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遼代統治方式之謎

  正當中原處於五代十國分裂割據之際,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漸興盛。916 年(神州元年),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從此稱雄北國,威震四方,同後來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曆時二百餘年。在阿保機建國前後,由於漢文化的影響與滲透,契丹的政治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之前,在連年的對外征戰中俘虜了不少漢人。此時中原混戰,後晉、後唐戰火不休,南方的割據政權之間也是烽煙四起,民不堪命,又有大批漢人逃往北方契丹地區。漢人韓延徽建議阿保機對漢人實行異於契丹人的統治措施,置州縣城郭使其居業,保持漢人的生產生活習俗與製度,這就是頭下軍州。頭下州城的設置促進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農業也開始引起遼統治者的重視,遼太祖阿保機借平叛之機,減輕賦稅,從而促使契丹社會經濟開始逐漸向半牧半農轉化。契丹建國前手工業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而漢民的輸入帶進了中原較發達的手工業技術,促使遼代手工業開始向專門化發展。

  漢文化對契丹的影響,從經濟領域逐漸滲透到政治文化領域,從而加速了契丹社會發展的進程。在所俘尤其是逃亡漢人中,有相當部分漢族知識分子,如康默記、韓延徽、韓知古等,都受到阿保機的重用。阿保機對漢文化的主動借鑒和吸收,促進了契丹社會經濟的發展,壯大了實力,為以後遼太宗時的強大奠定了經濟基礎,也在意識形態上為“一朝兩製”的確立準備了條件。

  盡管遼建國前後契丹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和衝擊,呈現出民族文化融合的趨勢,但契丹客觀的地理環境和曆史條件,決定了它必然選擇北、南分製的雙軌行政製度。發源於潢河(今內蒙西拉木倫河)以南、土河(今內蒙老哈河)以北的契丹民族,地處大漠之間,多寒多風,以畜牧畋漁為食,以皮毛為衣,以車馬為家,畜牧業一直是契丹族的主要生產部門。大批漢俘農墾,使草原上出現了許多“插花田”,但農業始終沒有能取代遊牧漁獵成為契丹的主體經濟。遼各代統治者都設有管理國家群牧的機構和官職。所以,當馬上得天下的遼朝領有渤海和幽雲十六州等農業耕作地區後,對北部契丹本民族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經濟,依舊馬上治天下。政治製度上采用與其生產力相適應的“國製”,也就是建立在畜牧業基礎上的奴隸製,這是所處地理條件及曆史發展背景所決定的。

  阿保機建國前後契丹受到漢文化的影響,社會內部產生了一些封建因素,而就整個契丹社會來講,奴隸製還是占著統治地位。但從天顯元年遼滅渤海國以後,遼統治者就麵臨著對文化發達地區如何統治的問題。渤海王國,在唐代是以靺鞨的粟末部人為主體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也就是今東北地區。這裏氣候濕潤,土地肥沃,農業是其主要經濟生產部門。在唐朝文化的熏陶下,它從經濟到政治都仿效唐朝,形成以唐文化為基礎的相當發達的渤海封建文化。天顯元年(926年),遼滅渤海後,阿保機改渤海為東丹國,從此,渤海就成為契丹政府的“東土”。東丹國繼續保留了原渤海國的政權體製和原有規模,並繼續采用“漢法”進行統治。遼統治者對渤海進行的這種監督性統治,有利於渤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進步的曆史意義和深遠的曆史影響,為遼太宗占有幽雲十六州後製定國策時提供了較為成功的模式,可以說這是雙軌行政製度的萌芽與嚐試。

  幽雲十六州(也稱燕雲十六州)地處水源豐富的華北平原,自古便是農業耕作地區,有很發達的封建經濟和文化。天顯十一年(936年),遼太宗幫助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傀儡政權。會同元年(938 年)十一月,石敬瑭遣使並圖來獻,將幽雲十六州地區即今河北和山西北部獻給契丹,遼的版圖伸延到河北的溝河(現巨馬河),成為幅員萬裏的大帝國。契丹統治者對幽雲十六州的統治有一個變化過程。起初是民族高壓政策,對占領區進行殘酷的掠奪和殘殺。漢人紛紛起來進行反抗,迫使太宗不敢久居中原,不滿三個月便逃回北方。人心向背與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落差決定了契丹高壓統治的失敗。另一方麵,自阿保機任用漢人,太宗耶律德光仍然對漢文化采取吸收融合的態度,契丹統治者在麵對比自身文化高得多的漢民族問題上,不得不順應曆史的發展趨勢,製定了“因俗而製”的國策。會同九年,“下詔文武大臣,朝廷製度,都用漢禮”。至此,“一朝兩製”的雙軌製度便以國策確立下來,並為遼代所沿用。

  遼的統治版圖擴大以後,確立了南北兩套官製。北麵官製是以統治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而設置的一種特殊製度,分北麵朝官、北麵禦帳官、北麵皇族帳官、北麵帳官和北麵宮官等,其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貴族,掌管契丹一切軍政大權,是遼朝最高權力機關。北麵朝官是遼官製中主要的機構。南麵官製則襲唐製以統治漢人和渤海人。遼朝中央統治機構中的兩套官製,也貫穿在地方統治製度中。遼代的地方製度,實行的是部族製和州縣製。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地區是部族製,漢人包括渤海人則編入州縣製,遼代的部族製,就是把遼朝建立前後俘掠和降服於契丹的各族部落,通過改編,使其成為與契丹部落相近的內屬部落,給予和契丹人同等待遇,把他們編入部族製內,用契丹的統治辦法進行統治。部族軍則平時“守衛四邊”,戰時征集作戰。在幽雲和渤海以及其他漢地,仍襲舊有的州縣製。在遼的州縣中,有一種特殊的製度叫頭下軍州,是為統治俘虜來的漢人和渤海人所采取的辦法。這種製度,是契丹仿唐州縣,作為貴族及官僚的領地。從阿保機起就開始,以後各代皇帝都建有這樣的州縣。頭下軍州的軍政管理由朝廷節度使掌握,行政管理由頭下主委管自理,經濟上則歸於朝廷。頭下軍州具有既獨立又受製於朝廷的雙重性。

  隨著漢文化的深入,契丹固有的各種製度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逐漸向封建製轉化,北、南雙軌製度呈現融合趨勢。經濟上的農牧業綜合發展,在政治方麵,漢官勢力的逐漸強大也充分體現了遼漢文化的融合。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