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孩子們童年時的勞動與成年後的發展有著驚人的聯係。那些童年愛勞動的孩子,成年後比不愛勞動的孩子獲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業的可能性要小15倍。
當今中國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基本上不主張和鼓勵孩子做家務。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家庭獨生子女每日平均勞動時間僅為11分鍾,不及美國孩子的1/6.超過70%的獨生子女從未或很少做家務。
一位學者經過40年的研究,驚人地發現:那些自小參加家務的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是相對較好,而這些孩子成年後的工作效率也高,人際關係總是比較融洽,生活也過得好些。因此,專家們告誡:父母應該盡早開始讓孩子對勞動感興趣,給孩子提供勞動的機會,孩子可以體味到勞動的快樂和被人信任的幸福感。
一些國家對孩子的勞動教育都作了嚴格規定,如德國的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凡6-10歲的孩子要幫父母洗餐具,到商店購買物品;10-14歲的孩子要洗餐具,到花園裏勞動,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的孩子要擦汽車,到菜園裏翻地;16-18歲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孩子在任何年齡都有參與家庭勞動的渴望,如果孩子學會了為家庭奉獻,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會從中受益。當孩子能夠分擔家裏的一些家務活兒時,爸爸媽媽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和孩子玩耍、交流上,而不必整天忙於家務。而孩子在培養自己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在勞動中增進了與父母的感情。
由此看來,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孩子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克服依賴、懶惰以及貪圖安逸、不勞而獲等種種不良習慣,使之形成完善的心理機能和健康的情操,乃是家庭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早教專家認為,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越早越好。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係,孩子的勞動意識和能力會在勞動中逐漸地得到培養和加強。
“我的大兒子從2歲,就開始幫我幹家務活兒了。我幹活兒時,他會滿屋子跟著我,我把筐裏的舊垃圾袋收走,他馬上就在筐裏套上一個新的。”滿麵幸福的劉女士說,“他的弟弟現在也3歲了,已經接手了這項給垃圾筐換塑料袋的活兒,同時還兼幹著其他幾件家務。他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在他要求幹其它活兒時,我通常也欣喜地“恩準”了。看到他們幹家務時如此認真我真的很高興,幹家務使他們變得更加獨立。”
“給孩子布置家務,是讓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麗莎白?邦得裏說,“習慣於承擔家務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過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這種體驗和責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適應生活。”
如何讓孩子積極參與家務活這個問題上,父母們通常會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讓孩子堅持,並參與更多。
王芳女士對此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她用表格或日曆把家務活記錄下來,貼在冰箱門上。完成一項就貼上一個笑臉的圖案。當家務完成後女兒將能得到一個獎勵。而獎勵的內容將由女兒提供。這樣很好的調動了女兒做家務的積極性。
王芳說,“女兒雖然還不能認清所有的漢字,但是現在她能夠從上麵的圖片上認識家務的內容,完成後還記得給自己貼上一個笑臉。”
有的父母在勞動結束後,會讓孩子買些喜歡的零食,或者是一次期盼的野遊活動,還有的父母以金錢作為回報來讓孩子做家務,這是個人的愛好和選擇。每個孩子期待的回報都不一樣,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會孩子的是責任感,而不是去賄賂他們。在所有的回報中讚賞是孩子最喜歡的。當孩子認真地完成了一項工作後,不要忘了告訴孩子他做得很棒。
美國哈佛大學曆時40餘年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適量勞動可使孩子快樂。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智力、家庭、收入、種族背景或教育程度如何,那些童年時參加過勞動甚至是簡單的家務勞動的人,也比那些小時候從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愉快。
一位孩子寫下了他的家務清單,2-4歲: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在洗衣籃裏、收拾玩具、給手紙筒裝上新的紙卷。5-7歲:清晨整理自己的床、掃地、喂寵物、擦桌子、擦拭窗台和窗沿、整理書包,保持臥室整潔。年齡再大一點:擦拭家具、飯前擺設飯桌、飯後收拾飯桌、洗碗、疊好洗幹淨的衣物、把衣物分類收好、掃地拖地,把垃圾帶到戶外。
對於他來說做家務並沒有花費他的太多時間,相反地他很喜歡做家務的感覺。因為這樣會讓他感到充實有價值感。所以他不僅會去做家務,他還會參與家務表格的製定,他說:“這樣會讓我感覺自己參與了計劃的製定,這是一種讓人愉快的感覺。”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家務勞動,不僅不會對他們造成困擾,反而能對孩子繁忙緊張的課業學習,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在國外,許多父母都注重從小讓他們的孩子做點家務,幹一些給花園除草、倒垃圾或者修剪草坪等力所能及的事。這樣長大的孩子成年以後,往往身體比較健康,生活得也很幸福。
另外,參加這項研究的精神病學家韋朗特認為:孩子在勞動中不僅獲得了才幹,而且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研究表明,孩子們童年時的活動與成年後的發展有著驚人的關係。那些童年勞動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後交遊廣闊的可能性高出10倍,獲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易失業的可能性要小15倍。
專家們普遍認為,那些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父母實際上是害了孩子。缺乏勞動意識的孩子會養成依賴成人的習慣,而且由於孩子沒有經過勞動的磨練,以後走上社會也很難勝任工作。
但是,在對待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白,孩子年齡越小,幹活兒時他關注到的細節就越少,因此不要對孩子要求得太多太細。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勞動的價值,並且我們是希望他們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做家務本身。你對孩子完成工作的評價和反應會影響孩子對待家務勞動的態度。時常對他們完成的家務活兒給予讚賞,讓孩子從小就明白,操持一個家這些勞動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養成良好的家務勞動習慣後,會十分有利於他成年後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幹好工作的態度。
兒童夏季喝冷飲應適量。
盛夏酷暑,孩子們都喜歡吃冷飲。但飲料大多含有較高的糖分和人工合成色素,過多攝入糖分對牙齒不利,易患齲齒;人工合成色素會幹擾神經傳遞信息的作用,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一定的影響,經常過量喝冷飲特別是碳酸飲料會使孩子食欲減退,造成營養不良。適當的冷飲可以消暑解渴,但要適時飯前不能喝,特別是孩子玩得滿頭大汗時更加不能馬上喝。可在飯後一小時或午睡後飲用每次150毫升左右,每天2至3次。少量喝些淡鹽水、綠豆湯、西瓜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