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大趨勢下,開放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地區能夠脫離國際經濟合作,關起門來搞建設。
我們要建設的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不是自給自足、自我封閉的社會,而是一個開放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社會。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正是為雲南提供了發揮區位優勢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
一、雲南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戰略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縱比進步大,橫比差距大”,由於曆史的、地理的等多方麵的原因,雲南與全國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2006年全國人均GDP已超過1,700美元,而雲南剛剛突破1,000美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而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深層原因,就是長期以來雲南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地理邊遠性與經濟邊緣性,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封閉性和落後性。長期以來,雲南經濟一直是一種內向型的以資源為導向的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經濟的外向度較低,外貿外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嚴重缺位,使經濟增長乏力;由於不能大規模引進外資和技術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城市化率低,雲南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概言之,經濟外向度低,是雲南經濟發展的“木桶效應”中最為關鍵的一塊“短板”,也是與全國經濟發展差距越來越大的症結之所在。因此,對雲南發展來說,最大的差距就是對外開放,最大的機遇就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對於雲南發展的戰略意義在於:
(一)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把雲南推向對外開放的前沿
根據區域經濟學的原理,區域經濟是以其所處的區位為標誌的,它的要素分布和流向,是與其經濟地理條件相聯係的,在一個遠離經濟中心和市場中心的邊緣地帶,生產力要素的分布和流向,總是處於非均質流動狀態下的弱勢地位,導致非均衡的發展勢所必然。雲南僻處西南一隅,遠離國家經濟中心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其經濟發展僅依賴於國內市場就會陷入邊緣化的境地。長期以來,經濟總是在一種較低的層次上運行,生產能力差,剩餘產品少,經濟效益低,加之交通落後,信息閉塞,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的邊緣性、封閉性,大大削弱了雲南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啟動的背景下,如果把雲南的經濟坐標定位於一個跨國的區域性市場,把視線投向南麵,就會發現一個近在咫尺的大市場——東盟,擁有4,061公裏邊境線、20個國家級、省級口岸和百餘個邊民互市點的雲南就從國內經濟循環的末端一躍成為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的聯結點,中國對東盟開放的前沿。作為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GDP超過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近2萬億美元的跨國大市場的橋梁和通道,雲南經濟將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發展潛力。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雲南推向對外開放的前沿,雲南作為中國麵向東南亞開放的前沿,作為西部大開發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兩大戰略部署的交匯點,作為中國參與大湄公河開發的主要省份,其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我國參與建設東盟自由貿易區、開拓東南亞及以遠地區的巨大市場,對雲南提出了加快建設公路、鐵路、航運、航空、通訊、電力、油氣管道等國際大通道的要求。同時,也需要雲南加快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早成為我國連接東南亞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中心。雲南在中國對外開放中戰略地位的提高及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一方麵有利於爭取國家的政策、資金支持,獲得更多的發展動力;另一方麵,將大大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有利於吸引外資和東部地區的資金。
(二)為雲南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從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考察,經濟增長主要是由資本形成總額(投資需求)、貨物與服務淨出口(國外需求)和最終消費(消費需求)這三大需求拉動的。從發展趨勢看,雲南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將大大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從而有力地拉動全省GDP的持續增長。
1.帶動投資
目前,雲南經濟發展仍處於以投資拉動為主的階段,但總的來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小,導致全省經濟發展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涉及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從而為雲南擴大投資規模、增加引資渠道提供了機遇。
(1)擴大投資規模
區域和次區域合作促成許多重大合作項目在雲南實施,擴大雲南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雲南通往老撾、泰國的昆曼公路、通往緬甸的昆瑞公路、景洪電站、大朝山輸變電站工程等重大項目就是在這一機製下推進的。2002年11月召開的湄公河流域六國第一次領導人會議批準了11組旗艦項目,由近4,000個子項目組成。其中泛亞鐵路和昆曼公路這兩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標誌性工程,僅以雲南境內段計算,建設投資達800多億元;以這兩大項目為龍頭,雲南參與次區域合作已列為亞行優選項目的就有100多個,按預測,2003年~2020年17年間,將新增固定資產投資5,234.1億元,平均每年新增307.9億元。以此為契機,雲南與次區域合作相關的一係列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麵啟動,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入將大大拉動雲南的經濟增長。
(2)增加引資渠道
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有利於雲南更好地利用外資和東部地區的資金。推進投資的自由化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中國與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提到將“為投資領域的自由化建立一個自由、便利、透明並具有競爭力的投資體製”,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必將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具有一定對外投資能力的東盟國家擴大對雲南的投資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另一方麵,一些非成員國由於擔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貿易轉移作用帶來的對非成員國產品的歧視,將紛紛到自由貿易區內投資開辦工廠。而雲南對外開放地位的提高,投資環境的改善,將加強外資對雲南的信心,有利於雲南吸引非成員經濟體的資金。同時,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也會因雲南投資環境的改善而擴大對雲南的投資。
2.擴大出口
出口需求的增長,是除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之外,有效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東盟是雲南第一大出口市場,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雲南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在貿易壁壘逐步降低、物暢其流的趨勢下,將轉化為巨大的商機。一方麵,區域內部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削減,可以使雲南產品以更加優惠的貿易條件進入東盟市場,從而拓寬出口渠道,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麵,東盟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的市場經濟秩序將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及越南、老撾、柬埔寨申請入世,不斷好轉,有利於雲南商品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事實上,近年來雲南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已成為雲南外貿的主要增長點,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主要是靠對東盟國家貿易拉動的。據昆明海關統計,2006年雲南省與東盟貿易總額達到21.7億美元,與2005年全年相比,淨增6.3億美元,增幅高達40.6%,占2006年雲南省全年外貿總額的比重高達34.8%,東盟已成為雲南省對外貿易增長最快、活力最強的重要市場。雲南對東盟的出口的迅速增長,將對雲南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3.增加消費
雲南與東盟市場結構的互補與需求的日趨擴大將拉動雲南城鄉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從消費需求的角度看,中國—東盟市場結構差異較大。由於中國與東盟國家各自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均收入水平和產業結構有較大的差異,相應的消費結構也很不同,各種檔次的消費品在中國—東盟市場上都有廣闊的需求空間。隨著區域內市場的擴大,貿易壁壘的消除,縮小了產品和要素的國際價格差距,可以買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將進一步刺激人們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外資的大量投入將增加國內就業的機會,從而促進國內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動雲南城鄉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可以預計,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中國與東盟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巨大的市場潛力將得到釋放,變為現實的大市場。
(三)促進雲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雲南與東盟國家在產業結構上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麵向東盟“走出去”將促進雲南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雖然就全國而言,雲南尚屬欠發達省份。但是,經過建國5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較大規模的資源開發和產業建設,雲南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對優勢,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優勢特色產業,如“兩煙”、冶金、機械設備製造、電力、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等。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國際大通道建設的推進,區域內企業的交易成本、合作費用大大降低,從而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內合理分工。麵對東盟大市場,雲南的優勢產業將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實現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提升優勢產業國際競爭力;同時,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將使競爭力較低的產品或產業在經曆“開放——衝擊——優化調整”的過程後,最終走上發展的新路。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有助於雲南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和新的產業結構。
一方麵,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區域內貿易壁壘的消除,雲南企業將麵臨來自東盟國家和其他地區國家及中國東部地區企業的更為激烈的競爭,迫使雲南企業必須盡快改進生產技術,加強經營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麵,隨著雲南貿易投資環境的改善,會有更多的外國企業和東部地區的企業進入雲南,並相應的會帶來較先進的生產技術、經營理念、管理方法、營銷手段等。這些都有利於雲南企業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企業整體競爭能力的提高,有利於雲南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加快城市化進程
城市是現代經濟的基礎和主要載體,經濟的綜合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城市的競爭力上;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主要反映在城市化進程相對滯後上,與發達地區和全國的差距也集中體現在城市發展的差距上。雲南不僅城市化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結構上的缺陷也十分明顯。全省隻有昆明一個人口上百萬的特大城市,而且,雲南的城市體係基本上是圍繞昆明這個單核中心沿省內主要交通幹線向四周呈放射狀逐步擴散,離昆明越遠,城市的規模、實力及影響力就越弱。
隨著國際大通道建設和湄公河次區域以昆明為樞紐的“三縱”經濟走廊建設的實施,雲南的城市化進程將明顯加快。在此基礎上,從發展趨勢來看,雲南和東盟國家城市之間的經濟距離將逐步縮短,昆明將成長為麵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區域性國際都市;以湄公河次區域南北經濟走廊為依托,沿昆明—河內經濟走廊將形成昆明—個舊—開遠—蒙自—河口城市帶,沿昆明—仰光經濟走廊將形成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潞西—瑞麗和騰衝城市帶,沿昆明—曼穀經濟走廊將形成昆明—玉溪—思茅—景洪—磨憨城市帶;從滇東南、滇南、滇西三個方向上增強雲南的城市輻射和服務功能,有效聚集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推進工業化進程,從而加快滇東南、滇南、滇西以及全省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五)為雲南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提供製度框架和機製保障
《中國與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其他相關協議、協定的簽署,為雲南與東盟的經濟合作特別是貿易、投資方麵的合作提供了一個製度框架和機製保障,創造了更為優越的環境和有利條件,從而有利於提升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層次和水平。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表明,在一定的製度安排下的貿易的集團化和區域化,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成功之路,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已證明了這一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作為一種製度安排,也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同東盟經濟關係的發展,從而有助於保持雙邊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因為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都將通過雙方消除貿易壁壘,提供物流、資金流方麵的便利,降低貿易成本,加快資金、技術、人才的流動和加快服務活動來擴大貿易量,提高經濟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
一般來說,區域內國家為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而進行談判時,相關各國因彼此間相互鉗製和約束而放鬆國內限製,甚至改革國內製度會帶來“製度革新效果”。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約束下,中國與東盟國家都將進一步調整貿易、投資政策,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有利於以開放促改革,推進製度創新和體製創新。並將促進雲南經濟結構的調整,激活非公經濟,引發各族人民觀念的變革,有利於爭取國家的更多支持,使該地區經濟發展獲得物質的、精神的、政策的多方麵動力。
(六)促進雲南經濟從資源導向型模式向開放的市場導向型模式的轉變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且這種競爭力的獲得將不再主要依賴於一個地區天然稟賦的自然資源優勢,而在於通過為實現對市場的占有而實施結構調整形成的競爭優勢。長期以來雲南經濟一直是一種內向型的以資源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缺乏可持續增長的動力,導致經濟結構不合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雲南的結構調整就是要依據在更廣闊的市場範圍中獲得競爭優勢來確定,其對外開放則是要尋求到最有利於自身結構調整的國際活動空間,引導經濟從資源導向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而對歐美日和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地區的市場,雲南鞭長莫及,放眼全球,唯有東南亞市場可以與之形成相互連接的經濟區域,而且這是國內其他地區難以替代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啟動,正是給了雲南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以大開放促大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
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給雲南帶來的挑戰
(1)雲南現有的綜合實力,以其在麵向東南亞開放中的戰略地位,和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中要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要求來衡量,仍顯得較為薄弱。雲南在發展水平、經濟結構、人才和觀念等許多方麵跟不上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本省內部資金不足,綜合實力有待增強,經濟結構需要優化,人才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
(2)雲南在東盟市場上將麵臨多個方麵的更為激烈的競爭。一是東盟國家的競爭。由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剛剛啟動,而東盟自由貿易區已初步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內部市場已日益開放,在這種情況下,雲南企業在與東盟國家特別是東盟老成員國企業競爭中將處於不利的地位。二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競爭。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為了繞過因自由貿易區建設而帶來的差別待遇,一些國際投資者將有可能增加對東盟的投資,雲南企業將麵臨更多的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競爭。三是國內其他省區市場的競爭。“10+1”自由貿易區中的“1”不是雲南,而是整個中國。雲南雖與東盟毗鄰,但沿海省區的交通條件比雲南優越,雲南通往東盟的物流通道麵臨已有的海上貿易通道的挑戰。目前,東盟雖然是雲南最大的貿易夥伴,雲南卻不是東盟在我國的最大的貿易夥伴省區。2002年我國對東盟國家貿易額為477億美元,雲南對東盟國家貿易額僅占全國總額的1.7%,自由貿易區建成後,隨著邊境貿易的優惠政策效應的消失,雲南作為邊境省份原來獨有的優勢將不複存在。
(3)東盟國家尤其是毗鄰雲南的周邊國家的產業結構與雲南具有相似性,其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商品與雲南的產品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講,競爭多於互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對那些競爭力較弱的產品和產業,例如部分農產品和工業品,不僅無法開拓東南亞市場,還麵臨市場被搶走的危險。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將逐步消除,最終將實現大部分產品的零關稅。由此而來,東盟國家的商品尤其是諸如熱帶經濟作物、水果、花卉、肉食等產品的進入,將對雲南同類產品形成直接的激烈競爭,甚至會嚴重影響雲南相關產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中,雲南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從實際出發,順勢而謀,才能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參與更多、融入更深、收獲更大,並帶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全麵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