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末期至天啟初年,發生的著名的三大案,按發生時間先後,分別為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與皇帝後宮有關。萬曆帝於十歲時即位,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去世,在位四十九年,是明朝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三案肇因於萬曆即位初期。當時,朝廷內部主要大臣之間發生爭奪權勢和地位的鬥爭,內閣次輔張居正聯合宮內最有權力的大太監馮保,趕走了內閣首輔即內閣排名第一的輔臣高拱,開始長達十年的首輔生涯,直到病故,他都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兼最有權勢的大臣,國內大小事務,張居正一言九鼎,變相剝奪了皇帝的權力。在宮內,小皇帝任何一點胡鬧,馮保都會跑去報告太後,讓他受一頓責罰。萬曆皇帝雖不開心,一則懼怕母後,二則懾於張居正的威勢,隻能忍受。由於張居正的努力,明王朝重現國泰民安的短暫中興局麵,財政、軍事各方麵都整頓得井井有條。
張居正於萬曆十年(1582)因病突然去世。萬曆皇帝親政以後,怨恨張居正、馮保當年的“欺君之罪”,抄了兩人的家。但他的勤奮隻維持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從萬曆中期開始,朝政日益懈怠,大臣的奏疏常被“留中”,即擱在宮中不加處理,三十多年不上朝聽取大臣意見,缺了官也不補,中央行政機構六部的長官尚書、侍郎隻剩下四五個,等待補缺的官員齊集京城,喪失經濟來源,連正常的飲食都接濟不上。同時,萬曆皇帝貪財的毛病越來越厲害,派了太監到全國各地收稅開礦,四處騷擾,國家無法維持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
萬曆帝非常寵愛鄭貴妃,愛屋及烏,也特別寵愛鄭貴妃所生的兒子朱常洵。本來這是個人私事,但皇帝的偏愛則發展成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問題,即所謂的“國本”之爭。因為鄭貴妃之子不是長子,按照傳統儒家倫理規範,冊立太子應遵循立長或立嫡的原則,也就是說長子或正妻所生之子才有資格被立為太子。
神宗沒有嫡子,他的長子朱常洛為恭妃王氏所生,一直受冷遇。萬曆皇帝采取拖延的方法,遲遲不冊立太子,他表示要把三個兒子同日封王,以示自己一視同仁。由於廷臣的一再抗議,萬曆二十九年(1601)十月,朱常洛才得以正式冊立為太子,朱常洵同日封為福王。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五月,發生梃擊案,梃擊的目標直接對準太子。
梃擊案的經過並不複雜,一個名叫張差的大漢,拿著棗木棍,闖進太子住地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在大殿廊簷下被捕。對於審訊結果,大臣的意見各不相同。巡按皇城禦史劉廷元、首輔方從哲等人認為張差無人指使,屬於精神不正常。提牢主事通過私下探聽,斷定這是謀害太子的陰謀。經過三法司前後仔細調查審問,最終查出果然是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指使張差所為,龐保、劉成還對張差許諾,隻要打殺了人,他們將保他安然無事,他自己一輩子也就不愁吃穿了。
這一結果令朝野震動,朝臣強烈要求提審龐、劉二人,從而使案情大白於天下。但神宗見此事涉及鄭貴妃,不願事態擴大化,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堅持隻處理到龐保、劉成為止。而朝臣們偏偏又是不依不饒,眼見著又一場君臣交鋒要起。最後,皇太子朱常洛為了息事寧人,出麵勸道:“龐保、劉成是張差瘋口亂誣陷的,隻將張差治罪便罷了,不要株連他人。”他請求眾大臣不要再追究了。這時,神宗也拉著太子的手,以其與太子非常親密形象,共同召見大臣,並對大臣們說:“朕想皇太子是國家根本,今年已三十四歲,素來孝順有禮,朕很器重他。眾卿家何必疑心我有他意呢?若要換太子,早就換了。何況福王已移居外地,沒有聖旨,他是不能回來的。”眾臣無奈,隻好將此案草草了結,張差被判死刑。據說張差臨刑前,以頭搶地,大呼冤枉,並喊道:“同謀做事,失敗了就全推到我身上,為什麽眾多的朝官竟然無人過問?”但此時已經無人再去理會他的呼救了。後來,張差供詞中提到的馬三道、李守才、孔道充軍邊地,龐保和張成兩人在宮中被秘密處死。
這就是名震一時的“梃擊案”。對於梃擊案的真相,後來史書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件事是由宮中擁戴福王的勢力策劃的,與鄭貴妃脫不了幹係。以張差一介平民百姓,從沒進過皇宮,能在宮中千室萬殿的情況下,手持棍棒,一路毫無阻攔,毫無偏斜,直奔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這不可能是偶然的,若不是有人暗中指點及保護,這是做不到的。
梃擊案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總算是確立了。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病逝。八月,朱常洛登基,是為光宗。豈料光宗在位僅短短的二十九天,便隨父歸西。光宗生活沒有節製,身體十分虛弱,即位沒幾天就開始生病,病情越來越嚴重。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自製紅丸,朝臣雖不同意,而內監已直接通報給皇上,光宗馬上要求服用。服用之後,光宗稍感舒適,連稱李可灼是“忠臣”。一覺醒來,又服用一顆,半夜去世。這下掀起軒然大波,首輔方從哲因為沒有阻止李可灼進獻紅丸遭到嚴厲批評,他原想賞給李可灼五十兩銀子,被迫改為將李可灼免官。這就是紅丸案的經過。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輿論嘩然。人們在感到驚愕的同時,聯想到新皇帝登極一個月來的遭遇,人們不約而同地把懷疑的目光轉到了鄭貴妃身上。應該說,鄭貴妃給太子進美女,指使崔文升進藥,蛛絲馬跡顯露無疑,但李可灼是否受她指使,則查無實據。實際上,光宗當時已病入膏肓,難以治愈,隻是因為吃了江湖怪藥,事情就變複雜化了。最後,不但追查到鄭貴妃,方從哲也被迫辭職,李可灼被充軍,崔文升被貶放南京。
在明朝曆史上,神宗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他的兒子光宗,在位時間卻是最短的,隻有二十九天,連年號都沒來得及改。人們似乎感到命運造化對人的捉弄,鄭貴妃利用神宗對她的寵愛,令常洛幾經波折才成為皇太子;而在神宗死後,她還操縱著即位僅一個月的光宗皇帝的命運。常洛雖然登極成了皇帝,卻始終未能擺脫籠罩了幾十年的厄運。
光宗死後,他的妃子又上演了一出鬧劇。光宗寵愛兩個妃子,習慣上稱東李、西李,西李最受寵愛。鄭貴妃決定與西李聯合起來掌握後宮,兩人一拍即合,鄭貴妃建議立西李為皇後,而西李投桃報李,建議封鄭貴妃為皇太後。誰知這些建議還未變成現實,光宗便撒手歸西。按常規,西李應該搬出居住的乾清宮,讓位於繼任皇帝。但西李堅決不同意,不僅如此,她讓太監把大臣的奏疏送到乾清宮由她審閱,頗有“垂簾聽政”的架勢。那時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熹宗年紀尚小,無法可施,隻有繼續住在慈慶宮。這時外廷有一幫忠烈的大臣,以楊漣、左光鬥為首,向熹宗上疏批判西李的不合理做法,從西李和太監手中“搶”出小皇帝,接受朝臣的跪拜大禮。熹宗與他們裏應外合,先是迫使西李搬移到仁壽殿,九月初六正式登基後,下旨曆數西李的罪狀,把西李趕到宮女養老的宮殿。
天啟中太監魏忠賢奪取大權後,與強迫西李移宮的大臣成為政治上的對立派,有意顛倒是非,打擊政治對手。以後魏忠賢頒布《三朝要典》,為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翻案,原本清楚的案件因此變得撲朔迷離。兩派的鬥爭延續到南明小朝廷。
神宗死後的一個多月中,宮闈風雲變幻,疑案迭起,皇位兩次更替,鬧劇不斷。梃擊案和紅丸案中留下了許多不解隱秘,如今早已無從知曉,它們和移宮案一起,並稱為明末三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