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本是一種普通的天氣現象,但如果雪量過大,或者降雪非時就會造成災害。明代共發生雪災29次,分布在18個年份,具體情況參見本書後麵明代災害年表。明代雪災次數不多,隻能簡要論述其特征。
明代的雪災次數雖然不多,但分布地域比較廣泛,總共涉及15個省市區,這些地區與現代我國的降雪區基本吻合。
明代雪災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凍死人畜。如景泰四年(1453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東、河南、浙江、直隸、淮、徐大雪數尺,淮東之海冰四十餘裏,人畜凍死萬計”。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月壬戌,開原大雨雪,畜多凍死”。弘治六年(1493年)“十一月,鄖陽大雪,至十二月壬戌夜,雷電大作,明日複震,後五日雪止,平地三尺餘,人畜多凍死”。二是凍傷禾稼、樹木。如景泰四年(1453年),“鳳陽八衛二三月雨雪不止,傷麥”。成化十年(1474年)“二月己未,南京大雨雪,傷麥”。
§§第三章 明代自然災害頻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