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區中的地位和功能一、陸域通道前沿地位
雲南地處東亞大陸與東南亞中南半島結合部,其中雲南省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060公裏,是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陸路橋梁,並可從陸上經周邊國家直達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吸引、輻射範圍包括了整個東南亞地區。雲南與周邊國家山同脈,水同源,且地理、氣候條件優越,其邊境口岸、對外通道可以“全天候”利用,沒有高山大河的阻隔,沒有茫茫戈壁的障礙,也沒有冰川凍土的製約,一年四季均可順利通達東南亞國家腹地。與此相應,運輸距離也大為縮短。我國西部內陸省區市經雲南通往東盟國家的陸上運輸通道,比經沿海港口平均縮短運距3000公裏以上,降低運輸成本40%~60%,兼有高效快捷和低成本的雙重競爭優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雲南推向中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沿,雲南作為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通道和橋梁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加強。
建設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是雲南省充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根據曆史淵源和現實需要,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提出的“三大目標”之一。所謂國際大通道,是指經我國雲南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南亞及其以遠地區,以通信為先導、公路為基礎、鐵路為骨幹、航空為輔助、水運為補充、集多種運輸方式和信息網絡於一體的綜合傳導體係。其建設目標是:“連接三亞、溝通兩洋;推進合作,促進繁榮;服務全國,發展雲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正式啟動,使雲南正在建設中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樞紐,國際大通道建設從主要是雲南一省的地方性行為上升為國家戰略性的必然選擇。
《中國與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第六條“早期收獲”第五款的有關經濟技術合作與便利化所列活動第一點規定:分別按照東盟湄公河盆地發展合作框架和大湄公河次區域計劃,加快新加坡—昆明鐵路與曼穀—昆明高速公路項目的實施。這樣就把雲南國際大通道建設提升為中國與東盟推進雙邊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戰略行動。
經過多年的努力,國際大通道建設已全麵展開,雲南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並舉,東、中、西三路連接東南亞”的立體通道格局。
目前已實現了以昆明為中心200公裏範圍內主要幹線公路的高等級化,建成出省、通邊的高等級公路骨架網;建成並投入運營的民用機場有10個,昆明第二國際機場和紅河、文山機場已列入規劃,將陸續開工建設,開通了包括通往曼穀、新加坡、吉隆坡、河內、仰光、萬象等東盟國家的國際、國內和地區航線109條。鐵路建設方麵,泛亞鐵路“東線”,即從昆明至越南的河內,玉溪至蒙自的鐵路已於2005年9月開工修建,蒙自至河口的鐵路計劃於2007年開工,2010年前將建成通車;“西線”即昆明至緬甸的仰光,是構築中國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由大理經保山至瑞麗的鐵路也於2006年開工修建。“中線”又稱中—泰鐵路,是中國通往東南亞腹地最便捷的通道。由玉溪經思茅、景洪至中老邊境磨憨的鐵路計劃在2008年開工。公路建設(國內段),昆明—曼穀公路,將於2007年全線改建成高等級公路;昆明—瑞麗—仰光公路、昆明—河內—海防公路國內段到2007年將全部建成高速(高等級)公路。在水運航道方麵,一江連六國的“東方多瑙河”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道現已可以到達老撾、緬甸、泰國,正在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經濟往來的“黃金水道”。同時,雲南通往越南河內的紅河航運,通往緬甸仰光的伊洛瓦底航運已在進行前期工作。這些規劃完成後,雲南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橋梁和樞紐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真正成為中國麵向東南亞開放的陸上通道。
二、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主體和前沿地位
中國以雲南、廣西兩省區為主體參與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範圍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六國)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所發揮的作用,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五大重點領域之一,其意義不限於次區域,而獲得了中國—東盟關係上的更高的定位。在2002年11月的金邊會議上,《中國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一係列重要文件的簽署(許多條款都直接與次區域合作相關)和首屆次區域領導人會議的舉行,進一步突出了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在中國—東盟國家合作中的重要地位,給直接參與次區域合作的雲南和廣西兩省區帶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中國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雙方將以農業、信息通訊技術、人力資源開發、投資促進和湄公河流域開發為重點合作領域。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金邊會議上首次發表了《中國參與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國家報告》,該報告明確提出:“雲南省是中國參與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主要省份,也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陸路橋梁;雲南省以中國大西南為依托,省會昆明市為中心,邊境開放城市為前沿,麵向次區域各國和東南亞的多層次、全方位格局已基本形成。雲南將通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城鎮化戰略、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把雲南省建設成為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次區域以及東南亞的陸域經貿通道。”這樣,就把雲南省的地方發展戰略上升到次區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建設的框架內,從而大大提升了雲南在全國對外開放戰略中的地位。
雲南省在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中推進次區域合作的戰略設想,是在國家支持下,把湄公河次區域構築成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先行示範區。區域經濟一體化一般要經過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和經濟同盟幾個階段。而在自由貿易區階段,首先是在幾個國家毗鄰的地區展開,然後再不斷延伸和擴張。作為連接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結合部的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曆史地肩負起先行先試的重任。
關於建立試行區的條件,2002年11月簽署的《中國與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已明確規定:“為東盟新成員國更有效地參與經濟一體化提供便利,縮小各締約方發展水平的差距。”“對東盟新成員國提供特殊的差別待遇及靈活性。”越、老、柬、緬四個東盟新成員均處於湄公河流域,其利益在《框架協議》中已得到充分照顧,可以享受5年的寬限期。中方還決定向越、老、柬三個非世貿組織成員提供與世貿組織成員同等的最優惠國待遇。中方將切實履行《框架協議》中作出的承諾,如期實施“早期收獲”中規定的各項安排,率先向東盟開放農業市場;宣布中國實施“亞洲減債計劃”,減免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國到期的部分或全部債務。同時,在首次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領導人會議上,簽署了《政府間電力貿易協定》,加入《便利跨境客貨運輸框架協定》,並發表了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國家報告》,提出了中國今後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開發的計劃和重點項目,宣布從2004年起,向老、柬、緬大部分對華商品提供零關稅待遇,承擔“改善柬、老、緬、越內陸航道的發展研究”等項目。此外,首屆次區域領導人會議批準了亞行提出的11組旗艦項目,中國參與次區域合作所提出並經金邊會議同意列入旗艦項目組的項目共計43個,涉及投資共約64億美元,全部與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這些條款和舉措都為雲南省先行先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貿易前沿地位
作為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的樞紐,雲南是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的聯結點,東盟是雲南重要的貿易夥伴,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製約,以國際標準衡量,目前雲南與東盟的貿易額存在著層次不高、規模不大的問題,與雙方所具有的區位人文優勢仍不相稱。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雲南的對外貿易將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轉向東南亞,2003年以來雲南與東盟的貿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對東盟貿易占全省外貿總額的1/3以上,就反映了這一趨勢。
根據區域經濟理論,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這一區域合作框架將對雲南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產生三大積極影響:(1)區域內貿易壁壘消除後,貿易機會增加的“貿易創造效果”;(2)區域內成員原來與區域外的貿易轉移到區域內的“貿易轉移效果”;(3)區域內市場一體化以後所產生的“市場擴大效果”,從而產生的新的規模經濟效益。
中國—東盟市場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市場潛力大。中國與東盟國家現有人口18億,GDP和貿易總額均接近2萬億美元,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
二是內部差異大。由於中國與東盟國家各自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均收入水平和產業結構有較大的差異,相應的市場結構也有所不同,不僅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存在差異,在各自內部也有明顯差異。這就意味著,各種檔次的商品在中國—東盟市場上都有廣闊的需求空間。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區域貿易壁壘的消除,以及中國與東盟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從而為雲南與東盟國家擴大經貿合作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四、經濟技術合作前沿地位
雲南與東盟國家在產業結構方麵有明顯的互補性,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內部市場的擴大,有利於雲南的一些產業尤其是優勢產業在東南亞發揮比較優勢,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競爭力。
首先,經過建國5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較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和產業建設,雲南已建成門類較齊全的產業體係,冶金、煙草、機械、日用消費品、醫藥、電力工業相對周邊東盟國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區域內貿易壁壘的消除,將使西南地區優勢產業的產品麵臨擴大了的內部市場,使相關企業進一步專業化、合理化,增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貿易壁壘的消除,也有利於企業在更大的地域範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較低的價格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實現規模經濟。
其次,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並且正處於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急需資金和技術,這對雲南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擴大對東盟國家的投資非常有利。如雲南的煙草、冶金、礦業、生物資源開發、水電開發、機械、旅遊等產業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東盟國家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則為雲南企業進入東盟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麵,推進投資的自由化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必將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具有一定對外投資能力的國家擴大對雲南的投資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
其三,有利於雲南企業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工程承包市場。東盟,特別是周邊國家地區,是雲南外經主要的發展市場,雲南外經三分之二的項目,幾乎都是在這一地區完成的。近年雲南對東盟的經濟技術合作穩步發展,全省每年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谘詢合同額3億美元左右,完成營業額1.5億美元左右,其中80%以上的項目都集中在東盟國家。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中國加入WTO及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的相繼入世,雲南的承包公司將得到東盟國家建築市場的準入資格,從而有機會承攬東盟國家政府和私人機構投資的項目。雲南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勞動力價格優勢,並以優惠的條件進入東南亞工程承包市場,開展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中國對東盟四個新成員的援助項目也將日益增多,這也將給雲南企業提供更多的工程承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