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雲曉先生在《父母的上崗執照》一書講了兩個外國孩子早戀的小故事。
一個法國女孩的故事
劉厚明先生在文化部工作的時候,帶一個中國少年藝術團到法國去演出,表演中國的少年武術。其中一個14歲的男孩子武術表演得特別棒,結果在法國演出的時候,就被一個12歲的法國女孩喜歡上了。怎麽喜歡上了呢?他們在法國很多地方演出,發現這個女孩一家老跟著去看演出,看了一場又一場,你到哪兒她到哪兒,慢慢大家就熟悉了。
這個女孩叫露易絲,她開始給這個中國男孩寫信。她畫了幅畫:兩顆紅心貼在一起。這個男孩看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啊?然後就來問團長:“團長,你看這個法國小姑娘送我一幅畫,什麽意思啊?”劉厚明是作家,一看就明白了,但是他說:“沒關係,這個心和心貼在一起是友誼,中法友誼。你看她還送給我畫呢,我的畫上是中國國旗和法國國旗,這不是友誼嗎?”男孩明白了,友誼啊。
這個女孩怕男孩不明白,又給他畫畫,畫了一堵牆,那邊是個男孩,這邊是個女孩,女孩在牆這邊哭泣,畫上還寫著“我愛你”。這不能不明白了吧?男孩又來問團長,團長一看,這個問題有點嚴重了,就來找這個法國女孩的父親,說某某先生,您看您的女兒愛上我們這個小夥子了,怎麽辦呢?
你知道嗎?那個父親當時哈哈大笑,說:“當然知道了,我還跟著她到處看你們演出啊!”劉團長說:“您這個父親知道了怎麽不做工作哪?您老這麽下去可怎麽辦呢?”這個父親哈哈大笑:“哎呀,孩子是個做夢的年齡,我們就讓她把這個美好的夢做完嘛!”
中國人的思維就是很現實:那怎麽辦啊?一個中國人一個法國人,小孩怎麽辦啊?這個法國爸爸說:“我相信她做了這麽多夢,等夢醒來的時候,該怎麽辦就怎麽辦,不用擔心。
我們希望他們能在一起照個相,全團一塊兒照個相。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在你們這個小夥子的旁邊很親密地照張相。”後來就照了相,還保持通信關係。你看他是把它看作一個美好的夢想。
一個德國男孩的故事
德國人比較現實、比較實際。中國一個五年級的女孩到德國跟著媽媽生活。到這個小學不久,就有一個德國小男孩宣布他愛上了這個中國小女孩。他特喜歡這個中國小女孩,中國小女孩不太喜歡他。
結果有一天,中國小女孩病了沒來上課,這個德國小男孩上課就上不下去了,上著上著課就哭了。老師問:“你怎麽了?”“那個中國小姑娘沒來上課,我很難過,我不能上課了。”
老師說:“你很難過,那你先回家吧,回家休息休息。”男孩就哭著回家了。他媽媽就問:“你怎麽回來了?”他說:“我很難過,中國那個女同學沒來上課,很難過,我很喜歡她,我將來要和她結婚。”
你看這個德國的媽媽就很會教育孩子,她說:“是嗎?你喜歡一個中國的女孩,很好啊!可是你要結婚,你有條件嗎?
結婚得買房子啊,你得有自己的房子啊,你得有車,德國人結婚得有房子有車啊,你有嗎?”“沒有。”“所以啊,你得好好學習。你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掙了錢你有條件了,你就可以向她求婚了。”男孩一聽,對呀,又回去上課了。
你看,一個法國的父親和一個德國的母親麵對孩子的性問題,他們都用了一種美好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所以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他,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