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快樂地踢球。他們的嘴角蕩漾著絲絲微笑,內心蕩漾著無限的歡樂。
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地玩耍……而此時的我,正在枯燥無味的琴房裏死板地敲著琴,看著那些無憂無慮的小朋友,心裏不由得升起幾分羨慕,一股酸酸的滋味湧上來:為什麽他們能這麽痛快地玩?為什麽我不能?為什麽?為什麽?
自從4歲開始,媽媽就帶我去學鋼琴,一開始我覺得很好玩,叮叮咚咚的,多好聽呀!“叮咚”了一年,太好玩了!“叮咚”了兩年,比較有趣。“叮咚”了三年,枯燥無味。“叮咚”了四年,不想彈了。“叮咚”了五年,不彈琴是我最大的願望。
“叮咚”了六年,我恨鋼琴!“叮咚”了七年,哪裏可以自殺?
(說笑的,沒那麽嚴重)……在這七年中,還是那幾個音,還是那幾個聲,還是那幾本書,伴我走過了這無味枯燥的七年。我煩透了這樣的聲音,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
記得有一次,我學鋼琴回來,爸爸板著臉,冰冷地望著我,聲音似乎也變冷了,說:“今天彈錯了幾個音?”我有些害怕:“八……八個……”爸爸的臉立刻由陰轉雷:“好哇!你小子居然彈錯了八個音!看我今天不打死你!”說著,就向我揮起了棒子……“dorumi……”“優美”的琴聲又傳來了。我不想彈,我想敲。見鬼去吧!你這可惡的鋼琴!