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節 明代雹災的危害

  冰雹的危害是與雹塊的大小和降雹範圍直接相聯係的。在現代氣象學上,冰雹專指直徑在0.5cm以上的固體降水。雹塊越大,質量越大,落地速度就越快,破壞力就越強。

  明代雹災中的雹塊大多在15cm以下,大多記載為如“棗栗”、“雞卵”、“如拳”、“彈丸”等,但也有例外,如崇禎四年(1631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斃人畜甚眾”。崇禎十年(1637年)“閏四月癸醜,武鄉、沁源大雨雹,最大者如象,次如牛”。崇禎十六年(1643年)“六月丁醜,乾州雨雹,大如牛,小如鬥,毀傷牆屋,擊斃人畜”。這幾條史料中記載的如此大的“雹塊”有可能並不是古人的誇張,因為解放初期,曾有一本外文雜誌,登出一張在我國西北某地拍攝的照片:一個農民蹲在牆壁前,他的旁邊豎了一塊像石碑那樣的冰塊。圖的說明中指出這是大冰雹。1958年,在內蒙的伊金霍洛旗,曾經一位公社幹部介紹,一次下雹後,發現某山穀中有一塊巨大冰雹,大得像吉普車那樣,好多天都未化完。1975年5月,在四川西昌召開的防雹工作經驗現場交流會議上,展出一張照片:一個人站在巨大的冰丘上,用鏟鍬破冰。在說明中指出,這是1973年6月13日甘肅華池縣山莊橋發現的巨大雹塊,高4丈多,約相當二層樓高。41小時後,還有7.3米高、16.2米長、5.2米寬,估計體積615立方米。1975年7月25日20時左右,在內蒙林西縣一次由北向南掃過的強冰雹天氣後,在十二吐公社的一個河溝裏,發現了一巨大冰塊,全重估計有30公斤,體積達34公升。

  以上這些以及明代的巨型“雹塊”可能就是複合雹塊或者是在地麵滾壓結合成的大冰塊。

  關於降雹範圍,降雹範圍越大,造成的損失也越嚴重,這是比較簡單的道理。明代一次雹災的降雹範圍一般比較小,通常在方圓十餘裏至數十裏不等,但也有大範圍的降雹,如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廬、鳳、淮、揚四府同日大風雨雹,河水泛漲,溺死人畜無算。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白水、同官、雒南、隴西諸邑,千裏雨雹,半日乃止,損傷田禾”。

  明代雹災中雹塊及降雹範圍大小不等,造成的危害也不盡相同,總起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麵:第一,損傷田禾。這是雹災最嚴重的危害,造成的後果對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是致命的,如洪武十二年(1379年)“五月己卯,風陽府定遠縣雨雹,傷麥”。永樂九年(1411年),“戶部言:淮安府沭陽縣四月雨雹傷稼,計田五百三十九頃有奇”。第二,殺傷人和動物。如景泰五年(1454年)“六月辛醜,鎮守易州右僉都禦史陳泰奏:六月初十日易州大方等社大風拔木,雨雹如碗大,傷稼一百二十餘裏,人馬有被擊死者”。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月癸未,沂州雨雹,大如盂,小如雞卵,平地尺餘,徑八十裏,人畜傷損無算”。崇禎四年(1631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斃人畜甚眾”。第三,毀壞房屋城垣。如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三月己醜夜,番禺、南海風雷大作,飛雹交下,壞民居萬餘,死者千餘人”。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壬申夜,融縣雨雹,壞城樓垣及軍民屋舍,死者四人”。第四,靠近河流的地區還容易引發水災。如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辛卯,洮州衛雨冰雹,水湧三丈。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己酉,洮州衛雨雹及冰塊。水高三四丈,漫城郭,漂房舍,田苗人畜多淹死。嘉靖元年(1522年)七月……廬、鳳、淮、揚四府同日大風雨雹,河水泛漲,溺死人畜無算。

  總之,明代的雹災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長期以來人們在遭受雹災的同時對雹災發生前的一些特征作出了一些總結,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民諺,下麵列舉了一部分以供讀者參考。

  西北風、雹子精。伏天早上涼颼颼,午後冰雹打破頭。烏雲西北風,冰雹必定凶。不刮東風天不潮,不刮南風不下雹。雹前風頭亂。紅雲夾黃雲,定有冰雹跟。雲中若有白雲掃,雨中雹子必不小。黑雲紅梢子(或白梢子),必定下雹子。紅日一葉雲,響雷起妖精(有雹)。天上無根雲,地上雹打人。黑雲尾,黃雲頭,冰雹打死羊和牛。不怕雲裏黑,就怕雲裏紅,最怕黃雲底下長白蟲(滾軸狀雲)。黑雲頭起疙瘩,冰雹打壞青莊稼。惡雲黑白帶紅邊,狂風過後下冰蛋。黑豬過河日搭橋,午後有冰雹。雲回頭,情不留,雲打架,冰雹下,雲合群,雹不停。雲彩滿天飛,左右上下轉,冰雹立刻降。天黃悶熱烏雲翻,天河水吼防冰蛋。連晴幾天猛然熱,田頭刺眼雹不弱。熱過頭,冷子流。早上露水大,下午冰雹下。早上冷颼颼,下午冰雹打破頭。平閃電,冰雹見,電連閃,雹不斷。悶雷四麵響,冰雹後麵跟。雷聲不斷,冰雹可見。一聲雷響不斷頭,不雹也有大水流。推磨雷,雹堆堆。兩頭有雨多冰雹。久晴久旱,雨裏結蛋。八月雷,不空回。頭天下雨來日晴,河穀川道薄霧生,午後雷雨冰雹降。小麻葉翻轉,當日有冰雹。蛇鼠子滾泥蛋,一兩天下冰蛋。沙和尚滾泥丸,一兩天下冰雹。旱年多冰雹。初雷響在甲子或庚辰上,當年冰雹多。頭年風雪來得早,來年冰雹出現早。六月十五天氣寒,冰雹能打幾道川。春季大黃風,秋季有雹雨。春分響雷防冰雹,夏至響雷防洪暴。地濕天黃,麥穗提防。今晚上遊河水吼,明天冷子下不夠。山上螻蛄叫,當天有冰雹。北雷起黃雲,雨雹怕死人。雲彩打轉轉,一定下蛋蛋。雲打架,雹要下,雲合並,雨不停。雷聲繞天轉,雹雨緊相連。

  明代的雷擊災害雷電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一種破壞力量,是由於在對流強盛的積雨雲中,由於雷雲中劇烈上升和下沉的氣流導致正負兩種電荷的微粒逐漸分離,形成帶電的雷雲,帶電雷雲在空間電場作用下放電產生雷電,雷電的放電電流極大,可達數十萬安培,強大的雷電流加熱了空氣,使空氣猛烈膨脹而發生震耳欲聾的雷鳴,雷電的瞬間功率相當大,具有很強的破壞力。我國是雷電災害的多發區,每年因雷擊造成成千上萬的人員傷亡,幾十億的財產遭到毀壞,使建築物和森林發生火災,對電力、郵電等幾乎各行各業都產生危害,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和微電子設備對雷電脈衝耐受能力低,更使得雷電的危害加劇。明代,我國的雷擊災害也比較頻繁,給當時的人們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