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陳子昂英年早逝因何故

  唐初詩人陳子昂,字伯玉,是奮力開拓唐詩發展道路的傑出先驅。他的一首《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蘊含著豐富容,千百年來廣為流傳。陳子昂的一生剛正不阿,追求賢明政治,所作的《感遇》詩斥時弊,風格清峻,贏得後世的稱頌。然而,陳子昂僅活了42歲,便死於非命,人禁要問,他到底死於何因?

  據陳子昂生前好友盧藏用《陳子昂別傳》及《新唐書》、《舊唐書》記載,陳子昂貪婪殘暴的射洪縣令段簡迫害致死的。武則天聖曆元年(公元698年),在朝中任遺的陳子昂上表,以父老乞罷職歸侍。武則天下詔允許他帶官返鄉,仍領右拾遺薪是年秋,陳子昂回到家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次年七月,陳子昂之父元敬病故月,陳子昂葬其父於射洪武東山南的石佛穀中,並為之撰碑。守喪期間,他哀哭不氣息欲絕,“杖不能起”,健康受到嚴重損傷。就在此時,縣令段簡“聞其家有財,乃文法”,羅織罪名,欲加害陳子昂。陳子昂惶懼,不得不使家人送交二十萬緡錢,段嫌太少,多次派吏用車子把病弱不堪的陳子昂拉到縣衙傳問審訊,進而定罪下獄子昂自度難保性命,憂憤至極,含冤死在獄中。可是,陳子昂是帶官歸侍,且得到許可,區區縣令段簡豈有隨意加害之理?由此看來,陳子昂之死,需要另找原因。唐代宗大曆六年(公元 771 年),趙儋代梓州刺史鮮於叔明撰寫的《為故拾遺陳公德之碑》曰:“及軍罷,以父年老,表乞歸侍。至數月,文林(陳元敬曾任文林郎)卒。性純孝,遂廬墓側,杖而後起,柴毀滅性,天下之人莫不傷歎。年四十有二,葬於射坐山。”由此碑文可知,陳子昂至性純孝,為父守喪廬於墓側,悲傷過度而死,他人的可能性並不存在。然而,唐朝文人沈亞之在《上九江鄭使君書》中,卻將陳子昂之死同武三思掛起鉤曰:“喬(知之)死於讒陳(子昂)死於枉,皆由武三思嫉怒於一時之情,致力謀害。一其妓妾以加憾;一則疑其擯排以為累,陰令桑梓之宰拉辱之,皆死於非命。”沈氏,武三思懷疑陳子昂擯排,指使縣令段簡直接加害,以致陳子昂慘死獄中。明代文胡震亨也信從這種說法,在《唐音癸簽》中說:“嚐怪陳射洪以拾遺歸裏,何至為縣殺。後讀沈亞之《上鄭使君書》……始悟有大力人主使在,故至此。”武三思和段簡串通謀害陳子昂,則陳子昂隻能仰而號曰:“天命不佑,吾其死矣!”隋唐史學家岑仲勉經過考證,提出另一種觀點。他在《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一說:“以武後、周(興)、來(俊臣)之淫威,子昂未之懼,何獨畏夫縣令段簡……餘由想:謂子昂家居時,如非有反抗武氏之計劃,即必有誅討武氏之文字,‘別傳’所謂會文法’,匣劍帷燈,饒有深意。唯如是,斯簡之敢於數輿曳就支,子昂之何以懼,何,均可釋然。及不堪其逼,遂一死謝之。”葛曉音《關於陳子昂的死因》一文對岑先推想進一步作了論證,認為陳子昂撰寫的《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誌文》就是招禍的直接原因,碑文中“青龍癸未,唐曆雲微”、“大運不齊,賢聖罔象”等可能犯了武則天的大忌。段簡正是抓住這個把柄,以碑文附會律法,以死罪相威終使陳子昂在劫難逃。可是,仍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彭慶生作《陳子昂詩注》,並編修了陳子昂年譜,在陳子昂的死因時,反駁岑仲勉的觀點。認為推想陳子昂有反抗武則天之計劃或文未免鑿空。若陳子昂確有其事,段簡必然上奏,斷無權擅自處理,而《陳子昂別傳》得言“附會文法”。圍繞陳子昂的死因,人們提出了諸種不同的看法,究竟何種解釋更接近於曆史真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