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區建設的行動計劃一、基本思路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雲南的區位優勢,把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與雲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服務東盟、服務全國、發展雲南”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對內對外服務作用,積極建設交通、貿易、產業、生態、友好“五大通道”,以及信息、貿易、金融、科教和公共事務“五大平台”,全麵推進農業開發、煙草產業、能源開發、礦產業開發、旅遊業開發和勞務交流與合作六大產業合作;努力推動以昆明為中心的南北“三縱”經濟走廊建設,以通道經濟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緊密結合,通過與東盟國家的產業合作,提升雲南煙草、礦產、機電、電力、旅遊、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等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把擴大開放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加快體製創新和機製創新;把硬環境建設與軟環境建設緊密結合,切實改善投資貿易環境,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
二、主要內容
(一)建設“五大通道”
1.交通通道
雲南省將重點建設和延伸三條國際大通道,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並舉,東、中、西三路連接東南亞”的立體通道格局。東線:包括滇越鐵路、昆河公路和紅河為骨架的陸水聯運,由越南進入東盟;中線:以昆曼公路、中泰鐵路和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為骨架的陸水聯運,由老撾進入東盟;西線:以昆仰公路、中緬鐵路和中緬陸水聯運為骨架,由緬甸進入東盟。這將是三條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水陸空立體大通道,三條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便捷暢通、優勢互補的國際經濟大走廊。從而把雲南建成“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新,西接緬甸連印巴”的快捷、便利的國際大通道,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實現陸上全麵對接,不斷擴大經貿往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2.貿易通道
利用中國與東盟國家良好的經濟互補性,以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開發區以及昆明—緬甸仰光、昆明—越南河內、昆明—泰國曼穀“三縱”經濟走廊為依托,與次區域國家共同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從資金流動、銀行結算、人員和貨物出入便利化方麵著手,建立符合國際慣例、能夠相互對接的機製。大力改善進出口的口岸服務,加強聯檢、倉儲、通信等方麵的建設和相關部門的銜接,實施“邊境口岸通關工程”,推進“電子口岸”建設,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促進貿易便利;加強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部門與鄰國的對口磋商和共同磋商,簡化人員、貨物出入境查驗程序,促進貿易通關便利化,在雲南與周邊國家間形成通暢快捷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努力把雲南建設成為中國通往大湄公河次區域交通最便捷、服務最好、收費最低的貿易大通道,提升雙邊貿易規模和層次。
3.產業合作通道
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努力實現雲南與東盟特別是周邊國家產業和產品開發的跨區域、跨國合作,提高產業合作的規模、領域、技術層次,使產業合作多元主體、多種形式:“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一方麵從新加坡等經濟發達國家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另一方麵也要積極“走出去”,引導國內資金、技術和人才,通過雲南進入東盟國家參與開發。
4.綠色生態通道
雲南是亞洲的“水塔”之一,雲南境內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我國長江中下遊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態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還將對東盟國家的生態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特別需要加強雲南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加快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荒山綠化、防護林建設、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加強與周邊國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資源綜合管理合作;聯合開展對區域內尤其是雲南高原生態建設與保護的科學研究,製定合作規劃;使區域內資源、環境、人口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提供生態屏障。
5.友好通道
發揮雲南少數民族與東盟各國民族有著深厚的同源文化底蘊的優勢,通過共建友好城市、友好紀念館、民族文化館、友誼學校、友好醫院、標誌性建築等,廣泛開展民族文化交流,擴大民間友好交往,實現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世代友好。
(二)構築五大服務平台
1.信息平台
在昆明市和河口、磨憨、瑞麗三個主要邊境口岸城市分別建立技術先進、信息全麵、內外相通、能夠便捷交流的信息樞紐,推進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要重點加快昆明國際信息港的建設,全麵匯集我國和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信息、產業信息、產品信息、投資信息及主要合作信息等,為擴大和深化中國與東盟雙方的了解、交流與合作提供優質信息服務,幫助各國企業開拓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推動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在雲南建設國家參與次區域電信領域合作的出口通道。主要是連接周邊國家的泛亞光纖環網和移動通訊網絡,通過河口、猛臘、瑞麗出境,經過毗鄰的越南、老撾、緬甸及泰國的信息網,直接與國際性的信息中心新加坡相連,使雲南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合作的重要信息匯接中心、信息溝通的門戶、數據通信網絡的轉接點、重要的信息源和信息綜合平台,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
2.交易平台
在昆明和景洪、瑞麗、河口等重要口岸城市建立一批具有中國和東盟各國特色的商品、展示、貿易洽談、綜合服務等市場設施,逐漸把雲南建成我國和東盟各國商品交易的中心,為我國內地和東盟國家的相關企業和商家創造相互了解、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提供貿易洽談和交易的場所和條件。擴大區域內的貿易量,使之成為大湄公河流域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要將貿易形式與市場體係建設結合起來,根據次區域合作的發展需要,發展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勞動力市場、商品市場和信息市場。通過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發育,吸引國內外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聚集,盡快形成能夠輻射整個湄公河次區域的市場網絡,提高經貿合作效率。
3.金融平台
從東盟國家特別是越、老、緬、泰、柬等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貿易水平的實際出發,積極研究雲南與東盟國家之間使用便捷、互惠互利的資金流動和銀行結算新體係;探索建立美元和人民幣雙重中心的結算體係,在邊境地區主要實行以人民幣為結算單位的結算方式,建立覆蓋全省25個邊境縣市的邊貿結算網;與東盟各國的主要銀行合作,在昆明、河口、景洪、瑞麗等國內城市和東盟國家主要城市設立跨國中心結算銀行;逐步建立以昆明為中心,內連內地各省區市,外連東盟各國的結算網絡體係;研究建立統一的亞洲貨幣單位以至亞元的可能性。最終形成以昆明為中心、輻射次區域及東盟的多元化、多層次、多功能的現代化電子金融平台。
4.科教平台
隨著中國與東盟經濟技術合作的增多,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麵的交流與合作也必然增多。要結合區域次區域合作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整合雲南的教育資源,同時引進國外的教育資源,促進雲南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建立以昆明為中心,麵向東盟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培訓體係和教育信息網絡。形成合作渠道暢通、合作手段先進、運行規範、服務周到的合作機製,建成雙邊人力資源交流自由港。高效、高水平地開發和培育能夠為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服務的各類人才。
建立次區域國家艾滋病、鼠疫、霍亂、痢疾等重大疫病共同防治體係;確定各種傳染病的共同防治規劃和目標;建立湄公河流域生態保護體係的研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合作,民族文化的繼承與保護等學科的合作也將加強。同時,選擇次區域中的重大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搞好技術引進和技術創新,加強與東盟各國在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使昆明逐步成為向次區域內輸送高新技術、發展新興產業的中心之一。
5.公共事務平台
昆明具有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城市環境和經濟基礎,是中國與東盟設立公共事物機構最為理想的選擇地。要充分發揮優勢把昆明建成執行中國東盟合作框架的組織機構常設地和東南亞、南亞區域的國際組織長駐地,以及開展次區域友好活動的理想的公共事物平台和商貿企業辦事機構平台。
(三)推進六大產業合作
1.農業開發合作
目標: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前提下,發揮雲南省在資源、技術和區位上的優勢,在種植、養殖、病蟲害防治與監測、農產品加工及貿易等方麵與東盟各國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
主要內容:一是合作開發農業資源。重點是向緬、老等國購租宜農土地,進行種養殖業開發合作;合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相關產業;促進雙邊農產品貿易;合作在雲南開發溫帶農業等。二是合作開發林業資源。重點是在周邊國家投資購買或租賃林場山林進行開發經營;鼓勵企業、個人與對方合作開發森林資源;合作建設木材加工企業。三是合作開發特色生物資源。重點是合作開發緬、老、泰、越等國的熱帶生物資源,如熱帶水果、花卉、藥材、天然香料、橡膠等。四是合作養殖海產品和水產品。五是有計劃地在境外實施毒品替代種植合作項目,並逐步向替代產業發展。六是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良種,開發雲南農業資源。
2.煙草產業合作
目標:充分發揮雲南煙草生產技術的優勢,與有條件的東盟國家進行煙草種植、加工和科研開發方麵的合作。
主要內容:尋求在越、老、緬等國合作或獨資建立卷煙廠或煙草公司的途徑,逐步建立境外煙草分公司,生產適銷對路的品牌卷煙;引進先進種植技術,在雲南及周邊國家合適的區域進行烤煙種植合作。不斷擴大雲南煙草在東盟國家的生產和銷售,使雲南進一步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綜合性煙草種植加工基地。
3.能源開發合作
目標:充分發揮雲南水能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加速推進雲南與東盟國家間能源開發合作的進程,把雲南建成我國麵向東南亞國家的重要能源基地。
主要內容:通過合資合作建設電站、承包建設電力工程項目、共建跨國輸變電網、加強電力貿易等方式,加強同次區域各國的水電資源開發合作。“十一五”期間,雲南向泰國輸電規模將達到300萬千瓦,向越南輸電100萬千瓦,成為中國向次區域國家主要的電力輸出省。承包建設周邊國家的電力工程項目;建立次區域能源委員會;爭取共同建設泰國、越南至昆明的石油、天然氣輸送項目等。
4.礦產業開發合作
目標:充分發揮雲南及周邊國家礦產資源豐富和資源互補的優勢,共同開發礦產資源,開拓礦產品市場,同時從整體上提高次區域國家礦產業水平和實力。
主要內容:合作進行礦產資源調查;推進國土資源信息產業的開發建設;加快老撾鉀鹽礦的合作開發進程;與越南合作開發鉛鋅礦和銅礦;與緬甸合作開發銅礦和鉛鋅礦;加強區域內勘探、采礦、加工技術的交流與合作。
5.旅遊業開發合作
目標:通過旅遊業的開發與合作,在雲南及東盟國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旅遊景區景點,使雲南和東盟成為具有持久吸引力的旅遊熱點區域,大幅度增加客流量,提高旅遊業收入,使旅遊業成為自由貿易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主要內容:與東盟各國共同建設以瀾滄江—湄公河為紐帶,以各國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及曆史文化為主要特色的次區域跨國旅遊帶;與東盟各國形成合作開發客源市場、聯合宣傳促銷、共建旅遊環線的機製;進一步開放和簡化旅遊者進出境手續;支持和幫助旅遊企業走出去到東盟各國承包建設旅遊基礎設施、經營旅遊景區景點等。
6.勞務交流與合作
目標:加強外部協調,深化內部改革,增信釋疑,形成雲南與東盟國家雙邊積極主動的、規範化和高層次的勞務交流與合作。
主要內容:爭取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內建立勞務交流與合作組織;實行對外經濟合作帶動勞務合作的戰略;規範勞務交流與合作管理;建立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
(四)以“三縱”經濟走廊建設為契機,實施國際通道經濟帶動戰略
國際通道經濟主要是指依托國際交通運輸主幹線路對生產力的聚擴轉換功能,對沿線地區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培育、資源開發和生產力布局的跨國區域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通道經濟已在許多地區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在這樣的背景下,1998年由亞洲開發銀行主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第八屆部長級會議提出了建設次區域“經濟走廊”的構想,其核心就是沿交通幹線聚集生產力,並促使生產要素和產品跨國便捷流動,推進經濟交往和合作,以開放型的交通網絡形成開放型的經濟網絡。
在亞洲開發銀行提出的“三縱兩橫”經濟走廊的構想中,縱向的南北經濟走廊都指向次區域國家與中國雲南的相互合作,分別是昆明—曼德勒—仰光、昆明—河內—海防、昆明—萬象—曼穀這三條經濟走廊。
雲南在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進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麵就是要以三縱經濟走廊建設為基礎,實施國際通道經濟帶動戰略,使經濟走廊與通道建設互為協調,產生最大的綜合效益。
1.立足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以國際大通道交通結點的建設為重點,在生產力的布局、城市化推進等方麵給予政策傾斜,使交通結點能夠依托大通道迅速發展,形成規模,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由此激發經濟的活力。同時,要按照以點串線、以線帶麵的方式,在交通結點不斷拓展的基礎上,形成依托城市、沿通道展布的經濟走廊,充分發揮大通道聚集人口、發展城鎮、促進農村工業化的功能,使雲南形成對內對外雙向流動的、開放式的經濟體係,促使雲南與次區域就近進行產業配置和區域分工,進行跨國界、大範圍的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促成資金、技術、資源向沿線匯聚的“窪地效應”,從而帶動沿線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以經濟走廊為依托,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要抓住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好大城市昆明的輻射帶動作用,把昆明建成中國麵向東南亞開放的區域性國際都市;以建設昆明為中心的國際大通道為基礎,以昆明—河內—海防、昆明—萬象—曼穀、昆明—曼德勒—仰光三縱經濟走廊為依托,以產業為支撐,以通道經濟為動力帶動一批城市群的崛起,增強沿線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昆明的功能、輻射作用,努力爭取在全省各個經濟區域形成若幹個較大規模的經濟中心城市,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使“三縱”經濟走廊成為新時期雲南經濟重構和帶動全省經濟騰飛的“經濟脊梁”。
(五)“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要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結合雲南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煙草、機電、化工、冶金等傳統工業,有重點地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生物製藥工程、農業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
1.對於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四個發展層次較低的東盟新成員國,重點加強與之在資源開發和工業生產領域的合作,優先在基礎設施建設、優勢資源(水電、礦產、生物、旅遊)開發、農業、生態保護等領域,同這些國家開展形式多樣的經濟技術合作。要加快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鼓勵企業跨境投資,以投資帶動邊貿出口。
2.對於發展層次較高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東盟原始成員國,主要開展服務業合作,努力消除目前存在的服務業貿易障礙,取消限製外資股權比例,開放金融、保險及電信等行業,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鑒於這些國家具有較強對外投資能力,要利用區域合作優勢如設立中國—東盟投資區大力吸引這些國家來雲南投資興辦企業。
(六)以開放促改革,推進製度創新和體製創新,積極改善貿易投資環境
1.外貿方麵
進一步推進對外貿易管理體製和經營方式的改革,加快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建立統一、規範和透明的外貿準入機製和管理體製。一是政府對外貿的管理方式從以行政手段管理為主盡快轉向以法律、法規、政策管理為主,把製定法規、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預警作為主要管理任務,向東盟和世界提供一個開放、公平、統一的多邊貿易體製框架。二是積極鼓勵和扶持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開展對外貿易,擴大對外貿易主體。三是改革外貿審批管理製度,實行貿易自由化的公平競爭政策,大幅度減少各種非關稅貿易壁壘。
2.外資方麵
努力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創造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優良、安全的社會環境。一是放寬準入條件,鼓勵外資參與雲南優勢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營,積極探索促進金融、保險、電信、網絡、旅遊、中介服務等行業成為招商引資新熱點的路子。二是強化服務意識,認真梳理並切實抓好外商投資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工作,樹立各級政府的誠信形象。簡化審批手續,提高工作效率,切實為外來投資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三是強化依法行政,為外資企業提供良好的行政環境。四要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對外來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為外商投資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3.外經方麵
實施麵向東盟國家協調配套的境外投資規劃和政策、管理體係,為企業營造公平、寬鬆的經營環境。一是賦予企業更多的投資決策權,放寬對企業海外投資的額度限製和外匯管製使企業真正成為投資主體。二是加強金融和外匯管理體製的改革步伐,完善金融和外匯監管製度。三是對於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項目和重點扶植的跨國經營企業,在國家境外投資年度用匯額度內,保證其境外所需的外匯。
(七)加強國際區域合作,共同治理毒品艾滋病等社會問題。
近年來,雲南周邊國家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國犯罪、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日漸顯現。由於相互毗鄰,隨著開放度的增大,雲南邊境地區特別是邊境口岸地區對外貿易的日益頻繁,人口流動率迅速提高,周邊國家因非傳統安全問題產生的一係列消極影響,如毒品艾滋病泛濫等已對雲南特別是邊境地區,構成不可忽視的危害。由於非傳統安全的國際性,決定了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於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
根據2002年發表的《中國與東盟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將以禁毒合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擴大、加強中國與東盟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全麵合作,包括販賣婦女兒童、恐怖主義、武器走私、洗錢、國際經濟犯罪和網絡犯罪等。雲南在與周邊國家合作打擊跨國犯罪方麵已做了許多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當前,要進一步推進禁毒國際合作,積極發展境外毒品替代種植,這不僅是根除毒品危害,從源頭上解決毒品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構建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平發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要認真落實中緬、中老、中越、中泰《禁毒合作諒解備忘錄》,建立健全與有關國家的禁毒合作製度和工作機製,與“金三角”周邊國家積極開展邊境禁毒執法和跨境聯合掃毒行動,同時,要抓住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不斷深化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式啟動的有利時機,把邊境地區的扶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資源開發、邊境貿易、邊境旅遊與境外替代發展統籌考慮,積極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幫助,加大對境外替代發展的扶持力度,努力減少“金三角”毒品對我國和國際社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