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要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學會及時誇獎孩子,沒有誇獎就沒有教育。
每個人天生都會有被肯定被誇獎的需要,孩子更是如此。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要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學會及時誇獎孩子,沒有誇獎就沒有教育。
旅行回來後,媽媽和爸爸忙著上班,八歲的兒子獨自在家。媽媽下班回來後,發現家中收拾得很整潔,地板上的垃圾收拾幹淨了,窗戶和桌上變得一塵不染。凳子、還有旅行時帶回來的紀念品都被放的井井有條。媽媽高興極了。就問:“這是你做的嗎?寶貝。”
孩子驕傲的點點頭。媽媽接著說:“房間那麽髒,都被你整理得這樣整潔。看起來就叫人心情舒暢。”孩子說:“我隻是把該擦的都擦了,該放好的都放好了。”媽媽又說“房間裏滿是灰塵,你爸爸的雜誌、報紙又到處都是!這工作可不簡單。謝謝你,兒子。”
可以預想,孩子聽到媽媽的誇獎會有多開心,事實上也是如此,孩子當天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等待著爸爸回家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誇獎的孩子整晚都在興奮中,慢慢開始喜歡上了做家務,“孩子不願做家務”這個讓其他爸爸媽媽頭疼的問題就簡簡單單解決了。
另一個家庭同樣是旅行歸來,孩子用心的在家裏做家務,收拾垃圾,整理書報、擦地。然後滿懷高興的等待媽媽下班。結果,媽媽回來後卻喊道:“你怎麽把地弄這麽濕啊?”
“我的雜誌呢?你把我的雜誌放哪了?”
孩子生氣的回他的小天地去了,緊緊的關上門了。
對孩子來說,犯錯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每次他們好心希望完成的事情,總會出一些紕漏。這一點,對大人來說也無可避免。可是,有些爸爸媽媽卻常常隻看到了孩子犯錯的一麵,忽視了孩子的努力。就像上麵案例中的這個孩子,滿懷期待的做完家務,不僅沒有得到誇獎,還得到一堆埋怨。這種情感上的失落將會影響到孩子做事情的態度,打擊其積極性和自信心。
其實不僅是在家務上如此,在其他方麵上,父母們也常常會犯下同樣的錯誤。有一個小笑話是這麽說的:可樂經常在學校惹事生非,欺負其他小朋友,這讓讓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感到十分頭痛。於是父母就想嚐試通過誇獎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性格。可是思考了挺長時間,他們竟然沒有找到孩子的優點。爸爸有些生氣了,準備教訓一下可樂。可樂媽連忙拉住他,“現在孩子早睡覺了,要不明天再叫他吧。這孩子就跟機器人似的,天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咱們再想想,可樂還有什麽優點。”
其實,孩子並不是沒有優點,而是我們忽視掉了。正是因為我們對一個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習以為常,所以我們從來不將它當成一個孩子的“閃光點”。
張女士10歲的女兒小瑩,長得並不漂亮,小臉黑瘦,頭發黃黃,個子也不高。而且,學習成績也很一般,總在班上二十名左右徘徊,在任何一門功課上都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在張女士的眼裏,女兒太平凡了,平凡得讓她沒有誇獎女兒的機會。張女士對這個女兒幾乎失去了信心。每當小瑩不小心做錯了什麽,張女士總會生氣地對她說:“我真懷疑你是不是我的女兒,怎麽這麽笨啊,長大了肯定沒出息!”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裏,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對孩子的期望使得我們遺忘了孩子的實際年紀,也忽視了孩子不斷的努力。
知心姐姐盧勤說:“小時候媽媽給我的鼓勵,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我覺得媽媽給我的愛,就表現在對我的鼓勵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媽媽並不是在刻意讚揚,而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我5歲的時候,有一次一個人在家收拾屋子,媽媽一回來,就說:‘哇,是誰這麽勤勞把屋子收拾得這麽幹淨!’於是我就從門後邊站出來。媽媽說:‘真想不到是你,你可真能幹!’就這一句話,我便愛上了收拾屋子的活兒,總想給媽媽一個驚喜。”
孩子把地上弄得全是水,可以帶孩子一起拖幹淨,指導孩子如何做更好。找不到書報也很簡單,讓孩子找到就行,下次告訴他書報固定放在一個地方。重要的是不要忽視孩子的每個細節,不要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及時的對孩子進行誇獎。
小熙經常把抽屜翻得亂七八糟,似乎總有找不完的物品。爸媽每每問他亂翻什麽,小熙不是說找不到鉛筆了,就是說他的橡皮擦不見了。後來,媽媽告訴他:“把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就能夠找到。”
有一天,媽媽無意中打開小熙的抽屜,發現抽屜裏整整齊齊的,所有物件都有自己的位置。於是高興地誇獎:太好了,你整理的抽屜比爸爸媽媽收拾得還好!小熙高興極了,收拾起物品也更起勁了。
一點細節的誇獎,卻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對於孩子來說誇獎就是進步的動力。但是有的家長說,我也會誇獎孩子,可是孩子對我的誇獎不僅沒有興奮,反而成了他的負擔。
“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
“你真是媽媽的小幫手。”
“要是沒有你,媽媽真不知該怎麽辦。”
這種類型的誇獎,看起來是對孩子的誇獎,可是卻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無法達到這種標準,而且不能長久保持這種記錄。為了消除這種負擔,孩子會采取一些不佳的行動,改變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形象,達到減輕自己心理負擔的目的。
所以,父母隻有時刻關注孩子,才會看清孩子每一步的腳印,才能夠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隻有及時的誇獎和鼓勵孩子的每一點細微的進步,每一個小小的閃光點,才會讓孩子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的不斷進步。
治療兒童寒瀉小偏方。
寒瀉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表現為大便清稀,日久難愈,夾有不消化物,臭氣不甚,腸鳴隱痛,手足發涼。治宜溫中祛寒止瀉。
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研細末,每次3~6克,日2次。
2.柿餅2個,放米飯上蒸熟,分兩次食用。
3.薑糖飲:生薑5片,紅糖50克,清水適量,煮沸即可,趁熱飲用。
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淮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加糖或鹽食用。
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每次服3~6克,日3次,開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於膏藥上貼臍部,或大蒜頭搗爛,貼足心或臍部。
7.家庭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