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泰國

  國名全稱:泰王國

國名簡稱:泰國

英文國名:The Kingdom of Thailand

國土麵積:513,115平方公裏

首都:曼穀

國家元首:國王普密蓬·阿杜德

人口:6,283萬(2006年12月)

民族:全國有30多個民族。泰族占40%,老撾族占35%,馬來族占3.5%,高棉族占2%,此外還有苗、瑤、桂、汶、克倫、撣等山地民族

語言:泰語為國語

宗教:90%以上居民信仰佛教,另有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錫克教

貨幣名稱:銖

一、地理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西和西北與緬甸接壤,東與柬埔寨接壤,東北與老撾毗連,南與馬來西亞為鄰,東南臨太平洋泰國灣,西南瀕印度洋安達曼海,東西界的最大距離為780公裏,而最窄處僅10.6公裏,從北到南最長為1,648公裏,境內大部分為低緩的山地和高原,地勢北高南低,按地形分為四個區域:肥沃廣袤的中部平原;山巒起伏的東北部高原;叢林密布的北部山區;風光迷人的南部半島。每個地區也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飲食習慣,其中北部受緬甸影響比較大,東北部受老撾影響比較大,南部穆斯林較多,有比較濃厚的馬來文化色彩。在行政區劃上,全國分中部、南部、東部、北部和東北部五個地區,共有76個府,府下設縣、區、村,曼穀是唯一的府級直轄市。

泰國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全國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溫差很小,年均氣溫24℃~30℃。一年三季,分別是熱季(2月中旬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下旬至10月中旬)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中旬)。

泰國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鉀鹽、錫、褐煤、油頁岩、天然氣,還有鋅、鉛、鎢、鐵、銻、鉻、重晶石、寶石和石油等。其中鉀鹽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第一,錫儲量約12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12%。油頁岩儲量達187萬噸,褐煤儲量約20億噸,天然氣儲量約4,643.988億立方米,石油儲量1,500萬噸。

可耕地占全國土地麵積的50%,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世界著名的“糧倉”,泰國是世界上的大米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擁有的多種熱帶和亞熱帶經濟作物、熱帶花卉和水果早為世人所矚目,還盛產分別被譽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後”的榴蓮和山竹,荔枝、龍眼、紅毛丹等熱帶水果同樣名揚天下,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地。

由於地處熱帶,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麵積有1,440萬公頃,占全國土地麵積的25%,有各種熱帶常綠喬木,主要包括榕樹、露兜樹、樟樹、金雞納樹等。季風林木主要有柚木、鐵樹、沙爾樹和芒果樹,還產各種藤及竹。

此外泰國雨量充沛,河流眾多,目前水力發電總裝機容量220多萬千瓦,還有大量的水力資源尚未開發利用。

二、簡史

泰國在1939年以前和1946年~1949年間稱為“暹羅”。泰國作為一個較為統一的國家始於公元1238年的素可泰王朝,後經曆了大城王朝、吞武裏王朝和曼穀王朝(稱拉瑪王朝)。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1896年英法簽訂公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衝國,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世紀末,拉瑪四世王開始對外開放。五世王借鑒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即泰國史上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帝,廢除奴隸製度,興建學校、博物館、國立圖書館,並在國內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創辦郵電局和其他現代化的開端。1932年6月,拉瑪七世王時期,民黨發動政變,君主製被推翻,改君主專製為君主立憲製,頒布憲法,國王作為君主立憲的象征被保留,結束了長達七百多年的君主專製。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改稱泰國,意為“自由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泰國為了保持國土的完整,1940年與日本簽訂友好條約,1941年日本軍隊就進入泰國,泰國宣布加入軸心國。1949年5月又改稱泰國。

三、政治

實行君主立憲製。二戰後,軍人集團長期把持政權,局勢動蕩。20世紀90年代軍人淡出政壇後,政壇黨派林立,紛爭不斷,政府更迭頻仍。2001年,電訊業巨子他信創建泰愛泰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過半席位,組閣執政。2005年2月,泰愛泰黨在大選中贏得下議院500個議席中的377席,他信蟬聯總理。2005年9月起,泰社會掀起“反他”運動,政局出現動蕩。為緩解政治壓力,他信於2006年2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下議院選舉,政府轉為看守內閣。泰愛泰黨在4月的大選中再次贏得過半選票,但因三大反對黨——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抵製大選,導致國會無法在憲法規定時間內成立。5月8日,憲法法院裁定4月大選中存在違憲問題,宣布選舉結果無效。9月19日,以陸軍司令頌提為首的“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廢除1997年憲法,解散國會、內閣,接管政權。10月1日,普密蓬國王禦準臨時憲法,任命原樞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新總理,8日禦準新內閣,12日禦準立法議會,代行國會職責。政變發生後,他信旅居海外,宣布辭去泰愛泰黨黨首職務,退出政壇。

國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國家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946年繼位,是當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現行憲法為臨時憲法,於2006年10月1日獲普密蓬國王禦準頒布實施。分為國王、公民權利、自由與義務、議會、內閣、法院、新憲法製定、全國大選等39條。

原國會為兩院製,分上院、下院,其主要職能是立法、審議政府施政方針、國家預算和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國會上、下議院議員均由直選產生。下議員500人,任期4年,上議員200人,任期6年,兩院議長分別為國會主席和副主席。下議員擔任內閣職務須辭去議員資格,閣員上任、卸任須申報並公布個人財產。上議員不得隸屬任何政黨,不得擔任閣員。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員會”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暫時接管國家行政權力,解散國會。現由立法議會代行國會職責,10月11日根據臨時憲法任命242名立法議會議員,下設24個專門委員會,主要負責審議製定有關法律文件,對政府政策和工作進行監督。立法議會主席兼任國民大會主席,有權任命200名製憲會議委員。

政府由一名總理和不超過35名部長組成。現政府於2006年10月成立,由34位閣員組成,總理素拉育·朱拉暖。

司法係統由憲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構成。憲法法院主要職能是對部分議員或總理質疑違憲、但已經國會審議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隱瞞資產等案件進行終審裁定,並以簡單多數的方式決定裁決結果。行政法院主要審理涉及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間或公務員與私企間的訴訟糾紛。軍事法院主要審理軍事犯罪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司法法院主要審理不屬於憲法法院、行政法院和軍事法院審理的所有案件。

泰國實行多黨製,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個政黨在選舉委員會登記注冊。主要政黨有泰愛泰黨、民主黨、泰國黨、大眾黨、皇家人民黨等。原執政黨為泰愛泰黨,2007年5月30日泰國憲法法庭判定泰愛泰黨等三黨在2006年4月2日大選中存在舞弊行為,宣布解散泰愛泰黨等三黨,憲法法庭同時判處泰愛泰黨全部100多名執行委員5年禁止參政,從政黨解散之日起執行,泰愛泰黨的解散將對泰國的政黨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四、經濟

經濟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較依賴美、日、歐等外部市場。20世紀80年代,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996年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金融危機後陷入衰退。1999年經濟開始複蘇。1961年起實施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2002年開始第九個五年計劃。近年,經濟狀況明顯好轉,股市穩步回升,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貸的172億美元貸款。截至2005年12月底,泰國外債562億美元;外匯儲備553億美元。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1,000億泰銖(約合1,762.5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107,001泰銖(約合2,655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5%。

工業為出口導向型工業。主要門類有:采礦、紡織、電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車裝配、建材、石油化工、軟件、輪胎、家具等。工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2005年製造業生產指數增長9.2%,商用運輸機械設備增長6.3%,紡織業增長2.4%,建材業、食品加工業、橡膠業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受油價上漲影響,汽車業略有下滑,全年轎車銷量18.58萬輛,同比下降11.2%。

農業是泰國傳統經濟產業,農產品是外匯收入主要來源之一。農業人口約1,529.8萬人。全國可耕地麵積約1.4億萊(1萊=1,600平方米),占國土麵積的41%。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膠、甘蔗、綠豆、麻、煙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稻米產業在泰國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水稻是泰國最主要的農作物,又是出口創匯的重要農產品。泰國的稻田共計約1,078萬公頃,約占泰國土地總麵積的近五分之一,占全國耕地總麵積的一半左右;從事水稻生產的有400萬戶(約2,400萬人),占農業總人口的四分之三。稻米年產量近3,000萬噸,占全球稻米總產量的7%~9%;年出口量在700萬~1,000萬噸之間,占世界稻米貿易總量的25%~35%,是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國,出口金額在18~30億美元之間。2006年泰國出口大米743萬噸,出口金額975.4億泰銖(約26億美元),中國是泰國大米出口的最大目的國(2006年65.3萬噸)。泰國是世界上主要的橡膠生產國之一,全國76個府中有52個府種植橡膠,近幾年的種植麵積在200萬~230萬公頃左右,約占其國土總麵積的5%,種植麵積在世界僅次於印尼。泰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橡膠年產量約250萬~300萬噸,占全球橡膠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絕大部分均供出口,年出口量占全球橡膠出口總量的40%~45%。

海域遼闊,海岸線長2,705公裏,泰國灣和安達曼海是豐富的天然海洋漁場。曼穀、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漁業中心和漁產品集散地。泰國是世界市場主要魚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也是位於日本和中國之後的亞洲第三大海洋漁業國,全國從事漁業人口約49.3萬人。

旅遊業發展迅猛,已成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主要旅遊點有曼穀、普吉、清邁和帕塔亞,清萊、華欣、蘇梅島等地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遊客的歡迎。服務業發達,賓館、飯店、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齊全。2004年12月底,普吉島等泰南旅遊勝地遭受印度洋地震海嘯襲擊,當地旅遊業一度受到嚴重衝擊,現已基本恢複,2005年外國遊客同比下降2.5%,為1,140萬人次,其中東亞遊客占49.9%,歐洲和美國分別占27.4%和8.1%。全年酒店入住率60.6%,旅遊收入4,065億銖(約101億美元)。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對外貿易額2,270億美元,其中出口1,092億美元,進口1,178億美元,分別增長15%和26%。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是泰國重要貿易夥伴。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零配件、電腦及零配件、集成電路板、電器、初級塑料、化學製品、石化產品、珠寶首飾、大米等等,其中高科技產品占63.7%,主要進口產品有機電產品及零配件、工業機械、電子產業零配件、汽車零配件、建築材料、原油、家用電器、珠寶金飾、飼料、水果及蔬菜等。其中消費品占15.5%。

2005年泰國對外投資總額111.1億銖(約2.85億美元)。

自1961年起實行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采取一係列優惠政策以鼓勵外商赴泰投資。1997年泰遭受嚴重金融危機後,泰政府加大投入,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立法,以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外國投資。據初步統計,2005年外國國家和地區對泰直接投資淨額為26.97億美元,較2004年猛增223%,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統計,從1993至2005年,按在泰投資額計算,前五位為:日本、歐盟、美國、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主要投資領域為電子和機械業。

五、人民生活和文化教育

20世紀80至90年代,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工人最低工資和公務員薪金多次上調,居民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狀況不斷改善。1997年上半年,人均國民收入達2,525美元。金融危機後,人均國民收入一度下滑。1999年後,經濟逐漸複蘇,人民生活水平再度提升。2005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07,001泰銖(約合2,655美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52,320銖(約合1,308美元),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由2000年的1,280萬人降至2004年的750萬人。2006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17,362泰銖(約合3,094美元)。

實行9年製義務教育。中小學教育為12年製,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等專科職業學校為3年製,大學一般為4年製,醫科大學為5年製。著名高等院校有:朱拉隆功大學、法政大學、農業大學、清邁大學、孔敬大學、宋卡納卡琳大學、瑪希敦大學、詩納卡琳威洛大學、易三倉大學和亞洲理工學院等。此外,還有蘭甘亨大學和素可泰大學等開放大學。2004年14~50歲泰國公民識字率為96.6%,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8年。

媒體以私營為主,按市場規則運作。泰文媒體是主流媒體,英文、華文媒體居輔助地位,主要泰文報紙有《經理報》、《泰叻報》、《民意報》、《每日新聞》等;主要華文報紙有《新中原報》、《中華日報》、《星暹日報》、《亞洲日報》、《京華中原日報》和《世界日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曼穀郵報》、《民族報》等。廣播電台有230多家,其中由政府民眾聯絡廳掌管的有59家。泰國廣播電台為國家電台,設有國外部,用泰、英、法、中、馬來、越、老、柬、緬、日等語言廣播。無線電視台共6家,都設在曼穀,大部分電視節目通過衛星轉播。地方有線電視公司86家。電視網覆蓋全國。

六、對外關係

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全方位的外交方針,以東盟為基石,注重發展同美、中、日、印(度)的關係,維持大國平衡。重視睦鄰外交,積極改善與柬、緬等鄰國關係,與柬、緬、老三國在緬甸蒲甘舉行首次經濟合作戰略峰會並發表《蒲甘宣言》。強調經濟外交,推動雙、多邊自由貿易安排,已與巴林、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簽署了雙邊自貿協定或經濟夥伴關係。重視國際及區域合作。

1975年7月1日,泰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近幾年來,兩國繼續保持高層密切交往,江澤民主席(1999年)、李鵬委員長(1999年、2002年)、胡錦濤副主席(2000年)、朱鎔基總理(2001年)、胡錦濤主席(2003年)等中國領導人先後訪泰。泰國王室成員多次訪華,曆任總理、國會主席和軍隊領導人亦曾訪華。從1981年起,兩國外交部建立年度磋商機製,至今共舉行過17次磋商。兩國在科技、文化、衛生、教育、體育、司法、軍事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2006年雙邊貿易額27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1%,其中中國出口97.6億,增長24.9%,進口179.7億,增長28.4%,泰是中國第十三大貿易夥伴。截至2005年底,泰來華投資項目3,684項,合同外資金額81.53億美元,實際使用28.23億美元。中國在泰投資累計約3.38億美元,目前泰是中國企業在東南亞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2003年10月,兩國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實施蔬菜、水果零關稅安排。

泰國是東盟成員國,重視加強同東盟各國的友好合作。與除菲律賓外的其他八個東盟成員國建立了內閣聯席會議機製。積極開展與有關國家在經貿、投資、禁毒、消除貧困、打擊跨國犯罪、湄公河開發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倡建泰老柬緬越五國經濟合作戰略,推動泰馬、泰緬、泰老邊境經濟區發展。

與美國的關係於1833年建交。泰係美安全盟友,享有“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泰美互為重要貿易夥伴,2005年雙邊貿易額257億美元。

與日本於1887年9月26日建交。2005年雙方貿易額411.56億美元。2005年5月,日本首次派自衛隊參加在泰北清邁舉行的“金色眼鏡蛇”聯合軍事演習;泰日簽署《持外交和公務護照人員互免簽證協議》,該協議自7月1日起實施。

與印度於1947年8月1日建交。1989年建立政府間雙邊合作聯委會和貿易聯委會。2003年10月簽署建立自貿區框架協議,決定於2010年實現貿易零關稅。2005年5月雙方簽署《關於兩國海軍聯合巡邏的諒解備忘錄》,同意在海盜、武器走私和恐怖活動頻繁發生的安達曼海部分區域進行聯合巡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