侯兵伐吳,圍朱方。八月,克之,囚慶封,滅其族。以封徇,曰:“無效齊慶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諸大夫!”封反曰:“莫如楚共王庶子圍弑其君兄之子員而代之立!”於是靈王使疾殺之。

“譯文”

七月,楚國率領諸侯的軍隊討伐吳國,圍攻朱方。八月,攻下朱方,囚禁大夫慶封,誅滅了他的全族。派人帶著慶封,巡示各諸侯,宣布說:“不要效法齊國大夫慶封那樣:殺害他的國君,欺壓他的幼主,而劫持大夫們和他結盟!”慶封反唇相譏說:“不要像楚共王庶子圍那樣:殺害他的國君——侄兒員,並且代他而登位。”於是靈王派遣棄疾殺死了慶封。

“原文”

七年,就章華台,下令內亡人實之。

“譯文”

七年,建成了章華台,靈王下令收納逃亡的人來充當其中的仆役。

“原文”

八年,使公子棄疾將兵滅陳。十年,召蔡侯,醉而殺之。使棄疾定蔡,因為陳、蔡公。

“譯文”

八年,派遣公子棄疾帶領軍隊攻滅陳國。十年,召見蔡侯,灌醉後殺掉蔡侯,派遣棄疾平定蔡國,因而任命棄疾為陳、蔡公。

  §§卷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