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朝廷利用朝代更替的有利時機,廢除了元代雲南土官的總代表大理總管段氏的世襲統治地位,在全省範圍內首先打開了“改土歸流”的序幕,並對雲南府(今天的昆明)、大理府、永昌府(今天的保山)等的部分地方一開始就不再利用土官來進行統治,而是直接任命了流官。明中葉以後,雲南內地的大部分府、州、縣社會和經濟更加迅速地發展起來,特別是大量漢人的遷入,集鎮的出現,使得一些土官統治地區的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土地自由買賣現象普遍出現,“改土歸流”的社會條件已經成熟。於是明中央王朝開始對包括羅婺地區在內的雲南廣大地區的土官製度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改革,不斷加快“改土歸流”進程,使其進一步郡縣化。
一、武定土官與明王朝的較量
武定土官前輩自南詔、大理以來世代為羅婺部長,元、明又相繼為武定軍民府土官。特別是自明初以來,經過近百年的苦心經營,勢力不斷增強,各種統治手段進一步完備,到鳳英時史書稱其已經達到了“兼製全滇”的境地。
正德六年(1511年),鳳英死,他的兒子鳳朝明接任,可是巡撫唐龍看到他“器宇軒昂,才氣高邁;遊息滇庠,涵養經史;立心正大,製行端莊”,即以“朝明有判狀”為借口,拒絕讓他襲任,奏請朝廷將他革除,改設流官。鳳朝明也不甘示弱,急忙派人趕往京城並重財賄賂明朝廷官員錢寧,以求得襲職。但仍然遭到朝廷部分官員的極力反對而降為土舍。
1520年,鳳朝明奉命征討廣西十八寨有功,再請封土官職,可惜還沒有批下來他就死了,接下來就由他的兒子鳳昭繼襲,但是由於鳳昭年齡太小不能履事,便由他的生母鳳朝明的妻子瞿氏代理政務。1527年11月,相鄰的尋甸府知府馬性魯在征糧過程中與尋甸土舍安銓產生矛盾,馬性魯自恃身後有朝廷撐腰,隨意將安銓的妻子(武定鳳氏土官之女)捕捉投牢,還裸身鞭打。安銓憤激起兵反抗,勢如破竹,並自稱為尋甸知府,安銓所率部隊不僅占領了尋甸全境,俘掠知府馬性魯,還進攻嵩明、馬龍等處,明朝廷緊急派出都禦史傅習帶兵討伐慘遭失敗。於是,鳳昭的叔父鳳朝文深感武定改土歸流後對自己權勢的威脅,以及不滿其兄死後知府政權由其嫂把持這一局麵,也起兵響應安銓。毛奇齡在《蠻司誌》中說:“朝明死,子昭幼,當襲。其妾瞿氏請護印,朝明弟朝文忌之。”
鳳朝文先在武定城西北麵的三台山上築城屯兵,操練兵馬,聚集力量,作好反叛的一切準備,並待機會成熟後才率領部隊下山攻占武定城和祿勸城,殺死同知袁俸、知州秦健等十三位知府要員,與安銓混合組成兩萬多人的隊伍攻打省城,並駐紮在城西門外,燒毀很多軍民房屋。隨即明朝廷以右都禦史伍文定為兵部尚書,率領貴州、四川、湖南等地的軍隊和雲南元江、蒙化(今天的巍山)、鎮源的傣族和彝族土司武裝進剿。鳳朝文兵敗返回武定,而鳳昭和他的母親瞿氏則積極協助明朝軍隊進剿。鳳朝文不得不帶著家奴數人取道沾益,直奔東川,在湯朗箐被殺。鳳昭也就因此而得到朝廷的認可,正式襲任土知府職位。
二、武定第一任流官的設置
嘉靖十年(1531年),峨山一帶又發生了兵亂,鳳昭被明朝廷征調前往討伐,不幸死於途中。武定知府之職由於鳳昭年輕無後,仍由他的母親瞿氏掌管,鳳昭的妻子索林輔佐。
1563年,由於瞿氏年事已高,就保舉索林襲職,自己主動請老讓位。索林主事後,“遂失姑禮,瞿氏大恚”,婆媳失和,關係日漸緊張。瞿氏便收異姓兒阿倫為養子,取名為鳳繼祖,並派遣其到京城去答謝朝廷,準備爭取支持,廢除索林,接替知府職位。瞿氏還告求貴州水西土司安國亨(其外甥)、四川建昌土司等幫忙,首先造成重大的聲勢,但還是拿索林無法。隻得采取先發製人的手段,謊稱自己已被索林囚禁,帶信催鳳繼祖火速趕回武定營救她。
鳳繼祖回到武定和瞿氏合謀後,詐稱自己這次上京已被朝廷任命為世襲土官,取得府內很多不知道真相的官員的擁戴,直接帶兵衝進府內向索林逼奪府印。索林隻得攜帶府印連夜直奔省城告急。於是,巡撫立即派人隨索林返回武定,向知府眾官員說明真相,宣布索林繼續履行知府職務,瞿氏和鳳繼祖則仍舊經營其莊田。
經過這件事後,瞿氏悔恨當初保舉索林,索林也深感鳳繼祖對她襲職的威脅,於是準備找機會誅殺鳳繼祖,以解除後顧之憂,不料泄密。鳳繼祖趕緊串通姚安土官高鈞、易門土官王一心、東川土長之下屬阿科等,首先帶兵圍攻知府。索林再一次抱府印上省城告急,這一次,雲南巡撫就不像上一次那樣派人幫助調和,而是收繳府印,捕捉索林手下最得力的幫手鄭泓入獄,重新又命令年邁的瞿氏料理府事,同時派巡撫都禦史敖宗慶等調兵會剿亂事的鳳繼祖,但中途兵敗,雲南縣(今天的祥雲縣)土官楊訓戰死,官軍不得不收兵,暫停對武定的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鳳繼祖采取一戰一和兩手策略。一方麵在本地招兵買馬,甚至親自越過金沙江到會理等地招募人員,繼續組建武裝部隊,擴充軍事勢力,並在武定附近的三台山上修築鳳家城等軍事要地,作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另一方麵,積極派人上省城誘騙索林返回講和。這樣,索林在爭得新任巡撫呂光洵的支持下,返回武定準備繼續履行知府職事。不料,剛到武定,鳳繼祖就憑借自己兵強馬壯,帶兵圍攻索林,殺死鄭泓等知府官員七十多人。於是,朝廷再一次調集各地土司、土府兵士會剿。鳳繼祖終因寡不敵眾,兵敗逃往東川尋求避難。此時,阿科看到官兵和各地的土司土府都在進剿鳳繼祖,也就不敢收留,反而率領兵士幫助圍剿。鳳繼祖最終兵絕被殺,索林也不能再在武定居住而出走。
經過四年的戰爭,到隆慶元年(1567年)事態平息,雲南巡撫呂光洵乘機奏請改設流官。是年,明朝廷正式任命江西籍漢族劉宗寅為武定軍民府首任流官知府,鄧世彥為同知,鳳曆為經曆。萬曆《雲南通誌》卷一說:“隆慶元年,滅武定逆酋,巡撫尚書呂光洵奏設流官。改治、立禦、建學、作城。”《明史·土司傳》也說:“武定平,遂悉置流官。”同時,在武定軍民府轄區內設置了龍街關巡檢司巡檢、金沙江巡檢司巡檢(《明會典》上則說是小甸、羅摩河、幹海子三巡檢)。從此,鳳氏家族不再有較強的武裝力量與明王朝對抗,明王朝也終於實現了對武定土知府的徹底改流。
三、武定土官餘勢與新興地主階級的鬥爭
武定軍民府改設流官以後,由於索林在平定鳳繼祖叛亂時有功而被巡撫置於省城,讓其安度晚年。
武定知府劉宗寅到武定就任後,為了緩和矛盾,便於其在廣大彝區的統治,授予彝族地主索林的親屬鳳曆和其子鳳思堯莊田百餘處,授鳳思堯為知府經曆,使“彝民有主”,料理彝族內部事務。但是,一方麵由於彝民對外來漢族流官天然的不接受和不信任,加之漢族地主、商人在流官的支持和縱容下,深入彝區隨意掠奪土地,欺騙和壓迫彝族人民,引起彝民對流官和漢族地主、商人的不滿和怨恨,從而存在對本民族土官統治的懷念和幻想;另一方麵,鳳曆認為自己對朝廷有功,而朝廷卻沒有讓他的兒子直接擔任知府職存在不滿。因此,到1569年,鳳曆陰謀糾集四川七州和貴州水西等地的彝族頭目作亂。劉宗寅知道後派人前去勸說無效。鳳曆還“自稱鳳思堯為知府,攻打武定城不能破”。夜晚劉宗寅等趁其不備,輕易攻破叛軍陣營,全部截獲並誅殺作亂官兵。史書稱:“鳳氏禍本謂永絕矣!”
通過這件事後,流官不僅僅隻是加緊壓迫和剝削當地彝族農民,而且還時時處處抑製彝族地主的發展,使階級關係和民族關係同時緊張起來。1607年,知府陳典以“廉訪”為名,看到彝族地主鄭舉很富有,便擺出“抑豪強”的架勢,逼迫鄭舉把金子置於魚腹中饋贈給自己,以此免災。但是,陳典仍不肯罷手,連續三四次對鄭舉動手,非把鄭舉的財產勒索精光不可。於是,在萬般無奈之下,鄭舉於當年十一月與逃亡到金沙江以北的鳳阿克(鳳繼祖的侄兒,又名鳳騰霄)相號召,趁陳典上省城之機,糾集彝族民眾,發動了反抗明王朝統治的戰爭。
鳳阿克、鄭舉等很快就攻破武定府城,史書說“陰結江外會川諸蠻”,“攻武定,城潰竟莫知賊入”。並占領知府,殺死指揮金守仁、千戶王應爵、魏守恭、張鬥、梅應時等大小官員四百五十多人,進而又相繼攻下了元謀、羅次、祿勸、尋甸等,直逼省城昆明。同時,尋甸彝族頭目大理保、楊禮,彝族婦女海衝等,也起而號召尋甸彝族農民反叛響應,攻破嵩明州城,殺死官吏韋宗孝等全家。鳳阿克、鄭舉等圍攻昆明索取武定府印,雲南巡撫陳用賓不給。於是,他們從北門外繞西南而東,沿途村鎮焚劫一空,隨時有入城之狀。陳用賓被圍得無法,為了作緩兵之計,隻得先滿足鳳阿克、鄭舉的要求,從城牆上將武定府印丟下。鳳阿克、鄭舉看到府印不假,便解了昆明之圍,騎上馬,捧著武定知府的大印,得意洋洋地率隊伍回到武定當起了知府。
鳳阿克、鄭舉返回武定後,迫不及待地立鳳阿克為武定軍民府知府。而巡撫陳用賓則急忙調集各地土兵,於1608年6月,分兵五路同時向武定、元謀、羅次、祿豐、嵩明等地進攻,很快武定被攻陷。鳳阿克、鄭舉率領殘部退守三台山。不久,仍然抵不住官兵的進剿,最後隻得逃往東川。由於官兵追之甚緊,東川彝族土司祿哲隨即將鳳阿克、鄭舉等捆綁交給官軍,最後是“俘阿克等九人至京師,磔於市”,尋甸彝族的反抗也隨之被鎮壓下去。
四、武定鳳氏土官餘勢的最後掙紮
天啟初年,鳳氏後裔鳳阿歹和彝族頭目張世臣等借“奢安之亂”奢安之亂:天啟元年(1624年),四川永寧宣撫司宣撫奢崇明(彝族土酋)借幫助明王朝鎮壓在北方崛起的後金為名,調集兵士兩萬餘人趕到重慶府時,突然倒戈發動了反明戰爭,當即殺死四川巡撫徐可求和道府總兵等官員二十餘人,並攻陷合江、納溪、瀘州等地方後隊伍發展到十多萬人,開始圍攻成都,自稱“大梁王”。1622年,貴州水西土舍安幫彥與之配合,進攻畢節、安順、平壩、龍裏等地;鹽倉(今天的貴州省威寧境)土目安效良亦起兵相助,隨即圍攻貴陽。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奢安之亂”。陰謀糾集東川、尋甸和武定等地的民眾一千多人,準備乘機恢複武定土官原本的地位和勢力。他們從東川出發,先後攻占了他頗、補知他頗、補知兩地在祿勸境內靠近東川、尋甸的地界邊。等兩個軍事要地後,將矛頭直接指向武定軍民府。
於是,知府胡其慥一方麵竭力抵抗,另一方麵派人火速直奔省城告急。巡撫沈儆炌派出參將李思忠率領大軍援救武定。經過數日的激戰後,張世臣等兵敗逃往他頗駐紮。1622年,官軍偷襲成功,在他頗斬殺張世臣,叛亂事平。鳳阿歹也在不久後死去。
鳳阿歹死了以後,他的妻子奢卓將自己改姓鳳,叫做鳳奢卓,並擅自招了金沙江北麵的魯基為夫,盤踞在今天祿勸撒營盤之西的一個叫撒甸的地方,自稱為土舍,統治武定祿勸的一部分地方,企圖恢複鳳氏往日的勢力。到1665年,鳳奢卓因抗糧拒捕,遭到武定知府彭蠡的滅絕性鎮壓,最後隻得逃到其老家東川法嘎避難,撒甸被武定、尋甸等府派兵占領,由於官府追逼甚急,鳳奢卓的後家隻得將女婿魯基和奴仆等多人交給官府以謝罪。後來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作亂,發動了對清王朝的反叛戰爭,親自率兵由雲南出發,先後占領了貴州、四川、湖南、廣西等地區。這時,鳳奢卓認為複仇的時機已經成熟,便率領部下又重新進入並控製撒甸,繼續她的統治,可是不久她就病死了。她死後,其與魯基所生之女,已嫁給貴州普安土司龍天佑為妻的鳳阿愛借奔喪之名,返回娘家,盤踞在撒甸,不肯再回普安去。過了一些時候,龍天佑也死了,鳳阿愛便自作主張招了馬龍地區的彝族頭目常應運為丈夫,並自稱為鳳氏子孫,還“雄製諸夷”。但是,不到三年,她也死去了,留下一個小兒子叫鳳如鬆。常應運很快又娶了東川陸氏土酋的妹妹為妻,並生下一個小兒子叫常守嗣。
1715年,由於常應運與慕連土司那德發結仇,連年廝殺不休,死傷無數,影響地方安寧。祿勸州知州李廷宰派出吏目史道隆等前往撒甸驅逐常應運無效,李知州隻得親征。於是,常應運丟下鳳如鬆不管,攜帶妻子陸氏和常守嗣逃往山中躲藏起來,不時還襲擊附近的馬頭祿勸在舊時分為五境二十四馬,境地漢族占多數,馬地則彝族占多數,後來改馬為甲,每個甲立一個甲頭,但是地方民眾不習慣,仍然稱其為馬頭。甚至複入撒甸,誘騙民眾近千人,攻打卓幹馬(今天的祿勸縣團街)。而撒甸和附近各馬頭則紛紛表示願意協助官府捉拿常應運,歸順流官的統治。
1718年,雲貴總督蔣陳錫調集曲靖、尋甸、武定三路兵馬會剿,常應運被迫逃往江北,四川巡撫也派兵配合搜捕,不久被殺,首級送回。鳳如鬆則被逮捕後送到京城治罪,而常守嗣則逃脫,長期藏匿山中,當地彝民們仍以土司相待,人稱常土司,其勢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壯大。
1726年,雲貴總督鄂爾泰進行大規模的改土歸流,並在對東川、烏蒙、鎮雄等地的改流過程中,招募部分早已改設流官統治地區的土兵參加。這時,常守嗣被募招參加征戰有功,允許繼續其統治,成為撒甸地區的合法土司。但是,這個時候的常土司,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鳳氏了,其血緣也不再是鳳氏家族的後代,他從此便堂而皇之地正式以常土司的身份躍居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