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菲律賓

  國名全稱:菲律賓共和國

國名簡稱:菲律賓

英文國名: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國土麵積:29.97萬平方公裏

首都:大馬尼拉市

國家元首:總統格羅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人口:8,846.8萬(2006年7月)

民族:馬來族占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及外來後裔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

宗教:國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語言: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貨幣名稱:比索

一、地理

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是亞洲、大洋洲兩大陸和太平洋之間以及東亞和南亞之間的橋梁,其地理位置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菲律賓由7,100多個島嶼組成,其中2,773個已有名稱,其餘的尚未起名,被稱為“千島之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占全國總麵積96%,其中最大的島嶼是呂宋島,麵積為104,688平方公裏,約占全國總麵積的35%,馬尼拉就位於這個島上;棉蘭老島是第二大島嶼,麵積為94,630平方公裏,約占全國總麵積的32%。菲律賓地貌複雜多樣,有山脈、平原、高原、峽穀、湖泊、大河、火山、草原、森林等諸多形態。菲境內山地麵積占總麵積的三分之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台風多。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全國劃分為呂宋、維薩亞和棉蘭老島三大部分。共設有首都地區、科迪勒拉行政區和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以及伊羅戈區、卡加延穀區、中呂宋區、南塔加羅格區、比克爾區、西維薩亞區、中維薩亞區、東維薩亞區、西棉蘭老區、北棉蘭老區、南棉蘭老區、中棉蘭老區和卡拉加區等13個地區,下設73個省,2個分省和60個市。

菲律賓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銅、金、銀、鉻、鎳等。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金是菲律賓最著名的礦物,以原生金礦為主。鉻礦儲量約有2,000萬噸,是世界上鉻礦含量豐富的國家之一。鐵礦總儲量約12億噸。此外還有煤、石油、汞、鉛、鉑等礦物。非金屬有20多種,其中約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地熱資源豐富,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菲律賓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3%,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菲律賓是個群島之國,四麵環海,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域,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水產品主要有鬆魚、鯧、鯖和烏賊,蘇祿島沿海是著名的珍珠和海龜產地。已開發的海水、淡水漁場麵積2,080平方公裏。

二、簡史

菲律賓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早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菲律賓就有許多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西班牙遠征隊首先發現此群島並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II世(King Philip)的名字Philippines命名。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賓,自此統治菲三百多年。

1898年的西班牙—美國戰爭中,菲律賓人大力支持美軍,最後戰爭以西班牙軍戰敗而告終。1898年6月12日,安密裏·奧亞昆諾杜將軍宣布菲律賓島正式獨立,建立了菲曆史上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同年,美國通過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占領了菲律賓。菲律賓淪為美國殖民地。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

1946年7月4日,在前後曆經美國近50年的統治後,美國被迫同意菲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蕩。1986年2月7日,菲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科拉鬆·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1992年5月,阿基諾總統執政期滿,5月舉行六年一度全國大選,前國防部長拉莫斯以獲全部選票23.5%的微弱多數當選為菲第八任總統。1998年5月,埃斯特拉達當選菲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醜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現任總統阿羅約在2004年5月的大選中再次成功並獲得連任。

三、政治

菲律賓為總統共和製國家,獨立後共頒布過三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過,由阿基諾總統於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該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政體;總統擁有行政權,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政府實行總統製,本屆內閣於2004年8月組成。

最高立法機構為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由24名議員組成,由全國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每3年改選1/2,可連任兩屆。眾議院由250名議員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從全國各選區選出;25名由參選獲勝政黨委派,另外25名由總統任命。眾議員任期3年,可連任三屆。本屆國會於2004年7月選舉產生。

司法權屬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審法官組成,均由總統任命,擁有最高司法權;下設上訴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鎮法院。

菲律賓實行多黨製,有大小政黨100餘個,大多數為地方性小黨。其中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是執政黨,也是最大政黨,係前總統拉莫斯於1991年底創立,由人民力量黨、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菲律賓穆斯林民主聯盟、團結黨等整合而成。主張實行兩黨製,通過修憲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改革選舉製度,將總統任期六年一屆修改為四年一屆,可連任兩屆;主張通過談判實現民族和解,促進社會穩定。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扶助貧困,加快私有化進程;倡導經濟外交,奉行開放政策。1992年該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2001年阿羅約就任總統後,該黨成為執政聯盟的核心。2002年10月,執政聯盟進行再次整合改組。該黨全國主席是阿羅約總統,總裁是眾議長德貝內西亞。其他還有民族主義人民聯盟、摩洛民族解放陣線、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菲律賓共產黨、自由黨、民主行動黨、地方發展優先黨、改革黨、民主戰鬥黨、民族黨等。

阿羅約總統執政以來,致力於消除貧困,發展經濟,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打擊恐怖主義、整頓社會治安。2005年,阿羅約政府經曆了執政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6月,反對派指控阿羅約弊選及其家人受賄,借機掀起倒阿運動,國會一度啟動對阿羅約總統的彈劾程序。在執政聯盟、教會和軍隊支持下,阿羅約基本控製了局勢,國會於8月底否決了彈劾阿的議案。2006年初,隨著憲政改革的推進,菲國內矛盾再度激化。2月,反對派利用紀念“人民力量革命”20周年煽動民眾集會示威。阿羅約總統以防範政變為由宣布菲進入國家緊急狀態。3月初,菲國家緊急狀態被解除,國內局勢總體趨於平靜。菲國內正探討進行憲政改革。擬議中的憲改欲由總統製改為議會製,參、眾兩院合並,由議會多數黨負責組閣。

四、經濟

菲律賓經濟屬出口導向型經濟。20世紀60年代後期采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後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蕩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係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麵複蘇,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衝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阿羅約總統執政後,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05年,政府采取一係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堅定推行財政和稅收改革,宏觀經濟運行良好。盡管受到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政局動蕩等不利因素影響,經濟取得5.1%的增長,但菲經濟結構中深層次問題仍較多,債務負擔沉重,失業和貧困問題嚴重。2005國內生產總值1,200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5.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356美元。

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3%。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15.7%。製造業約占工業總產值73.6%,建築業約占12.3%,礦產業約占4.5%,電力及水、氣業占9.6%。2006年工業產值約為301億美元。

農林漁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7%。2006年農林漁業產值約為139.89億美元。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玉米、甘蔗、椰子、香蕉、木薯等。

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7%,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47.5%,2006年約為459億美元。旅遊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2005年接待遊客2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旅遊業收入20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主要旅遊點有百勝灘、藍色港灣、碧瑤市、馬榮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財政收支近年持續出現赤字,截至2006年9月,外債總額541億美元,占GDP的48.6%。截至2007年3月,外匯儲備246.83億美元。

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2005年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零配件、服裝及汽車、飛機、輪船配件等;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產、原油、工業機械及設備;2005年主要貿易夥伴有美國、日本和中國等。

五、人民生活和文化教育

2003年,家庭平均收入14.9萬比索(約2,750美元)。2005年失業率為7.4%。近幾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較慢,貧富不均現象嚴重,貧困家庭比率為25%。以2000年為基準,2004年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20.6,2005年為129.8.據2003年統計,人均壽命70歲,人口出生率2.57%,死亡率0.58%。

憲法規定,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政府重視教育,鼓勵私人辦學,為私立學校提供長期低息貸款,並免征財產稅。2004年教育預算為1,109億比索。初、中等教育以政府辦學為主,全國共有小學39,312所,小學生入學率達97%,共有中學7,128所,中學入學率65%。高等教育主要由私人控製,全國共有高等教育機構1,403所,在校生共200多萬人,年畢業生約50萬人,著名高等院校有菲律賓大學、阿特尼奧大學、東方大學、遠東大學、聖托馬斯大學等。

菲律賓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成立於1973年3月1日。全國有629家廣播電台,137家電視台,其中廣播局和人民電視台屬官方性質,其餘均為私人所有。菲廣播電台、電視台使用的語言主要是英語、他加祿語和華語。全國有257家出版機構。主要英文日報:《馬尼拉公報》、《菲律賓星報》、《菲律賓每日詢問日報》、《自由報》、《馬尼拉時報》、《馬尼拉紀事報》。菲文日報:《消息報》、《菲律賓快報》。華文日報:《世界日報》、《商報》、《菲華時報》、《聯合日報》和《環球日報》。

六、對外關係

宣稱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平衡、平等、互利、互敬的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對外政策的三大目標是:確保國家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菲海外公民權益。係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國,重視發展同中國和日本的關係,積極推動東盟內部合作,發展同伊斯蘭國家的友好關係。大力推行經濟外交,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截至2006年底,已同126個國家建交。

菲律賓與中國於1975年6月9日建交。建交後兩國在政治、經貿、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的合作不斷發展。兩國簽有貿易、文化、民用航空、科學技術合作、廣播電視合作、新聞交換等協定。2005年是中菲建交30周年,4月,胡錦濤主席對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性合作關係,雙方簽署了關於基礎設施領域合作、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經濟技術合作、海事合作、青年事務合作等一係列合作協議,雙邊關係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5年雙邊貿易額達175.6億美元,同比增長31.7%。其中中方出口46.9億美元,增長9.8%;進口128.7億美元,增長42.1%。

菲曾是美殖民地,兩國長期保持密切的盟國關係。兩國簽有共同防禦條約和共同防禦援助協議。1991年菲參議院廢除了菲美軍事基地協定,結束了美在菲長達93年的駐軍。1998年,兩國簽署《訪問部隊協定》。該協定使得美軍重返菲律賓,兩國恢複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9·11”事件使菲美軍事合作得到明顯加強。菲政府全力支持美反恐行動及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向美開放軍事設施,提供後勤服務。美國則承諾向菲提供新的軍事裝備,加大對菲軍事經濟援助,向菲派遣專家協助反恐訓練。2002年11月,菲美簽署為期五年的《後勤互助保障協定》,根據協議規定,美軍將在使用菲海空港口等設施上享有更大的自由,協議強化了兩國軍事同盟關係。美目前是菲最大的投資國和主要貿易夥伴。1993年到1997年間,美在菲投資18億美元,為菲最大投資來源。美是菲最大貿易夥伴。2004年,菲美貿易總額為154億美元,其中菲向美出口71億美元。

菲律賓與日本於1956年7月建交。近年來,兩國高層往來較密切,積極支持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與其經濟影響相稱的政治作用。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訪菲,倡議日本與東盟建立全麵經濟聯盟,包括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等。5月,阿羅約總統對日本進行工作訪問,表示支持日本建立亞洲經濟共同體的倡議。日本是菲最大援助國、第二大投資來源地和主要貿易夥伴,1980年至1989年間,日向菲提供了36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贈款。1994年,日向菲提供的援助達12.61億美元。1995年,菲日簽訂20項總額達296億比索(約合11.4億美元)的貸款協議。2004年菲日貿易總額為157億美元,日本對菲直接投資近5億美元。

菲律賓重視發展同東盟其他國家的關係,將其列為菲對外政策的優先考慮。重視同東盟國家在各個領域的合作。菲積極參與、推動和促進東盟內部的各項合作及經濟一體化進程。菲律賓同馬來西亞之間存在著沙巴領土爭端,雙方均表示願通過友好協商解決。馬來西亞積極斡旋菲政府與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之間的和談。與文萊、泰國、印尼關係良好,各領域交往較密切。與其他東盟國家保持正常關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