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我的錯,全是大人的錯

  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孩子有自己模仿認同的對象,而其中78%的孩子以自己父母為認同的偶像。父母在孩子的眼裏就是模範和表率,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耳濡目染,並極力模仿,要想使家教育收到好良好的效果,既要講“言傳”,更要講“身教”。也就是說,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中國的一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行為處事對孩子的影響。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因為淘氣,砍掉了花園中父親親手種下的兩棵櫻桃樹。父親回來後,看到倒在地上的樹,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是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盛怒之下,父親開始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並斷斷續續地和盤托出說:“是我——砍了你的樹!”出人意料的是,父親並沒有如獅子一般怒吼,而是溫柔的抱起兒子說:“聰明的好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從此,華盛頓牢牢記住了: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人,誠實是一種美德。

相較於華盛頓父親的行為,當下一些家長的言行卻令人汗顏:有些父母一心望子成龍,除了一味地溺愛孩子和逼孩子加班加點學習外,就不知道自己還有什麽責任了。有的家長不但學習不努力,工作不積極,還在家無休止的打牌、搓麻將;有的家長在孩子麵前,從不講社會公德,公園街頭隨手采摘花草,垃圾雜物到處亂扔亂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舉動會給孩子留下什麽呢?

據河北省某市幼兒園老師透露,有九成以上的小班新生家長曾經直接告訴,或者暗示過孩子:“在學校如果有人打你,你就要更厲害地打回去。”有數年教學經驗的章老師表示,現在她們每天至少要拿出70%以上的精力,來平息孩子們之間的“戰爭”。

章老師回憶說,她所在的幼兒園,新學期安排的第一節集體活動課,是讓孩子們一起到器材室玩玩具。為了讓全班的25名孩子都有玩具,老師特意將他們分成了5組。誰知當玩具擺到孩子麵前時,原本分成的小組立即大亂,許多孩子隨意跑到其他區域搶奪別人的玩具。全班25名孩子竟然有10多對在打架,不少孩子都對其他小朋友推、打、踢、抓等。

更令老師驚訝的是,當一個男孩的玩具被一個小姑娘搶走時,他竟然給了女孩一個耳光。當老師詢問男孩為何打小朋友時,他居然振振有詞地說:“我媽媽說了,誰要欺負我,就讓我打他。”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們特意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兒童家長,在孩子入園前,或平時曾多次教育子女“決不能吃虧”,甚至還有一些家長,詳細的“教導”了子女如何打人。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一顆天真無邪的眼睛,能像攝像機一樣攝下父母的舉動,像錄音機一樣錄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說話和氣、舉止文明,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懂禮貌;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性情也會變得乖戾。父母懂得尊重他人,孩子也會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會影響周邊的人。

美國現任總統布什的母親芭芭拉說,她的父親告訴她,做父母的隻能送給孩子三件最有價值的東西:一是最好的教育;二是樹立一個好榜樣;三是所有的愛。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在給年輕父母的建議中,也強調了榜樣的作用。其中就有一條建議說: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格,父母本身應當自律。

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報道過這樣一個故事:

強尼六歲,他父親帶他駕車外出,因超速被警察抓到。他父親遞給警察駕照的同時,也遞過去張二十美元的鈔票。“不要緊,孩子,”他父親把車子開走時對他說“大家都這麽做。”

八歲的時候,強尼參加了一場由喬治伯伯主持的家庭會議。聽大人們討論可以用什麽辦法逃掉一些應該繳納的稅款。“不要緊,孩子,大家都這麽做。”喬治伯伯對強尼說。

九歲的時候,媽媽帶他第一次走進劇場看歌劇。那是媽媽悄悄塞給售票員十美元,才有了兩個座位。媽媽說:“沒問題,孩子,大家都這麽做。”

十二歲那年,強尼不小心弄壞了自己新得到禮物——PSP,他的法蘭西絲阿姨說服售後這是產品的質量問題,而非人為損害,順利的幫強尼得到了一台全新的PSP。她對他說“不要緊,孩子,大家都這麽做。”

十五歲的強尼,被選上美式足球校隊的右衛。教練指導他如何在阻擋時,讓裁判無法察覺地抓住對方的上衣。“不要緊,小子,”教練說“大家都這麽做。”

強尼十六歲時,第一份暑期工是在一家超級市場,他的任務是把過熟的草莓放到每一盒子的最底層,把好的草莓鋪在上層。“沒問題,小子,”經理說“大家都這麽做。”

十八歲時,為了申請到大學獎學金,成績勉強才及格的強尼用一個鄰居的成績單頂替,鄰居的成績位列學校前三名。“不要緊,孩子,”他的父母親說“大家都這麽做。”

強尼十九歲了,有一個學長告訴強尼,如果願意出五十塊美金,就可以得到考試正確答案。“不要緊,”強尼告訴自己“反正大家都這麽做。”

這一次,強尼失算了,因為舞弊他被學校開除了。“你做出這樣事情,怎麽對得起我們?”強尼的爸爸說“爸媽從來就沒有教你做這丟人的事。”

孩子說,我的錯全是大人的錯,大人的言談舉止,就是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在孩子麵前,任何的思想與行為都不是小事。要想讓孩子成為積極進取、勇敢拚搏,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的人,我們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孩子跟隨的是家長的腳印,隻有父母成為正麵的榜樣,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著名台灣學者柳北岸先生的書房裏,有著高達天花板的書櫥,書櫥內整整齊齊地放滿了各類書籍。對他來說,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書。而他的幾個孩子也繼承了他的愛書品質。而這一切正是源自柳北岸先生日積月累、頗費苦心,不著痕跡地培養。

柳北岸先生回憶起對孩子的教育時說:“我想讓孩子愛書,但是我很明白,一味的說教嘮叨是沒有的。於是,我買了大量的書,放在地上,任由孩子們看。有時候,他們會把書翻得亂七八糟,這丟一本,那扔一本。即使這樣,我也隻是一聲不響地替他們收拾。隔一段時間,又買進另一批新書,任由他們翻。我從來不逼他們,可是,他們見我讀得津津有味,滿屋子的書又伸手可及,一個個都自動地成了愛書人。”

正如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論述:“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我們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養得好……難道養小孩,不懂得方法,可能養好嗎?”所以,父母們,當你在一味的指責孩子們錯誤時,當你在舉起讓孩子憎惡的拳頭時,請先問問自己:“這是孩子的錯,還是我的錯?”

孩子的膳食應清淡少鹽。

在為兒童烹調加工食物時,應盡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讓孩子首先品嚐和接納各種食物的自然味道。為了保護兒童較敏感的消化係統,避免幹擾或影響兒童對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確選擇和膳食多樣的實現、預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習慣,兒童膳食中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質和調味品。

  
更多

編輯推薦

1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2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
3影響孩子一生的44個...
4影響孩子一生的58個...
5影響孩子一生的56個...
6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
7影響孩子一生的66個老故事
8教出最棒的兒子
9學前兒童遊戲
10教子從此不累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不要讓孩子輸在心態上

    作者:龍柒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本書為家庭教育類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至第八章,分別從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獨立自主、寬容、勇敢、知足、感恩等八大心態,詳細、全麵講述了孩子的良好心態是如何被培養起來的。第九章“幫助...

  • 平凡的家庭 傑出的孩子

    作者:石岩編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教育孩子是件苦惱的事,許多中國家長為此費盡心力,本書結集古今中外各種名人的故事啟發家長換種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 教子聖經

    作者:西西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從生活習慣、溝通協調能力、學習及交往能力,甚至是孩子的快樂天性,父母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本書分為“寶貝的生活習慣”、“寶貝的溝通能力”、“寶貝的學習能力”、“寶貝的協調能...

  • 原諒這世上沒童話

    作者:安小漠著  

    親子育兒 【已完結】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女孩在艱辛的家庭中獨立自強的青春傷感小說。無法忍受賭徒父親的欺侮,林向南逃離南方小鎮,投靠多年前離家的母親,並多了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哥哥景昔。因為景昔對林向南的關心和照顧引起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