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我爸,真的沒啥想說的,或許是根本想不到該說他什麽好。父愛是什麽?在我看來就是錢和好吃的飯菜。爸爸,在我看來也隻不過是一個名字叫“爸爸”的陌生人。為什麽會這樣?也許……或許我是一個記憶力特好的孩子吧,因為我小時候的事無論在什麽時候隻要一提起就會清清楚楚地在腦海裏再“放映”一遍。
在我小時候,我們家是做火鍋生意的,那火鍋館本來是爸爸一手開設的,當媽媽嫁給他後,火鍋館逐漸由我媽經營。
記得那時,我們家生意特好,天天都有許多食客來吃火鍋。
然而那時卻隻有我媽一人在忙上忙下,有時候,我有空也會跟著幫幫忙。我爸呢?說來都是氣,他居然在賭館裏打牌,每次媽媽叫我去喊爸回來幫忙時,我到那兒看見他時,真的覺得我媽的苦好不值!當他好不容易離桌回來幫忙時,還很不爽的樣子,經常當著許多人的麵大罵我媽。小時候,經常看見爸媽打架,我知道,準又是爸打牌輸了錢回家要錢媽媽不給引起的。另外,小時候我印象最深的無非還有“巴掌”。
記得小時候我要是稍有不聽話,爸爸二話不說立馬給我兩巴掌。我還不能哭,因為哭了還要再挨。
記得有一次火鍋館記賬的本子用完了,爸叫我從家裏拿兩個本子去,他對我說本子在床頭櫃裏,當時我還隻有8歲,我不知道什麽叫“床頭櫃”,於是找了許久都沒找到,最後爸回來臉氣得通紅,眼色像要殺了我似的,順手給了我兩個“紅手印”,我依然不出聲,隻是靜靜地流著眼淚。
在我的童年,爸爸也不隻是對我打罵,他其實也很喜歡我,這一點我是知道的,但他的方式卻隻是平常給我充足的零花錢用,給我做好吃的,其餘時間差不多都到牌桌上去了。
每次看到別人的爸爸晚上給子女講故事,和子女玩、看電視,總覺得要是自己的爸爸能那樣就好了。
可能也就是因為童年時期沒怎麽和爸爸說過話,導致現在已十六七歲的我在家中交談的對象隻有媽媽。媽媽和我像是朋友,而爸爸卻像一個從不了解的陌生人。近些年,我們家關了火鍋店開起了茶館。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也會改變吧。爸爸這幾年也變了,不那麽愛賭了,也不那麽愛打人了。對我,那更是好得沒話說,我想吃的、買的、用的,他一一滿足我。現在,他從不打我,甚至連罵一句也沒有,對我噓寒問暖,推心置腹,像媽媽那樣,應該說在物質上比媽媽對我更好。我想,可能他也是想和我像媽媽那樣成為朋友吧,但可惜的是,無論我怎麽強迫自己去接受現在的爸爸,心中那扇門始終緊閉著,或許是因為時間已變成一把無堅不摧的鎖將我心中那扇原本需要父愛的門鎖上了吧?
我不知道這扇門是否還有開啟的時候,但起碼現在,我認為它還會鎖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