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的合稱,更名為“皇帝”,自稱為。為了表示皇帝的獨尊地位,秦始皇還創立了與皇帝稱號相一致的一些名物製如皇帝的命令涉及製度的叫“製”,詔告臣民的令文叫“令”。另外還規定隻有皇帝才能稱“璽”,為此,秦始皇還命令天下的能工巧匠用藍田山美玉製成玉璽,璽鈕龍魚鳳鳥的形狀。丞相李斯用大篆體書寫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刻於玉,稱為“傳國璽”。從此“傳國璽”開始了它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五次全國性大規模巡遊,每次巡遊都有驚險的經曆。相傳皇有一次巡遊到洞庭湖,風浪大作,眼看秦始皇乘的船就要傾覆,情急之中,秦始隨身帶的玉璽投入湖中,頓時湖麵風平浪靜,但玉璽卻沉入湖底,不見蹤影。8 年秦始皇出行的隊伍正行走在陝西的華陰一帶,突然有人攔在護駕的車馬前,對秦的隨從說:“請將此玉璽交給祖龍(秦始皇的代稱)。”話一說完,此人就消失了,國璽”重新回到了秦始皇的手中。秦末天下大亂,漢高祖劉邦領兵率先攻入關中,隻當了 46 天皇帝的秦王子嬰把國璽”獻給了劉邦。劉邦經過大小百餘次的奮戰,用了四年的時間打敗了西楚霸王,建立起漢王朝。劉邦即皇位時,就佩帶著“傳國璽”。西漢時,“傳國璽”一直存放樂宮內,成為皇權的象征。西漢末年,大司馬王莽獨攬朝政,他急於篡奪皇位,就陽侯王舜逼迫王太後交出“傳國璽”。王太後眼見劉氏江山將落入王莽手中,卻又,一氣之下,將玉璽摔在地上,玉璽上雕刻的螭虎被崩落一角。王莽拿著缺角的國璽”,裝出一副天命不可違的可憐樣,哭哭泣泣地把小皇帝拉下寶座,自己登上涎已久的帝位。之後,他讓工匠用金把玉璽的缺角鑲補上。王莽的皇帝寶座還沒坐穩,就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軍立劉玄為更始帝,更始軍攻入都城長安。王莽見大勢已去,攜帶著“傳國璽”倉皇而逃,逃跑途中被商人杜死,更始軍校尉公賓割下王莽的頭,從王莽身上拿下“傳國璽”交給了他的上司李李鬆將玉璽呈送給更始帝。此時,另一支農民軍赤眉軍的對手,隻得奉璽投降。後玄又將玉璽獻給了劉秀,劉秀攜帶“傳國璽”登上皇位,從此玉璽在東漢皇帝的手代一代地傳了下去。東漢末年,董卓叛亂,天下豪強在袁紹、袁術的率領下討伐董卓,洛陽城內一片混亂,董卓棄城逃往長安。孫堅率兵駐紮在洛陽城南宮殿中,一天突然發現宮殿中井內閃著五彩的光,孫堅覺得奇怪,便命令手下人下井打撈,不想卻撈著一位婦屍體,婦女的脖子上戴著一個錦囊,打開一看,內有一個用金鎖鎖著的朱紅小匣,小匣,裏麵有一玉璽,上麵有篆文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缺一小角。孫道這是秦始皇的“傳國璽”,竊喜這莫非是天意讓他當皇帝。沒想到他手下的一個與袁紹是同鄉,將此事告訴了袁紹。袁紹正有僭越帝位之心,當然想占有“傳國璽令人扣押了孫堅的妻子,孫堅被逼無奈,隻得交出玉璽。後來袁氏兄弟敗在了曹手下,“傳國璽”又回到了漢獻帝的手裏。
東漢亡後,“傳國璽”歸於曹魏和西晉。此後,北方陷入五胡十六國分裂動蕩麵,“傳國璽”幾經輾轉,又落入東晉征西將軍謝尚之手,謝尚把它獻給了東晉朝廷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攻破宮城,劫得“傳國璽”,不久侯景敗死,他的部將鑒將玉璽投入棲霞寺的井中,有一個寺僧將玉璽撈出收存,後其弟子將玉璽獻給武帝。
隋滅陳後,“傳國璽”歸隋代皇帝所有。隋唐兩代,“傳國璽”仍被統治者奉為至朱溫篡唐後,“傳國璽”又遭厄運。後唐廢帝被契丹擊敗,登樓自焚,玉璽也遭焚燒落不明。直至北宋哲宗時,有一位名叫段義的鹹陽人把玉璽獻給了朝廷。金兵南侵又將玉璽掠走,後歸元朝皇帝所有。明朝滅元時,蒙古部落將玉璽帶到了漠北。“傳國璽”不知所終。
“得寶即得國,失寶即失國。”“傳國璽”既然被曆代統治者視為守國之寶,也定了它被不斷爭奪的命運,在這顆小小的玉璽上折射了一幅幅朝代更迭、禍福交曆史畫麵。
圍繞著秦始皇的曆史疑案確實太多了,秦始皇的死因就是其中之一。關於秦之死,《史記》記述很多,分別見於《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其大過是這樣的: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一站到了湖北夢,去過了湖南南部的九嶷山。然後順長江而下,到過江蘇、浙江一些地方;轉過頭從鎮江附近上船至長江口,沿海北上,到山東琅琊、榮成山、芝罘山等地,一路勞頓著,又沿海而行,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的秦始皇長子扶蘇:“予喪命鹹陽而葬。”信還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今廣宗附近)了。從上述記載中,似乎秦始皇的死因已明,無可置疑。可是將所有記始皇死亡情況的文字細細閱讀,卻發現其中有耐人尋味之處,秦始皇沙丘之死也得撲朔迷離了。據《史記》記載,秦始皇自幼有各種疾病——蜂準(馬鞍形鼻梁)、摯鳥膺(雞胸),項均為先天或發育時落下的病症,又有豺聲(支氣管炎),所以體質較弱。秦始皇活上荒淫無度,為人又剛愎自用,事無巨細都要親自裁決。每日批閱文書120斤,極度勞累。加以出巡中7月高溫,以上諸因素並發,促使他在途中生病,但是否秦就因此在途中一命嗚呼,尚令人懷疑。有的學者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秦始皇身邊從趙高。趙高是個宦官,他的父母都是秦國的罪人,據說是秦統一戰爭中滅趙時的俘虜。受秦宮刑,母親是宮奴婢,趙母在秦宮中生下趙高兄弟幾人,都是生而為奴。後來皇聽說趙高身強力壯,懂點“獄法”,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是專管宮廷乘輿車與印墨書的宦官頭兒。秦始皇還命令趙高教自己的小兒子胡亥學習法律。在秦始皇這巡中,自然少不了中車府令的事務。而且後來趙高還“行符璽事”,即職掌傳達皇令和調兵的憑證“符”和“璽”。趙高在秦始皇病重和死後的種種表現,使人不得不秦始皇的死與趙高有關。秦始皇這次出巡,上卿蒙毅也在隨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為皇帝的親信,當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被遣“還禱山川”。這可能是趙高的計謀。因蒙恬當領兵30萬隨公子扶蘇駐防上郡,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蘇目。加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後因秦始皇赦免,趙高才恢複官爵,趙高對恨之入骨,發誓要滅掉蒙氏一族。趙高遣走蒙毅,也為自己後來計謀的實施清掉個絆腳石。秦始皇死後,趙高采取說服胡亥威脅李斯的手法,三人經過一番密謀,就假造秦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同時,還以秦始皇的名義指責扶蘇為子不孝,指責蒙恬為忠,讓他們自殺,不得違抗。在得到扶蘇自殺的消息以後,胡亥、趙高、李斯這才命隊日夜兼程,迅速返回鹹陽。為了繼續欺騙臣民,車隊不取捷徑回鹹陽,而是擺出出巡的架勢,繞道回鹹陽。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了。為了遮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鹹魚裝在車上以亂其臭,迷惑大家。到了鹹陽後,胡亥,是為秦二世,趙高任郎中令,總管宮殿大小門戶,可以把秦二世控製在手。趙高陰謀得逞後,又開始實行他的新計謀。他向秦二世讒言,陷害蒙氏兄弟,誅殺子。布下陷阱,把李斯逐步逼上死路。李斯發覺趙高的陰謀後,就上書告發趙高,世不但偏袒趙高,並且將李斯投獄治罪,最後將李斯腰斬於鹹陽。趙高升任丞相,由於他是宦官,可以出入宮禁,特稱“中丞相”。
滅掉蒙氏一族,斬殺李斯,並不是趙高的最終目的,他還要控製當朝皇帝秦二以達到篡位稱帝的目的,為此他還精心導演了一幕“指鹿為馬”的鬧劇。有一天趙了一頭鹿進入鹹陽皇宮,把它獻給秦二世,說這是一匹馬。秦二世一聽,不覺大來,說丞相你錯了,怎麽把鹿說成馬了?並讓左右大臣們確定到底是馬還是鹿。大當中,有的怕得罪趙高,不敢說實話,隻好默默不語;有的討好趙高,跟著說假話,是馬;有的尊重事實,直言為鹿。結果那些說了實話的人,後來便被趙高暗中依“法裁了。這是趙高企圖篡權的一次預演。他特意設下圈套,要試驗一下哪些人對他帖耳,哪些人還不大聽話。
當時陳勝、吳廣發動的農民起義聲勢很大。劉邦、項羽的起義軍已俘虜了秦王離,多次打敗章邯,席卷關東,劉邦起義軍數萬正在攻武關。這些都被趙高隱瞞不久趙高便派他的女婿鹹陽令閻樂率士兵千餘人,喬裝謊稱為盜,闖入秦二世所望夷宮,秦二世驚駭不已,閻樂曆數胡亥的罪狀後,逼他自殺。秦二世自殺後,趙把玉璽佩在自己的身上,來到大殿,欲自立為帝,可是群臣不從,趙高無可奈何,胡亥哥哥的兒子子嬰為王。子嬰隨即用計刺殺了趙高。子嬰也隻當了 46 天的秦王降了最早入關的劉邦起義軍,後為項羽所殺。
秦始皇之死,實質上是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的導演者就是趙高,李斯、胡蒙恬、蒙毅等都是政變的犧牲品。趙高的最終目的是要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而他像後來支配秦二世那樣支配活的秦始皇,秦始皇第五次出巡途中病重,對他來說賜良機,隻有在秦始皇死後,他才能假傳遺詔,一步一步實施他的計謀。秦始皇是還是被害,目前尚無定論,如果是被害,趙高又是如何使秦始皇致死的?這些都是上的缺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