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代的達爾文是個話語不多、喜歡沉思、頑皮淘氣而又富於幻想和惡作劇的男孩。一次,達爾文把家裏一棵蘋果樹上的蘋果摘光了,然後把蘋果藏到花園裏。過了一會兒,他跑到父親那裏報告,說他終於發現了被盜水果藏的地方。
達爾文從小就有強烈的搜集欲。他喜歡搜集和研究各種小石子、錢幣、貝殼、雀蛋、印鑒、郵票、風幹了的植物和死了的蟲子等。對昆蟲,他尤其喜愛。有一次,達爾文剝開一片老樹皮,發現兩隻從來沒有見過的甲蟲,他驚喜萬分,馬上一手捉了一隻。誰知這時候從旁邊的樹皮裏鑽出來一隻更奇異的甲蟲。達爾文又想抓這隻甲蟲,但又舍不得丟掉已經到手的兩隻甲蟲,怎麽辦呢?他靈機一動,立即把右手的那隻甲蟲放到嘴裏,想騰出手來捉新的。突然他大叫一聲,趕緊吐出口中的甲蟲。原來那隻甲蟲分泌出一種毒汁,刺得他的舌頭鑽心似地疼痛。對達爾文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大問號,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他常常邊觀察邊沉思,甚至忘記了危險。有一次,他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著緩慢的腳步,突然一腳踩空,從城垛上跌了下來。
1818年,他被送到一所教會學校去讀寄宿,利奇菲爾德大教堂的神父做他們校長,他的教義和課程猶如死水一潭讓達爾文十分反感。在這所學校裏,他隻是一名成績低下的落後生。他時常從學校溜出來,有時去郊外打鳥,有時跑回家去逗弄小狗,繼續搜集各種各樣的東西。他還同他哥哥一道,通過父親的幫助和支持,在花園一間小棚子裏建了一座簡陋的化學實驗室,他們搜集了許多瓶瓶罐罐,又專心閱讀了亨利和派克的《化學問答》一書,然後經常在實驗室裏工作到深夜,製造各種氣體和化合物。不料這事後來被校長知道了,他當著全校師生的麵訓斥達爾文目無校規!說他“胡鬧、智力平庸、不求上進,是個不可救藥的學生”。並堅持要達爾文退學。當父親把他從學校領回家後,也氣憤地罵他隻知道打獵、養狗、捉老鼠、抓小鳥、編謊話等,是個不爭氣的孩子,說他這樣下去,將辱及自己和整個家庭。
然而幸運的是,達爾文有一個好母親蘇珊娜。她是一個有見識、有教養的婦女。從達爾文一歲起,蘇珊娜就開始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教他唱兒歌,給他講故事,帶他去花園散步。達爾文家的花園,一向是孩子們的樂園。在這裏,小達爾文的一切愛好都得到母親的支持和欣賞。她一點一滴地教他認識和觀察花草,告訴他怎樣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怎樣記住各種花草和樹木的名稱。有時,小達爾文還跟著父母坐馬車去郊外采集花草。在這樣的環境熏陶和教育下,達爾文從小就喜歡大自然,知識領域也不斷擴大。
蘇珊娜很懂得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每逢孩子們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她總是耐心地進行解答,從來不對他們提出的“傻”問題橫加指責。一次,蘇珊娜給樹苗培土,達爾文問:
“媽媽,你為什麽要給樹苗培土?”在得到滿意回答後,他又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達爾文問:“媽媽,泥土能長樹苗,能不能長出小狗來?”
“不能呀!”媽媽笑著說,“小狗是狗媽媽生的,不是泥土裏長出來的”。
達爾文又問:“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對嗎?
那最早的媽媽又是誰生的呢?”
“是上帝!”
“那上帝是誰生的呢?”
媽媽答不上來了。可她對達爾文說:“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了自己去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達爾文深深記住了母親的話,他16歲到愛丁堡大學學醫,後來考入劍橋大學學神學。22歲時,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乘“貝格爾號”勘探船進行了曆時五年的環球旅行,觀察和搜集了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麵的大量材料,經過歸納整理和綜合分析,提出和著述了生物進化的理論。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全麵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成為生物學史的一個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