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諸葛亮被後人視為“神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神機妙算,智慧超人。他未出茅廬便預知“三分天下”,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他擺下“八陣圖”,用一堆亂石嚇退了東吳的追兵更為神奇的是,他在“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時,由於路途坎坷,大軍糧草供應困難,人馬都難解燃眉之急,於是諸葛亮指揮眾軍士用木料製成各種零件,組裝成“木“流馬”。上千匹的木牛流馬像活牛活馬一樣,跋涉在崇山峻嶺、急流險灘之間,順成 10 萬大軍的糧草運送難題,簡直是軍中奇跡。《三國演義》中還由此引發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據說,魏軍統帥司馬懿得知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之事後,便派人偷襲蜀軍中的運伍,並搶得幾匹木牛流馬。司馬懿派人將這些木製的牛馬拆卸開來,描圖畫形加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 2000 餘匹,一經使用,也與蜀軍所造效果一樣,奔走進活的一般,於是,魏軍也用它們去陝西搬運糧草,自以為得計。豈不知,這恰恰中了諸葛亮之計。原來,表麵上看,魏軍造的木牛流馬與蜀軍所造幾無二致,但在這馬的口舌之內卻有訣竅機關。當諸葛亮發現魏軍開始用他們仿造的木牛流馬搬草時,不由得心中一陣暗喜,便派大將王平帶領1000名軍兵,假扮魏人,襲擊魏運糧隊伍,驅散魏軍押送糧草的兵士,將魏軍的木牛流馬趕回營。當魏軍為奪糧過來時,王平則命蜀兵扭轉這些木牛流馬的舌頭,然後統統棄置於路上,假裝不敵戰且走。魏軍重新奪回了木牛流馬,可是怎麽驅趕,這些家夥竟紋絲不動。他們萬有想到,蜀軍在其中做了手腳。正當魏軍無可奈何之際,四周殺聲四起,魏延、薑了兩路蜀軍殺來,與此同時,王平又殺了個回馬槍,三路夾擊,魏軍大敗,魏軍不了大批糧草,還為蜀軍造了2000多匹“牛”、“馬”。
據說,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有詳細的說明書:“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直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裏,辭行者二也。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流馬”的尺寸之數,“肋長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並對木牛流馬各部分零件的具體尺寸,都有記載。從史書上所載的有關資料來看,木牛流馬應該確有其物,但從三國至今,並何實物或圖形流傳下來,後來無法複製,也就更無法了解其中的奧妙和機竅了。
後世的研究者認為,木牛流馬就是現在四川地區的四輪車與獨輪車。
他們認為,所謂的“木牛”,就是四輪車;所謂的“木馬”,就是獨輪車。雖然它寸與古代的木牛流馬不相同,但工作原理差不多:木牛的載重量比較大,行進緩慢較適宜在平緩的道路上運行;流馬則是專門用於山地運輸的工具。並推測,當年亮北伐曹魏,所需從遙遠的川西平原運到秦隴地區,沿途既有平原也有山地。尤出川的“蜀道”,艱險崎嶇,沿江的許多棧道是在峭壁上開鑿的,又窄又險,有的隻米多寬,也隻能容納“流馬”這種獨輪車通過。
也有人認為,木牛流馬都是獨輪車。這兩種獨輪車都很獨特,其車形似牛似馬有獨特的運輸功能。木牛有前轅,行進時人或畜在前麵拉,人在後麵推。而流馬則牛大致相似隻是沒有前轅,行進時不用拉,僅靠人推。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時期,偏處西南一隅,馬匹有限,多被用於騎兵作戰。運糧運草主要靠人力,這樣,以人主的木牛流馬便應運而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有人對此頗有微辭,認為四輪車與獨輪車的機械原理十分簡單,無須特書,諸葛亮的本領也不至於如此平庸。有人還認為,木牛、流馬是新款的自動機《南齊中·祖衝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巧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人力。”這裏指祖衝之在木牛流馬基礎上,造出更勝一籌的自動機械。以此推論,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絕不是獨輪車之類,而是祖衝之感興趣的,運用齒輪原理製作動機械。
“木牛流馬”一直困擾著現代的人們。究竟何種說法是最符合木牛流馬的原貌,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