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在特定的社會曆史條件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存有價值的物品、輔助研究工作、實施實物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實物載體。目前,在武定周邊的眾多博物館中,根據其所特有的曆史文化內涵創建的專題博物館,占有很高的比例。例如祿豐恐龍館(恐龍)、元謀人陳列館(猿人)、楚雄州博物館(彝族文化)、雲南省博物館(雲南曆史文化)、雲南民族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的建立和發展,既充分地保護和利用了舊有的曆史文化,又集中展示了各地古代文化藝術和當代文化特質,還給當地人民群眾帶來觀念上的更新、思想上的解放,更加熱愛家鄉,並且通過博物館這一形式讓各界人士和更多的人較為全麵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熟悉自己,對自己的各種建設予以關心關注,並為各級領導的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使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為全麵的迅速發展和繁榮。
時下,武定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雲南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的感召下,仍然還要按部就班、重蹈覆轍、停滯不前、長期貧困下去嗎?是否可以作這樣的一個設想,在民族文化建設上,以自己所特有的各種資源優勢為依托,實施一批武定標誌性的民族文化建設項目工程,即:修建一條民族風情街、一個民族團結廣場、一個民族博物館,修複萬德彝族土司署和相關的文化遺址,開發己衣大裂穀和金沙江旅遊探險漂流,並在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地方引導開發建設一個彝族民俗旅遊山莊、一個苗族民俗旅遊山莊、一個傈僳族民俗旅遊山莊。甚至可以這樣認為,通過這一係列的民族文化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逐漸將武定縣建設成為原汁原味的、更加蓬勃向上的、現代化的“羅婺民族文化大縣”,即“羅婺縣”。下麵就“武定民族博物館”的建設構想作一些可行性的探討,以求行家的指正。
外地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旅遊業做大做強,並成為支柱產業,推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發展的地方都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各型各類博物館。因為,根據我們的調查了解,結合博物館所特有的特殊功效,各種博物館不僅能讓當地的人民群眾樹立自豪感、優越感、自信心,增強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而且博物館又能給外地旅遊觀光者以敬佩感、羨慕感,並通過博物館學到知識,陶冶情操,增進感情,特別是各地的客商能夠直接通過博物館這條實物途徑,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和曆史文化,獲得資源信息,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決定投資建設方向,掀起投資熱潮。同時,有關資料還顯現,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做到了每萬人擁有一個博物館的目標,而我們國家的發達地區也在盡力實施著每十萬人建立一個博物館的旅遊文化項目建設工程。就我們本省來看,也是這樣,凡是以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的地區,都建有博物館,例如:大理、麗江、玉溪、曲靖和西雙版納等絕大部分縣都建設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館。
因此,在旅遊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無煙工業”的今天,武定縣委、縣人民政府確定了正確的“建五鄉、興五業”的發展思路,五業之一的旅遊業從20世紀80年代初就已經作為我縣的一大窗口和重要產業來抓,重點扶持,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根據武定的自然資源和曆史文化、民族風情等,重新審視武定的旅遊業,我們就不難看出仍然沒有完全顯現出它應有的產業及其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因此,要做大做強做好武定的旅遊產業,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能少。可以這樣說,民族文化是旅遊產業靈魂,這就是武定的旅遊產業除了以獅子山風景名勝區為主的幾個景點之外,縣城必須以武定擁有的二十六萬多各族人民為本,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豐富的古生物化石、曆史文物和悠久的曆史文化、民族風情這個實際,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分步實施,並加以恰當的包裝和炒作,推出具有武定特色的屬於羅婺文化的係列文化旅遊產品,這才是武定縣旅遊產業發展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